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小太監聲音更恭敬了:“謝公公指點?!?/br> 太監有些得意:“行了,你也快回去復命吧,下次記得小心點,否則哪天掉了腦袋都不知道?!?/br> 初彌心道她哪會知道蘅湘宮在哪里,又拱了拱手:“公公尊貴,小的哪敢先走,我看著公公先走?!?/br> 太監被“他”哄得開心,跟上了皇帝的步輦。 人走完后,初彌松了口氣。 皇宮的面積不小,花了大概一個半時辰初彌才走到金雀樓下。 所幸金雀樓是鬼樓,并沒有侍衛前來巡邏,因為門鎖住了,她直接翻窗進去。 入目是一個池子,池子里的水已經干涸了,抬頭是垂蕩的紫紗,紫紗隨風而起,縹緲晃動。不用想也知道原先水還在時美人浸泡在水霧迷蒙的花瓣溫泉里是何等的旖旎美景。 第二層和第三層都荒廢了下來,空蕩蕩的只剩下不能拆除的地板木墻??粗厣嫌行┎惶巹t積灰,初彌猜測這里的東西應該都被搬走了。 第四層第五層堆滿了藏書,堆積如山的藏書有的散落在地上,有的斜斜放在書架上,不加整理,散亂無章,全都積了一層厚厚的灰。 第六層只剩下的一張連著地板的床,床上連張被子都沒有,其余家具也都沒了。 第八層的空間比第七層小了許多,不過東西卻是挺多的。 紅木格子立地而起,上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小玩意,有陶瓷做的不倒翁,狐貍樣式的套娃,琉璃做的牡丹花燈,孔雀羽毛裝飾的羽扇…… 初彌拉開梨花木框繡著金星雪浪白牡丹的屏風,屏風后是一面墻。墻上有個巴掌大的凹槽,凹槽周邊雕刻著復雜的紋路,隱約看出是某種圖騰,看起來詭異卻又富有美感。 凹槽的形狀讓初彌感到十分熟悉,她回憶了一下,這不就是她在廢墟中挖出來的那面鏡子的形狀嗎? 她走進一看,凹槽旁邊刻著跑三圈字,第一圈是雙位數的數字,從五十到六十二。 第二圈同樣是數字,從一到二十九。第三圈則是刻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 初彌把銅鏡從懷里拿出來,放了進去,大小剛好合適。 她退后幾步,并沒有什么變化。 想了想,她用長劍戳了戳銅鏡,心道也不是按動型的,難道是扭動型的,還真別說,她居然猜對了。 她用長劍把銅鏡轉了一格,五秒過后,銅鏡前的地板突然“咔擦”一聲快速向兩邊收縮,一個深不見底地洞口突然出現,初彌抬手把頭上的簪子取下丟了進去,木板重新合上,而她并沒有聽見回聲簪子落地,可見那洞口要不很深,要不隔音效果很好。 初彌不敢輕易踩上那剛剛可以收縮的木板,連木板上的劃痕她都覺得奇怪,生怕一不小心就掉下去。她用長劍把銅鏡重新撬出來,然后把銅鏡勾了過來,銅鏡重新回到她手上后,她松了口氣。 初彌:看來那玩意兒相當于現代的密碼鎖,密碼位數雖然只有三位,但也不簡單。要想打開真正的暗室,必須要扭動到正確的密碼。 因為暫時不知道密碼是什么,初彌決定上頂樓看看。 不得不說在頂樓望下去風景很好,整座京城都飽覽眼前,萬千燈火通明之處大概是夜市,燈火闌珊之處應該是尋常百姓居住的地方。 百姓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現下大多應該都在睡夢之中。 而夜市里買賣歌舞不停,管弦升平。 看了一會風景,初彌重新打量周圍的環境。 大概是因為魏姝喜歡在月色下迎風跳舞的原因,許多輕紗綢帶從周圍吊下來,綢帶下端系著鈴鐺,微風拂過,丁玲作響,清脆悅耳,且看起來頗有朦朧美感。 初彌抬頭,天花板上花了一副狐貍牡丹圖。 雪白的狐貍有著一雙碧色的眼睛,正半瞌著眼躺在盛放的淡黃色的玉璽映月牡丹叢中,看起來格外愜意。 畫上提有一首詩: 似共西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杜鵑與君為近待,梅花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后,辜負秾華過此身。 其中有幾個字有被改動的痕跡,雖然不明顯,但初彌還是看出來了。 不過總覺得上面改過的字有些奇怪。 在古詩詞里“西風”的意思大多為“秋風”,如黃巢的“颯颯西風滿院栽,芯寒香冷蝶難來”,牡丹不是在秋天開的,應該是“東風”才對。而杜鵑和牡丹并不像,與牡丹為近待的應該是“芍藥”才對。再有那句“梅花何處避芳塵”,雖說梅花的確有清冷高潔之態,也常為不沾芳塵之態,可梅花和牡丹并不相像,若是用來形容“避芳塵”,不是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更好嗎? 初彌把這些疑問暫時放到腦后,又望向了那只狐貍。 說到狐貍,初彌不禁想起自己在冷宮里找到的和人類頭發卷在一起的白色哺乳動物的毛發,直覺告訴她,那很有可能是狐貍毛。 角落里放在一個雕刻著一只酣睡的小狐貍的香爐,不知道為什么周邊的事物都落了灰,這香爐卻是顯得十分干凈,顏色也如新做的一樣鮮艷,讓初彌不禁想起了銅鏡,銅鏡也是新的古怪。 她打開爐蓋,里面的香料已經差不多燒完了,只剩下香灰和一絲絲膠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