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節
“沒事,你來坐我腿上就好了?!蓖駥幷f罷還向若寧招了招手。 眼看著若寧真要坐到婉寧腿上,王氏眼角一跳,“若寧,不要胡鬧?!?/br> “母親,沒事的,我傷的是腳,不是腿,讓若寧坐一會兒無妨的?!?/br> 最終若寧還是小心翼翼地坐在了婉寧的腿上,然后婉寧喊來云香,推著姐妹二人在后院跑了起來。 “哇,太好玩了,云香jiejie再快些?!比魧幰贿厯ё⊥駥幍牟弊?,一邊大叫。 看到婉寧輕輕點頭,云香運起手勁,加快了速度。 若寧的歡笑聲也因此更大了。 王氏看到女兒如此開心,也就不再反對,而且女兒與婉寧交好,也是她愿意看到的。劉嬤嬤的話,可是猶在耳邊。 就連鄭氏,看到無憂無慮的若寧,嘴角邊也帶上了一絲笑意。 穆府的后院,竟然有了一絲難得的和諧。 穆鼎看到的正是這樣溫馨的一幕,聽著女兒們的歡聲笑語,因為方家而帶來的陰霾,也不自覺輕了許多。 但該說的還是要說,“胡鬧,受傷了你也不消停?!?/br> 若寧看到父親嚇了一跳,興奮勁兒立時就沒了,趕緊從婉寧腿上跳下來,走到穆鼎跟前,“見過爹爹?!?/br> 婉寧聽出穆鼎不是真的生氣,“大夫說了,讓我保持心情愉快,這樣才能好得快。剛剛女兒玩得可開心了?!?/br> “哼,一堆歪理?!鞭D頭又看向若寧,“你跟我一起走,別又纏著你四姐?!?/br> 若寧乖巧的拉住父親的手,然后趁著穆鼎不注意,扭頭沖婉寧嘻嘻一笑。 穆鼎自然知道女兒的小動作,也不戳破,只是嘴角不自然的上揚。 還是女兒好,兒子什么的哪有女兒可愛。 剛剛穆鴻嶺那臭小子,竟然說頂撞自己,說自己應該立刻就答應結親,不能言而無信,哼,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書沒讀幾年,竟然比自己還迂。 開宴之前,穆家兄弟姐妹幾人,與方家母子正式一一見禮。 眾人先是去了正廳,由方堯先給穆鼎王氏見禮,周氏那里下午已經去過了,此時并不在。 穆鼎給了方堯一套不錯的文房四寶做為見面禮。 隨后穆家子女向方母見禮,畢竟勉強算個長輩,見禮也是應該的。 只是婉寧一看到方母就恨得牙根癢癢,前一世被她折磨得生不如死,這一世雖然還未有直接的聯系,但是只要見到方母那張臉,婉寧就恨不得拿出蕭長恭送她的那柄削鐵如泥的寶刀,狠狠的砍上兩刀才解氣。 方母此時還沒有婉寧嫁過去時那么胖,臉上堆滿了裝出來的慈祥笑容,每來一個給她見禮,她就出一個銀錁子,“來得及匆忙,沒能像樣的見面禮,只好用這俗物代替了?!?/br> 婉寧強壓著自己想把銀錁子呼在方母臉上的沖動,接了下來。 然后方堯一一與穆家兄弟姐妹互相見禮。 婉寧只看了方堯一眼,就從心底里泛起惡心。 雖然方堯此時站在那里,不只衣著打扮合體,而且禮數周到、恭謹有度,就連穆鼎也是滿意的。 沒有這副好皮囊,上一世穆鼎也不會那么快的就許了親事。 當然也和上一世婉寧太懦弱有關,本就是一個懦弱拿不出手的女兒,用來全了當年與方淮的一番情意也就沒什么可惜的了。 前一世,婉寧最初以為方堯對于自己所受的折磨并不知情,每次受了委屈都向方堯訴苦。 然后等著她的就是更大的折磨,這也讓她反應過來,方堯哪里是不知情,根本就是視而不見,或者說有意為之。就希望婉寧受不過了,回家哭訴,也能為他再些好處來。 而且任由方母折磨婉寧,方堯也可以夜夜歇在簡月梅那里,甚至就算婉寧中毒身死之際,方堯也未曾現身,連走到在院外都不曾。 看到方堯走近,婉寧收斂起情緒,坐在輪椅上微微欠身,“婉寧受傷未愈,還請方世兄見諒?!?/br> 方堯自然不會對婉寧拿喬,禮數周全地表示無礙。哪怕婉寧興致不高,他也以為是腳傷未愈,疼痛難耐所致。 反正今天的重點也不是婉寧,而是安寧??粗矊幋虬缳F重,方堯心里滿意,這女兒打扮越是貴重,就越是說明女兒受寵,他娶到手后,才越是有好處可撈。 作者有話要說: 向各位看文的小可愛求收藏、求評論。大家有什么感受、吐槽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一一回復的。 預收文《我要睡你的床》:超能打萌妹子vs睡不著總裁男,為了能睡一宿好覺,再霸道的總裁也得向妹子低頭。 多謝大家的支持。 第54章 難堪 穆家人與方家母子正式見過禮后, 就開始入席了。 雖然是接風宴,但因為大部人都是穆家人,穆鼎也沒有過分避嫌, 只在大廳里分了兩桌, 中間只用一小扇屏風隔開。雖不能直面, 但說話卻是無礙的。 男眷一桌,女眷一桌。穆鴻淋今年剛滿十一歲,按說還不算成年, 可以坐在女眷一桌。 但婉寧鼓勵他去男眷那邊, 一來男眷那邊人少, 而女眷這邊人多不說,還有只穆鴻林一個男兒;二來婉寧也希望鴻林能多在穆鼎面前刷刷存在感,降低鄭氏母女帶給他的不良影響;三來么, 鴻林坐在那邊,更有利于行事一些。 穆鴻林受了婉寧鼓舞, 又想到下午婉寧去他院里和他說的話, 看了一眼自己的胞姐, 大著膽子去向穆鼎稟報,要求坐在男賓一桌。 穆鼎威嚴的點點頭, 算是同意了。鴻林因此喜出望外。 這還是重生以來, 婉寧第二次和全家人一起吃飯。 雖然多了兩個看著礙眼的, 但好歹也是家宴, 婉寧不想讓壞心情一直跟著自己。 不過,席面上覺得他們母子礙眼的,顯然不只婉寧一個。即使安寧已經得了囑咐,表現得溫良淑婉,但到底興致不高。 鄭氏也是如此, 打那方母一露面,鄭氏心里就涼了半截。 所謂相由心生,哪怕方母此刻滿臉堆笑,也掩蓋不住那一臉的尖酸刻薄。 這惡人就是惡人,裝不成菩薩的。 再看她對下人那副頤指氣使的樣子,就知道是個勢利又惡毒的。 有這樣的婆婆,如果安寧真嫁過去了,哪里還有好日子過? 鄭氏母女不吭聲,王氏自然也不會費心思活躍氣氛,雖然嫁的不是她的女兒,她不心疼。 但是哪怕是為了兩個兒子著想,王氏也不愿安寧嫁給方堯,畢竟穆家的姻親越貴重,對自己兒子的前途就越有利。 尤其前腳剛剛得知了鎮西侯有意結親,還沒來得及高興,后腳就來了個變賣家產趕考的窮書生。兩廂對比起來,方家實在不招人喜歡。 而且方母的做派,就連鄭氏都看不過眼,王氏又怎么會滿意。 這樣一來,場面實在冷清,再加上方母在那里三句不離方堯,說的都是他如何好,如何用功學習,更加讓人心煩。 忍無可忍的婉寧決定不忍了,瞅著方母沒注意自己的時機,透過屏風的邊緣向鴻林遞了個眼神。 穆鴻林這邊已經和方堯說過一會兒話了,哪怕他只有十一歲,也能看得出方堯并非自己jiejie的良配。 “方兄,”穆鴻林接收到了婉寧的眼神,一邊說話,一邊拱了拱手,“我這里有個問題想請教下方兄?!?/br> 方堯心里微微一笑,心想該來的終于是要來的。方堯早就料定,穆家人肯定要在接風宴上為難他一下,就算是不為難,也會借機考校學問的。 好在穆鴻林年紀不大,方堯心里也沒有多緊張,自己可是大他六七歲,應該不會答不上來才是。 除非是穆鴻嶺親自問,可是他們同歲,這請教就說不上了。至于二子穆鴻漸,他走的是習武路子,學問上不足為懼。 “這是鴻林吧?你有什么想問的,就問吧?!?/br> “元慶歷四年,西南曾爆發過一次大旱,田里顆粒無收,整個西南地區都陷入饑荒。當時巡查的欽差發現,有一地的賑災粥里,不僅米粥浮筷,竟然還摻了米糠。若方兄是欽差,當如何處理?” 這題一出,倒是讓方堯小小的驚訝了一上,他本以為穆鴻林會跟他辯難。所謂辯難,就是截取書中某一段言論,進行質問和論證。 但沒想到,穆鴻林年紀不大,竟然問了一個頗為實際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看似簡單,答案明了。但人家是來發難的,怎么會問這么簡單的問題? 這里面不會有坑吧? 方堯決定迂回一下,“這個問題乃是當朝官員才應考慮的問題,鴻林小小年紀,想多了難免有清談之嫌啊?!?/br> 這話一出品,穆鼎微微皺眉,就連穆鴻嶺也心里不悅,自家弟弟向你誠心請教,你去上來就說人家有清談之嫌,實在是讓人討厭。 穆鴻嶺當即開口道:“方兄此言差矣,我輩讀書人,都是有志于功名、力求日后入朝為官之人,鴻林也是如此。既然有志向,提前想想也沒什么不好。再者,父親乃是當朝宰相,有他在,又怎么會養成清談的習慣?方兄也可以把心里所想說出來,好讓讓父親品評一二?!?/br> 穆鼎點點頭,“鴻林這個問題問的好,不只方賢侄,鴻嶺你也要認真思考?!?/br> 方堯一聽,得,這下肯定要答了。當下思索一番,“我朝有制,賑災粥須立筷不倒,若有違者,當斬?!?/br> “是以,”方堯轉向穆鼎,“小侄認為,若此事發生,應當先將主事官員斬首,而且要當著百姓的面斬,這樣才能維護朝廷的法度,也給災民以信心?!?/br> 穆鼎捻著胡子,面無表情,既不點頭,也不搖頭。 穆鴻嶺聽完方堯所答,深深地皺起了眉頭。晚宴之前,他為了方堯提親之事,還頂撞了父親。如今卻有些后悔。 這方堯看似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樣子,哪知一開口就露了餡,言談空洞無物,滿口都是大道理,十足十的夸夸其談之輩。 這樣的人穆鴻嶺并不陌生,書院里許多人如此,還自認為有經世濟國之能。 “父親,孩兒有不同之看法?!?/br> “講?!?/br> “孩兒覺得,粥里浮筷,又有摻有米糠,雖然不合律法,但事情已經發生,應當首先徹查存糧與災民的多少,后續的糧食還有多久抵達?!?/br> “若災民太多,糖食太少,貿然實施標準,可能那一頓吃飽了,未來卻要餓很多天。這同樣不是合格的賑災?!?/br> 方堯見穆鴻嶺反駁自己,心中不服,“糧食若不夠,那必是有官員貪污、中飽私囊,只要殺一儆百,就可讓他們吐出糧食?!?/br> “殺一的確可以儆百,但卻未必都是當任的官員貪污?!蹦馒檸X看到方堯要反駁,擺擺手,“咱們先假設是當任官員貪污。那么賑災的米糧是在何處貪污的,一般來說,賑災糧都是層層盤剝,而不是統一運到當地再行瓜分?!?/br> “那么勢必就有糧食被扣于半路,就算殺一儆百,貪污的官員們愿意吐出糧食,這些糧食也是需要時間運輸。運糧這段時間,若當地無糧,災民一樣要挨餓?!?/br> “其次,還要防著運輸途中有災民哄搶。雖然哄搶糧食被抓到就是殺頭的罪名,可是餓死也同樣是死。因此每到災年,都會發生一些災民哄搶的事件。為了防止哄搶,就要多派兵丁守護,這同樣增加了糧食的消耗?!?/br> “這也是我認為糧食不夠,不見得都是當任的官員貪污的結果。有的可能是上層貪污,到了下層官員手里無糧,自然做不到立筷不倒,甚至要摻米糠?!?/br> “還有時,糧食不夠的原因,是因為災民流動,比如鴻林提到的元慶四年的災荒,陽水縣縣令面對大批從其他各處涌來的災民,手中糧食不夠,無奈以米糠摻之,以求養活更多人。結果卻被以米粥浮筷罪名所殺?!?/br> “雖然陽水縣縣令最后得以昭雪,但到底人是死了。朝廷就此失去了一位好的官員?!?/br> 穆鴻漸突然插話道:“有時不只是流動和貪污,災時運糧也會有額外損耗?!?/br> 看到穆鴻嶺詢問的目光,“先前大哥也說了,為防止哄搶,就要多派兵丁運糧。這當然要增加消耗,此外,運糧的士兵和長官,也知道是運糧進災區,只要進了災區,無論是官還是兵都有挨餓的可能?!?/br> “因此,路上的時候,這些士兵就會不自覺的多吃,還會有些人偷偷的多報些口糧、食,以備不時之需?!?/br> 方堯可算找到了能說話的機會,“鴻漸賢弟這話說的就不對了,我朝對于運糧士兵的口糧是有規定的,他們無論是想多吃,還是想自己省,都得在規定的范圍之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