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當大佬[系統]_77
這是糜荏替他重建的信仰之塔。 “既然漢室天下已千瘡百孔,”荀彧喃喃道,“那我們為何不親自為百姓建立遮風避雨之處呢?!?/br> 他驀地回過神來,眼中迸發出強烈的光芒,朝糜荏行了一個大禮:“多謝子蘇點撥,彧明白接下來該做的事了?!?/br> 糜荏忙要扶他。 他卻沒有起身,保持著大拜的姿勢對糜荏道:“彧已知曉子蘇之意。只要君心似我心,彧必將鞠躬盡瘁,不離不棄!” 糜荏怔了一下。 他看向荀彧。這個人還俯著身子,看不清臉上表情??伤靼走@個人一旦認定某件事,就會一路到底,就連發頂都顯得執拗異常。 他也跟著拜下去,一字字承諾道:“定然不負,相思之意?!?/br> 第三十章 兩人動容對拜,半晌之后方才一起抬首。 他們相互扶著手臂起身,相視而笑。都看見了對方眼中的如遇知己的愉悅快意,對未來的無限期許。 差不多是戌時三刻,千家萬戶即將陷入安穩睡眠。窗外月光清冷,一彎銀月高高掛起,冰冷而圣潔的光輝透過軒窗分格成數個殘影。 糜荏就站在倒影里。他如玉的面龐被覆上一層斑駁的光影,稱得深邃的眼眸愈發神秘莫測,令荀彧下意識想要探究一二。 他聽得糜荏提議道:“時間尚早,文若,不如來聊一聊你我想要的未來?” 荀彧回過神來,欣然同意。 他們在書桌前并排坐下,肩挨著肩,好似離得遠了就會看不清對方在紙上記錄的要點。 關于未來,他們聊了很久。 他們終于不再拘泥于漢室皇族,從大漢現有的制度,到他們想要建立一個怎樣的國度;從如何挖掘更多的棟梁之才,到如何才能留住這些人才;從如何能最大程度地保護百姓,到將來天下安定后該如何發展農業、經濟、文化。 …… 一個人的想法永遠不可能面面俱到,縱使糜荏來自三千年之后,知道歷史的大致發展。 他讀過很多這個時代的書與文章,內心深處顯然不能茍同于這落后的制度。他的想法是活躍的,某些觀點足以打破漢室的頑固與封建,卻又忽然在一些點子上天馬行空,不切實際; 而荀彧是根正苗紅的漢家臣子。他深受時代桎梏無法看到人類將來走得多遠,但他比糜荏更了解儒家文化的精華與傳承。 他被糜荏所描繪的未來深深吸引,渴望糜荏描繪出的“每人都吃飽穿暖”,“每人都能讀書”,“每人以勞作糊口”……的未來。即便偶爾出現天災,朝廷與百姓也能眾志成城,億萬一心,攜手渡過每一場災禍。 這是怎樣理想的國度啊,荀彧心馳神往。 但等糜荏想的過多、過遠,他又能及時提出疑問,將人拉回現實。 這個時代太過落后,他不能邁開太大的步子。正如王莽篡漢時試圖將田地從士族手中分給普通百姓,從而被士族聯手推翻。 有這個前車之鑒,糜荏也不能一下子做的太過。 兩人抒發著各自的觀點,補充著對方的漏缺。偶有爭執,大多時候是相輔相成的,使得他們都覺這場談話如魚得水。 及至啟明星初升,茶壺徹底空了,他們才停下討論的聲音。 他們都因對方而被激發出豐富的靈感。又因討論的范圍太過廣闊,沒能規劃出一個足夠理想的藍圖。 瞧這架勢,今日都不可能完全規劃出來。 兩人眼中滿是興奮,沒有半點困意。只是東方微白,再不睡天便要大亮。今日還要收尾賑災之事,為防止精神不濟出錯,他們需要小憩一至兩個時辰。 “時間過得太快了,”糜荏起身,他動了動肩膀,“文若,我們還是先歇息一會罷?!?/br> 荀彧這會也發現,他因保持同一姿勢太久后頸酸痛難以,抬手按了按脖子:“是啊,一不留神居然這么晚了?!?/br> 他笑道:“未曾與人如此暢談,不知覺時間竟過得如此之快,總覺得是才開始與子蘇暢談一般?!?/br> 瞧著這些文稿,他依舊神采奕奕:“要將這些文稿整理起來才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