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0節
第058章 練兵之要 在林良珺的帶領下,蘇澤來到了長寧衛地勢最高的坡上。 第一代百戶就這里興建了百戶所,這里可監察海上和衛所口的動態,是整個長寧衛視野最開闊的地方。 百戶所是一棟軍事建筑,基座是石頭堆成的,看來像是一座塔樓,在長寧衛遭遇攻擊的時候,士兵家屬可以躲進去避難。 在百戶所邊上則是一排圍墻,正門有兩名正卒戍守,林良珺帶著蘇澤穿過正門,進入了百戶所內。 在石基上是一座磚制的人字頂建筑物,林良珺帶著蘇澤從臺階環繞而上,終于來到了百戶所前。 “哥,我把人給你帶來了!” 小蘿卜頭一嚷嚷,就聽到了一個略顯尖銳的男音說道:“請蘇先生進來吧?!?/br> 林良珺拉著蘇澤進了百戶所,按照明代建筑的樣式,這是第二進的明堂,官署衙門辦公和見客的地方。 只看到一盞屏風拉在明堂中,屏風后那個尖銳的男聲說道: “這幾日臉上有傷,怕嚇到先生,如此見客是林某無禮了?!?/br> 蘇澤心知肚明,這是林百戶怕靠近了露出自己女扮男裝的事情,不過她這假音倒是學的不錯,若不是自己先入為主,也分辨不出她是女的。 “良珺,看茶?!?/br> 林良珺不情不愿的端來茶盞,這長寧衛的白瓷茶盞上好幾個豁口,漂浮著茶葉沫子的茶水還不如白開水,蘇澤喝了一口氣就放下來說道: “不知道百戶召我過來有何時見教?!?/br> 這倒不是百戶所招待不周,長寧衛連三十二兩的械斗罰銀都快要典當了,百戶所也已經窮的叮當響了。 蘇澤倒是佩服這位林百戶的氣節,如今的海上可到處都是機會,就算是不親自走私,只要放任幾個海商在港口靠岸,豐潤的利潤就能讓百戶所過上好日子。 “這次請蘇先生來,是想請教您戰陣之術的?!?/br> 自從蘇澤開始在長寧衛培訓長寧衛普通衛民之后,林默珺就注意上了這套鴛鴦陣。 仔細琢磨之后,更是覺得這套陣法精妙無比,特別適合對倭寇作戰。 不過蘇澤講解的只是普通的列陣戰法,更加復雜的變陣和遇敵變化的戰法都沒有講,林默珺光是通過小蘿卜頭偷師,始終學不到關鍵之處。 這次蘇澤從縣城回來,林默珺實在是忍不住了,請弟弟將蘇澤請來百戶所,當面請教他這套鴛鴦陣。 林默珺有些緊張,蘇澤說這套陣法是出自《武穆遺書》,是他家傳的兵法,這家傳的學問可是不外傳的,要是蘇澤拒絕,自己也只能禮送他離開。 不過這些日子倭亂愈演愈烈,前幾日長寧衛附近的一座百戶所被倭寇攻破,這座衛所正卒戰死過半,整個衛所被搶劫一空。 長寧衛在剿倭上一向積極,在附近幾個海盜團伙中都被視作眼中釘,林默珺產生了一種緊迫感。 實際上林默珺的預感沒錯,嘉靖三十三年,是整個平倭戰爭中戰爭烈度最大的一年。 就在今年二月,倭寇攻入了大明朝的膏腴之地蘇州和松江,松江縣的縣丞都戰死。 接著倭寇開始分兵,北上進攻青州徐州,在山東的戚繼光率軍防御。 南下進攻寧波普陀,參將俞大猷帶領官兵防御,還被倭寇擊敗,戰死三百余人。 福建作為倭亂的傳統重災區,在史書上雖然沒有記載,倒不是因為福建倭亂不嚴重,而是福建的倭亂已經不值得記入史書中了,如果翻看福建沿海的地方志,幾乎每年都有倭寇攻打府城縣城,百姓流離失所的記錄。 面對林默珺的求教,蘇澤倒是沒有藏私,而是說道:“我也是長寧衛的一員,海防關系長寧衛的安危,區區一篇鴛鴦陣而已,兵書寫了就是教人殺敵的,束之高閣那不就是明珠蒙塵嗎?百戶有什么要問的就問吧?!?/br> 聽到蘇澤如此大方,林默珺的聲音又尖銳了幾分,她連忙說道: “那就麻煩蘇先生了,說來慚愧,我也向良弟打聽過鴛鴦陣,但是有些關竅總不得其法,還要向先生請教?!?/br> 接著林默珺將自己偷學鴛鴦陣時候遇到的疑惑說出來,蘇澤全部都一一解答。 林默珺又問起了變陣之法,蘇澤也將鴛鴦陣遇敵的幾種變化一一說出來,講解變陣的要點和作戰的順序,林默珺聽得認真,又提出一些新的問題。 蘇澤這才發現,這位女百戶在練兵上非常有天分,而且不是他這種紙上談兵的,是真的通曉練兵之法的人。 林默珺所問的問題,都是實際作戰中可能會遭遇的,有的問題紀效新書中寫了應對之法,蘇澤還能說出來,有的則是蘇澤也答不出來的。 兩人就這樣討論到了傍晚,林默珺依然覺得意猶未盡,這蘇澤就像是一座寶庫,怎么都榨不干,和他交談總能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出來。 當年林默珺的父親在的時候,曾經帶著他去泉州見過那位中了武舉的俞世伯,就在父親和俞世伯討論軍務的時候,當時才十幾歲的林默珺說出來的話,讓那位俞世伯都驚訝無比。 當時俞世伯就說了,如果林默珺是男兒,絕對是總司萬軍的將才! 父親去世之后,林默珺能以一女兒身,撐起長寧衛的軍事,除了林家在長寧衛七代的威望之外,和林默珺在練兵統兵之術上的能力也是分不開的。 家里的兵書都被林默珺翻爛了,她一個女兒身也不能去其他衛所討論兵法,弟弟林良珺又是個孩子,這些年積累的問題無人探討,今天總算是遇到蘇澤這個能夠一起研習兵法的人了。 【交流兵法,“兵法”經驗 10,lv2,50/200】 竟然增加這么多?蘇澤看著跳出的提示大喜,這交流兵法漲的經驗竟然要比打朱七這幫倭寇還多。 不過想起來也正常,朱七這幫倭寇不過是吃不上飯的鹽丁,烏合之眾罷了,打敗他們根本沒費什么力氣。 但是今天和林默珺交流,蘇澤也是受益良多,一些紙上談兵的部分落到了實處,增加十點經驗也不足為奇了。 不過這一下午的時間,蘇澤lv2級的兵法就快要被掏空了,再繼續討論下去怕是要沒貨了。 蘇澤咳嗽了一聲說道:“我讀《武穆遺書》,倒是覺得戰陣搏擊之術倒在其次,兵法中最重的,還是要先嚴紀律?!?/br> 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 聽了蘇澤所說的,林默珺思考起來。 確實比起陣法這種死學問,紀律或者說軍紀更重要,畢竟軍隊打仗是要靠人的。 蘇澤繼續說道:“戰場上千變萬化,就算是鴛鴦陣也不可能窮盡一切情況,指揮作戰的最重要的就是令行禁止,若是士兵不服從統帥的指令,再好的軍陣也是無用的?!?/br> 林默珺點頭,蘇澤所說的確實如此,長寧衛的武器裝備不如泉州衛和福州府周邊的衛所,林家家傳的兵書也是普通貨色,但是長寧衛在東南地區是出了名的能打,關鍵就是林家幾代百戶練兵嚴明,軍隊令行禁止的原因。 相比之下,一些軍衛的武器要好,但是士兵畏戰,反而被倭寇追著打。 林默珺更是謙恭的問道:“請問蘇先生,要如何嚴軍紀?” 蘇澤說道:“要嚴軍紀,第一自然是明法度,就拿這鴛鴦陣為例,前排盾牌手退,則罰二盾牌手,狼筅手退,則罰二狼筅手,長矛手退,則罰六長矛手,整隊退則罰小隊長,以連坐法訓練,戰時又用連坐法督進退?!?/br> 林默珺回憶蘇澤在械斗之后賞罰的辦法,在厘清了責任之后,有明確的賞罰標準,確實能讓受罰的人奮進。 蘇澤繼續說道:“除了要罰之外,還要賞,進則賞,退則罰,有賞有罰,才是強軍。有罰無賞,那就是視軍卒為奴隸,那軍卒自然也視將官為仇敵?!?/br> 林默珺問道:“那有賞無罰呢?” “有賞無罰,那就是唐藩鎮軍,只知道邀功請賞,名為官軍,實為兵賊?!?/br> 林默珺只覺得蘇澤所說的,都是些自己未曾想過的大道理,當年父親在世的時候,衛所錢財還充裕的時候,父親就是這樣練兵的,戰斗勇猛的有獎勵,戰死沙場的有撫恤,那時候長寧衛出海作戰所向披靡。 可是自己接手之后,雖然苦練士卒,但是只能保衛長寧衛附近的海域,要深入海中作戰那就就不容易了。 聽到蘇澤這么說,林默珺才知道原因,還是長寧衛太窮了。 蘇澤這倒也不是紙上談兵,實際上的戚家軍就是一支高薪的軍隊。 《紀效新書》中小半的內容,都是在講如何嚴明軍紀,戰場上違反軍紀的要被割去耳朵,等到戰后再清點被割耳朵的人,誰沒耳朵就砍誰的頭。 隊長包庇砍隊長,長官包庇則砍長官。 擔任伏兵的隊伍,該上不上、不該上瞎上致使伏兵敗露的,砍隊長的頭。 不救隊友導致一人陣亡的,砍全隊的頭,但如果斬獲首級一顆,則可以免罪,斬獲兩顆照賞不誤。 說白了,戚家軍就是一個以kd算軍功的部隊,如果kd是正的就賞,如果kd是負的就砍頭,所以戚家軍每次上陣都是拼盡全力的。 除了嚴明的軍法之外,戚繼光還規定了高額的賞錢,一顆倭寇的腦袋就是三十兩,并且根據人性,為了防止主戰手爭功勞而擾亂陣型,規定了只有短兵才有權收人頭,而且人頭是全隊分,主戰的盾牌手、狼筅手和長矛手分大部分,后排的人則分少部分的。 在這樣高薪的激勵下,戚家軍才能橫掃東南,最終平定了倭亂。 只是可惜這么一支強軍,在平定倭寇后被調往遼東,又因為大明朝廷出爾反爾拖欠軍餉,最后被薊州總兵王保解除武裝全部坑殺。 林默珺沉默了,長寧衛實在沒錢發賞錢,看來和蘇澤那樣說的練出強軍是不可能了。 蘇澤又說道:“不過還有一種辦法?!?/br> 林默珺連忙問道: “什么辦法?” 蘇澤說道:“興義兵?!?/br> “何謂義兵?” “明大義,知榮辱,是為義兵?!?/br> 蘇澤沒有繼續解釋,而是說道:“百戶,你可覺得長寧衛保衛家鄉時候作戰勇猛?” 林默珺立刻說道:“確實如此,每次倭寇來犯,士兵為了保衛長寧衛,總能勇猛作戰?!?/br> 蘇澤說道:“保境安民,是為義兵,因為官兵知道身后就是自己的家鄉,為了保衛家園自然作戰勇猛。而長寧衛的百姓也知道官兵作戰是為了保衛自己,也能全心全意支援衛所后勤?!?/br> 林默珺又問道:“可是衛所也有出衛作戰的任務,那時候又要如何作戰呢?” 蘇澤說道:“那就是要讓官兵明大義了,知道自己為何而戰,守衛家園是小義,保國安民是大義,官兵能明大義,那義兵就煉成了?!?/br> 林默珺嘆息一聲說道:“何其難矣??!” 蘇澤卻說道:“難,但并不是完全做不到,當年太祖皇帝興的就是義兵,應天下萬民之心驅逐元虜?!?/br> 林默珺又問道:“那要如何讓官兵明大義呢?” 蘇澤繼續說道:“當然是要讀書,要讓官軍知道因何而戰,如何而戰,這些都是需要教化的?!?/br> 林默珺嘆息一聲說道:“軍中可沒有那么多的夫子啊?!?/br> 蘇澤說道:“我倒是愿意為衛所出一份力,為衛所正卒講課,讓士卒明大義?!?/br> 林默珺有些感動,連忙說道:“那就多謝蘇先生了!” 蘇澤自告奮勇的說道:“每隔兩日,我可以午后去校場給官兵講課,百戶以為如何?” 蘇澤這么積極,林默珺求之不得的說道:“勞煩先生了!” 蘇澤當然也不只是要給官兵畫餅,他并不指望封建時代的軍隊有多高的思想覺悟。 要知道近代那支帶領中國走出黑暗時代的強軍,在建立之前可是經歷了近乎百年的思想啟蒙,從晚清開始幾代先驅構建的家國民族意識,最后才突破了幾千年的思想樊籠,打造成了一支人民的軍隊。 如今大明朝其實連國家民族意識都沒有覺醒,一步到位建立人民的軍隊太不現實了。 這又不是某鐵雄心或者某多利亞,只要點個什么國策按鈕,就能自動開化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