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節
書迷正在閱讀:總裁傲嬌又粘人[娛樂圈]、莓果松餅、校草同桌掉馬后竟然是、都市之傳道宗師、拯救病弱冰山計劃、豪門長嫂攻略了反派大佬他全家、與你常在、我的老婆是女王、朕與將軍都穿了[古穿今]、網戀到渣男以后
于是,于半推半就中,只得是上前拜謝了楚王的封賞。 而楚王見得李然竟然是接受了自己的封賞,自也是高興非常。直接上前一把抓起李然的手,將李然牽到大殿中央,并鄭重其事的看著殿下的眾位卿大夫喊話道: “諸位,從今日始,子明先生便是我楚國葉地的縣公了!” “甚好!甚好!接著奏樂,接著舞!今日寡人定要與諸位臣工是好好痛飲一番!” 讓李然成為楚國縣公顯然是楚王招攬李然的第二步。 只要李然當上了他楚國的高官,那讓李然心甘情愿為楚國效力的日子還遠嗎? 楚王一想到不日便能真正的收服李然,心中那叫一個激動,那可比他得了十個弓腰小妾還要舒坦百倍。 可他并不知道的是,他邁出的這第二步,也將成為他招攬李然的最后一步。 …… 翌日,李然從醉酒中醒來,腦袋一陣渾噩疼痛,直到喝了好些茶水,這才是緩緩回過了神來。 而此時屋內早已準備好了楚王命人送來的縣公服飾還有印璽,連同葉邑的一應冊簡,皆已是備齊了。 “先生既接了葉邑縣公,那便要立刻派人前去才是?!?/br> 楚王只派來一名宦者,并敦促李然應該盡快派人前去接管葉邑。 李然當然也知道要派人去接管葉邑,當即只得是叫來了孫武。 此時此刻,他身邊能代替他去接管葉邑的,除了孫武,還能有誰呢? 孫武一聽李然要自己去接管葉邑,當即也是嚇了一跳,一開始還以為李然是開玩笑的。 可當聽罷李然所言,這才知道李然所言非虛。 “為兄若是親自上任,日后與中原諸國便再無任何可回旋的余地,為兄與鄭國,與子產大夫那更是徹徹底底站在了對立面?!?/br> “長卿既追隨我多日,又深知鄭國的內情,讓你去接管葉邑,不但能保持與鄭國的和睦,而且還能穩住楚王的北進之心?!?/br> “嗯,先生說得不錯,這或許亦是楚王之所以會封賞葉邑的原由吧!其實,也是為了表明他無有北進之心,好讓先生是安心的留在楚國?!?/br> “非但如此,而且日后情勢若是徒增了變數,你我二人屆時抽身離去,便也能無有任何的阻礙?!?/br> 原來,李然之所以受賞,而楚王之所以吃定了李然一定會受賞,這其中的奧妙就在于葉邑的地理位置上。 葉邑作為鄭楚之間最為重要的一處城邑。李然受封于此,便等同于是拿到了隨時回鄭國的門票。 而另一方面,也是表達了他楚王是絕無北進爭雄之心。至少,只要李然在楚國一日,便是如此。 所以,讓孫武去替他接管葉邑,顯然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可是先生,武還從未有過……” “呵呵,長卿無需多慮,執掌一方,只需記住四個字即可,那便是——執政為民?!?/br> 孫武原本身為一介黎首,本是毫無執掌一方的經驗。 可在這個年代,與后世大不相同的地方在于,任何人執掌一方,都是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域情況,玩出不同的方略特色的。 就好像鄭國重商貿,魯國重禮教,晉國重融合,宋國重鬼神,等等。 正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地方,其實都會有自己別樣的風格。 所以,很顯然,要想治理好一方百姓,最繞不開的一個根本前提,那便是——以人為本。 很顯然,李然認為,作為一方的執政,只需要能做到“以人為本”,能遵從當地的民風特色,因地制宜的予以適度的開發,便能從中找出一套足以令其長治久安的大道來,而這便算得是“大治”了。 所以,孫武雖是沒有執掌一方的經驗,然而恰恰是因為他的“沒有經驗”,所以若他能只憑著“執政為民”的內心,李然也深信,孫武他完全是能夠勝任的。 “諾,武定當時刻謹記先生教誨?!?/br> 第二百五十六章 壞事傳千里 李然成為了葉邑的縣公,而孫武作為李然的左膀右臂,則理所當然的成為了葉邑的縣尹。 (注:縣公和縣尹有爭議,目前的主流觀點是“縣公”即“縣尹”。但也有觀點認為“縣公”是爵祿,“縣尹”是職務。二者有時統一,有時不統一,作者君更傾向于后者,故而此處分開言說) 而這自然是體現了李然對于孫武充分的信任。 就在孫武即將走馬上任時,李然再三叮囑他,抵達葉邑后一定要想辦法與在鄭國的鸮翼取得聯系。 這些日子,他總有一種很不妙的預感。因為,他總覺得鄭國那邊可能會出事。 孫武不由詫然,不禁皺眉問道: “先生的意思是……豐段等人會趁此發難?” 李然微微是搖了搖頭,并未做過多解釋。 鄭國豐段會不會趁勢發難顯然并不是那么的重要,現如今的豐段,在失去了駟黑等一大批保守派的支持后,其聲勢可謂是一落千丈。 就算他打算利用“楚王大勝吳國”這件事做點文章,李然也相信子產也一定是能夠應付得來的。 他現在所擔心的,乃是另外一個隱藏了許久的敵人。 “鸮翼的情報一向是不會出錯,你與他多多聯系,總歸是好的?!?/br> 李然伸手拍了拍孫武的肩膀,看著眼前這個神色堅毅,目光堅定的年輕人,一時忽的恍然。 想當初在曲阜初遇孫武時,他還是個仗劍執義的少年。 可是一轉眼,如今眼前的這個少年卻即將成長為執掌一方土地的大人物。 俗語道:是金子總會發光。 時至今日,孫武這枚金子所發出的光芒,已足以閃耀整個天下。 “長卿,一路保重?!?/br> 分別在即,李然心中不由生出一絲不舍,畢竟是要與自己一道走過如此長遠之路的朋友分別。 “先生也多家保重,武不在先生身邊……” 孫武依舊堅毅的臉上,眼框似乎是微微有些泛紅。 這一去葉邑,二人不知要多久才能相見,回想這些年的點點滴滴,兩人之間的情誼,早已遠超朋友,更像是生死兄弟一般。 可他的話還未說完,李然便擺手阻止了他。 “去吧,莫要耽擱了時辰?!?/br> “待得來日有事,為兄定會再喚你前來?!?/br> 分別只是一時的,李然不會讓這種分別持續太長時間,他當然還需要孫武的幫助。 而孫武,也早已是視李然為兄長。 章華臺下,李然目送孫武離去。 時值傍晚,斜陽西去,寒風在山谷間來回游蕩,一時清冷。 過得好長一段時間,李然才從別離的情緒中是慢慢舒緩過來,他站立在章華臺下,眼神逐漸變得清澈凜冽。 來楚國數月,他已經受夠了被人牽著鼻子走,接下來的時間里,他將要換一種方式來應對。 他的路,當然不能因為別人的改變而改變。 他的路,只能由他自己來決定! 轉過頭,高聳的章華臺就矗立在他的眼前。 這巍峨的高臺,一如既往的彰顯著楚國的強大。 可在此時的李然眼中,這章華臺也不過是一塊塊石磚,一片片泥瓦堆砌而成的牢籠。 “來吧,讓我看看你們這些古代的人精們到底有著怎樣的智慧吧!” …… 楚國大勝吳國,吳王諸樊戰死。 消息很快傳遍了神州大地。 中原諸國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無不感到驚愕。 自古以來,他們還從未聽說一國之君能有戰死沙場的。 歷任吳王都自詡為姬姓的子孫,說起來也算得是正統中的正統,如今卻死在了楚人的手里! “是李然!就是因為楚國得了那個號稱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李然相助,才致吳子慘死的!” “天殺的李然!吃里扒外!虧得虢地之會時我等如此敬重于他!” “叛徒!叛徒??!此乃我姬姓子孫共同的敵人!乃整個天下的共敵!” 類似,陳曹宋衛等國,紛紛第一時間發表聲明,嚴厲譴責李然,甚至直接把李然給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因為李然的行徑,已經徹底破滅了他們身為姬姓子孫的優越感,也徹底顛覆了周禮治世下禮義廉恥。他們感受到了背叛,感覺到了恥辱,盡管他們本來一個個的其實也都早已是背棄了周禮。 不過,他們的這些發言也僅限于給晉國發發文,畢竟以他們這些國家的力量,充其量不過就是個打醬油的存在。若論真本事,那是連半點也沒有的。 “李子明怎可如此?竟是去做了楚國人的爪牙?!” 消息傳至晉國,晉侯也是頗為惱怒。 虢地之會時,他還曾以為李然是個心懷“正義”之人,未來定能支撐起聯合諸侯,共拒楚國的重任,可誰知一轉頭,李然便狠狠的給了他一巴掌。 這種來自現實的疼痛,就像是有人拿著利刃不斷的戳刺他的五臟六腑。 “叔向大夫,此事還勞你盡快向那李子明問實了,吳子作為我晉國的盟友,可不能就這樣白白死去!” 臥病不起的趙武已經連續一個月缺席晉國朝議,朝堂之上又回到了以韓起為首的時期。 而此時責問于羊舌肸的,自然就是他。 得聞李然相助楚王熊圍大勝吳國,還殺了吳王諸樊之事后,羊舌肸也如同是受了五雷轟頂一般,好長一段時間沒能反應過來。 聽得韓起如此問責,一時心里也極為忐忑,同時又夾雜著深深的自責。 他與李然有著師徒一般的情誼,雖說兩人相見的次數極少,可正是在這為數不多的見面會談之中,他們建立起了這樣亦師亦友的特殊情誼。 也正是因為這樣特殊的情感,讓他對李然此次相助楚國之事感到了內疚與自責。 不過現在說什么都晚了,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去得信札一封,以長者的口吻,詢問于李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