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328能干的唐氏
書迷正在閱讀:那些年我很好、倩女找茬、從敖丙開始的神級選擇、大明暗刺、龍娘、地獄求生不求死(無限流)、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紅樓]、少女前線之紅色警戒、離婚后霸總變成了我的狗[古穿今]、小日子(1V1)
顧哲瀚點點頭,“盡量吧,還是小心點好,我在這邊也盡量讓出海的漁民幫著繪制出一份來,兩相對比就能繪出一份完整的海圖來了?!?/br> 兩人又低聲說了兩句話,譚松元趁著天剛亮,扛著“算死人”的幌子離開了府衙。 顧哲瀚看著譚松元離開的背影滿意地點點頭。 不錯,他這個七妹夫還真挺有心勁兒,照這樣下去升官有望,以后也是他的一大助力,而他那個七meimei也沒嫁錯人,至少等他們回京后一個五品的誥命夫人是到手了。 不過于倩和夏mama兩人也太倒霉了,選誰不好,偏偏找上了上城里來打探消息的譚松元,真是想死的人拉也拉不住??! 永昌三十六年的最后一天,駱榮軒進入新兵營開始輔助顧安訓練新兵,他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新兵水下作戰,顧嫣雖然也會水,可這些士兵都是男人,顧嫣訓練起來不方便,只有他上了。 一個月后,顧安帶著顧哲瀚和顧嫣三人回了府衙,給住在本地的眾士兵放了幾天新年的假期,其余無家可歸的士兵都住在軍營里一起過年,就是駱榮軒為了變的更強都沒回來。 顧安一行人和新到任的常州知州嚴康和常州總兵袁士杰等一眾官員過了一個愉快的新年。 這個新年在一眾人有心維護下過的十分的和諧,嚴康和袁士杰十分會做人,隱隱以顧安為首,常州的軍政大權全都握在了顧安的手里。 而顧安并沒有因為手握大權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小心謹慎,事事與一眾新到任的官員商量著辦,從來不獨斷專行,每天都把一天里發生的諸多事宜寫成奏章上報魏文帝,把魏文帝煩的恨不能親自殺到常州揍他一頓。 你說說你屁大點事兒都往奏折上寫,也不怕累著?你不累朕還累呢!當朕閑的沒事兒干了吧?就不能讓朕休息一會兒?一天天的連花了多少銀子都上報,這是管朕要銀子花嗎? 顧安寫在奏折里的事不止如此,從府衙里門口來了一條流浪狗,門衛看著可憐給喂了吃的、喝的,吃了多少喝了多少,到府衙里今天的梅花開了,書香和墨香想摘了做梅花糕,再到東街劉裁縫的女兒出嫁,抬了幾抬嫁妝全都寫上了,可以說上到官員今天的吃喝拉撒睡,下到百姓的生活點滴,顧安寫的那叫一個全,只要知道的他一樣沒落,厚厚的奏折一本寫不下就三本四本的往上交,看的魏文帝都沒地兒下眼,不知道從哪兒看起好。 還好魏文帝內心強大無人可比,更讓顧安這兩年折磨出來了,一天天下來沒過五天,魏文帝上癮了,從早起就盼著顧安的奏折送到宮中,好一解他一天的煩憂。 沒錯,魏文帝拿顧安的奏折當話本看了,反正待著也沒事兒,新年時事情不多,全當為自己解悶了。 魏文帝抱著顧安的奏折看的直樂呵,孫英捂著眼睛別過了頭。 怪不得現在滿朝文武都盛傳皇上和顧安有著不可不說的關系,就看自家主子看顧大人來奏折時的傻樣也能猜出來不一般了,可誰又能想到這位天下萬民之主是拿奏折當話本在看呢? 新年過后,常州沒傳來什么好消息,可京城里卻熱鬧了起來。 唐氏在顧安和顧哲瀚、顧嫣三人離開后就關閉了府門,以夫君不在家,家里沒有男人為由恕不接待任何人。 平時顧府只在每天早上開一個時辰,方便下人買菜送菜,其他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準開門,除非有唐氏給的對牌才行,就算有人敲門也得由馮七和張管家兩人問過后再報給唐氏知道,要是小事兒兩人連門都不開,要是大事,或是顧安三人送了信回來,這時才會開條門縫兒,把人放進來。 唐氏謹慎的行為讓魏文帝知道后還跟馮皇后開玩笑說,唐氏當為大魏命婦之典范,夫君不在家什么人都不見,連大門都不開,見她一面比見他這個皇上還難,不說過五關斬六將也差不多了,她一個人待在家里也能憋得住。 馮皇后為此還和魏文帝絆了兩句嘴,說魏文帝不知足,有這樣的命婦給他忠心的臣子當媳婦就偷著樂去吧,多讓人放心??!什么外男、婦人,不管什么人,一概不見。 當然,定遠候府老屈氏病重,唐氏做為兒媳婦理應去侍奉,可唐氏卻讓去定遠候府里傳信,她因擔憂丈夫,思念兒女病倒了,根本下不來床,就不能去定遠候府里伺候了。 這話沒過一個時辰就傳遍了京城,所有人都知道唐氏在顧安三人離京城的第二天就病倒了,根本出不了屋門。 顧書毓聽后坐在書房里的座椅上半天沒出聲,直想沖到唐氏的面前大罵她一頓。 顧安離開前明明說了不會讓她來侍疾,而他也默認了,這事兒你自己知道就好了,沒事兒瞎往外傳什么? 其實唐氏是在防著定遠候府,怕顧槐和顧楓往外傳她不去老屈氏面前侍奉,天天待在府里不外出,不孝順公婆,所以唐氏就先發制人,先把自己病了事傳了出去。 唐氏有了強大的理由不出門了,這一待就是四個多月,其間老屈氏幾次病重,都是唐氏得了信遞牌子進宮請求魏文帝派太醫給老屈氏治病,為此唐氏還得了個孝媳的好名聲,可把顧槐和顧楓氣壞了,就連顧書毓都直瞪眼。 好么!人一次沒來,反而就她得了好名聲,他們這些在床前伺候的半點好都沒有,都是應該的。 唐氏可不管那么多,安安穩穩地坐在房里算賬。 唐一瞅著自家主子美滋滋地算著京城各府邸的賬目,抽搐的嘴角都要合不攏了。 唐一,顧安留在唐氏身邊的暗衛之一,是這個小隊的隊長,幾個月前顧安離開時明面上給唐氏留了十個人,這十個人魏文帝也是知道的,平時這十人根本不出顧府,幾個月下來魏文帝看他們都老實,順帶著對顧府的監視就稍稍松了些,讓這些人在晚上能出去聯系安排進京城各府的暗衛,順利取得了各家當月的賬本。 要問這些賬本拿來干嘛?呵呵,當然是算計他們往外掏銀子了。 唐氏根據少有的信息算出了各府當月的收支賬,又根據這一個月的算出一年的,再算出近十年的賬,然后唐氏就開始作妖了。 新年一過,唐氏開始四處走動,京城各大世家和官員的府邸挨家挨戶的走過,每個府辦宴會她都必到,笑語嫣嫣地與眾命婦交談,直到半個月后,唐氏花了大筆的銀子在郊外買了一塊地,這時眾人才多少有些明白唐氏想干什么了。 唐氏買的這塊地并不好,說白了就是塊廢棄的地,但它足夠大,在這里蓋上一個莊子能裝很多人。 唐氏在買下地后就開始著手找人蓋房子,沒過三天,京城各府主母紛紛下貼子找上了唐氏,想請唐氏到家中一聚。 唐氏推了所有的貼子,第二天又給京城上到一品大員和王府、公府、候府、伯府,下到五品官員的各家中主母下了貼子,請她們到將軍府品茶。 到了正月二十三這一天,唐氏和京城各位當家主母在將軍府里聊了一整天,到晚上卯時過后在顧家用了晚飯,眾人才紛紛離開回府。 第二天一大早,唐氏就向宮里遞了牌子,要給金太后和馮皇后請安。 唐氏是一品誥命夫人,比顧安的品級還高,再加上丈夫兒女都在常州給皇上辦事,金太后和馮皇后當然得熱情接待了。 為了讓唐氏少跑些,馮皇后去了金太后的慈寧宮里等著,等到唐氏一到慈寧宮門口,馮皇后已經起身迎接了。 唐氏誠惶誠恐地跪地謝恩,可馮皇后卻十分大度地將人拉了起來,“唐夫人不必如此,都是自家人,顧將軍不在京城,我們理當照看著你,只是本宮和母后身在宮中無法出去看去,否則依母后的脾氣可得天天上門不可?!?/br> 馮皇后說笑著就把唐氏拉了起來,又帶著她向金太后的座椅走去。 金太后此時正抱著剛出生沒多久的午陽公主逗弄,見到唐氏過來了,連忙將午陽公主送到唐氏跟前,笑著顯擺道:“怎么樣?哀家的小公主好看吧?” 唐氏低頭一看,頓時樂了。 午陽公主出生已經有五個月了,正是翻身翻的最興奮的時候,此時全身裹的跟個粽子似的,正鬧情緒呢,小臉皺的像一個白面包子,哪里還稱的上好看? “午陽公主自然是好看的,皇上英武不凡,皇后娘娘美麗端莊,午陽公主隨了兩人的優點了,美貌又英氣十足,以后呀,一定是個調皮的小公主,咱們皇后娘娘可有的cao心了?!?/br> 金太后最喜歡小孩子健健康康的,唐氏說午陽以后調皮,正合了她的意,這是暗暗給金太后拍了個不響的馬屁,樂的金太后前仰后合的。 “哈哈哈……,最好真應了你說的話,以后呀,哀家的午陽一定是個活波的?!?/br> 馮皇后在一邊看著也跟著樂,她知道和金太后做了婆媳多年,自然也知道她的喜好,所以她一直精心養著午陽,把她養的白白胖胖的,一點也不像早出生幾天的孩子。 三人說說笑笑過了小半個時辰,直到午陽公主累的直打哈欠要睡了,三人才停下。 馮皇后叫來奶娘帶午陽公主下去睡覺,這才問起了唐氏進宮的緣由。 唐氏一拍手掌笑道:“臣婦今天進宮是來求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幫忙來了,兩位娘娘也知道,臣婦在邊關之時開了家善堂,自從這家善堂開了起來幫助了不少的百姓,就是臣婦這一品的誥命也因此而得。 臣婦自從回京后邊關的善堂就交由其他人打理了,臣婦每年都往邊關送一筆銀子,雖然不多,再加上邊關其他命婦出的銀子也夠用了,這兩年又教出了不少得用的人。 臣婦覺得這事兒是好事兒,既幫助了別人,又給自己陪養出一批人手管理自己的產業,不怕兩位娘娘笑話,臣婦現在的產業全都交給了下面的人,臣婦只看看帳本就行了,連鋪子都不用去,清閑的很。 臣婦見京城各家的主母每天忙的跟個陀螺一樣,自己的嫁妝鋪子雖然是交給了下面的人,可那些人偷jian?;目纱笥腥嗽?,每年出息也不多,全讓下面的人吞了,昨天臣婦和其他人問過了,幾乎每家都有這種情況發生,其實也不是不讓他們留下點,只是太多了可就養大一些奴才的心了,胃口大了什么事兒都干出來了,所以臣婦就想再在京城開家善堂,幫助人的同時也給各府主母培養些人手,把那些不能用的全換了。 開辦善堂是好事兒,只是臣婦身份不夠高,想跟臣婦一起辦的命婦不多,所以就來宮里請求兩位娘娘牽個頭兒,也加入到善堂的開辦當中,只要有兩位娘娘坐陣,那些命婦自然也都跟著了?!?/br> 唐氏繞了一大圈,就要想讓金太后和馮皇后牽頭開善堂,兩人眼珠一轉就明白了唐氏的意思。 什么身份不高沒人跟著她一起辦,這些都是借口,她本身是一品誥命,大魏朝里除了親王妃外還有誰能壓得過她?就是郡王妃也只是和她平級而已。 說是請她們幫忙,實則是來給她們送好名聲來了。 兩人心知肚明,唐氏這么做也有她的算計,可這種算計在送到手的好名聲面前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唐氏對她們沒有壞心,不過是想防著點罷了。 防誰?自然是防著皇家秋后算帳。 善堂在邊關開也就罷了,那里天高皇帝遠,就是顧家在那里收攏了許多的人心也沒什么,只要顧家忠心,其他的一切都好說。 可京城不同于邊關,這里是天子腳下,做什么事都要以皇家為主,要看皇家的眼色行事,否則很容易讓皇家惦記上,如果讓皇家盯上了,你最好一點把柄都別留,否則一旦讓皇家抓住什么把柄,一家子的性命可就都賠進去了。 另外,京城是政治、文化、經濟發展的中心,住在這里的人多,大魏各地來往的人也多,如果唐氏在京城開家善堂,她的好名聲很快就會傳遍大魏,再一打聽到她在邊關就開過善堂,唐氏的名聲恐怕就會超過高高在上不得見的太后和皇后,這哪能行呢?當然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