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這語氣還是有些陰陽怪氣。 眼看就要輪到自己進到堂中賀壽,安若并不與她多費口舌,只道,“一點小心意?!?/br> 周家女倒也信了她的,又譏笑道,“一點小心意?阮姑娘怕不知今日是何等日……” 話未說完,卻見安若與母親meimei一同邁進了堂中,竟是理都沒理她。 作者有話要說: 某王:感動,媳婦來看我了~ 某婆婆:誤會啦兒子,你媳婦是來看為娘的。 某王:…… 第41章 “她……” 周二姑娘周紫瑤一噎, 想同身邊人怒斥阮安若不知禮數。 哪知左右看看才發現,此時眾人的目光都已經追隨著阮安若去了堂中。 阮家身份特殊, 身為外來戶,卻用極短的時間就在慶州一鳴驚人, 且又極為順利的由商戶轉到了官宦人家。 ——阮青嵐的番市知事雖是個新名頭,但實實在在是替王爺做事的,且就目前看來, 還頗有些真材實料,鑒于此,大家都想知道, 今日阮家女眷會敬獻什么賀禮。 意識到這一點, 周紫瑤也只好先將怨懟擱下,趕忙同眾人一起看去。 此時,堂中也已經有不少人, 眼見阮家母女進來, 才入座的邢漪容盡力收起不喜, 做出端莊友好的模樣, 甚至還特意含笑朝安若點了下頭。 安若看在眼中, 也淡淡朝她點了個頭, 恰巧也到了堂正中,她停住腳步, 與母親meimei一道向上座的李太妃行禮。 “恭祝太妃福如東海,日月昌明?!?/br> 說罷,又將手中錦盒奉上。 “此乃小女親手所織天華錦裝裱的金剛經, 愿神佛保佑太妃福壽延年?!?/br> 秦氏盡力緩和心間緊張,向上座的李太妃介紹道。 “哦?” 聞聽此言,李太妃不由得好奇,叫侍女接過送到眼前來。 待看到錦盒中的佛經,不出意外的眼睛一亮,拿到手中仔細端詳道,“這是……天華錦?” 所謂丹碧玄黃,云裥瑞彩,這樣的金剛經眾人還是頭一次見,饒是出身貴族又做了二十余年王府主母的李太妃,也不由得驚嘆道,“這錦中有花花中有錦,從前竟是不多見……” 語罷抬頭看向安若道,“這是你織的?” 目中頗有些不敢置信的意味。 “回太妃,這的確是小女所織,”安若含笑,又為眾人細細介紹,“此錦曾盛于前朝,被稱添花錦,前朝尚佛,這類錦便專用以裝裱佛經,以示世人虔誠之心,聽說現如今在吐蕃天竺等國,此錦仍是天價難求的佛家圣物。不過本朝并不尚佛,此錦又頗為繁瑣難織,加之先前與番邦斷絕交流,漸漸地,大周境內便無人再織這天華錦了?!?/br> 巧的是,今日賓客中正有一位來自吐蕃的貴婦,眼見到李太妃手中的天華錦后,毫不掩飾目中激動之情,用不甚流利的漢話道,“我已經好多年不曾見到新的天華錦,上天保佑,今日竟在此見到了,真是佛祖保佑?!?/br> 這反應倒正好佐證了安若所言,李太妃點了點頭,又問她,“那你又是怎么將它織出來的?” 安若笑笑道,“不瞞太妃,上回小女有幸入府,見到王爺敬獻太妃的硨磲手串,回去后有感而發,又查閱了許多古籍,終于找到了一些天華錦的詳盡記載,便試著復原,許是上天眷顧,終于叫小女將其復原了出來?!?/br> 李太妃聽了她的話,又將佛經拿到手中仔細端詳,也不由得點頭,“前些時日得了幾本前朝傳下來的古籍,的確是用這種料子裝裱,不過時間長了,都有些破舊,顏色也不如此明艷,我原本還有些可惜,沒想到今日竟看見了新的?!?/br> 語罷又抬眼看向她,并不吝目中的贊許之意,道,“你是個用心的孩子,此番若非你肯鉆研,今日我怕是沒有這眼福了?!?/br> 安若垂目謙謹,“太妃過獎,小女家中以織造起家,復原這些珍貴織品,本也是自身責任?!?/br> 太妃頷首,再度垂目打量手中賀禮,這新裱的封面自不必說,里頭的書頁也是上等紙張,上頭的字跡若星斗漫天,賞心悅目,還散發淡淡墨香。 旁的話不必說,但是她的眼神,就足以說明對這份賀禮的喜愛之情了。 這叫下座眾人心間都是百般滋味,尤其還未踏進堂中的那位周紫瑤,回頭瞅了瞅自家準備的金鑲玉花瓶,忽然覺得拿不出手了。 偏在此時,那位吐蕃夫人又開了口,對安若道 ,“不知等會兒姑娘可否借一步說話?我們難得來一趟,今日得見此圣物,實在不忍就此回去,姑娘手中可還有剩余?” 嘖,這竟是當場要與阮家做生意的意思了,眾人一時羨慕又嫉妒,秦氏更是受寵若驚,一時不知該說什么了,倒是李太妃笑道,“赤松夫人放心,等會兒阮夫人幾個是要留下吃酒的,阮家在城中也有織坊與商鋪,你們有的是時間商議?!?/br> 這位赤松夫人這才放了心,沖阮家母女投來善意微笑,還主動招呼她們來身邊坐。 李太妃也甚為滿意,將佛經交與婢女手上,還特意交代要收好,這才邀請下一位客人入堂。 然經過阮家這一番精心之作,后頭的俗物卻難以叫人再驚喜。 眾賓客賀過壽后,離宴席開始還有些時間,王府的園丁們早就備好了一園子的秋菊冬梅,供眾人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