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當大佬[系統]_226
五校尉原是最憤恨的,這會瞧見糜荏與門客們淡然的表情,都有些摸不著頭腦,最終決定放肆思考。 翌日他們商量之后,找到糜荏:“將軍,您身為一國之師、執金吾被董卓罷免,想來我等也不能幸免于難?!?/br> “跟著別人打仗又得受排擠,遠沒有在您手下呆的舒服!” 五雙赤誠的眼睛凝視著糜荏,里面滿是忐忑與擔心:“將軍,您要我們嗎?我們就是吃的多了點,沒別的了!” 論勇猛他們不及黃忠與張遼,論智慧他們或許勉強可以給糜荏的門客提鞋……他們當然忐忑,生怕糜荏看不上他們。 糜荏笑了:“荏別的東西或許沒有,唯獨可以保證,但凡荏一息尚存,就絕對不 會叫諸位餓肚子!” 五校尉樂呵呵道:“那感情好!” “那咱就跟著您回鄉去,還能去瞧瞧盧植將軍!” 張遼也做出決定:“將軍,我的家人大多戰死邊關,如今孑然一身,無處是家,亦隨處皆可是家,也想去看看朐縣風光?!?/br> 董卓入朝,朝中形勢不佳。他目前還很年輕,不必急著掙軍功。不如跟著糜荏去朐縣看看,再做決定也不遲。 “荏便在此多謝諸位,”糜荏躬身向六人行了一禮,“往后還請諸位不吝賜教?!?/br> 五校尉或許不強,卻很有出征經驗,可以稍微彌補目前麾下人手機智有余,經驗不足的狀況。 至于張遼,一旦去了朐縣,他就不信還能讓人給跑了。 除了麾下將領,這幾日糜荏也給士卒們紛發了先前承諾的軍餉。 幽州戰事安定,逃亡塞外的叛軍在半個月前送回了張純、張舉的腦袋,如今全部回鄉耕種。十萬士卒本該跟著糜荏回朝領軍餉,現如今董卓上位,肯定是沒了。 好在先前屯田種植的春麥成熟,產量不錯,全部發給士卒們;又按先前說法,曾受過重傷的士兵多發兩套棉衣、棉褲用以撫恤;至于戰亡的,則由荀彧統計安排,著人送回他們的家鄉。 最終結算,重傷士兵不過六千,戰亡士兵不過八百,這些對于糜荏而言算不上什么。 受過重傷,或多或少留有殘缺的士卒們,撫摸他們拿到的新棉衣,感受著上頭傳來的溫暖,眼淚慢慢落下。 棉衣棉褲坊間可以賣到幾百錢一件。賣掉一套,至少夠他們吃三年。 這些連士族都鮮少有的新鮮東西,顯然就是糜荏單獨補貼給他們的。 ——真好啊,糜將軍還記得他們!哪怕他們卑微低賤,也還被這位權貴放在心里! 旁人見狀,私下找了什長:“跟著糜將軍是種田,回鄉也是種田。如果我們跟著糜將軍,您說這事兒可行嗎?” 問的人多了,什長便向上詢問百夫長,再問千夫長,最后傳到糜荏耳中。 有這樣的消息,他一點都不意外。 “煩請諸位告訴想要跟隨我的士兵們,”他對五校尉道,“所有愿意跟隨我的人,如若開戰,軍餉、撫恤全部依照這一次來?!?/br> 五校尉領命而去。經過統計,愿意留下來跟隨糜荏的竟有八千余名士兵——其實不止,曾受過重傷的都想留下來,不少被勸離了。 做完這些,糜荏啟程離開幽州。 他單獨提醒劉虞。 “天下形式混亂,董卓與那王莽無異,或許還會有更不好的事情發生,”糜荏道,“伯安你的性格太過寬厚,公孫瓚性格偏激、冒進,用他來對付敵軍是很好,一不留神或許會傷到你?!?/br> 他說的已經很明白了,劉虞嘆了口氣:“我又何嘗不知道呢?!?/br> 只是改善幽州百姓的生活已讓他精疲力盡,暫時沒有力氣去降服公孫瓚。 等以后騰出手來再說吧。 糜荏頷首:“往后若是有變,記得來找我?!?/br> 劉虞笑了,拍拍糜荏的肩膀:“我知道,子蘇你這一路,還請保重?!?/br> 糜荏作了一揖,進了馬車,緩緩朝著朐縣而去。他身后,八千多士卒也隨他離開。 風雪之下,最終留下一排蜿蜒而去的腳印,很快被覆蓋。 離開遼西去往朐縣,普通也要行軍一個月。如今下雪,需要更久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