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當大佬[系統]_148
許是這個下午一直在對旁人說起糜荏之故,他心中又許多話語想要述說。便取了一張白紙過來,慢慢下筆: 子蘇親鑒。吾已至鄉中,平安順遂。久不通函,至以為念……燈下頓首再拜。 中平元年,十月十三。 寫完這封字里行間都透著思念意味的信件,荀彧怔忡片刻。 半晌回過神來,輕笑著將之收入一個寫著“子蘇親啟”的信封中,壓入行李箱底。 他的箱底已有好幾個這樣的信封,全部都是在糜荏將他救出天牢,而他發現自己的心思之后寫的。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每當心底有什么想說、又不能為人述說的話語時,他都會記錄下來放入其中。他知道自己這段感情的不容于世,也知道這些信件的大逆不道,是以它們永遠不會有被寄出之日。 他只是需要一個宣泄的途徑,免得被得不到的鐘情所折磨,最終不能自控地做出無可挽回的事。 也只有在這些信件里,他才敢放肆地描述自己的思念之情。像對待摯愛之人一樣,對待那個永遠不會收到這些信件的人。 收好信件,他開始處理正事。 此番回到潁川,主要是遷族與搜羅人才。遷族大事族中老人們都在認真考慮,近期就能出結果。至于搜羅人才,需要多做努力。 荀彧攤開紙張,提筆羅列值得需要拜訪的幾大士族:長社鐘氏、許縣陳氏、陽翟郭氏、辛氏、舞陽韓氏、襄城李氏…… 長社鐘氏可以忽略,因為鐘繇已投奔糜荏,他近來也在安排族人遷往朐縣。 那么首先考慮的自然是陳氏。 陳氏與荀氏相當。荀氏有八龍,而陳氏的陳紀、他的父親陳寔、他的弟弟陳諶同樣被世人并稱為“三君”。受黨錮之禁影響,三人閉門不出。即便去年解禁,依舊不愿接受朝廷的征辟。 而且陳紀的兒子陳群,少有大才,將來必成大器。 陽翟郭氏,近來政圖中并無德高望重之人,不過聽說他們族中有一位叫郭圖的年輕人十分有才能,可以前往拜訪。 陽翟辛氏,辛評、辛毗這對兄弟遠近聞名,想來亦是有才之士。 …… 寫滿整張白紙后,他腦中思緒徹底清晰。又親自書寫拜帖,準備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一家一家、由遠及近前往拜訪。 翌日清晨,荀彧收到了一份拜帖。來自于他的朋友,戲志才。 戲志才年長他幾歲,本是才思敏捷之人。就是性格有些古怪,讀書時就只有荀彧愿意與他相交。 他還沒來得及去找這位朋友,人居然主動上門,荀彧自然答應他的拜訪。 翌日早晨,戲志才如約而至。 荀彧將人迎入書房,給他倒了杯清茶:“一別兩年,志才兄別來無恙?!?/br> 裊裊茶香,很快霸占戲志才的嗅覺。以他的家世,并沒有聽說過這種綠茶的名字,便奇怪道:“這茶湯是何物?” 荀彧稍作解釋,戲志才咂舌不已:“芬芳濃郁,鮮醇甘厚,不愧是有價無市的好茶!” 這茶自然是糜荏送的綠茶。綠茶雖在京洛流行,但因為量少,潁川尚且喝不到。他回潁川時糜荏讓他帶了二十多個木制的綠茶禮盒,要他送給族中長輩。 昨日他已送出十余盒,反響極佳。今日不少人一見他,便說他們昨夜因為好奇喝了這茶,結果一整夜輾轉反側睡不著覺。 聽得荀彧哭笑不得。 兩人就著茶香閑聊片刻,從讀書時的往事聊到黃巾軍之戰。 見戲志才所有分析針砭時弊,荀彧問道:“君有大才,遠勝于彧,為何不愿出山入仕?” 戲志才聽聞這話,忍不住笑了:“在下放浪形骸,唯有文若不嫌棄在下,愿與在下相交?!?/br> 他出身小士族之中,家世在潁川排不上名號。本人又性格古怪,對庸俗之人不假言辭,因此在鄉中名聲不大好。 這種情況之下,士族怎會舉薦他入朝為官呢? 反正他也覺得朝中形勢不好,一點都沒有做官的意義,加之不屑為那些不懂欣賞他的人效命。 這樣一來,就愈發恃才傲物。 兩人寒暄片刻,戲志才終于問出了他的來意:“其實近來有一件大事,令在下猶豫不定,希望閣下愿意指點一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