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節
老四家里只有兩位閨女,都跟著許媛媛學習刺繡,為此,不需要借銀子。 其余三兄弟對看,又看看爹娘,再看看小妹,老大先表態,“我借,給小妹打借條?!?/br> 老三馬上跟著舉手也說,“我也借,也打欠條?!?/br> 老二也緊跟著表態,有機會當然要抓住。但也不敢存心思不還銀子,小妹那狠模樣,他們可不敢不還。 又一次主導了杜家大事。 從許媛媛來了以后,杜家的大事全是她有意無意推動引導的。 “行,爹,您明兒去找找族長伯父。問問咱家的幾個小子去讀書的事情?!?/br> 杜父也跟著高興,家里的孫子們去讀書,以前是家里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從閨女回來,他感覺自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家里也忙碌起來。以前家里的幾個兒子兒媳之間也有小嘰歪,也有爭吵,可現在整天忙,她們也不吵了。 日子也有了新的奔頭。 杜父又咪了一口酒,日子越來越好過。 “好,我一早就去?!倍鸥噶嗟那?,也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聽閨女的還是兒子的,只要對家里好,他愿意被使喚。 “爹,去的話,從家里切條rou去?!奔依锩刻煸缟隙加行迈r豬rou送來。 “嗯?!?/br> 晚飯過后,許媛媛帶著侄子侄女去隔壁的新家走走。 家里的孩子現在明顯比以前更懂禮一些,也斯文一些。 與村里的孩子也有了一點點區別。 新家已經弄的差不多。 ………… 陶府 今兒陶府賓朋滿座,原本不準備大辦,可因為陶二太老爺,因為公務回到老家需要與這邊的官員一起商討,臨時在府中停留幾日。 可到了今日,不少官員與鄉紳只要能攀上關系的,紛紛主動前來。 府里的管事,廚房還有下人們全忙活起來。大太太劉氏也煩躁的做著安排,臨時來客人,還不是一位兩位,你說她煩不煩。 她是煩的不行,臨時采買,好多雜事需要馬上處理。 劉氏一直忙碌著,前院后院人聲鼎沸,人來人往,她快忙瘋了。 都不知道到了什么時辰,直到齊嬤嬤前來通知她,“太太,到時辰了,該去給老太太送壽禮?!?/br> 劉氏上下打量自己的衣著,問齊嬤嬤,“嬤嬤,我的頭發亂了沒有?” “太太,沒有亂,都挺好。那幅觀音圖,我抱著?!?/br> “嗯,我簡單收拾就走,大爺與孩子們去了前廳沒有?” “去了,都去了,您放心吧?!?/br> 獻壽禮的時候,在前面不輕易開的大廳舉行。一邊是男賓,一邊是女賓,兩邊都有薄紗隔開,陶家子孫獻壽禮才站在中間,此時不分男女,只分一家家的上。 劉氏整理整理發髻衣裳,補了個妝容,才與齊嬤嬤走去前廳。 前廳,差不多已經就緒。只差劉氏未到。 一直等到劉氏也到了,陶老爺夫妻端坐上首,兒孫們站在門外,身后還有下人抱著大大小小的盒子。 劉氏一到,陶家老大忙說,“總算來了,再晚就要遲到?!彼w諒妻子,知道今兒多來了多少客人。作為主持中饋的長媳,想想會有多忙,會有多少事要處理,隨時都有一些突然冒出來突發事故。 沒有怪罪,只有焦急。 “事多,能趕來就不錯了?!眲⑹献哌^來,這是她畢生走的最快的一次。 剛補的妝容已經有些花了,整個人都在氣喘吁吁。 大廳內已經響起聲音,從孩子們開始獻壽禮。孩子們的禮物多半沒有花銀錢的,有的孩子被牽著,有的被抱著,不多一大家也就四個孩子,陶二太爺自己也就四十過一點點。 正是當年,還有兒女還年少沒有成親。 孫子輩就更小了。 最后才是作為長子長媳的劉氏夫妻獻壽禮,古代版的壓軸。 前面的是孫輩,子輩年齡小的孩子。不是整壽,禮物雖然不錯,但都不是什么稀罕物事兒。 成了親的自成一家,沒有成親的,有庶子庶女是同母的是一家。沒有同母姊妹的,就單個個體。 壽禮五花八門,有庶女自己繡的抹額,有庶子自己寫的壽字等等。 最后,輪到劉氏夫妻,夫妻倆走進去。滿室生香,特別是劉氏身上全是蓮香,沁人心脾。 陶志瑞手上捧著一個盒子,這是許久前他與劉氏就商討好的獻給母親的壽辰禮物。 進去先拜,然后再說祝福語,最后才呈上禮物。 陶志瑞呈上的是一尊白玉彌勒佛,笑瞇瞇的注視著前方。老太太很喜歡,說了一句,“不錯?!?/br> 此時一直跟著劉氏身后的齊嬤嬤讓身旁的兩位丫鬟上前幾步,剛好站在劉氏一側。 劉氏此時在心底萬般感謝梨香(媛媛) ,這幅觀音繡品,就像及時雨,原本的一個散生,突然弄成現在這樣的場面。如果沒有出彩的壽禮,那陶府的面子可就丟光了。 劉氏揭開被布蒙住的中號屏風,霎時間,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望著那幅觀音繡圖。最近一段時間,這幅繡品一直是被蒙住的,怕沾塵。 被打開的那一剎那,劉氏自己也呆住了,上面的觀音圖更加的柔和靈動,那眼珠子,就像同時注視著多個角度。 還有那蓮臺底下的蓮花從半綻放到現在全部綻放,這這這,太玄幻了。 劉氏腦子一片空白,陶志瑞也腦子一片空白。他是在前段日子見過這幅繡圖的呀。 不是現在這樣,沒有按壓下心中的詫異,他顧不上解釋,退后一步看向繡品后面,看看后面有什么不一樣,后面也變了。 陶志瑞的舉動讓所有人詫異,兩邊掛著紗帳,雙方看彼此是很朦朧的,但看站在中間的陶志瑞夫婦不是太朦朧。 陶老爺見嫡長子的舉動也很詫異,咳咳兩聲,問道,“志瑞,可是有什么不對?” 陶志瑞走前一步,站好,“父親,確實不對,這幅繡圖是劉氏十幾日前尋來的,當晚兒子也瞧過。就因為繡圖有奇異之處,兒子就仔細瞧過。 可今日再瞧,覺得不太對,不說別處。就說菩薩端坐的蓮臺,那蓮花原本是半綻開,可今日卻是全部綻開。每一朵都是,蓮花的香氣更加的濃郁……太不可思議了?!?/br> 老太太極其喜歡眼前的繡圖,不只是她,就是一向不關注女人物件的陶老爺也喜歡。 他眼不花,一眼就看出來,圖畫上的觀音是妻子的面容,至于童子童女 ,那也是自家的嫡長孫,嫡長孫女的樣貌。 繡的人技藝精湛,比畫的都畫的像,不說別的,就憑這手技術就價值不菲。 還別說那香氣撲鼻,那香味聞著就覺得舒服 ,緊綁綁的身體很輕松。 因為震撼,兩邊的紗帳被撩起,不少人走出來盯著觀音繡圖瞧,嘖嘖稱奇。 無論站在哪個方向看向觀音圖,都覺得觀音菩薩是看著自己,只是那觀音菩薩卻是陶家夫人的樣貌。劉氏真是好本事,居然會來這么一手。 真有想法…… 所有人都聞到了那蓮香,越靠近繡圖越香。 今日的壽宴就收個夸夸宴,全都在夸劉氏,陶志瑞獻的壽禮,他們也想定這樣的壽禮或者獻給貴人的禮物。 這個有新意也貴重,送上去不丟人還能博的貴人的滿意。 獻壽禮后,男女賓各自回到前后院,老夫人今天的壽辰過得最是滿意。眼睛望著那幅以她的相貌繡的觀音,雙眼發亮,耳邊全是恭維之語。 都想問到繡品的來歷,可老太太是誰,一樣是個歷經世事的人精。 她知道繡品的來歷,前段時間她得到長媳送來的抹額,說是前段時間離府的梨香孝敬的。 請她幫忙送來。 她剛才看了繡品,大致知道是梨香那丫頭繡的。 握有寶藏一樣的感覺很好,她不會說,相信劉氏也不會說。 耳邊傳來一位夫家弟媳的奉承之語:“二嫂子,大侄子侄媳婦這可是花了心思的。這繡品莫不是哪位大師的作品?” “九弟妹 ,我只管收禮,可不管禮物的來處,都是他們自己cao辦的?!?/br> 此時,劉氏早就又出去張羅事務不在此地。老夫人干脆推說不知道: 想知道自己去問劉氏。 不少人確實有這個想法,打定主意等下找陶府大太太問問。 觀音繡品已經超出她們對繡品的認知。 這哪兒還是普通觀賞顯擺的繡品,對于他們來說,這是有法力支撐的繡品。 不是凡夫俗子能獲得的,當然估計價格也不菲。 她們也沒有覺得老夫人說的事推辭之語,畢竟老夫人剛才得到壽禮,也應該不知道壽禮的來源處。 只是許媛媛不知道,一下子多了很多訂單。 還全是帶有特殊屬性的繡品。 雖然出名但也有區域性,在這片區域再有名,在外地那是一點名氣都沒有。 古代信息本來就落后,再有歷朝歷代都有各種民間傳說的神怪異志,哪怕說的多傳神,也有一些人高高在上不在意。 只要不侵犯皇權利益,不蠱惑人心太甚,其實上面的人不會主動出手。這也是以前一些用異教斂財的一些教派能存活的原因。 還有一些反什么復什么的教派,在前期與中期都能生存下來也是這個原因 。許媛媛在休假時也有翻遍一些歷朝歷代的古代一些書籍得出來的結論。 她明白,即使自己真露出來一些神奇的地方,只要武力值夠,就不怕被權貴欺負。他們還會巴結著,找自己幫忙。 許媛媛安心的在家繡花,抽空還做了兩套繡著吉祥如意紋的服飾,男一套女一套,給父母做的,有改善體質的屬性。 父母在,能給她擋很多麻煩。還是得讓父母長壽的好,花些銀錢供養父母,那都不是事。 陶府壽宴過后的第三天,齊嬤嬤帶著小丫鬟,禮物,坐著馬車來到落溪村。 “小姑,外邊有人找?”大侄子萬金小跑著回來,直奔許媛媛的房間,站在門口說道。 “什么人?” “不知道,有馬車有一位大娘?!?/br> 許媛媛起身下炕,走了出來,快步走出去,一眼就看到遠處的齊嬤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