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
可現實,并未給他僥幸的機會。 沒多久,朝廷便下令升了林如海的官職,將他從二品按察使司按察使升到了從一品的蘭臺寺大夫,同時兼任淮揚巡鹽御史。 同時命令他,即刻啟程。 林家上下在京城還沒待到一個月,便不得不再次啟程離開京城。好在林如海之前猜到這個結果,提前讓賈敏將行禮收拾好了,如今圣旨下達,隔日便可啟程。 因為朝廷催得急,賈敏甚至只來得及連夜給賈母去了一封信,便要帶著一家人上船啟程了。 只是走之前,發生了點兒意外。 林如海留在京城的三個姨娘得到消息后,大半夜地來到正房,直接給賈敏跪了下來。 “太太可憐可憐我們,將我們三個也帶上吧。我們留在京城三年,已經受夠了獨守空房的日子,如今你們又要離開京城,也不知要多少年才能回來,我們、我們實在是……” 三個姨娘雖然神情不一,眼底的哀求卻如出一轍。 賈敏張了張嘴,心里微微有些酸澀。 她猶豫之后,讓人去將林如海叫了過來。 林如?;氐骄┏呛笠恢泵χ賵錾系氖?,倒是真的沒有時間想起留在京城的三個姨娘,如今人都跪在自己面前了,他總不能繼續忽視。 他并不覺得帶上三個姨娘有什么不對的,于是干脆點點頭,沖著賈敏開口:“繼續將他們留在京城確實不太好,他們既然想要跟著我們一起離開,便都帶上吧?!?/br> 頓了頓,轉頭看向三個姨娘,“你們行禮可收拾好了?” 三個姨娘喜不自禁,頓時點頭如搗蒜,就擔心自己搖頭否認了,林如海會拒絕他們跟隨的提議。 幾人卻沒看見,旁邊坐著的賈敏,面色不怎么好看。 第61章 賈敏到并不是容不得這幾個姨娘, 只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以前林如海身邊除了她之外,姨娘一個一個地添, 她也不覺得有什么, 可之前三年, 她與林如海之間只有彼此,在身邊沒有其他姨娘的時候, 林如海似乎也不是非要有一個姨娘不可, 賈敏自然就轉不過彎兒來了。 但如今林家離京在即, 賈敏就是有再多的不滿, 也只能忍著。 偏偏林如海這些日子又忙著整理淮揚那邊的資料,每天也就只有夜深了才會回房,回到房間洗漱完畢立刻躺下睡覺, 幾乎每次都是秒睡, 根本救沒有察覺到賈敏那點點微妙的小心情。 于是時間一久, 賈敏就更氣了。 但氣著氣著,賈敏在某天突然又氣不起來了,因為她發現, 哪怕三個姨娘也上了船, 可從上船到快到淮揚的現在,林如海竟然依舊每天回她的房間,從未去過姨娘那兒。 甚至這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林如海都不曾與三個姨娘打過照面。 反倒是她這個當家主母,與三個姨娘見面的次數更多一些。 賈敏:“……” 她就奇了怪了, 林如海若是不想碰姨娘, 做什么非要將這三個姨娘帶上船? 難道就為了給她添堵, 給她找點事兒干? 盛蔓回到京城的那一個月, 幾乎都是在娘家過的—— 早上到林家給孩子們上課,上完課便回到娘家,陪著年邁的父母吃頓飯,然后教導一下兄弟家的女兒,日子也算過得充實。 但她對林家的情況就沒那么了解了,一直到她上船,才知道這次林如海準備將家里的三個姨娘一并帶去淮揚。 一開始的時候,盛蔓還是挺為賈敏擔心的。 但等一日日地見著林如海忙成狗了,都還不忘回到賈敏的屋子睡覺,很快便放心去做別的事兒了。 如今聽到賈敏的話,她忍不住翻了個白眼:“你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別管林如海為什么是這種表現,反正他沒搭理姨娘不就行了?” 賈敏卻有些較真兒:“若是不知道緣由,誰知他如今表現到底是一時還是長久?” 盛蔓看著賈敏,好一會兒后,大笑出聲:“我看你啊,是這三年被林如海給慣壞了,以前這三個姨娘不也一直都在,怎么不見你這般介意?” 賈敏有些不好意思,但想到之前三年,沒有姨娘在眼前礙眼的日子,她仍不愿放棄探究林如海想法的意圖。 盛蔓見她認真,跟著思考起來:“也許林如海是習慣了?” 之前三年,林家上下上百口人都是住在府衙中,雖然夠住,卻也不如京城地方寬敞,林如海自然沒有一個單獨的院子。 當時又沒有其他姨娘,林如海自然每天都回賈敏的院子。 林如海本就是自律的人,三年下來可不就養成習慣了?他又不是貪戀女色之人,覺得這樣生活讓他更舒服,他自然不會有改變的想法。 盛蔓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賈敏,賈敏想了想,點頭:“我覺得你說得挺有道理的,可若真是這樣,如海豈不是遲早都會去姨娘的屋子?” 習慣這種東西,養成可能需要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時間,可打破一個習慣卻只需要一次就夠了。 賈敏沉默下來,許久后嘆氣:“看來是我奢求了?!?/br> 盛蔓看不慣她垂頭喪氣的樣子:“你若真不喜歡那三個姨娘,直接將人打發了就是,反正你如今地位穩固,林如海定然不會因為三個姨娘和你別扭?!?/br> 若是這三個姨娘中,有林如海上心的,賈敏做事兒瞻前顧后還能理解,可林如海顯然根本沒將三個姨娘放在心上,她還這般姿態,就叫盛蔓有些看不過眼了。 賈敏也這樣想過,但…… “你不知道,這三個姨娘與之前的孫姨娘不同?!辟Z敏有些苦惱,“其中兩個是我以前的陪嫁丫鬟,哪怕成了我的姨娘,也一直唯我馬首是瞻,從未做過出格之事;另一個是我婆婆給如海抬的姨娘,平日最安分不過。若是沒個理由,我就將人打發了,總有些過意不去?!?/br> 自己的陪嫁丫鬟? 盛蔓皺了皺眉:“陪嫁丫鬟又不都是好的,你怎么知道他們沒有包藏禍心?” 賈敏一聽盛蔓語氣,立刻明白自己剛才的話觸動了她心事,趕緊解釋到:“她們兩個打小就跟在我身邊,之后又陪著我在林家度過了十幾年,不可能包藏禍心的?!?/br> 盛蔓深吸一口氣,道:“人都是會變的?!?/br> 但更多的話,她也沒說了。 等到了晚上,賈敏考慮之后,裝作不經意地提起三個姨娘:“老爺將三個姨娘帶上船,這都過去近兩個月了,你怎么就一次也沒去姨娘們的房中?” 林如海愣了下,轉頭看向賈敏:“難道你喜歡我去姨娘的房中?” 賈敏沉下臉,不高興地看著他:“我想你就去嗎?” 林如海見她吃醋,笑道:“你想我不一定去,你不想我肯定不會去。那夫人現在告訴我,你到底是想還是不想?” 夫妻生活這么多年,他若還不知道自己的枕邊人是個醋壇子,那也太不上心了。 只是以前有子嗣壓力,賈敏對此似乎也沒那么介意,他去了也就去了,并不覺得有什么??扇缃穹蛉硕紴樗艘欢押⒆恿?,且看起來對那三個姨娘還挺介意,他自然不會再去做讓夫人生氣,影響夫妻和諧的事兒。 有沒有其他女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和睦。 賈敏聽了,控制不住地彎了彎嘴角。 不過很快她就反應過來:“我若是不想你去姨娘房中,你難道就一直不去?她們這次想要跟著到淮揚,用的理由就是不想再獨守空房,你若是不想碰她們,何必讓她們上船?” 林如海笑了笑:“我既然不準備碰她們,總不能將人困在林家一輩子吧?我家一直有妾室到了二十五就放人出門的規矩,那三個姨娘的年齡早就超了二十五,我若再將她們留在林家,豈不是耽誤她們時間?” “只是京城那邊熟人多,不如帶來淮揚,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人選,到時候直接讓她們認了林大做干爹,讓林大送她們出門子也就是了?!?/br> 早些年孫姨娘犯事兒,他就想要將三個姨娘一起放出去。 只是孫姨娘名聲不好,若是讓其他三個姨娘一起離開,難免讓人揣測她們是否也犯了事兒。之后賈敏懷孕,他卻忘了這事兒,所以才會耽誤到今天。 賈敏沒想到,自己吃了這么久的醋,竟然是吃了頓干醋,頓時氣得又羞又臊,轉頭直接跑進了里屋躺床上把被子蒙在了腦袋上。 林如海跟著進來,見她動作后,頓時哈哈大笑起來。 賈敏更羞了,完全不想見人。 …… 兩人說破了,原本還算克制的感情立刻升溫,彼此間的氛圍也變得黏黏糊糊起來。 大家住的船就那么大,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自然很輕易就發現了兩人之間氣氛的轉變—— 若說以前賈敏與林如海之間的感情,更像書中說的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夫妻的話,如今兩人之間的互動就反倒更像是新婚小夫妻,甚至與林柳印象中的那些,陷入熱戀中的小情侶極為相似。 盛蔓取笑賈敏,一大把年紀了,都是好幾個孩子的母親了,竟然還來了一把黃昏戀,把賈敏臊得不行。 但就算覺得不好意思,她也從未打算避著其他人。 她挺享受這種狀態的,何況兩人又是夫妻,自然沒有什么不能其他人知道的。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林家的大船到達淮揚碼頭。 因為之前從金陵離開的時候,賈敏并未將采買的下人賣掉,這次自然也不需要再采買一遍,早早便給姑蘇老宅那邊去了信,讓人到淮揚等著了。 淮揚巡鹽御史本是一年一任,前一任淮揚巡鹽御史早兩個月便卸任回到了京城,他人一走,留在姑蘇老宅的林家下人立刻便到了淮揚,然后將府衙上上下下打掃了一通,林家人到了淮揚立刻就能入住。 林家人剛下碼頭,便有下人在碼頭處等著,很快便將他們連人帶行李,全都送回了府衙。 歇息一晚后,林如海便直接進了衙門,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工作;賈敏則在巡視了一遍府衙后,再將下面的人分配一遍,也開始以林夫人的身份開始在外走動。 幾個孩子則立刻投入了學習之中。 林柳很輕易就感覺到,這次來到淮揚后,在林如海與賈敏的示范下,所有的效率都快了許多。 這本來是好事。 但只要看看林如海每日回來的時間,以及回來的時候臉上掛著的沉重的表情,便能知道這次淮揚之行,絕對比之前在金陵的工作困難很多。 林柳也不知道太上皇與皇上讓林如海擔任巡鹽御史,到底是想要得到一個什么結果,但他們的目的肯定不是那么簡單。 不過林如海才剛到淮揚,哪怕真有什么目的,也都需要緩緩圖之,短時間內應當沒什么危險。 反倒是賈敏在與淮揚這邊的命婦接觸中,遇到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煩—— 淮揚本身就是京杭大運河這條水路上的一個碼頭,經濟繁榮,交通發達,不少人抓住機會,自然就積累了不少身家。 再加上江南一帶多鹽商,只要自己有本事抓住了機會,又或者與當地官員扯上了關系,拿到一兩張鹽引,發家不過是轉瞬之間的事兒。 所以淮揚這地界兒的大商人,就多得有些嚇人。 偏江南一帶多瘦馬,蘇杭金陵也都有,但淮揚這地兒鹽商多,與官員打交道的機會也多,想要用美色賄賂官員的…… 自然也很多。 林如海祖籍姑蘇,他還沒來的時候,淮揚境內的官員與鹽商們便將他的家世底細打聽得清清楚楚—— 本身就是勛貴之后,又娶了先榮國公嫡女,顯然不缺錢。 不到四十歲的年紀,在官場上又還算年輕,前程遠大,只要辦幾件大事兒,再熬上幾年,升入內閣也都是遲早的事兒。 勉強,也算是大權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