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鄭明坤與吳思源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走向了冰釋前嫌,三個人照例一起回家,路上再沒聽到那些止不住的劍拔弩張與陰陽怪氣,統統變作了面紅耳赤的激情討論。拋下那些壓力與動力,三個人都很是懷念這樣的氛圍,就像是他們剛剛進入中學時的插科打諢,一切都和諧而快活。 后來,吳思源不無落寞的對周宏遠講,他怕的從來都不是辛苦和勞累,而是失去這段友誼,失去這段感情,與他生命中最濃墨重彩的男孩,徹底的分道揚鑣。 班里的每個人都憋著一股氣兒,就算是再離經叛道的孩子,也被這種氛圍所感染,甚至在無意識中,就拿出了課本,與那一道又一道的難題死磕。班里的所有人,從崔老師到班長,從班長到最不配合的小混混,都在不知不覺間統一了戰線,一切都順暢而有序的進行著。 壓力是有的,快活也仍存在著,第二節 課后的大課間,中午吃飯時,唱響的班歌,從局部到整體的大笑,每節課前那鏗鏘有力的“老師好”,都是最好的證明。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大概說的就是此時。 程毓對周宏遠格外重視,為了充分照顧到他,程毓盡量能不加班就不加班,能不應酬就不應酬,每每周宏遠回到家,程毓沒過多久就回來了,換著花樣地為他做飯,吃過飯后,更是一天都不落下的陪他學習。 如今,周宏遠學不懂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少了,大多時候,程毓都不需要教他什么,可就算只是簡簡單單安安靜靜地坐在他旁邊,對周宏遠來說,也是巨大的助力。 高壓之下,日子總是過得格外快,不知是誰發起的,黑板的一角寫上了倒計時,只是最簡單的白色粉筆字,卻比任何時候都引人注目。每個人都牽掛著,更為它而奮斗努力。 為了升學率,不少班主任從初三起就開始了勸退大業,而二班則不然,崔老師秉承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絕不輕易放棄一個人,事實上,直到中考前的最后一天,二班依然是整整齊齊的六十一人,一個不差,一個不少。這在十四中這樣的外來工人子弟學校,著實算得上個奇跡。而崔老師卻說,“你們本身就是最大的奇跡?!?/br> 他們在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躍躍欲試中揮手說著再見,而對那場兵不血刃的挑戰,誰都不曾怯場。 一切都朝著完美的方向行駛著,前進著,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模樣。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所有追文的寶寶~么么噠! 第36章 六月的J城步入酷暑,天氣濕熱異常,十四中條件差,沒有空調,只有三個老舊的吊扇,慢慢悠悠地拖著長腔在空中掃來掃去。這樣的悶熱對年輕的男孩子著實是種難熬,他們一身一身的汗水,將背心沓濕了一遍又一遍,而空氣中彌漫著的腥咸汗臭,更讓每個人都格外焦躁。 考試愈來愈近了,不知是什么偷走了時間,黑板上的倒計時在眾目睽睽之中跌破了兩位數,最后,變作一個光禿禿的1。 剛一走進教室,周宏遠便看到了黑板上那一豎排的小白字,歪歪斜斜,丑出天際,一看便知是鄭明坤的手筆,細細辨認一番,周宏遠才恍恍惚惚地看出來,那一行字,分明寫著,你們是我的三年。 初三的鄭明坤,身高已經快突破一米九了,在J城這樣一個典型的北方城市,也算得上是人群中一搭眼就能望得見的大高個兒,更何況他還生得壯實,遠遠看過去,就像堵墻,立在邊兒上,雖性格歡脫,卻無形中給人種說不出的說不出的穩重來。 備考的這些日子里,周宏遠也曾有過無數次的躁動,也曾無數次想將手中的練習冊整個撕成粉末,可只要他轉過頭,看到一旁的鄭明坤,穩如泰山地坐著埋頭苦學,便覺得天氣仿佛沒那么熱了,而那一道一道堆積在白紙上的題目,也變得沒那么繁瑣了。 鄭明坤對于周宏遠,對于吳思源,甚至對于整個二班,都是這樣一種存在。他在,便安心,他在,便踏實。自習課,是他主動為學習吃力的同學講題、開小灶,課間里,是他用自己五音不全的嗓音,帶著大家唱著一首又一首的流行歌曲,放學的路上,是他搜腸刮肚的找出疲憊生活中僅有的歡樂,讓身邊的人或是開懷大笑,或是忍俊不禁。 周宏遠深深望著這個熟悉的男孩兒,他有著無比粗獷的外表,最為豪放的性格,內里卻也寫著無數的細膩與關懷,而這些細膩的關懷,被他統統奉獻給了身邊的人。起初接觸時,周宏遠總覺得鄭明坤太過歡騰外向,有時甚至聒噪惱人,可日子久了才發現,身邊能有這樣的同學、朋友,是他怎樣的幸運。 周宏遠從來不好奇吳思源為什么會喜歡上體重將近二百斤的鄭明坤。有些人,就算再怎么其貌不揚,也足以在他人的生命中熠熠生輝。 很快,吳思源也到了,看到黑板上的字后,眼睛紅了一圈,三個人并排坐著,誰都沒有說話。 有些話,不必講,有些情,不必說。 每個人心里都憋著一股勁兒,有對同學的不舍,也有對中考的緊張與期待,可人人都知道,正如班主任老崔說的那樣,不到中考交卷的那一刻,這股勁兒就不能松。 每一個任課老師,都像以往的任何一天一樣,講卷子,答疑,自習,沒有太多的囑咐,也沒有什么話語,該說的早融進了以往的每一節課,該囑咐的也早已說爛了,這個時候要做的,就只是上下一心,保持著這股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