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感情能不好嗎? 這兩人一對上,眼里就再沒旁人了,瞪著對方毫不示弱。 誰先別開眼誰就是慫包! 收到書信的姜澄:“……” 第74章 人人都想攻略我6 對于姜澄來說, 邊關實在是太遠了,但近在眼前的沈瑤作用卻很大。 沈姚給的那本《齊名要術》, 不僅對開荒、耕種到后期的釀造利用有一系列的詳細記述, 還詳盡探討了抗旱保墑的問題, 在這種生產力低下, 一到干旱就要餓死不少百姓的古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夏雖然繁華, 但行兵打仗糧草先行,在尚未開戰之前休養生息, 大力發展和推廣農耕很有必要。 正好現在已經有了現成的傳授方法,他也無須藏私, 直接宣丞相、閣老和其他朝堂眾臣共商。 像這樣的書此前從未有過,大臣們拿到手里一看,即便再不懂農耕, 學識和見識總歸是有的,隨意翻閱以后, 集體都大驚失色。 其中最激動的要數丞相了:“這真是,益國益民的不世之術?!?/br> 幾位大臣一開始不知道皇帝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把所有人都宣來, 神神秘秘的, 也自然而然地從一開始將書隨意翻閱, 到后面顫抖著手十分珍惜。 就這么一本書,當然得要珍惜了! 姜澄卻仿佛并沒有看見他們的神色,隨手就將書丟給了工部尚書。 這丟得也太隨意了! 工部尚書手忙腳亂地接住, 就聽到皇帝陛下的聲音:“工部掌管各司工程、農田水利,這書你先拿去研究,盡快擬個章程出來?!?/br> 就這么唯一的一本,直接給了他? 工部尚書突然覺得懷里的這本書就像個燙手山芋。 皇帝陛下對他實在是太信任了! 工部尚書熱淚盈眶。 這時,太監總管和一干小太監在皇帝叫進來的時候,抬著幾大木箱進來。 箱子一落到地面上,沉重的聲音立刻就激起了所有大臣的好奇心,在大家熱忱的視線下,箱子一開,赫然就是不計其數的書冊。 工部尚書感動的眼淚尤掛在眼尾還沒來得及擦去,就聽到皇帝陛下說道:“這書我已經讓人譽抄了好幾百份,你們人手一本,多的就送去地方上,讓下放的官員也一同學習和試驗?!?/br> 眾大臣:“……” 國家當以農為本,農業穩則家國安,所以自古各朝各代的皇帝都要頒布關于農業法令。 皇帝提倡,百姓就要效仿,所以中國古代社會地位士農工商千年不變就是這個道理,社會第一地位是官員,第二便是農民了。 等到各地經過數月模擬和試驗,因時、因地、因作物品種而異,并按照成熟期和產量、質量等進行了分析和比較,從而大大促進了農業創收比例后,整個朝堂都震驚了。 姜澄直接頒布農業新法,這也預示著夏朝的農業制度進一步地升級。 對于這一切,最高興的莫過于百姓。 歷年天災**避無可避,不管是干旱大澇,致使百姓流離失所餓死街頭不勝枚舉,但農業產量從原先到現在三倍、五倍,成倍成倍地往上漲,人就餓不死。 手里有糧,心里才不慌,整個夏朝的農田呈現一片勃勃生機。 短短兩年后,夏朝出兵了。 蔣安筠早已在大衛安插了許多間諜,自然把衛國的情況了如指掌,乘著衛國皇帝大行,幾個皇子爭權奪利骨rou相殘的時候,大夏鐵騎大敗衛國,一路從邊關打到皇都,用時僅僅只有八個月。 大夏朝大力支持農商,國力十分強盛,即便打到衛國亡國,自身也并沒有太大損耗,就連百姓才剛剛聽說大夏就要和衛國開戰了,才一眨眼間,衛國就已經亡了,連百姓人心惶惶的時間都沒給點兒就結束了,這也太…… 很好,這說明咱陛下英明神武! 皇貴妃蔣安筠參與衛國戰事這種事原是避人耳目,除了姜澄身邊幾個,也唯有大將軍父子和邊關戰士了,可她這不世之功哪里能夠隱藏? 再說姜澄也并無意掩飾。 蔣安筠的不世之功可謂是一代傳奇,和這種天大的功勞一比,她是個女人這件事反倒無足輕重了,當消息傳回答下皇都的時候,她的事跡傳頌得人盡皆知。 在大軍班師回朝的那日,整個皇都萬人空巷,所有人為了一睹傳說中的戰神女將軍的天顏,全都擠在官道兩旁,還有各種酒樓和茶肆的二樓倚窗憑欄相望。 蔣安筠被所有人崇拜得熏熏然,回到宮中都是頭重腳輕一臉陶醉。 但就算再激動,再得意,她倒也不忘給其他人表功:“此戰如此順利還多虧了大將軍謀定后動,還有陛下您送來流風做先鋒,真是慧眼識珠?!?/br> 她現在已經想不起曾經在后宮和別的女人爭風吃醋的情景了,現在腦子里就只有戰場的金戈鐵馬,連渾身的氣勢都是陡然一變,變得殺伐決斷、英姿颯爽。 姜澄失笑:“哦……只有流風嗎?” 流風的才干毋庸置疑,不然他哪會特地把人調教好送去邊陲陣地? 不過,也不止是流風…… 蔣安筠咬了咬唇,不情不愿地哼道:“這次淑妃也是功不可沒啦?!?/br> 要不是云雪蘭身負修為,來去無蹤,他們也不會第一時間都得知衛國皇親宗室在衛國皇帝翹辮子的時候將消息死死捂住,所以才能在最好的時間大軍壓境,順利打入衛國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