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當大佬[系統]_224
糜荏搖頭:“公孫瓚心性高傲,不能屈服于人下?!?/br> 他頓了頓,又抬手支著下顎笑:“再說京中情勢復雜,我能否保住將軍之位還另說,哪有條件招攬公孫瓚?!?/br> 如今已是八月末,前幾日他收到消息稱呂布殺死蹇碩,投靠董卓,如今朝中發展可想而知。 …… 事實上就連糜荏都沒有意料到,在進攻蹇碩之前,董卓還帶上了另一人——年僅六歲的渤海王,劉協。 他的軍隊抵達洛陽西郊時,正好在北邙阪下與前往封地的劉協相遇。他干脆殺光了劉協的侍從,帶著劉協回到京中。 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新帝,還自封“貴無上”,意思是他的地位在新帝之上。不久,殺死劉辯、何太后、何苗等人,徹底把持朝政。 朝中官吏哪里想到從先帝病亡,天下情勢便如此急轉,感覺自己都快暈在朝堂上了! 當時蹇碩要殺糜荏,他們還能聯合何進給蹇碩施壓;后來蹇碩與何進爭鋒相對,他們還能勸說何進對付蹇碩;如今董卓入京,冒天下之大不韙廢除劉辯轉立劉協,實打實的西涼軍隊整日在他們面前晃蕩,他們只能縮著脖子裝鵪鶉! 這董卓非但不是什么好人,性格更是殘暴至極!他們議論時稍有不慎,便有士兵沖出來砍下他們的頭顱! 除此之外,他還以搜牢為由,放任麾下兵馬突擊搜查京中士族,剽虜他們的金帛財產,yin略他們府上的女子! 士族官吏們畏懼他的兵馬,即便痛恨到怒發沖冠,終究還是敢怒不敢言。 就連袁紹都不敢。 董卓是他引入京中來的,其目的除了殺蹇碩,袁紹當然還有更大的念想。 他本想借著董卓之勢架空何進。 畢竟蹇碩骨子里還有君臣思想,沒有動過廢除劉辯的念想。他又沒有領兵之能,朝中大多官吏不滿于他,何進未必斗不過這個宦官。 卻想不到何進被何苗出賣,蹇碩又被呂布出賣,短短半個月時間董卓便徹底把持軍政。 面對不可一世的董卓,他哪里還敢輕舉妄動? 董卓可不是眼界狹窄的何進,更不是愚蠢膽小的蹇碩。他出身士族,熟讀經書、兵法,更是一方諸侯,甚至被朝廷招安的韓遂、馬騰等人如今就在他的麾下效力。 初入京洛,他執掌何進與蹇碩留下來的五萬兵馬。包括他的西涼軍,總計十三萬兵馬,在京中肆意橫行。 全部兵強馬壯,銳不可當! 所有要求他聚集豪杰推翻董卓的消息,袁紹全部推拒。只是當朝表示自己不認同董卓的做法,而后辭官,將何進頒發給他的符節掛在城東門上,逃亡冀州。 董卓本想殺了袁紹,他麾下人勸阻:“汝南袁氏恩德遍布天下,麾下門生眾多,若是貿然殺死袁氏族人,恐怕會激起眾怒。不如給袁紹個郡守當當,這樣他幸免于罪,也會感激您的?!?/br> 董卓采納了這一建議。 然后他想,既然就給袁紹一個郡守,那自然也可以罷免糜荏。 他便下令道:如今朝中所有因為戰功而成為官吏之人,全都要被精選。符合朝廷標準的可以留下,不符合的必須淘汰。 這一旨意還是很人性化的。董卓暫時沒有宣布撤掉他人的官職,只是先處理了掃平冀州黃巾軍、親自殺死張角兄弟,平叛休屠各胡叛亂的糜荏。 他被首個淘汰,解甲歸田。 董卓又給他下了第二道旨:糜荏抗旨不遵,罷免執金吾、國師之位,去除“安君侯”等封賞,收回封地。念在他曾為大漢立下過功勞,允許他從幽州回去家鄉,繼續為朝廷燒制琉璃、釀造美酒。 很顯然,他始終記得當年自己在冀州所受的奇恥大辱,這些年來也一直憎恨著糜荏。他要糜荏與曾經的他一樣,失去全部榮耀與權勢,回到最初的起點。 ——哪里還有什么比從執掌十萬大軍的將軍位置上跌落,繼續回鄉去做世人鄙棄的商賈更來的痛苦呢? 真可惜不能親自欣賞糜荏接旨時的痛苦表情??! 董卓喝著美酒,享受著宮中美人的伺候,得意洋洋幻想著糜荏的表情。 這份旨意抵達糜荏手中時,已是十月初,幽州下了第一場雪。 這個時候,士族已歸還農具,劉虞剛帶著幽州百姓種完冬麥。他又下令開放上谷的市場與北方異族交易,并開采幽州的鹽鐵礦與別州交易。 鹽鐵生意向來是高收入的生意,糜荏手里就有好幾塊曬鹽場。 ——他的家鄉東???,就有不少土地接壤海域。他先前買了好些土地,就地曬鹽。 比起高成本的淋鹵、用木柴煮鹽,全靠陽光蒸發的曬鹽幾乎相當于零成本。而且他的鹽更白、品相更好,開價稍高售與士族都很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