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87節
而且方望海是在童子試結束后,才和蘇澤結親的,能讓方望海不顧及風評,確實是蘇澤太有才華了! 汪道昆只是感慨方望海的好運氣,有這樣的女婿,方家三代前程無虞了。 汪道昆想了想,又將蘇澤在童子試策論中所寫的鈔關法,一并寫在了給張居正的信件中,封上信封之后,讓書童送去急遞鋪,發往江陵。 五月初五,端午節。 蘇澤約著同學一同登高城外九峰山,只看到整個九峰山上香火繚繞,蘇澤也被這繁盛的香火氣息嚇了一跳。 陳朝源也帶著妻兒登高,他對蘇澤說道:“九峰山上佛寺林立,有蘭若五座,皆是香火繁盛之處,其中香火最盛的是九峰山頂的雷光閣?!?/br> 只要是規模不大的寺院都可以稱作蘭若,其實九峰山并不高,竟然擠著這么多的寺院。 “這雷光閣是什么來歷?” 陳朝源說道:“這是宋朝故事了,據說曾經有一道雷光劈在雷光閣中的一根竹子上,竹子被劈成兩半,卻分成兩根竹子存活,時人以為異也,就建造雷光閣供奉雷神?!?/br> 蘇澤也覺得有趣,于是和眾人一同登頂。 只是看到了雷光閣中那兩根長在一起的竹子,蘇澤指著說道:“宋時的竹子,焉有存活至今而不凋零的道理?看來這雷光閣的傳說也不過是訛傳?!?/br> “這竹子并蒂雙生也是正常,只要將竹脈上的竹筍移在一起就可以了?!?/br> 蘇澤說完這些,雷光閣中的道士怒目而視,可是看到蘇澤這一群讀書人,又不敢得罪,只能怒視他們下山。 蘇澤剛剛回到住所,又遇到了礦坑的小尤太監上門。 “小尤公公,是礦監有什么事嗎?” 胡太監和小尤太監這兩個宅太監,日常是不進南平城的。 如今他們的實驗室得到了蘇澤的大力資助,蘇澤給他們在南平城里請了廚子,日常采買只要吩咐一聲就行,更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小尤公公風塵仆仆的說道:“干爹讓我請蘇先生過去,宮里下來人了,有要事商議?!?/br> 宮里來人? “可是礦坑的事情?” 蘇澤第一個想法是皇帝要裁撤礦坑了? 南平這座銀礦一直產量地下,投入堪堪維持產出,朝堂言官也隔三差五將胡太監拿出來鞭尸。 蘇澤自然擔憂朝廷撤了礦監,那胡太監就要回宮了。 小尤公公搖頭說道:“不是礦上的事情,蘇先生,我們先動身再說?!?/br> 蘇澤向海瑞請了假,跟著小尤公公出了城,這才知道是什么事情。 原來是鑄幣的事情。 蘇澤怎么都沒想到到,朝廷鑄幣的事情也和他產生了關聯。 小尤公公說道:“這次朝廷派往福建鑄幣的陶大珰是干爹在宮里的舊友,來礦坑拜訪干爹談起了鑄幣的難處,干爹提起了蘇先生總有辦法,陶大珰就想要見見蘇先生?!?/br> 原來是這么一檔子事情啊。 鑄幣這種事情,皇帝自然是不信任官員的,那就是從宮中派出太監來cao辦。 而這個陶太監,就是宮里派出來主持鑄幣的,能夠擔任這個差事的,那自然是宮內有權勢的太監。 大珰就是對有權勢太監的稱呼。 “這陶大珰是個什么樣的人?”蘇澤一邊騎馬一邊問道。 “我曾經聽干爹說過,這為陶大珰辦事老練的,只可惜沒讀過書,前些年拜入李公公麾下,這才飛黃騰達的?!?/br> “李公公?是李芳嗎?” 小尤太監疑惑的看著蘇澤,他一個京師都沒去過的讀書人,竟然對宮內大珰這么了解? 難怪干爹說蘇澤是個厲害的讀書人。 “正是李芳大人?!?/br> 李芳在太監中的口碑還是不錯的,也是上了明史列傳的人物。 不過現在宮里最當權的太監是黃錦,而李芳是在黃錦退了之后接替司禮監的首席太監。 李芳雖然是個太監,但是也彈劾了不少貪官jian臣,還勸諫隆慶皇帝節儉養生,因此而觸怒皇帝被貶謫,最后被發配到南京充當凈軍(太監守陵軍隊)。 李芳雖然還沒得勢,但是也是宮里有名的大太監,很快小尤公公就不覺得奇怪了。 他繼續說道:“陶大珰這次來鑄幣,可是檢索了福建諸銅山,庫中存銅不足,根本無法按照宮里的要求完成幣數,這樣怕是要獲罪于陛下了?!?/br> 蘇澤這下子明白了,這陶大珰怕是和胡公公一樣,被宮里坑了。 本以為來福建鑄幣是個好差事,可是沒想到福建的銅礦儲備根本不夠鑄幣用的。 “既然如此,為何不給宮里上題本?出京辦事的公公都有資格上密揭的吧?” 小尤公公苦澀的說道:“這差事可是陶大珰好不容易求來的,而且陛下至圣至明,又怎么會關注這等小事,就算是上了密揭叫苦,也只會被說是辦事不利,惹得一番訓斥罷了?!?/br> 蘇澤立刻了然,這就是嘉靖皇帝的“馭下之術”了,皇帝提出一個目標,反正就交給下面去做。 至于這個目標能不能達成,嘉靖皇帝自然是不會“cao心”這些細節了。 如果做的好了,自然是嘉靖皇帝領導有功。 如果做不好了,那就是下面辦事的人做的不好。 若是激起民憤,那就殺了下面辦事的人好了。 嘉靖皇帝做甩手掌柜,也不會幫下面解決任何問題。 只要不參與具體的事情,那就永遠都是至圣至明,永遠不會犯錯。 也難怪這位陶大珰求到胡公公門上,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ps1:關于186章諸葛亮和王安石的評價,來自明末王夫之的《讀通鑒論》,王夫之還銳評了另外一名變法家,我貼出來吧。 《讀通鑒論》:“申、商者,乍勞長逸之術也,無其心而用其術者,孔明也;用其實而諱其名者,介甫也(王安石);張居正之挾權勢者哉!” 張先生的名聲在明末臭不可聞,自然有些王夫之的人身攻擊在里面的了,他的話也不能完全接受。 這個有兩個故事。 第一,這道題是清末最后一場科舉的考題,大家看看能得多少分。 第二,劉和平,也就是大明王朝1566的作者,原本創作大明王朝是準備出續集的,續集是以張居正為主角的,所以大明王朝張居正的戲份很多。 但是在創作過程中,劉和平讀了這段,結合其他史料,改變了對張居正變法的看法,也決定不再寫大明王朝續集了。 有視頻訪談,感興趣的大家可以看看。 張居正變法,這也是網文不能觸碰的禁區,大家自己辨析吧。 ps2: 嘉靖朝最得勢的太監是黃錦,大明王朝電視劇的呂芳是劉和平編的,原形應該就是這個李芳。不過李芳是隆慶朝得勢的。 ps3:向一位讀者道歉,廣西狼兵在近現代斗爭中犧牲很大,這是明史記載的,肥鳥也絕對不是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 第189章 不入宮可惜了! 蘇澤趕到了礦坑之后,見到了一個干瘦的老太監,他站在胡太監身邊佝僂著身體,眉眼都擠在一起。 這應該就是小尤公公說的陶大珰了。 蘇澤上前,陶大珰也是眼睛一亮。 蘇澤的氣度不凡,看了就讓人覺得可以信任,這讓已經算是病急亂投醫的陶大珰有了一絲希望。 陶大珰也沒想到這事情這么難辦。 本以為是個賺錢的差事,為了能搶到這個差事,老太監幾乎散盡了積蓄,這才在干爹李芳的推薦下,成了福建鑄錢督辦太監。 可等到陶太監來了福建之后,見到了福建的銅儲量之后,直接就傻眼了。 按照福建所儲存的銅,根本發行不了那么多的錢幣,根本完不成朝廷的要求。 這下子別說是從中大賺一筆了,就連完成朝廷既定的發錢任務都難。 陶太監很清楚太監的定位。 太監就是皇帝的家奴,外朝文臣是皇帝家的掌柜的。 掌柜的做不好事情,只要不是涉及太大的問題,頂多就是解雇。 大明朝雖然不像是宋朝那么優待士大夫,但是大臣做不好事情要么是貶謫,最多也就是判個冠帶閑?。▌儕Z職務保留官員身份提前退休),削籍為民就算是很嚴厲的懲罰了。 可是太監辦不好事情,那可是要死人的。 辦不好事的太監,總免不了北鎮撫司走一趟。 這趟鑄幣的差事多少人盯著,要是辦不好首先宮里的同行就要上眼藥。 科道言官對于鑄錢這件事也是爭論不休,也有不少言官反對鑄錢,更反對皇帝派遣太監主管鑄錢,要是福建的錢沒弄好,那科道言官也不會放過自己。 其實鑄錢這事情每次都辦不好,陶太監也明白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給皇帝搞錢。 鑄錢只是幌子,搞錢才是手段! 就算是福建錢法混亂,只要搞到了錢,他陶太監返回宮里就能活命,如果搞的多了,再疏通一下關系,不僅僅自己能貪墨下來,還能在皇帝心中留下一個“能干”的評價。 可如果搞不到錢,還將福建的錢法弄亂了,那陶太監怕是回不了宮,直接被皇帝推出來承擔罪責了。 陶太監看清楚了福建的賬本后方寸大亂,慌不擇路的來到了胡太監這邊求助。 胡公公向陶太監推薦了蘇澤,說這是南平縣有本事的讀書人。 其實陶太監本來對于一個縣城讀書人也沒有太高的期待,但是見到蘇澤之后就心生好感,拉著蘇澤的手說道:“聽聞胡公公說蘇相公是位有本事的人,此次雜家督辦福建鑄幣,請蘇相公救我!” 蘇澤連忙說道:“蘇某可擔不起大珰口中的相公,我們進去商議吧?!?/br> 來的路上,蘇澤已經想了好幾個方案,眾人進了礦監的會客廳,小尤公公奉上了茶之后。 陶太監向蘇澤詳細說明了自己的困境,又將福建臬司衙門藩庫中還有多少存銅,朝廷要求他發行多少新錢的目標說了一遍。 蘇澤只是安靜的傾聽,一直等到陶太監說完了之后,蘇澤才說道: “我有上中下三法,不知道陶公公要聽哪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