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當大佬[系統]_282
那是一片草原。舉目之際草色蔥郁,卻荒無人煙,空曠縹緲。 糜荏巡視一圈,令麾下侍從運來石塊,打磨出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頭又用漢字、匈奴文字一同刻下幾個大字。 ——凡有入侵大漢者,殺、無、赦! 血色紅漆澆灌的字體,從今往后將永遠屹立在這方草原之中,默默承受風吹雨打。即便無人守護,或許幾十、幾百年后也會殘破不堪,卻足叫逃亡的北匈奴感覺到恐懼與震撼。 因為誰都已經知道。 大漢已經有了它的守護之神,他的名字。 ——叫做,糜荏。 第九十三章 匈奴之事已定,糜荏決定班師回朝。 在此之前,他曾收到一封來自幽州的信件。 ——公孫瓚殺了幽州牧劉虞、冀州牧陶謙,自立為幽州牧,與袁紹一同攻下青州! 去年九月,袁紹使計聯合公孫瓚奪取冀州,并且聽從麾下謀士沮授之建議,急攻并、青二州,試圖奪取更多的版圖對抗糜荏。 糜荏便令原幽州刺史陶謙為冀州牧,又令幽州牧劉虞帶上新任幽州刺史公孫瓚,再配合兗州刺史曹cao,一同夾擊袁紹。 但這僅是表面上的,實際上糜荏還單獨給劉虞、陶謙寫了一封書信:殺了公孫瓚,拿回他的兵權,再抗袁紹。 公孫瓚此人野心不小。先前膽敢與袁紹同流合污,謀奪冀州;并付諸于行動,領兵給當時的冀州牧韓馥施壓。 雖然在奪取冀州后,袁紹徹底反悔與公孫瓚平分冀州的決定,一直拖著不給他領地,如今兩人已鬧翻。 但糜荏的旨意給了他不小的壓力。 他接受麾下謀士田豐、沮授的建議,命人聯系公孫瓚:“伯圭,你千萬不要相信糜荏的招安。你看看他這一路走來,所有背叛過他的人都是什么下場?他表面上想招安你,實際上是想殺了你??!” 公孫瓚將信將疑。 他知道袁紹狡猾,先前承諾的冀州領地還不知道在哪里,自然不會輕易相信他。還是帶著兵馬前往營地與陶謙、劉虞相見,暗中則升起一點警惕。 陶謙與劉虞確實想要殺了公孫瓚。 但糜荏千算萬算,卻沒有想到這兩人是聽了自己的話,臨到下手卻想到公孫瓚信任的領兵而來、以及他在這些年里做出的貢獻,猶豫再三。 直至各州傳來糜荏領六萬兵馬,于咸陽大戰匈奴三方十五萬聯軍的消息,方才下定決心接受糜荏的建議:不能因為此事,叫糜荏分心。 但這個時候,公孫瓚已徹底被袁紹派來的人說動。 ——那姓糜的傻子用六萬兵馬去打匈奴十五萬兵馬,過些日子是死是活還用得著說嗎?!公孫伯圭你此時不趁機奪取幽州,還要等到你與劉虞分開,再領兵攻打他嗎?! 那屆時我一個人入主長安,你就別來分一杯羹了! 此話一語徹底驚醒夢中人。 倘若能奪取幽州,自成幽州牧,他為何要待在劉虞手下受氣呢?于是公孫瓚再不猶豫,狠心揣了把短匕,在營帳之中殺死劉虞! 其后,公孫瓚奪下幽州政權與兵馬,又殺陶謙,徹底與袁紹聯合吞并青州。 青州乃富庶州際,這次袁紹沒敢獨吞,將大部分獻給公孫瓚,自己只留了小部分領地。饒是如此,他也十分滿意,打算下一步便揮兵兗州與徐州,徹底端了曹cao與糜荏的老家! 嘿,那姓糜的商賈不僅有錢,而且有糧!若是能拿下糜氏,還愁養不活更多的兵馬嗎? 袁紹與公孫瓚想的很美,還沒得意幾天,便傳來糜軍大勝匈奴三方聯軍,斬首兩萬余人、收繳無數戰馬與牛羊的消息。 被嚇到一屁股坐到地上的袁紹:…… 早在糜荏只身入長安、親自暗殺董卓時,他就被嚇得跌倒過一次,完全丟了簪纓世家的臉面。這次更是夸張,眾目睽睽之下癱坐在地,許久不得回神。 待回過神來,便是緊緊抓著報信之人的雙手,猙獰地看著他:“你說什么?!你再說一遍!是誰——打敗了十五萬匈奴聯軍?!” 來人被嚇到了,磕磕絆絆重復了一遍,被袁紹一把推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