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
克里斯汀拉開門,火速退了出去,小跑過二樓走廊,剛到了樓下,就聽見頭等傳來一聲哀嚎:“啊啊??!我才不傷心!” 克里斯?。骸@就是愛上了不該愛的人啊…… 盧嵇坐在那里,委屈了好一陣子,又覺得他對她一點辦法都沒有??死锼雇≌f她心情很好,應該也是見到宋良閣心情很好吧……他垂頭喪氣,坐回凳子上,他覺得自己就不該裝,就不要裝。他下次見到她,就要在她面前說自己傷心,說自己不高興! 他一面失落著,計劃也在按部就班的進行。第二天下午,山匪的望遠鏡里,一排排車隊開到了臨城,軍車上跳下來不少全套軍裝背著槍的士兵,人數應該不少于三個旅。 第二天,孫堯放寬了條件,說想要跟他們再一次見面商談。 盧嵇說如果不是他本人出現就不談判,孫堯不論怎樣還是不敢下山,拒絕了這個要求。沒想到盧嵇提出,要帶著使團親自上山洽談。不論怎么樣,大家都不想動手,,那么不如就不要人傳話,面對面談出一個結果。 當然,盧嵇手底下的兵都來自于馮繼山,也就是說這三個旅是獨立于目前山腳下其他部隊的。在山上期間,盧嵇會讓人每天往山下寄一封信,如果一旦他出了意外沒有信下山,他手底下的三個旅會直接攻上山。而如果田忠失心瘋,打算無視盧嵇直接讓人攻打上山,盧嵇的三個旅也會對田忠發起進攻。 他這派來的三個旅,正好和田忠手底下山東的部隊,和山匪形成了個三角,相互制約。這樣盧嵇也敢上山了,孫堯也不怕田忠在洽談期間突然攻山。只是孫堯并不太知道盧嵇的身份,有人報了盧嵇的官職,也都是一些類似于測繪局、礦業、工業方面的名號,最后還是盧嵇說明,自己是徐金昆的特使。 孫堯這才想起來,徐金昆有個不同姓的兒子,是他的心頭rou,也是徐家的頂梁柱。這樣一來,他也心頭大安,連忙讓人派騾子和驢下山接人,還允許盧嵇和十幾人的使團帶槍上來。 就這樣,盧嵇換了身軍裝,穿著軍靴,騎著回娘家似的小毛驢,一顛一顛的上山了。 ☆、第89章 盧嵇看著那跟水滸似的大城門也一愣一愣的。山腳下的臨城也有城門,但那時前清時候就修的, 兩側的城墻還因為要通馬路鐵路拆了不少。但這山寨的城門可是嶄新的, 上頭還有刮水泥的痕跡, 不知道從哪兒抓上山的石匠師傅,寫了歪歪扭扭的“大臨州”三個字。 看的盧嵇都要笑了。這還能自己起地名的? 他雖然擔心江水眠,但如果姿態顯得太過緊張戒備,總會感染整個上山的隊伍,盧嵇這一路上歌兒都哼起來了, 兩只長腿縮在那驢兩邊, 讓自己的靴子少蹭到些泥, 一邊拽著韁繩, 一邊還去摘沿路的狗尾巴草。 克里斯汀在他前頭一些,忍不住頻頻回頭,想著某人前兩天還在嚎著“我不傷心”的樣子, 看他現在哼歌翹腳, 都覺得是強裝堅強。 他們這一行人上山, 看著是沒什么鑼鼓喧天的陣仗, 實際上卻已經把山下官兵和山上匪徒的關系繃到了極致。 山下盧嵇的三個旅駐扎在臨城外, 馮繼山事兒確實讓人舒服, 他分到過一些徐金昆手底下的兵,這次派的部隊的參謀長就是幾年前盧嵇還在保定時候手底下的一個連長。這樣盧嵇也能更信任, 對方也會只聽盧嵇的話。 目前這三個旅拒絕跟城中的山東督軍田忠見面,連吳雨林牽線搭橋也不理會,仿佛就是定海似的, 只看盧嵇的安危形式。 臨城內,不少人已經覺得這件事兒可以讓盧嵇擔全部責任,早已在城中度起假來,釣魚游泳,打牌騎馬,不亦樂乎。 臨城外卻不是那么輕松。 不知道是哪個記者報道了中國人質境況凄慘的事情,北京政府每日在報紙上通報調查結果,卻幾乎從來沒提起過中國人質的狀況,眼里仿佛只有洋人人質,遭到全國民眾、團體和文人的指責。在北京天津和上海,還爆發了關于拯救中國人質、要求先讓匪徒釋放中國人質的□□。 距離山匪抓走人質已經過去了將近十日,北京的各國使團對政府的逼壓也越來越嚴重,徐金昆被各方而來的電話和威脅sao擾,掛了電話之后氣得在房間里大砸東西。幸而盧嵇上山交換部分人質的消息傳來,各國使團和美英外交部官員才稍微對他稍微寬容了一點??尚旖鹄s滿心不是滋味。洋人人質死了和盧嵇死了,哪一個對他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他已經打電話幾次,要盧嵇千萬別以身犯險,可他居然還是上山了。 但民眾之中,想法卻完全不一樣。孫堯的行為居然被封為英雄,不少人把他和陳勝吳廣并列,說這是像反抗元清一樣的起義,說是與帝國主義斗爭的革命團體,大量市民報紙上畫了徐金昆被幾方逼迫的團團轉的插畫,甚至連盧嵇上山交換人質的消息也被人戲謔。幸好北京的市民報紙不會送到臨城,否則盧嵇看著自己幫著大紅花騎驢上山的插圖,旁邊寫著“感人至深,西洋人比親人都親”,非要氣個半死不可。 盧嵇到達山口的時候,這只有一個門洞的城門才打開,孫堯穿著一身四五年前山東地區的軍裝,站在城門外頭。還有人搬來了十幾面大紅鼓,連帶著幾天前他們開宴的舞獅隊伍,舞獅敲鑼打鼓,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