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頁
他們秦家只想還天下一個太平,只想把失地收復回來,只想中原百姓安居樂業,只想大華子民不受胡虜欺辱屠戮。 其實沒有上戰場前,秦朔南13歲前是有一點點不理解,為什么家族里沒有男孩出生要將她扮作男孩,為什么還要讓她苦練上陣殺敵的武藝。 老皇帝忌憚他們家功高蓋主,忌憚他們秦家軍,那么她父親就卸甲歸田,他們秦氏一族歸隱山林。 后面十三歲上了戰場,秦朔南在邊關知道秦家的存在,已經成為了邊關關防屹立不倒的某種信仰防線,秦朔南才知道家族密謀外宣她為男孩的原因,其實是當時秦家只有他父親一人。 他父親若是戰死,秦家后繼無人,邊關的軍心必亂。 秦家軍,會被稱為秦家軍,并不是他們只聽從秦家的命令,而是秦家人在,他們就有信心對抗外敵,鎮守住邊關。 十三歲,上了戰場上,看過邊關若是受不住百姓遭胡虜屠戮的慘狀,秦朔南就在沒有什么不理解。 父親在她十六歲被突襲戰死,她被從京中召回來。 那時候她的確戰功赫赫,功貫全軍,是最年輕的鏢騎將軍,但是要統帥三軍還是太年輕。 但是她姓秦,秦家兒郎在,胡虜就會忌憚,秦家軍軍心就穩,中原百姓也就不會終日惶恐邊關被破。 秦朔南也不知道祖輩們如何成為了邊關的信仰,但為了這個信仰,她也愿意拋頭顱灑熱血,戰至最后。 而且她也不負祖輩期望,最后鎮守住了邊關,還率領秦家軍進行了北伐,驅趕了外族,收復回了百年失地。 那時候一個個捷報頻傳,她的戰神威名也享譽四海,她也知道她跟父親一樣,功高蓋主了。 也想到這會為家族招禍,但她也想過了退路。 不過退路是她蕩平外敵后卸甲歸田,帶領家族激流勇退。 但是她卻沒有想到,在她馬上要打到外族老巢的時候,她被人下毒了。 秦朔南被軍醫發現身中奇毒,她其實是有機會治療的。 但是那會延誤戰機,而戰機一延誤,等她也不知道能不能治好身上的奇毒,在下一次不知道是何時。 所以她選擇了不治療,因為她突然覺得累了,不想去面對那些官場高堂上的爾虞我詐,權謀斗爭,只想完成祖訓,還天下一個盛世太平,所以拖著病體繼續北伐下去。 等驅趕了外族,收復了失地,打穿了外族老巢,外族百年沒有余力在入侵中原,欺辱她大華子民累世稱臣時,秦朔南拿著兩國文書,毒攻心了。 死前,她叫來信任的幾個兄弟,把兵符給了其中才智最過人的一個,希望他能跟其他兄弟一起代她守護他們秦家兒郎拼勁一族之力才護住的中原子民。 那時候,秦朔南早從自己中毒等朝廷斗爭,看出了大華朝的皇族在爭權奪位。 她jiejie嫁的新皇帝,帝位不穩的。 她不在意誰做皇帝,但是帝位動蕩,皇子們爭權奪位的內亂是秦朔南不想見的,她也不想信仰他們秦家的秦家軍成為爭權奪位的犧牲品,所以把兵符給了信任的兄弟,希望兄弟最后幫她看顧下邊關的將士們。 而她死后,她希望兄弟們就將她的尸骨葬在邊關。 她還怕暴露女兒身,喊他們火葬了她。 但現在看來,她兄弟們沒有聽她話。 穿越后,秦朔南逃避不去看她死后的歷史,就是不想知道她兄弟和親人的歷史發展。 有點自欺欺人的覺得這樣,她就可以知道他們過的很好。 因為不管怎么樣,邊疆至少可以擁有百年和平,而中原沒有外族sao擾,那自然會迎來國泰民安。 內部皇族的爭權奪位,有他兄弟帶領的秦家軍繼續震懾著,應該也不敢鬧出什么危害國本的事。 所以秦朔南萬萬沒有想到,她的兄弟們,知道她死于權謀斗爭中,為她反了。 秦朔南看著史書記載中,被她托付了虎符的好兄弟協同其他兄弟,率領秦家軍以極快的速度推翻了大華朝,建立大朔朝。 而大朔朝,在沒有外患和內憂下開出了歷史上著名的“景修盛世”。 秦朔南驚訝的久久回不過神。 第97章 秦王女戰神 秦朔南真的從沒有想過她的那幫兄弟們會為了她“造反”。 史書上都記載了他們是因為她是遭到皇室毒害而死, 發動的兵變。 而兵變后,大華朝亡的很快。 因為幾乎沒費多少事,大華朝百姓知道他們一代戰神不是戰死在外族之手, 而是死在王廷的權謀斗爭之中, 那幾乎沒有人不為他們戰功威震四海的戰神抱屈。 秦朔南還不僅僅是她一個人啊, 她背后還有秦氏一族。 秦氏一族??!一代一代男兒都戰死在邊關的秦氏??! 王廷怎么可以這樣殘害忠良! 很多老百姓都在秦朔南的兄弟們帶著邊關秦家軍造反的時候,各地揭竿響應, 他們都自稱是秦家軍。 所以幾乎都沒什么阻力, 秦家軍浩浩蕩蕩殺入到京城外。 然后也沒費多少兵力, 入了城。 “大華朝敬莊皇后,秦氏女, 奉旨出城勸降秦家軍。 秦皇后出城之時, 就是她大開城門, 迎軍入城,大華朝華庸帝被廢。 秦家軍想擁立秦皇后長子繼位, 秦皇后拒不接受, 攜二子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