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書迷正在閱讀:老祖穿成獄霸的那些日子、系統讓我去算命、穿成炮灰后我重新爆紅了[娛樂圈]、穿成康熙嫡長孫、萬界直播之大土豪、宿主總是神展開[快穿]、一期尼教你做哥哥、紅樓之鐵血璉二爺、滿級大佬們都是我熟人、輕一點
窮人把錢當成命,想從這幫人口袋里掏錢也不容易,不過利息足夠高,對外宣稱的風險很小,只要成功打出名聲,說不定能起到奇效。 閉起眼睛琢磨十多分鐘,還是決定先試試。 翻身站起來,葉冬青精神抖擻地揮手道:“跟我出一趟門,去找家廣告公司定制些東西!明天把管錢的艾迪先生叫上,有一大堆東西等著我們去買!” 勞拉忙活到現在,不明白自己這位老板又發什么瘋,懶得去問怎么回事,反正又不懂那些生意上的事,接口道:“等我幾分鐘,洗個手就陪你去……” ******************* 大雪終于停下,曼哈頓終于再次放晴。 忙碌了兩天之后,葉冬青帶著幾位員工,集體來到唐人街最熱鬧的地段。 維戈女士當年從哈佛商學院畢業,直接進入了大公司當實習生,本以為自己這輩子還算成功,但今天年輕的小老板,給她安排了個發傳單的活干,簡直快要氣炸。見到來往行人,往他們手里塞傳單,無論怎么想都覺得丟人。 一輛卡車停在街邊,工人們忙著將一個個大箱子搬下來,整齊堆放在路邊,從盒子上透露出來的信息看,既有電視又有全自動洗衣機。 路邊小廣場上豎起塊大招牌,海報上印有中英雙語:“華爾街著名金融公司火爆來襲!存款送好禮!一萬美元起存,年利率高至7.5%,一款只賺錢不虧損的好基金!” 葉冬青自己拿這個擴音喇叭,大聲喊道:“過來看看,存款送家電!存十萬刀,一年利息七千五百刀,躺在家里都能賺錢的機會來啦!” 按了個鍵后,這句話開始循環播放。 還別說,路人們的視線一下子被吸引過來,如此高的利息,聽著就誘人…… 第44章 萬事開頭難 紐約的唐人街也被稱為中國城,目前總共有六十多萬華人居住在這片地區附近,東海岸華人們主要集中于此。 1848年,兩男一女乘坐“流浪之鷹”號帆船到達美國,這是最早移民美國的華人。當十九世紀末加利福尼亞州最早頒布實施《排華法案》后,被排擠和受迫害的華人大批向美國東海岸遷移,最終選擇定居在了葉冬青腳下的這片土地上,并且不斷壯大著規模,由此形成今天的北美最大華人聚集地。 在紐約的唐人街,通用的語言主要是粵語,也有其他各地方言。 一眼看去,許多街口有中文報攤,開車可以聽到中文廣播,晚間看的電視是中文節目,路邊餐館數量極多,大約每三家店就有一家是中餐館。 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再加上膚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經常遭到排斥,很難找到讓人滿意的工作,所以這里的華裔大多選擇做些小生意,或者學一門手藝等等賺錢維持生計。 紐約人把這里稱為“貧民窟”,由此就能看出他們的生活狀況怎么樣,當中固然出現了些富人,但算起比例,遠遠不能跟白人們相比,絕大多數處于社會底層。 有些上了年紀的華裔甚至不會英語,說是生活在紐約,更像是活在這個與其他地方“隔絕”的小社會里,沒辦法融入美國主流社會中。 葉冬青在這邊長大,對此十分了解。 他奶奶上世紀四十年代才逃難來到美國,爺爺家那邊更早些,從華夏離開時候還有皇帝在位,打拼那么些年,沒積攢出幾個錢,勉強湊合活著。 到了他父母這代,日子才稍微舒服些。 因為葉冬青的老子是會計,拿到aicpa證書的那種注冊會計師,可惜只是從社區大學畢業,大公司不會要這種學歷低的人,沒實力換棟好房子,賺些錢養家糊口足夠了。 印象中,父母出意外去世前,一家人擠在破舊小房子里也蠻開心。 奶奶去世早,四口人擠在六十平米左右的老房子里,后來那位煙鬼爺爺生病去世,他這才有了單獨的小房間。至于母親家那邊的人,沒太多印象,貌似從沒見過面,他們去世時候葉冬青還小,記不起太多事情。 意外發生后,他就去了姑姑家居住,幾年時間過去,父母去世的賠償金被花得干干凈凈。 三十多萬美元,架不住幾口人一起只花不賺,租房、表弟表妹的學費,都是開銷大頭,姑父還喜歡賭錢,葉冬青成年之前,連房子都賣掉了。 當時年紀小,他還為此生氣到大哭,但監護人有權處理這些資產,最后還是被姑父得逞。 從那以后,恨意更深,只想早點從他們家離開,說起來似乎從沒想過把錢追討回來。不過,即使想追討也不容易,這種官司很難打贏,完全可以推脫說是為了葉冬青才租大房子,已經在“培養”他的過程中用完。 眼不見心不煩,上次不想為此生氣,這次更不愿意,父母跟姑姑家的那點情分,到他這輩早已消耗干凈,從此是路人的那種。 他們做事不地道,葉冬青有骨氣,只當是報了那點“養育之恩”。 要問身為孤兒是種什么樣的體驗,大概就像是一艘永遠無法??康拇?,只能不停地隨波逐流,什么都要靠自己。 慢慢在自卑和沮喪中養成現在這種性格,很難去全身心地相信、親近誰,葉冬青很好相處,也不好相處…… 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商店。 馬路對面街角處,擺放著堆積如山的水果、藥材、海鮮攤位,各種中文招牌混雜在一起,車輛眾多,路邊積雪還沒化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