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當大佬[系統]_46
糜荏再道:“楊孚曾在《異物志》中記載:交趾稻夏冬又熟,農者一歲再種。在下曾對此十分好奇,因而派人前去探尋交趾。發現南雪先生記載不假,交趾確實有一種兩季成熟的水稻?!?/br> “在下于別莊種植的,正是這種水稻?!泵榆笳f及此,笑意滿是純粹的良善,“若能成功,在下便會稟報陛下,于天下推廣這種水稻?!?/br> “屆時農人們種植兩季水稻,不論如何總能多些糧食果腹,也是在下唯一能為他們做的事了?!?/br> 眾人聞之嘩然。 當今文士大多出生中原,鮮少走過南方,更何談越過嶺南抵達交趾。即便有看過《異物志》之人,也大多贊嘆一聲交趾氣候獨特,未曾想過將那神奇的水稻帶到中原種植。 這幾十年間,亦從無一人想過,倘若中原也能種植這等神奇的雙季水稻,又可以養活多少人! 但糜荏,居然就這么不動聲色地將之種下了? 還是在剛買官入京,被無數人所詬病時?! ——倘若沒有今日這一出,他們甚至要等到這批水稻成熟,才能知曉此事;抑或這批水稻種植失敗,那么以糜荏心性,定然不會再提及一句。 而他們這些人再也不會知道,曾經有這樣一個滿懷天下之心的青年,如此大公無私地為百姓做下這等大事! 座下眾人大感動容,思及當初自己對糜荏的厭惡與詆毀,不由熱淚滿襟,后悔不已。 再多的贊美,再多的自省,在這個時候都顯得太過蒼白無力。在場不少人再度出列,大拜一禮。 糜荏回以拜禮:“諸位不必如此,這不過只是在下一個不成熟的想法罷了?!?/br> 他笑道,“究竟能否成功,還要看上天是否愿意成全?!?/br> 于是此言落下,又引眾人贊口不絕。 事至于此,整場宴會已徹底被糜荏主導。 大家好似都已不再關心如何勸天子遠離十常侍,轉而一邊品茶,一邊詢問起糜荏——他究竟還有多少,是他們所不知道的。 此前,他們對糜荏一無所知,也毫無興趣知道糜荏的過往;但現在,他們恨不得糜荏多說一些,好叫他們多了解一些他的思想與事跡。 糜荏當然不會自曝家底,今日他展現出來的已經夠多了。 過猶不及,他當然不會犯這個錯誤。 等到宴會散去時,所有人對糜荏的觀感已徹底轉變。他們先前對糜荏又多抵觸,此刻便有多推崇。 乃至于歸去后,不少人寫下文章記錄與糜荏相處細節,感嘆糜荏的品行高潔,盛贊“聽糜長史一席話,勝讀君子十年書”。 這些文章一經問世,震驚京中士族。 這糜荏究竟給他們下了什么蠱,士族們想。這些人的轉變著實太過詭異,往后他們見到糜荏,是為求真相上前圍觀呢,還是為自身安全而躲開呢? 將被士族評價會“下蠱”的糜荏對此一無所知。 他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圓滿洗白了自己。與宴會中人再三道別,他終于一步三停地挪到了荀府大門口。 待要上馬車時,他聽到身旁有熟悉的聲音道:“子蘇?!?/br> 卻是一旁那架馬車。有人掀開簾子,對糜荏露出一個微笑:“子蘇可愿賞臉,指點在下一番?” 正是荀彧。 糜荏笑起來:“好友之間談何指點?文若可真是太看得上我了?!?/br> 兩人上了馬車,行至糜府中。 有些話荀彧似乎并不想讓荀爽知道,否則就近的荀府便是談話之地。 兩人來到糜府。 已是七月中旬。只是今年這天氣依舊炎熱不堪,絲毫沒有要涼下來的征兆。 糜荏便將人引入書房。 他的書房很大,三面豎著一排排的木質書柜,整齊有秩。每格書柜上都安裝著透明琉璃擋板,右上角貼這張紙條標明里頭放的書籍名字。這樣不僅減少了進灰塵的幾率,還能精準地找到書。 荀彧尚未從這引人羨慕的書柜中回過神來,余光便瞥見糜荏將一塊石頭丟進水盆中。 然后,整盆水就在荀彧速結成了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