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當大佬[系統]_178
皇太子的爭奪戰暫且進入預熱階段,六月下旬,涼州傳回消息:與涼州叛軍的初次交鋒,皇甫嵩敗。 此前糜荏建議劉宏以涼州郡縣的太守這一職位,許諾招安韓遂與邊章。劉宏卻以“叛軍之心必異,必誅”為由駁回了這一建議,強硬要求皇甫嵩出兵涼州。 涼州的叛軍本就是正經接受著訓練的朝廷軍隊,他們的首領也是朝廷遣派過抵御邊關、經驗充足的將士。這種情況之下,地不利、人不和的首敗可以理解。 但劉宏還是怒不可遏,無能狂怒地在朝中狠狠發作了一通。 他撤了皇甫嵩的職位,令他返回京洛,再命司隸校尉張溫為主將,前往涼州收復叛軍。 不幸之中的萬幸是當地自發組織的軍隊還算勇猛,成功抵御了幾次不算大的沖突,使得局勢暫且穩定了下來。 這些軍隊是由涼州刺史與諸郡太守領頭組織的,征集了不少有才之士。其中就有在對抗黃巾軍時,被劉宏罷免的中郎將董卓。 廣宗一戰時,盧植被jian人陷害囚回京洛,董卓代替他征討身處廣宗大本營的張角,結果大敗。后來糜荏越俎代庖,帶領五營校尉用計攻破廣宗,他又寫信給朝廷告發糜荏不守軍令。 這個舉動其實很正常,畢竟糜荏軍職確實比他低。但在十五日后糜荏大勝黃巾軍的對比之下,他的告發就顯得尷尬無比。劉宏因此罷免了他全部的官職,并懲罰他回到涼州邊關,當個底層戍卒。 他到底是曾有過大將經驗的人,在這段時間里很快得到他的上司賞識,成為百夫長、千夫長。在邊章、韓遂被逼謀反之際,他覺察到了其中端倪,向涼州刺史建議援救他們。 但涼州刺史沒有理會他,還因為他與兩人有私交而將他關入牢房。幾日后才被放出來,領兵上陣對敵。 幾個月下來,他已是當地自發軍所擁護的將領了,就是涼州刺史都要采納他的意見,而不能輕易將他剔除將領的隊伍。 劉宏本想撤了他的職,但朝中官吏勸說他:“涼州乃苦寒之地,地勢險峻,與京洛截然相反?;矢︶詫④姵鯌鹗?,正是因為他不了解地勢,與當地兵馬配合不足。待張司隸抵達涼州,有董卓在便可以上承張司隸、下啟涼州兵馬?!?/br> 劉宏被說服了,封董卓為破虜將軍,輔佐張溫。 但這似乎也沒有什么用處。 與眾多謀士猜測相同,九月傳回張溫初戰敗北、痛失三郡的消息。而邊章、韓遂的實力進一步擴張,軍中人數也成功突破十萬。 滿朝皆驚。 就在朝堂上下不安之際,并州以北的胡族蠢蠢欲動,舉兵五萬入侵并州邊關。 百官大驚失色,請求天子派人出兵并州解決這個難題。 至于人選,皇甫嵩是不可能,張溫、孫堅等人又去了涼州平叛戰亂,曹cao等人在繳納修宮錢時憤怒辭官,朝中能撐起來的,唯有國師糜荏。 于是劉宏拜糜荏為執金吾,領兵出征胡族。 第六十二章 收到這個消息,糜荏還有些意外。 先前因為張讓告發他在民間的威望,劉宏忌憚將他喚去質問,他便以退為進辭官。如今雖是官復原職,但他知道以劉宏心胸,一定對這件事留下了一點陰影。 平日里或許沒什么,還是那般依賴著他,但夜深人靜時這個傳言一定會悄然翻覆、炙烤著他的內心。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不可能再放任糜荏領兵出征?;矢︶员鴶鲋?而劉宏派遣張溫領了不少人前去,只字不提糜荏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并州又亂,這令原先就不安的朝臣們愈發惶恐。 叛亂的屠各胡是匈奴的一個大部落,曾為漢驃騎將軍霍去病所敗,整個部落投降大漢,徙置涼州與并州的五郡塞外,成為大漢的五屬國。 這支部落與朝廷關系不錯,又居于邊關之外,不僅能替大漢防備游離于草原上的北匈奴,更能為朝廷飼養馬匹。用于戰場上的馬,大部分出自于他們部落。 其實早在兩年前旱災時候,屠各胡就開始sao動起來。當時并州刺史張懿見狀不妙,請求朝廷遣送糧食,由此壓下了他們的動作;后來黃巾軍起兵,屠各胡部族首領雖有意動,但還是按捺下去;后來又起“修宮錢”的事,他心中對漢帝劉宏的不滿與日俱增。 如今涼州兵反,羌人兵進美陽郡,這與他們所居住的北地只相隔了一個安定郡,屠各胡的首領哪里還能泰然處之。 他與族中主事之人合計了一下,果斷假意入關拜訪并州刺史張懿,而后一狠心捅死了這倒霉的刺史,占據西河、上郡,不斷引兵南下。 一旦涼州叛軍攻破司隸西邊的園林、屠各胡攻破司隸北邊的河內郡,完全暴露在兩方勢力、被夾擊的京洛將再無還手之力。 這樣的為難時刻,朝中大部分人總算放下了成見,請求劉宏派遣國師糜荏出兵平復屠各胡的叛亂。 ——他們也不想看到糜荏勢力再大,想讓天子派遣別人啊。但修宮錢政策一出,朝中不少人諸如曹cao、袁紹等人都棄官而去,這不是沒人了嗎? 劉宏也意識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