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當大佬[系統]_208
這話說的實在太不過刁鉆,普通人若是聽了怕得覺得被侮辱,怒罵司馬徽“你這老匹夫,說的什么混賬話”! 但諸葛珪只是愣了一下,而后微笑道:“并非如此,老先生?!?/br> “在下并不期望他們都當大官,只是希望他們能從書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彼?,“世人都知鄭玄先生與水鏡先生的文采,欽佩他們的為人,在下亦是如此。若是想要避嫌就放棄這難得的機會,豈非就是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司馬徽點點頭,問了諸葛瑾幾個問題,全都對答如流。 對著諸葛亮,司馬徽問道:“若是你被錄取了,你的兄長卻沒有呢?” 諸葛亮瞧著水鏡先生,歪了歪自己的小腦袋。 雖然覺得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但他還是答道:“那亮便留下來讀書,等兄長明年再考進來便是?!?/br> 司馬徽搖頭:“哎呀,你還這么小,不怕被人欺負嗎?要知道這蒙學里頭可有好幾個十歲以上的學子啊?!?/br> “老先生多慮,”諸葛亮用烏黑明亮的眼睛看著他,脆生生道,“書院既然招收六歲以上的孩子,一定有規章制度保證這些。大家都是來讀書的,經過學校刪選才能入學,有人故意欺負同學的話,豈不是說學校的考核和沒有一個樣呢?” 司馬徽聞言,頷首微笑。 諸葛亮瞧見他的笑容,鼓了鼓腮幫子道:“其實您是書院里的老師吧?” 司馬徽愣了一下。 他抬首見諸葛珪面上也怔了一下,方知這是這孩子自己的想法,施施然捋了把胡子:“如何見得?” 諸葛亮稚嫩的聲音響起來:“亮覺得,怎會有人打算把孩子送來,卻不好好看學校的規章制度呢?” 再聯想到這人開口考校他們,身份也就呼之欲出。 這下輪到司馬徽啞然失笑。 “啊呀,被你們識破啦,”司馬徽笑瞇瞇的,“兩位不必再參加下午的考試了,跟著老夫進去入學吧?!?/br> 諸葛珪愣了一下。他與諸葛瑾對視一有了喜悅之色,忙躬身行了一禮:“多謝先生!” 跟著司馬徽進入書院后,十三歲的諸葛瑾與六歲的諸葛亮登記入學。一個進了蒙學,另一個進了中學。 儒經學院與普通學院有一點差別,分為蒙學、中學,大學三個等級。蒙學主要是啟蒙,里頭的學生大多不識字,抑或剛識字。中學則需要學過今文經書,有一定的積累。 至于大學,目前還沒有開。需要等一年后從中學中挑選,單獨升上去。 五日之后,書院結束本次招生。蒙學錄取一百十五名學子,中學錄取一百四十七人,其中諸葛亮是整個書院最小的學生。 因為學校還在擴建中,目前設置三十人左右為一個班、十人一個寢室。應諸葛瑾要求,他與弟弟諸葛亮被安排在同一個寢室。 至于同寢室的其他人…… 諸葛瑾看著床鋪上貼著的“趙云”與“郭嘉”等名字,思索著這些人的性格與應對之法。 …… 開學一周之后,諸葛瑾基本了解整個書院的情況,由衷地喜歡上了這個書院。 除去衣食有專人照料,諸葛亮兄弟最喜歡的是書院里那個巨大的圖書館。一排排三層高的書架,里頭滿滿當當的都是昂貴的紙質書籍。據說這是由當今國師糜荏捐贈的,里頭主要是當今流行的經文,也還有鄭玄、司馬徽注釋的古文經書。 所有第一次看到這個圖書館的學子全部被震驚了,甚至不敢下手撫摸那些書籍! 不過現在大多淡定了,遵循圖規則借閱這些書籍。 …… 書院開學半個月后,糜荏收到了全部新入學的學子檔案。 他與荀彧粗略觀看后,從中拿出幾份:崔琰,諸葛瑾,諸葛亮…… 這幾人的檔案全部被做過標記,顯然是鄭玄與司馬徽很看好他們,覺得可以重點培養。 不過將來能養成怎樣,還不好說。 糜荏看罷這些檔案:“書院老師依舊有些少,還是要多尋些大儒隱士才好?!?/br> 荀彧道:“子蘇可有人選?” 糜荏思索道:“避難江南的蔡邕,荊州襄陽的龐德公,黃承彥幾人,都可以試試?!?/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