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06節
前兩個還行,怎么第三個這么奇怪? 婦科圣手? 雖然這年頭生孩子和過鬼門關一樣,婦科技術發展確實是近代醫學的里程碑。 可是讓蘇澤在縣城給孩子接生?那怕不是要被打出去。 果斷排除。 前兩個被動讓蘇澤陷入到了糾結中。 【赤腳醫生】相當于全科醫生,【防治專家】在這個紛亂的時代也是非常實用的。 蘇澤想了想,還是選擇了【赤腳醫生】這個被動技能。 從邵氏兄弟那邊,蘇澤才知道整個南平是多么缺乏大夫。 惠民藥局的黃提舉父子,邵氏醫館的館主和幾個學徒,整個南平城能看病的大夫不超過十個人。 長寧衛很長時間都是靠九姑婆的符水和草藥治病,遇到急病也只能看三師太娘娘到底保佑不保佑了。 家老阿公和九姑婆這個歲數的人,在長寧衛也是相當少見的,孩童的夭折率也高的驚人。 蘇澤還是選擇了【赤腳醫生】這個被動技能,無數歷史證明,醫療落后時代推行全科醫生制度,能夠有效的提高當地的平均壽命。 選擇了被動之后,各種廉價簡單的小處方從記憶中浮現,蘇澤拔起一根茅草屋邊上的野草,辨認出這是一種預防風寒的廉價草藥。 他找來養濟院的孩子,在附近尋找這種野草,將藥方寫給邵氏兄弟,等到開工后熬藥分給民壯們。 蘇澤不禁的感慨,赤腳醫生最大的優勢就是因地制宜,能夠以低廉的價格提供基礎的醫療服務,在這個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才是降維打擊的神器。 蘇澤萌生了編纂一份醫典的想法,現在是嘉靖三十四年,李時珍應該還在楚王府當差吧? 如果歷史時間線不出意外,明年李時珍就會被推舉到太醫院,然后任職一年后就辭職返回家鄉。 只可惜楚王府在武昌,蘇澤暫時也沒有去湖北的想法。 不過lv5的醫術也值等于地方名醫的水平,恐怕也就和惠民藥局的黃提舉差不多,想要編纂《赤腳醫生手冊》,至少要將醫術刷到lv10才行。 醫術技能還是要刷啊,若是能將這份手冊搞出來,那也是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不過以蘇澤現在lv5的醫術,倒是也可以先弄出一個常用病版本的小冊子出來,普及一些簡單的醫療知識。 蘇澤送走了最后一名病人,一名小太監匆忙跑到草廬邊上。 “蘇相公,干爹請您過去,城里的大戶上山來了?!?/br> 蘇澤不慌不忙的站起來,清洗了雙手后說道:“請公公帶路?!?/br> 小太監欽佩蘇澤的氣度,不愧是解元公,和那些鄉野讀書人就是不一樣! 最重要的是蘇澤對他們這些小太監也都是一視同仁,并沒有因為他們閹人的身份而露出嫌棄,也不像是刻意攀附結交,只是正常的對待他們,反而讓這群小太監感覺舒服。 陶公公自然不可能和蘇澤一樣住在草廬中,他早就搬進了一家大戶的田莊中,距離蘇澤結廬的地方不遠,不一會兒就看到了門口的攆轎。 在明初洪武皇帝是明確禁止普通人乘坐攆轎的,當然老朱家的人除外。 普通官員都不允許隨便乘坐人抬的攆轎,但是這條禁令很快就廢弛了。 在如今這個普通百姓比牲口還便宜的時代,在福建這種多山的地區,乘坐攆轎鄉紳土豪非常普遍。 不過那種八抬大轎也只是影視作品中的,在福建基本上都是那種兩人抬的竹攆,當地也叫做“滑竿”,是一種坐起來也不太舒服的單人轎子。 一進門就看到陶公公正在和一群大戶喝茶,陶公公早年入宮身份低微,是在掖庭刷恭桶起家的,錯過了上內書房的年齡,文化水平也只是比文盲好點,能夠簡單識字罷了。 只不過陶公公還是很尊重讀書人的,也收了幾個讀過書的小太監做干兒子。 陶公公最大的特點就是務實,無論是鑄幣還是治河,他都能親自上陣,將事情督辦好了。 不得不說嘉靖皇帝確實善于用人,委派陶公公鑄幣真的是選對人了。 比起那些有文化的公公,陶公公這樣的肯干的莽夫,確實是最好的人選。 就算是沒有蘇澤想辦法,陶公公的能力也能在福建刮地三尺,滿載而歸。 不過話又說回來,陶公公這樣的執行力,配上這樣的皇帝,似乎對于百姓也不是什么好事。 陶公公最近愛上了蘇澤帶來的紅茶,泡上一些福建當地的野果,加上一點黃糖,成了陶公公每日不離身的解暑利器。 看見蘇澤之后,陶公公仿佛解脫了一般說道: “你們和蘇相公談,雜家要去視察堤壩了!” 眾大戶連忙和蘇澤這個南平風頭正盛的解元行禮。 蘇澤直接在陶公公的主位上坐下,舉起手指說到: “三件事,中秋之前贖買結束,這之后五峰山就要蓄水造壩,淹沒的土地一分錢不給?!?/br> 眾人立刻漲紅了臉,可是蘇澤不給他們機會繼續說道: “第二,按照最上等水田市價三倍,收購田地,但必須是在縣衙架閣庫中登記的土地,而且不能有爭訟在?!?/br> “第三,所有交易都用新幣交易,另外陶公公要用三仙幣兌換你們手里的舊錢?!?/br> 那些互相之間有官司,但是已經談妥的鄉紳互相對視了一眼,紛紛準備盡快了結官司,立刻將手里的田地出手。 他們總算是回過神來,對于陶公公來說,真正的大殺器不是治水,而是撒幣。 隨著第一批的三仙幣進入市場,缺乏貨幣的民間交易市場仿佛是干癟的海綿,迅速將新幣吸納進了商業體系中去。 精美又看起來成色十足的新幣,迅速取代了宋錢,成了南平流通的貨幣。 而舊錢是越來越花不出去了。 這些大戶手上,都或多或少囤積了一些宋錢,只不過沒有黃家這么極端,就府里所有的銀子都換成舊錢囤著。 眼看著手里的宋錢一步步貶值,如今一枚“當十”的三仙幣,只可以兌換到十五枚宋錢,如果換算成銀子,比他們當初利用謠言掠奪百姓手里舊錢時候的比價還低。 《拍案驚奇》專門加刊了一期,用簡單樸實的對話,向百姓宣傳新錢法的好處。 同時隱約點出之前市面上朝廷廢止舊錢的謠言,背后是那些大戶想要囤積私鑄。 這下子舊錢更是一跌再跌,而且依然用不出去,愿意接受舊錢的商家寥寥無幾。 三仙幣仿制困難,成色看起來又足,交易起來不用和以前那樣判斷成色,辨別偽幣,流通起來方便多了。 誰還愿意繼續使用麻煩又不方便的舊錢。 總之,大部分家族試圖利用朝廷鑄幣大賺一筆的夢想破滅了。 舊錢花不出去,新錢實在是仿制不出來??! 這些大戶請工匠算過,要鑄造一枚同樣成色同樣外形的三仙幣,要工匠手動雕刻,價值超過一百枚舊錢! 這還怎么仿制? 所有人都想不通,這死太監到底是怎么鑄出如此成色的三仙幣的? 難道真的是夢中神授? 聽到蘇澤說要兌換舊錢,這些大戶反而感覺解脫了,他們紛紛叫好,但是蘇澤又舉手示意安靜,補充說道: “但是只能用‘當五十’的新幣兌換舊錢?!?/br> 說完,蘇澤讓小太監將“當五十”的瀛洲錢發給眾人,看到只比“當二十”大了一圈的新幣,眾大戶心中又罵娘。 這“當五十錢”只比“當二十錢”用料多一點,幣值竟然鑄的這么大,擺明就是專門用來換自己手中舊錢的大錢。 要知道在金屬貨幣時代,錢幣上的數字并不代表錢幣的價值,而是要大家覺得這個錢值多少錢才算。 這種“當五十錢”拿到市面上估計也只能換到三十錢的樣子。 本來想要通過朝廷鑄幣,跟風私鑄撈一筆。 卻沒想到這位陶公公不按常理出牌,不從老百姓頭上刮,改從他們這些大戶頭上刮了! 可偏偏陶公公的刀鋒利無比,舊錢想要用都用不出去,唯一能夠提供兌換的就是陶公公這邊了。 這些大家族也都被陶公公弄怕了,特別是那些手上舊錢少,山上田地也少的小地主,都忙著盡快止損離場。 這些地主忙著保證一定盡快甘結官司,將土地賣給陶公公,然后忙著乘坐攆轎下了五峰山。 這時候陶公公才從簾幕后走出來,這么大熱的天,他可不愿意去巡視河堤。 見到這些罵他閹狗的鄉紳們屈服,陶公公心中萬分的舒爽。 “蘇相公果然有辦法,將這些狡詐劣紳治的服服帖帖的!” 蘇澤說道:“他們手上的舊錢,還不足市面上舊錢的十分之一,真正捏著大量舊錢的是黃家和另外幾個家族,他們還沒松嘴呢?!?/br> 陶公公說道:“可是只要這些人松了口,就像你們讀書人說的,好比是堤壩上出現了潰xue,整座大壩就會很快潰敗吧?” 蘇澤看向陶公公說道:“千里之堤潰于蟻xue,公公說的對,只要松開了口子,公公就能鑄造更多的新錢,手里屯著舊錢的人就更慌了?!?/br> 果然和蘇澤預料的那樣,原本團結一致的本地鄉紳同盟,內部出現裂隙后,開始瘋狂的拋售舊幣。 陶公公是照單全收,只是要將這些成色不一,含有物質各不一樣的銅錢分離出銅來,又請來小尤公公再花費一番功夫。 這項技術難度不大,在明末的時候大明朝廷就大量搜集銅錢,鑄造鐵膽銅殼的紅衣大炮,小尤公公在大鑒爐工匠的幫助下,改進了熔煉黃銅的工藝。 解決了原料問題,中秋之前,已經換足了舊錢的陶公公下令所有水力作坊馬力全開。 鑄幣廠加緊時間運轉,陶公公一手大錢,一手小錢,在福建成了散財公公。 那些在工地上勞動的民夫,陶公公撒的是“當十”和“當二十”錢,這些小錢通過民夫流入到了普通百姓手中,迅速在百姓之間流通起來。 “當五十”的大錢則被用來兌換大戶手中的舊錢,那些手中囤積了大量舊幣的大戶知道陶公公是在搶錢,可是隨著更多的新幣進入市場,新幣迅速填補了之前市面上貨幣不足的困境。 等到中秋前夕,五峰山上除了黃家之外,其余家族基本上都屈服了。 黃家靠著典當家產,總算是打贏了爭產的官司,可舉目一看,其他地主早就已經離開五峰山這座大坑。 “打颶風嘍!” 雖然南平縣距離海岸線還是有些距離,但是今年的臺風格外的兇猛,南平縣已經連續下了兩天的雨了。 屋檐上的雨簾掀開,身穿蓑衣的老管家沖進祠堂,對著黃家家主說道: “老爺,五峰山上的河堤撐不住了!” 黃時行的父親也是一名老秀才,他此時也沒有讀書人的風度,拉著管家說道: “是那死太監掘了河堤?我要去府衙,不,我要去按察使司告他!” 老管家跪在地上說道:“今年颶風格外大,閩江水位已經漲了三成,今年沒人修堤,自然是防不住水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