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節
書迷正在閱讀:色情天師事務所(NP H)、獨善其身(女尊+姐弟骨科)、快穿之渣女翻車紀事[H]、在各個世界里當瑪麗蘇[np]、一劍斬破九重天、快穿在夢界、良母難為(民國 H)、教主幫幫忙、星空如此璀璨、包養 1v1
尤其是紡織這一塊兒,要的都是心靈手巧干活麻利的女子,需求量大了,女子也不能再關在家里,總得出來干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有了經濟來源,女子的家庭必然能夠提高,總能比以前鎖在后宅那一方天地好得多。 顧淮之也沒想得這么遠,只想著能多給百姓提供一條謀生的路罷了,就像他當年讓手底下各類匠人仔細琢磨自己本行的事兒一樣,沒想著出奇跡,就是覺得能集思廣益有那么一點點靈感,為社會帶來一丟丟進步便是莫大的收獲了。 大齊的商隊一路往西而去,顧淮之倒是期待他們回來時的情景了。眼下前去西域的商隊還不多,大部分商戶還在觀望,要是這幾家商隊開了個好頭,不用說,絲綢之路立馬就能恢復往日的繁華。 有人氣就有商機,邊境百姓多苦啊,等這條商路繁華起來,商隊吃喝住不都得找當地人幫忙?這就是天然的商圈啊,只要稍微規劃一下,絲綢之路那一帶,又是另一個青州。 馮克己聽了顧淮之的打算,心里頭真是奇了怪了,憋了半天愣是沒憋住,好奇地問顧淮之,“你們顧氏一向以文立家,清貴得很,怎么你卻如此精于商賈之事?” 這算盤打的,走一步算十步,把旁人接下來的路安排得明明白白不說,還讓人心甘情愿地走進他畫出的圈子中。 這哪是世家子,分明就是財神下凡吧? 這么想著,馮克己又忍不住感嘆了一句,“便是陶朱公在世,也不過如此了?!?/br> 還好這小子出身世家,要是他當了商賈,怕是天底下的商人都得被他算計得渣都不剩。怪不得當初跟西域使臣談判的時候絲毫不讓呢,原來是早就算出了其中的利潤,真是黏上毛比猴都精,碰上這位,也是西域使臣倒霉。 顧淮之心說不要以為你裝模作樣感嘆幾句我就不知道你這是在內涵我滿身銅臭不符合世家子弟目下無塵的人設,真是老陰陽人了,損起人來跟夸人一樣。 于是,顧淮之便故作思考一番,笑瞇瞇地回了一句,“大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br> 馮克己險些被顧淮之氣個仰倒,正要發怒,那頭顧淮之已經溜之大吉,人已跨出門檻,只剩下空中飄來的聲音,“下官還有要事處理,先走一步。最近一個月的賬目下官已經核實完畢,放在了大人桌上,請大人查閱?!?/br> 雖然這小子嘴欠了點,但一身本事可是實打實的??丛阢y子的份兒上,馮克己大度地不再跟顧淮之計較,一手拿過顧淮之剛剛放下的賬本一邊笑罵道:“真是個混小子!” 混小子顧淮之嘚瑟得很,形勢一片大好,這一年大齊境內風調雨順,沒有天災,朝中不知有多舒心,還掙了一大筆銀子充盈國庫,從來沒這么闊氣過的大齊官員頓時飄了,各地刺史消息也十分靈通,雖然不能進京,但各種歌功頌德的奏折卻如同雪花一般飛進京中,落在元熙帝的御案上。 直到這年冬,第一批去西域的商隊回來后,京城再次沸騰起來。這批商隊最主要是過去探路和摸清西域諸國情況的,帶的貨物并不算特別多。就這樣,回來時也賺了個盆滿缽滿,最少都是十倍之利。 這下子,所有商戶都激動了。再冷的冰霜都凍不住他們內心的火熱,要不是馬上就要過年了,他們恨不得再次派人帶著貨物去西域走一遭。 商隊回來時也沒空著手,除卻金銀外,他們還帶來了西域那邊的特產,胡椒毛毯寶石琥珀琉璃等,都極受歡迎,正值年關,不少人家中正要買點新鮮玩意兒,不多時這些東西便被一掃而空,為店鋪又增添了不少進項。 這其中的利潤根本瞞不住,成功的例子就在眼前,其他商戶悔得腸子都青了,回過神來后立即決定也要派人去西域。 嘗到甜頭的商戶們也不大滿意,他們覺得花在路上的工夫還是太久了,習慣了馳道的高速后,再走這種慢悠悠的商道,那可真是太磨人了。時間就是金錢,要是路上花的時間再少一點,那他們能多賺多少錢??? 顧淮之不知道商戶們的心理活動,在元熙帝封筆前,他得再把戶部今年的賬目重新審核一遍,確認無誤后再存檔收好。今年真是兩面開花,國內形勢一片大好,對外也有了新措施,這些都為戶部帶來了豐厚的回報,除卻直接與西域通商中所賺的銀子外,各大從西域回來的商戶們交的稅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可想而知他們這回到底有多賺。 想來過完年后,前往西域的商隊便會如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 讓顧淮之沒想到的是,商人們這次尤為大方,一邊派商隊去西域,一邊托人和顧淮之表忠心:大人,去西域的商道會修馳道嗎?修吧修吧,銀子全都由我們來出! 顧淮之:……這年頭兒還有上趕著往外送銀子的? 看來是真的血賺了一大筆。 第113章 問題 商戶們哭著喊著要給戶部修路送銀子這事兒,其他人還真沒見過,就連經歷豐富的馮克己乍一聽說這事兒也驚了一瞬,這年頭兒,還真有不要好處白送人銀子的?還一送就是這么大的手筆? 馮克己忍不住好奇:碰上這么個敗家當家的,這幾家商號怎么還沒倒閉呢? 人家非但沒倒閉,反而經營得越來越紅火。 只有顧淮之猜到了這幫人的心思,忍不住暗笑,果然,能把生意做到現在這般大規模的人都不是等閑之輩,商業嗅覺靈敏得很,顧淮之還沒找人忽悠他們,他們倒是主動送上門來了。 即便馮克己等人還是沒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但白花花的銀子誰會嫌多呢?尤其是戶部的官員們,心中更是松了一口氣。別看他們平時光鮮亮麗穿著官服威風八面的,實際上戶部是真窮啊。這么大一個國家,哪哪兒都要錢,簡直能把人給愁死。加上這幾年顧淮之又大張旗鼓地搞基建,雖然青州那邊沒讓朝廷出多少銀子,但接下來的京城修往各州的馳道,那可都是戶部出錢。眼睜睜看著錢袋子里頭的錢流水似的往外倒,管錢袋子的人心理素質差點真能當場自閉。還好后來和西域恢復通商給他們續了一波命,又有各地逐年上漲的稅收讓人看著便有盼頭,戶部官員們才艱難地保住自己所剩無幾的頭發。 結果又有傳言,說陛下有意再修一條前往西域的馳道,好讓那些蠻夷之地看看,什么叫做天.朝上國的威嚴氣派。 想法好是好,問題是又要花銀子??! 戶部官員們心里默默淌淚,只拿一雙眼睛幽怨地看著馮克己,就盼著這位天子的親舅舅出手,將陛下這等大膽敗家的想法給拍回去。 現在好了,有人主動送錢過來,又不要求任何好處,還能襯了陛下的意,這等天大的好事,誰往外推誰傻! 顧淮之心說這幫大人管賬治理一方確實是一把好手,對于經濟方面就有點不夠看了。生意場上,免費的才是最貴的。都說買的沒有賣的精,這幫商戶們巴巴地跑來送銀子,除卻是想減少運輸時間外,也有另外的心思。 朝廷做事向來要臉面,他們給朝廷捐了這么大的銀子,朝廷不得意思意思嘉獎嘉獎他們?修商道那可是惠及子孫的事兒,本來就是長期生意,多做幾年買賣也就把修路的銀子給賺回來了,后面干的都是新賺的,一舉數得,還能給元熙帝乃個好。到時候賞他們一塊牌匾或者御賜的一些東西,那可都是天大的臉面。 大商賈們缺的從來都不是權,而是名。 現在,顧淮之給了他們一條求名的路,他們不就得牢牢抓??? 于是,一車車的銀子流水般地往國庫運,喜得戶部官員們直搓手,老天爺喲,他們也是不差錢的主,這輩子也沒見過這么多的現新呢! 元熙帝亦是大喜,在大朝會上狠狠夸了兩家出銀子出得最多的商戶,又賞了他們一點東西,雖然價值比不上他們捐出來的真金白銀,但這份體面,也夠讓他們笑上好幾年,小心翼翼地把御賜之物供奉在祠堂中,每天過去瞅個三五遍,一邊瞅一邊嘚瑟:自己也算是光宗耀祖了,就是列祖列宗,那也沒有得過御賜之物??! 他們熏熏然飄了許久,只覺得骨頭都輕了三分,好不容易止了喜悅,又趕緊下令讓商號中最精明能干的掌柜的過去盯著修路,一應材料都不能偷工減料,還得盯死了干活不細致的匠人們。 這可是他們手上最大的一樁買賣,成了后必將更進一步,要是搞砸了那可就完蛋了,容不得半分松懈。 商人們出錢出力又盯得緊,官府自然省了不少事。雖然里頭還有許多彎彎繞繞的事兒,但瑕不掩瑜,修馳道的進度一日千里。 底下人辦事井井有條,顧淮之這個領導就閑了下來,偏偏他這些年在外面走慣了,田里地里深山老林都留下過他的足記,眼下一閑下來,竟覺得空落落的。 徐清漪忍不住笑他,“你這可是勞碌命,哪有人會覺得閑著不好?” 顧淮之也笑,伸手抓住在一旁看熱鬧的顧燮,見這小子笑嘻嘻地看著自己,一臉欠收拾,顧淮之就覺得有點手癢,瞬間覺得自己肩上又多了一副重擔。想清楚后的顧淮之微微一笑,右手按著顧燮的肩膀,以一種十分溫柔卻讓顧燮忍不住瑟瑟發抖的語氣笑瞇瞇說道:“正巧我得了空,能好好考考你的功課?!?/br> 作業和成績這兩樣最讓后世小孩子深惡痛絕的東西一點都沒嚇到顧燮。不僅如此,聽聞顧淮之有意考校他的功課,顧燮還莫名覺得有一種陌生又讓人戰栗的情緒在血液中沸騰開來,雙眼亮得驚人,說出的話也斗志十足,“爹爹您盡管考便是,我已經學完了論語,正準備讀中庸。曾祖父還夸我學得快,愛您當年也不差什么。若是我答不上來,您盡管罰我便是!” 口氣還挺大。 顧淮之嘴角的笑容愈發溫柔,親切而溫和地用實力教了小崽子學做人。 顧燮:……我可太慘了。 當然,打了一棒子還得給一顆甜棗,顧淮之心里有數,將顧燮周身的驕傲和浮躁壓下去后,又接著夸他,“你曾祖父說的沒錯,我在你這個年紀時,詩作的確實不如你?!?/br> 顧燮性格中天然帶了幾分不羈和灑脫,在青州時顧淮之也沒嬌慣他,還帶著他下過地,比起同齡人也算是閱歷豐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文章也好,詩歌也罷,經歷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脫口而出。顧燮小小年紀,做起詩來倒頗有佳句,便是顧遠也忍不住贊賞有加。 顧淮之從來不會刻意打壓孩子,該夸的地方絕不吝嗇自己的夸獎,發現孩子身上的小毛病也是用逗趣的方式假戲真做暗中掰正。就如這次,顧燮被府上人夸得飄了翹尾巴,顧淮之也是以他看自己的笑話為由,故意考校顧燮一番。即便顧燮受了些打擊,也因顧淮之玩笑般的行為沒有留下什么陰影,還是那個元氣滿滿滿肚子鬼主意的小腹黑。 互相傷害了一波后,父子倆又互吹了一通彩虹屁,都覺得感天動地的父子情依舊牢不可摧,雙雙滿意地點頭,心中暗自感嘆一句:我可真是個好父親/兒子。 修馳道這事兒,工部得出大力氣。這兩年工部修過的路怕是比前二十年加起來都多,工部的人真是痛并幸福著。 工部尚書就很羨慕馮克己,又偷偷兒來找馮克己聊天,“顧侍郎在戶部待了也有那么長的時日了,聽聞最近一直閑著,馮大人不如把他送來工部,多讓他歷練歷練?年輕人吧,多做點事長點閱歷不錯,您說呢?” 馮克己呵呵他一臉,說的倒是好聽,這人要是“借”去了工部,那可就別想還了。經常這么干的馮克己太明白這其中的套路了,聞言立即黑了臉,沒好氣地沖著工部尚書那張老菊花臉吼道:“滾滾滾,少打他的主意。挖墻腳挖到本官頭上來了,看來工部還是太閑!再說了,官員三年一次考評,這才過去一年,去什么去!” “嘿嘿,我這不是先給您打個招呼預訂一下嗎?這么好的苗子,不搶先下手可得悔斷腸?!?/br> 工部尚書見馮克己沒把話說死就知道這事兒有門兒,顧淮之年紀輕輕就成了三品侍郎,多少眼睛盯著呢?只待在一個地方也不行,就該趁著年輕去六個部門都轉轉,到時候拜相不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正好現在年輕,要是出了什么差錯還有他們這些老東西能頂一頂,多好的歷練機會。說起來那小子也真是厲害,走到哪兒就把財運帶到哪兒,去康郡,康郡從一個鳥不拉屎的窮酸地兒搖身一變成了繁華不弱于京城的富庶郡;當青州刺史,三年時間,青州的發展速度就跟坐了馳道似的蹭蹭往上沖;回京后進了戶部,戶部立馬從弱小可憐的窮光蛋變成金光閃閃的暴發戶。這等傳奇經歷,其他人私下里都管顧淮之叫財神爺。 這世上,又有誰會討厭財神爺呢? 顧淮之完全不知道有兩位大佬為了他的去向爭得面紅耳赤,最后又默契地達成共識。他現在就是后悔,后悔自己出門沒多帶幾個護衛,不然怎么都得讓護衛給眼前這幫混蛋套個麻袋打他們一個生活不能自理再說。 這話得從顧淮之教完子后說起,和兒子互吹完之后,顧淮之想著和西域的馳道也該開工了,一時心血來潮便去了工地上看看。 這一看,就看出問題來了。 顧淮之修馳道,從來都是以雇傭的方式雇老百姓過來干活,給的待遇也不錯,尤其是中午的那餐飯,油水十足。在青州時,顧淮之就是憑借這招贏得了大半民心。 然而這次,顧淮之穿著常服往工地那邊一走,臉色就沉了下來。不說其他的,前來修馳道的百姓碗里的東西已經告訴了顧淮之許多問題。那里頭雖然是一碗干飯,菜卻少得可憐,還盡是一滴油水都沒有的水煮白菜,每人只得了四五片。 顧淮之不由雙目冒火,呵呵,搞小動作搞到他頭上來了。他要是不好好發作一回,這幫人怕是不會明白爪子伸得太長會被剁掉的道理! 第114章 徹查 也是顧淮之大意了,早幾年在青州時,他威名在外,動不動就喜歡搞微服私訪那一套,下面的官員是真怵他,不敢觸他的霉頭。再加上顧淮之軟硬兼施,又給他們發了不少獎金,底下官員心里還挺美,獎金的數額可不少,都快趕上他們以往昧著良心伸手貪的數目了。能光明正大地進銀子,誰還愿意冒著掉腦袋的風險伸手去貪啊。 青州算是顧淮之一手帶起來的,之前在康郡的時候,其他官員就了解了他的行事作風,后來顧淮之擢升青州刺史,和其他官員早就過了磨合期,下面的郡守們自然不敢亂伸手。 現在進了京城,顧淮之在戶部的根基不如在青州時穩,戶部這個實權又有油水的部門,里頭派系林立,人際關系極為復雜,隨便拉個人出來都有一兩個靠山。所以,即便顧淮之出身好,能力強,這幫家伙也不像青州那幫官員一樣對顧淮之敬畏不已。 反正大家后頭都有人,顧家再厲害,也不至于跟這么多人撕破臉。說白了就是有恃無恐。 然而,他們失算了,顧淮之還真敢和他們翻臉。 這幫蛀蟲都是些什么玩意兒,有本事作死就得有本事扛住東窗事發后的結局,想拿人情關系說事兒,沒門! 再說了,這可是顧淮之任戶部侍郎以來辦的第一樁大事,真被這幫蛀蟲攪和了,顧淮之不要面子的嗎? 本著消滅蛀蟲人人有責的原則,顧淮之帶足了護衛往工地上轉了一圈,在看到前來修路的百姓碗中的稀飯后,顧淮之怒極反笑,連著道了三聲好,“本官給你們那么多銀子用作伙食費,你們就讓百姓們喝稀粥?” 負責后勤的小吏當即就白了臉,汗出如漿,跪在地上不敢發一言。 顧淮之也懶得管他,這就是最底層的小嘍啰,真正的大魚還在后頭。 侍衛們跟隨顧淮之多年,不用顧淮之多說便自行拿人。在場的官吏有一個算一個,全都綁了個結實。 工地上的百姓們都看呆了,嚇得跪在地上直發抖,生怕這位來頭很大的大人一開口就把他們也綁了。 顧淮之見狀,不由嘆了口氣,放緩了聲音安撫眾人道:“大家不用驚慌,我把他們拿下,是因為他們手腳不干凈。這次修馳道,工期長,干的都是辛苦活。我特地吩咐他們要給你們準備好一點的伙食,沒想到他們竟然敢陽奉陰違,貪墨你們的伙食銀子!你們說,這樣的東西,該不該抓?” 百姓雖未讀書開智,心里也有一桿秤,明白好歹。聽了顧淮之這番話,眾人心中恐懼漸去,取而代之的便是憤怒,他們早出晚歸累得跟狗一樣,掙的都是辛苦錢,這等黑心肝的人竟然還克扣他們的吃食,天理何在? 眼下顧淮之明顯要清算此事,百姓們膽氣漸足,不知道是誰吼了一嗓子,“貪官該死!請大人為我等主持公道!”余下的百姓情緒立即被帶動,跟著大喊,“請大人為我等主持公道!” 見此情景,被侍衛們綁著不能動彈的官吏們臉色愈發蒼白,抖著身子驚懼地看著原本不被他們放在眼里的無知愚民,看清楚他們臉上的恨意后,官吏們忍不住向顧淮之投去求救的眼神,開始求饒,“顧大人,這不關我們的事??!我們也是被人蒙蔽的,罪不至死??!” 顧淮之冷笑,“你們天天在這分發百姓的吃食,現在推脫說自己不知情,這是把本官當成三歲小兒來糊弄嗎?” 說罷,顧淮之一甩袖子,不再搭理他們,點了個侍衛問道:“賬本可都拿到了?” 話音剛落,便有侍衛揪著一個文士從棚中出來,恭敬地遞上賬冊,“長公子,賬本在此?!?/br> 顧淮之隨手一翻,臉上更是冷笑連連,抬手將賬本劈頭蓋臉砸在這中年文士頭上,暴怒道:“有魚有rou,有雞有蛋,你倒是說說,這些東西都進了誰的肚子?” 中年文士面容慘淡,低聲嘆道:“大人向下官發怒又有何用,下官也不過是聽命行事而已。更何況,相比起以往征徭役時的吃食,這次給他們的吃食已經十分不錯了,隔三差五就能吃上幾大碗滿滿的飯,大人不妨問問他們,這次他們的吃食是不是比以往好得多?” 顧淮之都被這不要臉的言論給氣笑了,“合著你貪墨了他們的伙食銀子,他們還得感謝你?” 中年文士蒼白的臉上浮現出一抹血色,不知是羞的還是氣的。 顧淮之微微抬手,用眼神安撫躁亂的百姓,溫聲道:“大家不必著急,此事我既然已經插手,就不會放過一個有罪之人。大家先稍作休整,一會兒會有新來的管事過來,你們繼續修馳道便是?!?/br> 眾人看顧淮之說話和氣,言語間一直在替他們討公道,心里便偏了幾分,覺得這位大人看起來雖然年輕,但確實是實實在在為百姓做事的好官。聽了顧淮之這話,當即就有人拍著胸脯嚷道:“大人放心,我等一準兒把活干得漂漂亮亮!” “對!我們一定好好干活!” 其他人也反應過來了,紛紛跟著一起嚷嚷。這樣一個特地讓人給他們準備好飯菜的大人,那真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他說的話,大家伙必須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