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節
書迷正在閱讀:總裁傲嬌又粘人[娛樂圈]、莓果松餅、校草同桌掉馬后竟然是、都市之傳道宗師、拯救病弱冰山計劃、豪門長嫂攻略了反派大佬他全家、與你常在、我的老婆是女王、朕與將軍都穿了[古穿今]、網戀到渣男以后
李然聽得此問,也知罕虎之意,便順勢回道: “然以為,當此時刻,應放手讓子產大夫大干一場,無論是于國于民,子產大夫所為的,皆是為我鄭國之長久之計?!?/br> “國政之要害,在于惠利于民。近年來我鄭國之所以能夠糧秣滿倉,無論百姓庶民,皆能富足而喜,此皆為子產大夫的新政之功啊?!?/br> “不過……若只靠這些,卻還是遠遠不夠的?!?/br> “我鄭國乃居于天下之中,貫通南北,連接東西,商賈之利更應鼓勵。若能藏富于民,則民富而國富,民強而國強?!?/br> 李然也對子產新政的成就也同樣感到高興,便當即繼續堅持自己“以民為本”的理念,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罕虎聞聲,不禁奇問道: “哦?但……若是民富,又該何以管控?” 這里需要提及的是,華夏文明幾千年,歷任統治者始終都認定一個道理,那就是唯有讓百姓們終日碌碌,這樣才更容易治理。 雖然在當時,也早已有了所謂的“民本主義”思潮的萌芽,比如,早在一百多年前,赫赫有名的隨國大夫——季梁,便已提出過“民者,神之主也”的主張。 但是,在當時,絕大多數的執政者,還是始終認為,民不能太富,因為一旦富足,民便能聚眾而嘩,以亂家國。 細數華夏文明歷朝歷代,真正富足的,就始終只有士族子弟以及名門望族而已。 即便是后世的“文景之治”以及輝煌無比的“貞觀之治”,民眾最大程度上解決的也就是吃穿問題,要說富足,那決計是談不上的。 而李然所提及的“民富則國富,民強則國強”這種幾乎是近似于后世以歐洲文藝復興后的經濟理論,實際上與現下統治者的統治理念背道而馳,也難怪罕虎也覺得奇怪。 “當國勿憂,然此言之意,不外乎明君治世,賢能輔之,寬政于民,惠利于民,民利則國安?!?/br> 李然當然也知道現在提出這樣的理念實在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而且他也并未想清楚,究竟什么樣的一個治世制度才能承受他這樣的理念。 無論分封還是君主,都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倘若有明主賢臣,那自是另當別論。 可觀歷朝歷代,終究是明君少有,昏主居多。 “當下我鄭國之中,有當國主政,子產大夫行之,上下齊心,又何愁我鄭國不興?” 其實,李然還有一層含義,卻是因為自己祭氏家宰的身份而不曾點破。 那就是,鄭國作為所有諸侯國當中,最具有商貿特色的邦國,其實,同樣也是最適合惠利于民,藏富于民的。 民富則國富,民強則國強。這一句話若是放在別國,可能是行不通的。但是,如果是放在鄭國,那還真就未必行不通。 “可是……子明,我鄭國內憂,你又豈能不知?” 只見罕虎聞聲一嘆,臉上盡是無奈之色。 明主賢臣,鄭國的確有。 可是亂臣賊子,鄭國可也有不少。 豐段與駟黑不斷于暗中阻撓,對于子產的新政也實實在在的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而且,“民富”之后,國到底能不能富起來還真很難說,不過他們這些世家大族,確是實實在在的都能撈夠到不少好處的。 所以,若再繼續惠利于民,豈非等同于助長豐段與駟黑的勢力? “伯石與子皙等人,其聲勢亦是日漲,加之此次虢地之會,楚令尹王子圍代君以為盟主,伯石的氣焰更是日盛,若是他們屆時極力與子產為難,恐怕……” 楚國王子圍在虢地的“大放異彩”,其另外一個作用,就是讓豐段在鄭國可謂是愈發的風光了。 因為,他現在可是王子圍的岳丈??! 有著這樣的一個如此閃耀的楚國女婿,這可不就讓本來就是鄭國上卿的他更加的“光芒萬丈”了嗎? 現如今的鄭邑城中,不知有多少豪門顯貴爭相前去拜會,意欲與之結盟。 所以,若想讓子產能放手一搏,又哪有這么簡單? 李然聞聲,也知罕虎所慮皆是事實。但他依舊是兩眼盯著罕虎,并是斬釘截鐵的言道: “回當國,李然還是那句話……長痛不如短痛??!” 誰知,罕虎卻依舊是長嘆一聲道: “哎……若是能有這般輕巧,本卿又何至于如此勞苦奔波?” “他們在國內早已是樹大根深,若要除之,除非是傷筋動骨。屆時,我鄭國免不了又是一場血雨腥風吶!更何況,此間之事,牽一發而動全身,也保不齊這四鄰之邦,不會趁虛而入啊……” 是啊,一旦他們動了豐段駟黑,那晉國和楚國那邊,可不就又有話可說了?屆時鄭國又該如何自處呢? 第四卷 鄭志(二)——子產改革之路 第一百七十二章 片刻的溫馨 說實話,罕虎與子產其實一直都想清理鄭國內部的反對派。但奈何隨著改革的推進,豐段與駟黑的勢力也是與日俱增。所以,就算他們有心,此時也是無力。 對此,李然當然也是深有體會的,畢竟在他看來,當年魯國的季氏又何嘗不是如此? 又經過幾日的顛簸,罕虎一行這才終于是平安回到了鄭邑。 此去虢地耗時良久,李然心中對祭樂也是頗為牽掛,自是一回來便直接往祭府趕去。 而當他剛剛抵達祭府門口,祭樂卻早已是在那翹首盼望著。但見李然的車馬駛來,她哪里還按耐得住,立刻是奪門而出。李然見得祭樂也是不由一陣激動,立刻是讓御者是拉住了馬車,并一個健步跳下車去…… 二人一碰面,便是一陣相擁。卻叫旁人是都看得不好意思起來。 “夫君!” 祭樂的喜悅之情可想而知。 李然望著她臉上的笑意,她眼中的愛意,他頓感人生之美滿也就不過如此了。 還有什么能比這樣的場景更令人感到滿足的呢? “夫人……” 李然一邊輕聲喚著,一邊是輕撫著她的俏臉龐,聲音也變得無比的輕柔。 在這樣的人生里,能夠娶到這樣的一位佳人,夫復何求? 待李然進得屋內,一番洗漱后,李然與祭樂便一齊來到后院中納涼,而祭樂也早就準備好了花茶,那是李然最喜歡的飲品。 而祭府內的下人們,此時也頗為知趣,知道姑爺和少主在院中小憩,便都紛紛是退了出來。 “夫君出去這么久,都未曾差人給樂兒送來一片報平安的簡牘,是不是都快把樂兒給忘了???” 短暫的喜悅后,祭樂的小委屈隨之涌上心頭,說話時不斷的揉捏著衣角,小嘴微微嘟起,模樣甚為可愛。 “夫人這是哪里話,為夫若是將樂兒給忘了,豈不要遭了天譴?” 李然急忙放下手中茶盞,一把挽住祭樂的酥肩,并將祭樂是擁入懷中。 “為夫去日良久,虢地之事又頗為兇險,若是告知與你,豈不平白要惹樂兒擔心?” “兇險?怎么?發生了何事?!” 李然正想解釋,卻不料祭樂一聽到“兇險”二字,并瞬時緊張了起來,并急忙詢問道。 隨后,李然便將虢地盟會上的事,前前后后都說與她聽了一遍。 “原來如此,好在晉國依舊是足以制衡楚國的,而且,又有趙中軍這樣的賢德之人當道執柄,一切倒也還算得順遂?!?/br> “所以,樂兒也不必太過擔心,你還不知道為夫的本事么?天塌下來為夫也是不懼的,遑論這點小事呢?嘿嘿……” 可沒想到,他這一句安慰之言剛落下,卻引得祭樂卻又是嬌滴滴的落下淚來。 “夫妻本為一體,夫君此次遇著如此兇險之事,樂兒卻不能陪伴在夫君身邊……我……” 一邊說著,祭樂一時哽咽著又鉆進了李然的懷中。 對于她而言,李然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會盟,至于如何營救叔孫豹,至于王子圍所許諾的榮華富貴,她都根本不在乎。 在李然面臨危難之際,她卻無法陪伴在李然身邊,為他分憂。這對她而言,便算是未能盡到身為人妻的責任。 “好啦好啦,樂兒憂心,為夫又豈能不知?” “別哭了,掉了眼淚可就不好看了哈?!?/br> 李然打趣著替她將眼角的眼淚拭去,兩人一時四目相對。 祭樂的眼神充滿了愧疚和自責,她對李然的關切早已無需多言,那深藏于心的記掛與牽絆早就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她的心中生根發芽,此時儼然已經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而李然的眼神則顯得十分的清澈,因為他懂得這樣的感受。 當一個人的心里始終為另外一個人所牽掛,這種感覺,亦或者說這種令人輾轉反側的念頭,千百年來,無論是在哪個時代,也無論是身處何方,所有人的感受都是一樣的。 “好啦,為夫答應樂兒,日后無論遇到何種險境,為夫都必定以樂兒所念為先,定與樂兒是報一聲平安?!?/br> 李然的聲音無限溫柔,好似那一江春水緩緩向東。 “嗯,有夫君的這句話,樂兒便也知足了?!?/br> 祭樂緩緩靠前,眼神之中的愛意霎時間彌漫開來。 接吻,似乎是人之本能。 當愛意伸展到極致,無論男女,總會通過其他的方式進一步加深這種感覺…… 可就在兩人即將四唇相對之際!鸮翼卻慌不忙迭的從院外跑了進來。 “主公!” 隨著鸮翼這一聲呼喚,原本溫馨的場面瞬間便被打散了去,并是一度顯得格外尷尬。 鸮翼見得這一幕也是十分難堪,當即面紅耳赤,急忙是轉過了身去。 雖說他們是身在商貿經濟最為發達的鄭國,所謂“鄭風yin”,按理他們早該見慣了這時代最為輕佻活潑的男女關系。 但畢竟眼下院內都是熟人,所以還是難免會令人是有些不好意思。 而院內的李然與祭樂同樣的,被他這么一攪和,也都不由自主的立刻豎起了身子,并是臉龐漲得通紅。 祭樂急忙起身,端端正正的坐在一旁,低頭繼續揉捏著衣角。 李然見狀“干咳”一聲,這才看向鸮翼問道: “何事?”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