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當大佬[系統]_72
糜荏派遣軍隊一車車打開檢查,將發霉的部分還給他,要他上繳剩余錢糧。趙忠還是不愿意,便低價從別的常侍那兒買,倒是將十常侍庫存中的陳谷全部清空。 多么匪夷所思啊。 寧愿將谷子堆在倉庫里腐爛發霉,他們也不愿意拿出丁點兒去救濟災民。在他們的眼中,一個人的性命居然還比不上一捧米豆重要! 荀彧跟著糜荏忙前忙后好幾日,越是了解越是絕望。 原來國庫不是空虛,國家也并非貧窮,而是在眼皮底下被幾十只蛀蟲給蛀空了!而它的主人卻將蛀蟲引為益友,沉溺于蛀蟲們討好他時帶來的歡樂! 賑災計劃暫時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處理還在路上,不斷朝京洛涌來的災民。 糜荏命軍隊護送大部分糧食與藥草,前往京洛周遭郡縣。他已令當地官府攔下未抵達京洛的災民,勸阻災民回鄉。 災民若不愿散去,那便紛發干糧引導他們回鄉。等他們回到鄉中,當地官府會發放種子,令他們重新種上田地,保證日后生活。 第二部分則是需要處理京洛周遭的災民,方法大致與第一部分相同。 不過在這兩部分人之間,還有不少老弱病殘已無力跋涉,需要官府妥善安置。 作為此次賑災行動的指揮官,糜荏很快下達一系列命令,將各部門安排得井井有條。因為沒有他人插手,軍隊上行下效,效果十分顯著。 不過短短十日時間,京洛的情況已被徹底控制。 原先堵塞擁擠的城門郊野,如今已恢復如初。身強體健的災民大多已領著干糧跟隨軍隊回鄉,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要照顧同行的老弱病殘,被編成幾個村落安置在京郊荒林處。 軍隊幫他們造起屋子,開墾田地。成年男女們平日里跟著士兵干活,小孩老人們則前往賑災處領取每日生活所需的糧食,家中若有人生病還能領取湯藥。 這是賑災的第十一日,荀彧正在施粥。士兵們守護在旁,免得災民哄搶。 糧草大多被運往各郡縣,京中不足,雜糧粥便煮的不算粘稠。每個人每日都能領取兩碗,勉強能吃到四、五分飽。 災民們熟練的排起長隊,一個一個分的很快。 很快就輪到一個七、八歲的小孩。 小孩穿著件破舊的藍色衣裳,露出干巴巴的四肢,艱難抱著個豁了口的大瓦罐。 荀彧認得他。 前天和旁人閑聊得知,這小孩本出自富農之家,不必憂心生活,只是這場突如其來的干旱導致他家鄉的全部田地顆粒未收。在吃完余糧后,他與族人被迫離開家鄉尋找吃食。 因為周遭官府起初將災民拒之門外,他們只能跋山涉水朝京洛而來。他們走過大山河流,餓的頭暈眼花,腳也被磨的鮮血直流;他們遭遇過狼群攻擊,好不容易逃生,族人又依次染病…… 如今幾百人的鄉族大多七零八散,他和他病弱的母親相依為命。 而這般遭遇的人,并不在少數。 這些簇擁在京洛城外衣衫襤褸的災民,各有各的凄慘與痛苦。 小孩烏溜溜的大眼睛里滿是對米粥的渴望,荀彧瞧著,沒忍住給他又添了一勺。 他溫和一笑:“快回去陪你母親吧?!?/br> 小孩子眼中劃過一道驚喜,欣喜的“啊啊”了幾句,像在感謝荀彧。 小孩是個啞巴,不能說話。但他的眼睛又黑又亮,瘦巴巴小臉上洋溢著一種名為希望的光芒,叫人一見便覺愉悅。 荀彧忍不住彎腰拍了拍小孩的腦袋,看他快步往回跑。他不能跑太慢,再等一會還要洗干凈瓦罐過來領湯藥,拿回去給母親喝。 荀彧瞧著小孩遠去的背影,眼中含著溫柔的笑意。 他跟著忙上忙下,累瘦了一些,不過眼中依舊神采奕奕。 他看著這些排著長隊的災民,見他們眼中都是歡喜與安定,不知就為何想起第一日看到這些災民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