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7節
林默珺看著斗笠上流下的雨珠,連忙帶著蘇澤走進百戶所內。 蘇澤雖然穿著蓑衣,但是雨水太急將他的儒衫都打濕了。 當蘇澤脫下蓑衣,林默珺連忙轉過身說道:“我去拿套衣服,蘇先生你先換上,別著涼了?!?/br> 林默珺慌亂的跑到房里,從她父親的衣柜里拿出一套布衫,將小蘿卜林良珺從被窩中拖出去,叮囑他交給蘇澤。 然后跑回自己的閨房,重新換了一套干凈的衣服,這才重新戴上面紗和蘇澤見面。 此時蘇澤已經坐在火盆前烤火了,小蘿卜頭送完了衣服,早就揉著眼睛回去睡覺了。 大晚上孤男寡女同處一室,林默珺也是有些尷尬的。 雖然林默珺代弟從軍,但是平日里在外面都是和衛所正卒一起,衛所中的人大多沾親帶故,有些還是看著林默珺長大的叔伯長輩。 但是今天夜里是和蘇澤這個長寧衛外的陌生男子共處一室,林默珺總覺得氣氛有些微妙。 不過蘇澤倒是不以為意,他換上了打滿了補丁的布衫,一看這就是去世老百戶的衣服,蘇澤不由的感慨長寧衛這上一任百戶,確實是個清廉正直的武官。 只可惜這樣的人反而戰場早逝,死后朝廷也只是發了旌表,至今殺死他的倭寇還在福建肆虐。 想要為父報仇的執念,讓林默珺開口問道: “蘇先生,你有辦法殺了鹿大王?” 蘇澤卻搖了頭。 林默珺低沉的說道:“哎,鹿大王為禍福建這么多年,福州把總司都拿他沒辦法。我們長寧衛不過是個百戶所,又能有什么作為呢?” 蘇澤說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今我對鹿大王一無所知,又談何殺了他?” 林默珺重新燃起一點希望,當年父親戰死之后,她就想盡辦法打探了鹿大王的情報。 林默珺緩緩的說道: “這鹿大王是倭國鹿兒島的真倭,原本是倭國的一名流浪武士,無名也無姓,后來被徐峰收服,就以他出身之地為姓,做了徐峰的親衛。后來被徐峰看重,許他獨立出去自領一支倭寇隊伍?!?/br> “這鹿大王麾下全部都是他從老家鹿兒島募來的真倭,兇狠殘忍,每次戰后從不留活口,男丁和孩子全部屠殺,女人全都掠奪回去折磨至死?!?/br> 說到這里林默珺握緊了拳頭,當年他父親戰敗,出戰的正卒全部都被鹿大王屠殺,而他的父親更是當著福州城守軍被鹿大王虐殺,福州城內上萬明軍竟然無一人敢出城營救。 蘇澤也感慨東南沿海的明軍戰斗力之差,也難怪朱七聽到鹿大王的名字就嚇的全身顫抖。 “這鹿大王麾下有兵多少,戰船幾艘,裝備如何?” 林默珺說道:“這鹿大王麾下有千名真倭,原來有四艘倭船,上次我父親戰死,長寧衛的那艘二百料的福船也落入他們手上?!?/br> “鹿大王手下有一支二百人的倭刀隊,都用的精鋼打造的倭刀?!?/br> “這支倭刀隊不僅僅擅長陸戰,還能用跳板纜繩接舷作戰,上次我父親在海上接戰,就是被倭刀隊沖上了戰船,這才失了先機?!?/br> “除了倭刀隊之外,鹿大王麾下還有鐵銃隊百人,使用鳥銃作戰,另外還有弓手數十人?!?/br> “那鹿大王有一套倭國的具足大鎧,不僅僅能防箭矢,也能防鳥銃火器,他天生神力,每次都親率倭刀隊沖鋒,我大明軍隊往往一沖就垮,一觸即潰?!?/br> 這下子終于明白鹿大王的赫赫兇名是怎么來的了,這家伙麾下確實精銳啊。 “你和我講講,這鹿大王一般如何作戰,列什么戰陣戰法?!?/br> “戰陣?這鹿大王沒什么戰陣,每次都是他身穿具足大鎧帶著倭刀隊沖鋒,鳥銃手和弓箭手自由射擊,海上的戰法也差不多,以倭刀手突入敵船,弓手和鳥銃手遠程射擊就行了?!?/br> “沒有陣法,這鹿大王又要如何指揮作戰?” “他那身具足大鎧就是戰場上最好的令旗了,只要他身穿具足大鎧沖上前,那群倭人就知道跟著向前了?!?/br> 聽完了林默珺的描述,蘇澤反而放心了。 這鹿大王麾下這支倭寇雖然裝備精良,但是無論是軍事理念還是軍事素質都是落后的,之所以能戰勝明軍,還是因為明軍更爛。 可以說鹿大王這一支倭寇,靠的還是個人的勇武在戰斗,對于鳥銃的運用也都是隨緣槍法的階段,并沒有發揮鳥銃的全部威力。 唯一比較難對付的,就是身穿具足大鎧的鹿大王本人。 倭國如今正處于所謂的“戰國”時代,在這一次“戰國”時代中,倭國就意識到了鳥銃這種武器的重要性。 倭國將火銃稱呼為鐵炮,在倭國歷史上稱之為“鐵炮東來”。 而隨著對火器的運用,反而也推動了鎧甲技術的發展,所謂的“足具大鎧”,就是在這一時期為了防御火器而產出的全身甲。 倭國的鑄造技術其實遠不如大明,但是如今大明走的卻是輕便棉甲的技術道路。 實際上棉甲鋼盔,恰恰才是火器時代的最終方向,只可惜大明因為種種問題,在正確的道路上卻得到了失敗的結局。 說回倭甲,一套能夠在戰場上又輕便又有防御力的足具大鎧造價昂貴,而且還需要工匠量身定制,倭國的普通士兵還用竹竿作戰的,當然只有貴族大名才有資格穿戴。 這鹿大王能有一套足具大鎧,那就說明這鹿大王背后,不僅僅有徐峰這樣的倭寇頭領,說不定還和倭國的某個軍閥關系密切。 聽完了林默珺的描述,蘇澤胸有成竹的說道: “從明天開始,百戶若是信得過我,衛所正卒和軍余一起每日cao練?!?/br> “只要肯下功夫練,鹿大王這區區千人,吾必能滅!” 第083章 射擊技能 第二天,長寧衛緊急行動起來。 除了一百名衛所正卒之外,上次蘇澤訓練的一百個軍余男丁,也都以團練的名義集合起來。 家老阿公又挑選了一百多個比較強壯的青壯,全部在校場上集合。 站在校場上,蘇澤穿著上一任百戶的棉甲,他手持一把鳥銃,對著眾人說道:“所有人看我的動作,等我演示完畢,二十人為一組,每人射靶三發?!?/br> 【發現地點射擊場,可以學習技能“射擊”,是否學習?】 “學習!” 蘇澤一喜,雖然他已經研究出來鳥銃如何射擊,但是有了技能動作就更標準了! 而且射擊可是一個實用技能!又多了一個可以刷的技能! 果然,使用鳥銃射擊的知識進入蘇澤的腦中,這可要比他自己琢磨的那一套規范對了。 蘇澤首先清理引火孔和火藥池,這一步其實是至關重要的,很多鳥銃發射后會有火藥殘留,或者灰燼堵塞引火孔,這也是鳥銃啞火的主要原因,有效的清理能極大的減少啞彈的幾率。 接著蘇澤將磨成細粉的引藥倒火藥池,并合上火藥池的蓋子。引藥是容易燃燒的火藥,作用是引燃發射藥。 下一步從從槍膛倒入發射藥,然后將含在嘴里的鉛珠塞進槍膛,再將槍管上的通條拿下來,將鉛珠和發射藥壓實。 到了這一步,才算是完成裝填的規范動作。 蘇澤擦了一個額頭上的汗水,這把鳥銃長達一米三,重量也不輕,蘇澤這么cao作下來也是一頭的汗。 終于到了發射的部分了,蘇澤用火折子點燃了鳥銃的火繩,這火繩是經過特殊處理,可以緩慢的燃燒。 將火繩放在火繩夾上,扣動扳機,火繩落下的同時,迅速打開火藥池蓋,一股濃煙從槍身上冒出來,然后就是火光迸射驚雷聲響,鉛珠從槍膛飛射出去,擊中了八十步外的一個稻草人型標靶的手臂。 【訓練鳥銃命中,“射擊”技能經驗 1,lv1,1/100】 這精度果然不行,蘇澤瞄準的是草人的胸口,最后都射偏到手臂了。 蘇澤手持鳥銃,回頭看去,長寧衛眾人神色不一。 正卒也是見過鳥銃的,對于鳥銃的火光煙響倒是不害怕,不過他們看到蘇澤能夠一槍命中八十步外草人,對鳥銃的威力有了直觀的了解。 八十步,也就是五十米不到的樣子,這是弓箭手要求精度的射擊范圍。 戚繼光練兵的標準,就是弓手能在八十步內三射中二為善射,最低要求是三射中一,如果三射全不中就要受到懲罰。 要知道戚家軍已經是大明朝最精銳的部隊之一了,別看一些動不動就是百步穿楊,弓箭這個東西的精度也就是這個樣子,大明朝時期的軍隊弓箭射擊訓練嚴重不足,能有這個命中率已經相當不錯了。 而且鳥銃的威力其實也不小,被射中的草人被帶走了一大塊稻草,如果射中人體就是一大塊rou沒了。 林默珺陷入到了沉思,也難怪蘇澤堅持要買鳥銃,這鳥銃果然是神兵利器??! 而且林默珺知道,蘇澤沒有練習過使用鳥銃射擊,命中了八十步外的目標,果然和蘇澤說的一樣,鳥銃手的訓練周期要短于弓箭手,只要有足夠的鳥銃和彈藥,就能迅速訓練出一支鳥銃手的隊伍來。 而普通的長寧衛軍余,被鳥銃射擊的爆炸聲和煙霧火光嚇了一跳,等看到草人身上的大洞之后,更是用畏懼的眼神看著蘇澤。 “我再演示一遍,等會兒二十人為一組,每人射三發,射中者有獎!” 聽到射中者有獎勵,校場的氣氛這才熱烈了一些,那些畏懼的軍余青壯也睜大眼睛,仔細看蘇澤射擊。 【校場練兵,“兵法”技能經驗 10,lv3,9/300】 終于升級了,這些日子天天和林默珺討論兵法,又是練兵的,兵法提升到了三級,蘇澤又多了一些練兵的細節知識。 壓下腦海中浮出的知識,蘇澤心無旁騖的重新開始,從清理引火孔和火藥池開始重新準備射擊。 這一次不需要重新點燃火繩了,只需要將火繩重新抽出合適的長度,按下扳機就能引燃射擊。 一聲槍響,這次蘇澤的運氣不錯,鉛彈正中草人的正中心口,打出了一個大洞。 校場上發出歡呼聲,蘇澤又強調了一遍動作規程,這才讓人將鳥銃全部抬上來,命令所有人開始準備射擊。 今天蘇澤來校場,是為了選拔出一批鳥銃手。 加上向張?;㈩A定的五十把鳥銃,蘇澤希望能夠選出七十名鳥銃手,雖然還是要比鹿大王二百人的鳥銃手少,但是蘇澤相信靠著自己的戰術訓練和戰陣技巧,可以彌補人數上的差距。 每人試射三發,就是為了能選出符合鳥銃手條件的合格兵員出來。 林默珺今天干脆摘了兜帽,只是用面紗捂住口鼻,站在蘇澤身邊一起觀摩士卒們射擊。 雖然蘇澤已經壓低了期待,但是這幫士兵的表現還是讓蘇澤覺得離譜。 這些日子認真聽蘇澤講武的衛所正卒還好,勉強還能完成三次射擊,雖然也經常會出現忘記清理引火孔或者忘記清理槍膛的問題,但是好歹還算是能記得流程。 跟著蘇澤訓練過鴛鴦陣的軍余稍微差些,主要是經常將步驟弄錯,有個人竟然將發射藥塞進了火藥池,也幸虧蘇澤眼疾手快搶過了他手上的鳥銃,這才沒將這把鳥銃炸了。 最后那一百個沒有經過訓練的長寧衛青壯,表現就非常的無語了。 剛剛蘇澤演示了兩遍,他們基本上都沒記對步驟,甚至蘇澤反復強調的要用通條壓實鉛彈火藥的步驟,他們也都會忘記做。 還有的大聰明連火繩都忘記點燃,就不停地扣動扳機。 要不是蘇澤的反應快,這些家伙能把二十支鳥銃都用廢了。 最后蘇澤定下的標準是,三次能發射成功兩次的,就算是入圍鳥銃手的隊伍了,結果是校場上的三百人中,只挑選出了七十人。 這下子蘇澤明白了,為何鳥銃手被劃分到工業時代的軍隊了。 不經過工業化的嚴格紀律性培養,農業時代的兵員是很難完成鳥銃cao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