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當大佬[系統]_61
第二十五章 糜荏收到調任旨意前,劉宏特意召見他,賞賜他不少好東西。 年輕的天子甚至還想舉辦一場送別晚宴,以此表達自己對好友的不舍心情。最終被糜荏以“張常侍身體不佳需要靜養,不如等他病愈再設宴會”為理由婉拒。 聽得劉宏感動萬分,直呼“子蘇善良”!更再三叮囑他一定要時常入宮來找自己玩,并約定抽個空去探望張常侍,這才依依不舍地放了人。 這約定傳入張讓耳中,聽得病中的他差點一口氣上不來,就此撒手人寰。 離去前糜荏辭別三公,又收到以三公贈與的禮物。 是一篇由荀爽親筆“英辭潤金石,高義薄云天”【1】,既是贊美糜荏作為,亦是對于他未來的期望與提醒。 他鄭重地將之收起,叩首拜別。 翌日,糜荏前往京縣赴任。 何進是河南尹,同時兼置司隸校尉。他的權利遠比一般州牧刺史大,就連京中的三公、皇親國戚都能管,本是朝廷牽制尚書臺的官職之一。 因為權利特殊,他的直系下屬大多是在京縣辦公,才有天子囑咐何進時常帶糜荏入宮之舉。 當值的官吏們已然等候良久。 比起初入京都時的默默無聞,如今的糜荏算得上名聲大噪。他在京中覆雨翻云,短短三個月時間使得士族對他的印象一改再改。 起初是厭惡的,他被稱作“第十一常侍”,激進之士閑來無事便撰寫文章辱罵他;忽然因為一些小玩意兒和平起來,士族們不再對他劍拔弩張,視他為仇敵;緊接著又驟然轉變了風向,德高望重的賢士們齊齊寫文章將他捧到天上…… 至于十常侍,卻是截然相反。 眾人笑盈盈地同糜荏打招呼,看他的眼神多是驚嘆中夾雜著敬意,不敢輕易造次。 畢竟這是天子寵臣啊,能勸誡天子親政之人!甚至在張讓被氣病后,何進還上趕著把這一麻煩接了過來! 這糜荏怕不是會下蠱吧!他們要不要向他討教討教,倘若能學會一丁半點兒,豈非就能乘風化龍,平步青云? 眾人心下揣度,糜荏一概不知,他這會的主要事務是熟悉政務。 比起初入京都,他這會的待遇大好。但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隨口詢問旁人就能得到巨細無遺的解說。 糜荏心中好笑,面上波瀾不驚。 他慣是長袖善舞之人,又有真才實學,相處的短短幾日時間便叫同僚們除去偽裝的熱情外,又多了一分真心實意。當然也有幾位同僚面上一直淡淡的,背地里好感度也半點不低。 洛陽令周異正是其中之一。 周異出身名門望族,他的從父周景、從兄周忠皆曾位列三公。他的兒子周瑜,更會在十余年后名揚天下。 至于他本人,亦是博學多才、風姿卓越之輩。 自打兩個月前周瑜跟隨任嘏從糜府做客歸家,便時常在周異面前念叨糜荏的好,聽得周異耳朵都快起繭子了。雖然對兒子的崇拜略有吃味,但他心性平和,多方了解后反而覺得兒子的眼光不錯。 雙方都有心結交,便接觸著每日聊幾句政務,幾日下來頗有些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覺。 很快又至休沐日。 得罪張讓之后,糜府門可羅雀,清凈不少。糜荏逗著糜小妹玩耍片刻,方才回到書房翻看桌上那攢了一周的兩份的拜帖。 一份是荀彧下的,想要與他下棋。至于另一份拜帖,則叫糜荏動作漸緩,半晌陷入沉思。 因為這份拜帖來自于當朝議郎,曹cao。 糜荏的指尖輕敲桌面。 比起史書上褒貶不一的梟雄模樣,這個時候的曹cao還是個磊落光明、一心報效漢室的正直青年。 糜荏先前在朝堂中見過他,并沒有直接接觸,彼此之間留了一分警惕。 這并非是說他不重視曹cao。恰恰相反,他十分佩服這位在如此落后的時代里,在這大爭之世中搶奪天下的霸主。 他入京提升身份地位、招攬人才,首先觸犯的是曹cao未來的利益。不過不打緊,他的目的是一統天下而后盡可能加快這個平行時空的歷史進程,往后還會觸犯到更多人的利益。 若能將曹cao收入麾下那是最好。若是不能,見一面聊一聊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