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身份推測
書迷正在閱讀:地獄求生不求死(無限流)、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紅樓]、少女前線之紅色警戒、離婚后霸總變成了我的狗[古穿今]、小日子(1V1)、你是不是在吃醋、宮斗不如養崽崽、十萬年后我穿越成金手指回來了、老婆重回17歲、偏袒
行走在成千上萬的兵俑陣中,我的心情無比凝重。 這些兵俑屬于被遺忘的歷史,屬于失落的神話。 兵俑面無表情,但我知道,如果死神愿意,他們隨時會蘇醒成為一支最強大的軍團。 當初戰死的士兵屬于楚越王朝,如今這些由死神雕刻的兵俑,只屬于死神一個人。 毫無疑問,這是一支極為強大的軍隊。 未來死神之戰如果這的打起來。這支軍隊將會給儒道和道門帶來重大傷亡。 能夠掌握這支軍隊的人,即便撼不動人族天威,也有和道門三大道統分庭抗禮的資本。 想到這一點。我的心開始激動起來。 我終于明白宋玨所指的機緣是什么了,不是死神的眷顧,而是這支獨屬于死神本尊的兵俑大軍。 死神本尊是不可能出現在人間的,絕地天通的律法規則,天道禁忌,人族氣運。包括九幽陰司,這些都不允許死神在人間顯圣。 死神想要出世,需要一位人間代理人。 她之所以到現在都沒有蘇醒,恐怕也是因為這一點,才有恃無恐。 而儒道有直面死神的勇氣,開啟這場凡人和神祇的戰爭也正是因為意識到了這一點。 死神之戰,對決的不是死神,而是死神的這支大軍。 當然,在鬼蜮之中死神也有可能親自參戰。 是以儒道才邀請道門一眾高手,孔宣不惜出賣面皮在龍虎山煉氣,也要請出天師斬邪劍。 顏不語反復求證死神的神威,也是為了應對死神本尊參戰的情況出現。 我懷著網測的心情,穿越一尊尊兵俑。 直到我走到軍陣最中間,忽然察覺到一絲極為冷漠的神念波動。 此刻在我身前左右,皆為千軍萬馬。 神念波動才一傳出,無邊軍威排山倒海而來。 我當場被重創神魂,身體一晃匍匐跪在地上,七竅中熱流涌動。流血不止。 死神蘇醒了? 我感受到的是她的神念? 神念輕而易舉的刺破我的神庭xue,闖入我的識海玄關之中。 這股神念極為冰冷,才一出現在識海,識海便立刻被冰封。 群星隱沒,連云氣都被凍結。 識海冰封,天空飄散著雪花,黑暗籠罩大地。 這一刻,我失去了對龍靈的感知。 即便能夠聯系到龍靈,以死神的威能它也無法躍出深淵。 沒了龍靈。我孱弱的神魂驚懼欲絕。 面對韓宗布的時候,神魂也曾感受到上位者的威壓,可他畢竟只是陽神,只有半神之威。 而現在,我面對的是死神,一個擁有自己神格的正神。 死神的一絲神念冰封了我的識海,繼而開始審查我的神魂。 帶著強大的敵意,和輕蔑。 過了一會,神念的敵意忽然減弱。停留片刻從我識海中撤離。 神念撤離,排山倒海的軍威也消散的無影無蹤。 我從地上站起來,用袖子抹去臉上的血跡,繼續往前走。 沒有受到阻攔,一直走到一座高臺上面。 高臺便是點將臺,七萬兵俑皆在點將臺之下。 點將臺上站著一位女將。穿著和壁畫中描述的一模一樣的黑金骷髏戰甲,背掛四面靠旗,腳踩骷髏戰靴。 頭戴稚雞翎,臉上帶著骷髏面具。 稚雞翎羽毛殘破,四面靠旗也遍布空洞,唯有這一身鎧甲依舊陰沉如水,寒光閃爍。 女將半跪在點將臺上,雙手住著一把漆黑的長刀,刀身大半個插進石頭里。 此刻。我站在點將臺下,與她相距十丈遠。 她沒有神念波動,我不知道她是否已經醒來的。 方才的那股神念波動。未必來自于她的主神。 死神恐怖乃一切生者之死敵,可我再看到她的時候,心里沒有恐懼只有……憐憫? 憐憫。是上位者的情感姿態。 在死神面前我像螻蟻一般脆弱,不知為何會生出這份情感。 死神低垂著頭顱,她帶著骷髏面具,我看不到她的臉,我只能從衣領處看到一節細白的脖頸。 白皙的肌膚,瑩瑩如玉。 柔順低垂的姿態,像是在懺悔,與她死神的神格顯得那樣的違和。 我心中才生出憐憫,現在又忽然感知到了她的脆弱。 她真的是死神么? 為何,在我心中她是那么的脆弱。 她在上,我在下。 可為什么在我面對她的時候,總有種自己才是上位者的感覺。 我心里無比困惑。 九歌記載的神祇并不多。神位在少司命之上的更少。 按照宋玨的說法,如果我真是那位神祇,必當占據一位祭祀名額。 那么我是誰呢? 云中君戰死在天界神域,不會留下神魂轉世。 東君傳說歸隱在海外扶桑島,是九歌神話中天下男仙之首。 大司命失蹤了,既沒有參與九歌神戰。也沒有為楚國而戰,至今也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除了這幾位,還有資格排在少司命前面的神祇就只剩下那一對留下千古浪漫詩篇的神仙眷侶,湘君和湘夫人。 九歌詩篇中對于湘君的描述,倒是和宋玨提及的形象很相似。 但我知道,我一定不是湘君。 因為湘君和湘夫人互為彼此的唯一,他們的神格都是聯系在一起的,屬于二元神。 有湘君,就必須有湘夫人。 絕不會獨立存在。 排除這些,九歌神話中再沒有神祇有資格對少司命生出憐憫之心。 不對,還有一位。 可是那位神代表著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即道家所稱的道。 道者,至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強為之名,謂之太一。 太一近乎道,而大道忘情。 是以連楚國人都不知道該如何祭拜這位神祇,摸不清他的喜好,也不知道該向他求什么眷顧。 后世對于東皇太一的研究一直沒有斷絕過,賦予他很多種神性。 漢代王逸稱太一為星名,天之尊神。 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云東皇。 后世加以補充,認為太一乃蒼龍七宿中的大火星。 到了近代,關于太一的神性起源有了更加大膽的推測。 甚至有人提出,太一便是伏羲的化名,所謂東皇指的就是伏羲。 等等,伏羲? 我忽然想起了神仙墓,想起了那句流傳在人間的讖語。 道從伏羲而始,自劉伯溫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