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當大佬[系統]_247
第八十四章 初平元年三月末——正月時,董卓挾持幼帝至長安,而后改年號為初平。 當事時,關羽于汴水斬殺華雄,糜荏、曹cao聯手攻破徐榮。 這一戰極強地穩定了糜荏與曹cao營下軍心。 此前,糜荏領兵四萬五,劉備五千,曹cao萬余人。在收編戰俘、又在長安周遭郡縣征兵之后,糜荏的兵馬擴充至五萬,劉備八千,曹cao一萬五千。 三方加起來將近七萬五千人,是可以與長安中的董卓軍對抗。 曹cao由此獻計道:“糜將軍,cao認為,接下來我們可以兵分兩路,與董卓軍對峙?!?/br> “由cao領兵駐扎孟津,您領兵進駐成皋,占據敖倉,在轘轅、太谷建立營塞,控制險要。等到時機合適,再由您遣一支奇兵借道丹析,入武關偷襲長安?!薄?】 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相互照應,牽制董卓。 這個計策極為合理。唯一的問題就是他們兵力有些少,一旦董卓傾盡兵力來攻打他們,他們很難真正挾制對方。 而兵力分散的后果,便是任何一方敗北后另一方都會陷入被動局面,甚至可能會被包圍從而潰敗。 不過想來董卓目前還在心煩黃巾軍,糜荏深思之后答應了這一計策。 而后請劉備三人繼續幫助曹cao,一同前去駐扎孟津。 做出這個決定,一則是他麾下兵強馬壯,裝備精良,在同等人數下完全可以與西涼軍一爭;反觀曹cao,縱使一萬五千人恐怕也比不過西涼一萬騎兵,還是請劉關張三人相助更有贏面。 二則黃巾軍余黨自去年起兵開始,便不依不饒地攻打董卓,想要奪取漢室天下,董卓應當沒有那么多兵力對付他們。 商量過后,兩方各自進兵選定的區域。 與此同時,長安城中。 得知華雄被斬、徐榮戰敗被俘,董卓果然震怒。 三萬先頭士兵死的死,逃的逃,再集合只剩不到兩萬兵馬,根本守不住長安。董卓無奈只能增兵,又從后方調遣他的嫡系軍隊。 涼州軍以騎兵為重,他真正的嫡系軍隊十五萬人。包括其中的五萬騎兵,全都是驍勇善戰的精兵。 但這十五萬兵馬有大部分需要駐守邊關抵御羌人,以及與黃巾軍對抗。 ——去年他入駐京師時,黃巾軍殘黨白波趁勢而起,集結十萬兵力抵達河東郡,直逼洛陽。當時他命自家女婿、中郎將牛輔率三萬兵馬前往鎮壓,結果不能獲勝。 今年正月,袁紹等人的聯軍聲勢浩大,他怕白波趁機南下渡河切斷他與涼州的聯系,方才火燒洛陽、遷都長安。 而后又派劉表為荊州刺史,公孫度為遼東太守,以此來牽制聯盟軍。 想不到聯盟軍是不敢西進,曹cao和糜荏這兩個人居然只領幾萬兵馬就敢前來,還趁著徐榮輕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長安防御軍! 如今董卓麾下猛將李傕等人依舊在與白波軍作戰,所以能動用的兵馬,只有堪堪五萬人。 五萬,其中一萬五千是騎兵。加上城中其余兵馬,對付糜荏與曹cao七萬多兵馬本是綽綽有余。 但想起糜荏曾以少勝多,以那混合陣型對付休屠各胡騎兵,董卓心下極為不寧。 他坐立不安,不由怒罵: 那姓糜的佞幸,果然是他這輩子最大的威脅! 想當年征討黃巾軍時,他為中郎將糜荏為都尉,盧植麾下那五校尉就置他命令于不顧,轉而追隨那姓糜的。明明連敗好幾次,最后居然運氣好到偷渡入廣宗,還親自斬殺張角! 害得他被先帝遷怒,被貶回涼州去做那底層士卒。 要不是韓遂叛亂時他立下汗馬功勞,如今還不知在邊關吃什么苦頭呢! 他就說,早該殺了那姓糜的賤人!否則哪里還會生出這么多的事端?! 董卓忍了又忍,到底沒忍住,喚來李儒將人罵了個狗血噴頭。 ——全然遺忘當初李儒只是建議他釋放袁紹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