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當大佬[系統]_270
他害怕。 糜荏摸摸他的腦袋:“陛下不必害怕,臣會替你解決此事?!?/br> 說罷這話,糜荏做出一系列部署: 其一,下令幽州刺史陶謙為冀州牧,領公孫瓚征討袁紹。 他表面上對公孫瓚謀奪冀州之事不計前嫌,但與詔書同往的是他私下寫給幽州牧劉虞與陶謙的信:找個機會殺了公孫瓚,收付公孫瓚麾下兵馬,親自領兵平叛。 其二,下令曹cao為兗州刺史,統領兗州與袁紹對抗; 其三,下令劉備為魯陽郡守,協助劉表對付袁術與孫堅。 …… 令陶謙為新的冀州牧,這一點沒有問題,但曹cao與劉備的官職卻有些高。好不容易病愈的王允聽的這一詔令,氣不過便在朝中抓著這一點大肆抨擊。 他冷笑:“糜國師好計謀!” “將別人的舉薦的人才排擠出京,自己卻可以派遣任何人為郡守,為刺史,乃至州牧。這,就是您所說的公平公正嗎?!” 聽罷他的抨擊,糜荏還沒說什么,他旁眾人已羅列出劉備與曹cao以往的功績,以及在討伐董卓之戰中做出的貢獻。 在這些證據下,中正判定兩人依據九品中正制,完全可以勝任郡守與刺史之職。 糜荏似笑非笑:“王尚書,您舉薦的那些人才,但凡能有劉備與曹cao的才能,我都可以擔保他們回到朝中任職?!?/br> “那么問題來了,他們除了是你的親戚之外,又還有什么特殊才能?” 滿朝官吏哄堂大笑。 王允氣得面紅脖子粗,本想破口大罵。但在糜荏涼颼颼的注視下,到底縮了脖子不敢再言。 待回到尚書臺,王允越想越氣,果斷提筆刷刷寫下一封信,讓侍從交予北海相,孔融。 …… 不久,糜荏收到孔融的奏折。 說起孔融,糜荏倒不陌生。 孔融是孔子之后,家學淵博。早年他買官入朝時,孔融是司徒楊賜的掾屬,時常寫文章辱罵他,是當時辱罵他的文人的中流砥柱。后來他洗白成功,孔融雖然沒說什么,還是看不慣他。 先帝病故,孔融被何進征為虎賁中郎將。不久董卓總攬朝政,孔融幾次三番激怒董卓,最終被放逐至黃巾軍最為猖獗的北海國為相。 這人自恃才高,目空一切。會被董卓放逐,并不讓人覺得意外。 沒想到如今頒布九品中正制,這人居然又跳出來了。 這奏折內容糜荏都能猜到,懶得打開。 還是荀彧本著多聽他人意見的想法,展開一看,上書:“申子變法,韓昭侯之術?!?/br> 申子指的是戰國時期的韓相申不害,他在掌握韓國內政之后,頒布按照功勞和能力來授予官職的律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與九品中正制的功能相同。 只是隨著申不害去世,這一變法最終以失敗收場。 因為這一變法以“術”為主。所謂的術,指的是君主心術與權術。君主本人若有能力,知人善用,國家就可以強盛;反之,國家會陷入混亂,百姓也會隨之遭殃。 這就是所謂的“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 如今糜荏要以九品中正制來衡量官吏的道德與才能,在有些人看來,確實就與申不害無異。 “不必理會這個杠精,”糜荏下筆不停,“你越是理會他,他就越來勁?!?/br> 荀彧眨眨眼:“何為杠精?” “杠精,指的是故意在爭辯時持相反意見、愛對他人抬杠回嘴,以此來獲取快樂?!泵榆罄^續書寫,“孔融不就是這樣的人么?!?/br> 除了真的有文采,孔融此生最愛的確實就是抬杠,隨時隨刻都能表演杠精附體。時下主流看法他鮮少認同,一定要發表不同的想法,表現他舉世皆醉他獨醒的特點。 荀彧笑了:“你啊你,嘴不饒人?!?/br> 仗著自己是孔子后人,孔融抬杠無往不利。但遇上糜荏,孔融卻時常品嘗到失敗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