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世家子在線閱讀 - 第41節

第41節

    “你啊……奉承話就別多說啦?!鳖櫺^續感慨,“當年大漢朝,武帝一朝何等昌盛,何人不羨慕武帝盛世?然而萬丈高樓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若無前期的文景二帝休養生息積蓄國力之國策,哪能有武帝一朝的盛世?當今確實是不世出之明主,奈何天下初定,人心渙散,國庫空虛,國力委實稱不上一句強盛。必須修生養息幾十年,讓百姓們緩過勁兒來,才能有騰飛的盛世。那一日,我哪還能見到?”

    這話聽起來十分傷感,顧淮之猛然意識到,對顧玄這樣能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決定一朝成敗的士大夫來說,最大的滿足感并不是輔佐帝王登基,而是輔佐帝王為天下開創一個盛世。只可惜,生不逢時,他于亂世中翻云覆雨,期盼的盛世卻還要再等幾十年才能到來。時間這東西最講道理又最不講道理,哪怕顧玄手段通天,卻還是抵不過一句天不假年。

    實話總是扎心的,顧淮之張了張嘴,想好的打趣的話語在顧玄看透一切的目光中卡在了喉嚨里,再也說不出來。

    看著顧玄冷靜中透著一絲絲傷感的眼神,顧淮之微微垂眼,輕聲道:“阿公如今也不過耳順之年,保養得宜,親眼見到盛世騰飛也不在話下?!?/br>
    “那我都成人瑞了?!鳖櫺p笑,并不忌諱談及生死,“我這一生一直站在高處,見證了三代皇室的興亡依舊屹立不倒,過的倒也能稱得上一聲波瀾壯闊,沒什么遺憾可言。雖然不能親手開創盛世,但我顧家還有你。陛下器重你,太子地位穩固又有大志向,兩代明主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盛世不出在太子一朝便在太孫那朝,我只希望,到那時,你已拜相,那盛世,也有你一份大功勞!”

    顧淮之被顧玄這一席話說的熱血沸騰又有幾分羞愧,虧他有時候還以思想先進的穿越者自居,真正比起思想境界來,反倒被沒接受過現代教育的古人吊打。雖然吊打他的人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也是他祖父,顧淮之還是覺得臉上火辣辣的,再一次明白士大夫這三個字到底意味著什么。

    原本顧淮之覺得自己挺棒的,高智商的偽兒童,學什么都快,反應能力和口才全都絕佳,還考上了狀元,絕對屬于這個時代同齡人中最出類拔萃的那一波。

    有時候走的太順也不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顧淮之這些年一直生活在別人的夸獎中,雖然還保持著冷靜,但思維格局還未徹底從商界轉向政界。這會兒和顧玄這么一聊,顧淮之整個人都沉淀下來了,認真地對著顧玄承諾道:“阿公您放心,您一定會看到盛世來臨,百姓安居樂業的那一天的!”

    休養生息說白了就是要發展生產力,打了這么多年仗,百姓人口銳減,勞動力十分不足,經濟也跟不上,百姓的生活水平自然也不會好到哪兒去。

    杜甫的石壕吏中就曾寫過一戶普通百姓在戰亂時的情景:三個兒子戰死兩個,家里剛生下孩子的兒媳婦連一身完好的衣裳都沒有。即便如此,前來征兵的小吏依舊把這家的老婆婆帶走了,可見當時百姓的生活有多艱辛。

    如今的情勢,只能說比那會兒還要嚴重一點。兩百多年的戰亂給百姓帶來的傷害貫穿了好幾代人的痛苦,一個村子的村民全都被滅也不是什么新鮮事。雖然天下已定,但這兩百多年砸出來的窟窿,又豈是一朝一夕能填補得了的?

    顧淮之被顧玄這一席話說的心酸又羞愧的同時,也忍不住開始認真思索,他是否能想出辦法,讓百姓們生活水平的恢復速度快上一點。

    上輩子的歷史告訴顧淮之,要想提高生產力,就得走工業道路,讓機器解放人力。但目前的技術水平還不足以支持整個王朝更近一步走上工業的道路。而且變革這玩意兒,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萬一一個沒弄好,反而坑了一幫人,那真是造孽。

    顧淮之仔細思考了小半個月,覺得自己雖然不能搞工業變革,但至少能稍微改進一下現如今的某些技術,提高生產力。

    為此,顧淮之還特地熬夜做了幾套方案,把自己能想到的東西全都劃拉了出來,又忍不住泄氣,被人伺候太久了,現在的一些農具和糧食蔬菜產量到底是什么水平,顧淮之還真不知道。

    想象很美好,現實教做人。計劃第一步便不太順,這就很讓人頭大了。

    好在顧淮之那是真家里有礦的人,能動用的資源多了去了。就說他帶著徐清漪去度蜜月的那個別院,回來之后顧玄就直接把那別院劃分在了顧淮之名下,同時劃過來的,還有京郊外的百畝良田和山林土地。這就給了顧淮之極大的自我發揮空間。

    并且,顧淮之世家子的身份還讓他擁有另一樣優勢——得益于世家千百年來低調炫富講究高雅的做派,各大世家其實養了不少匠人,專門為主家做各種精巧的物件。有擅長雕刻的,有長于樂器的,也有精通園林建造的……

    簡而言之,各行各業的技術宅們齊聚一堂,不管顧淮之想要哪方面的人才都能從家里養的匠人里面找出來。

    有人才——匠人,有實驗基地——自己名下的田和地。

    顧淮之覺得,自己可以準備擼袖子大干一把了。

    第73章 打算

    這一回,顧淮之的保密工作做得極好,心里的打算對誰都沒透露。畢竟這也只是他的一個大膽的想法,成功還好,要是翻車了,多丟臉。好歹顧淮之眼下也是御前小紅人一個,也得要點面子。

    不過顧淮之再怎么小心,也瞞不過枕邊人。徐清漪本就是聰明人,見顧淮之這些天經常帶著她往別院跑,又不斷叫來匠人們議事,徐清漪直覺顧淮之要搞個大事。出于對顧淮之的信任,徐清漪特別爽快地拿出了自己的嫁妝單子,把其中幾張田契和地契交給顧淮之,話說得也好聽,“我見夫君近來頗為辛苦,時常去田間,想來夫君心中已有成算。妾身這里有幾張田契,你我夫妻一體,夫君若是不想驚動家中長輩,拿了這些田契過去嘗試一番也無妨?!?/br>
    動妻子的嫁妝那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顧淮之好笑之余又有點感動,故意逗徐清漪,“你倒是大方,就不怕我把糟蹋了你的田地?”

    “身外之物,何足掛齒?”徐清漪淡淡一笑,神情是見慣了好東西的不以為意,“不過幾張地契罷了,夫君又何必放在心上?倒是夫君這些時日挑燈苦思,極是傷神,若是這么點東西能為夫君解憂,我可求之不得呢!”

    顧淮之失笑,伸手揉了揉徐清漪的頭,又輕輕刮了刮她的鼻子,含笑道:“你倒是大方。不過,我哪能用你的嫁妝?要是被大哥二哥他們知道了,還不得以為我虧待了你,排著隊來揍我?!?/br>
    見顧淮之越說越沒譜,徐清漪不由無奈,“我見夫君近來一直為此發愁,如今看來,倒是我想岔了?”

    “我確實有點煩心事,不過不是為此發愁。田地這些東西,我名下也有不少,足夠用了。倒是一直缺人,還得再多問問他們?!?/br>
    “他們?夫君缺的可是匠人?”

    “正是?!?/br>
    “我的陪嫁中也有不少匠人,夫君若是想要,我讓人把他們帶過來便是?!?/br>
    顧淮之不由詫異,陪嫁還自帶匠人?自己也沒見過那些匠人???

    徐清漪見顧淮之目露疑惑,輕聲解釋道:“我陪嫁了不少鋪子,有做頭面首飾的,也有做家具燒窯做花瓶碗碟的,鋪面多了,做工的匠人自然也多。夫君想要擅長哪方面的匠人,我這邊應該都有?!?/br>
    顧淮之不由摸了摸鼻子,這種財大氣粗要錢有錢要地有地要人有人的做派,是自己輸了。

    口頭上又調侃了徐清漪幾句,顧淮之還是果斷地接受徐清漪的好意,從她那兒借了不少匠人過來。主要是徐清漪名下的鋪面產業實在是不少,范圍也極廣,各行各業都有,要什么人才都能從里頭扒拉出來。

    相比之下,顧淮之手里的產業雖然也不少,但什么衣裳首飾之類的人才就沒那么多。顧淮之想要做個全方位的調查研究和分析,涉及的范圍不大一點怎么能行?

    在得到媳婦兒的友情幫助后,顧淮之的計劃進度條蹭蹭往前蹦了一波。

    事實上,兩人的動作也瞞不過顧玄的眼睛。小兩口頻繁外出跑去別院,旁人羨慕他們感情好,提起徐清漪便是一臉艷羨。顧家人畢竟天天和顧淮之二人待在一塊兒,看得更明白一點。顧淮之固然是這世上難得的尊重妻子愛護妻子的好丈夫,倒也沒有傳言說的那么夸張,癡情種這類人設還是不大符合顧淮之平日里的做派。

    這么一想,兩人的行為就值得商榷了。

    顧玄還是顧氏家主,哪怕別院和田地都已經劃在了顧淮之名下,但眼下顧淮之的聲望顯然不能和顧玄相比。顧家人更聽顧玄調遣,顧玄有心一查,顧淮之正在做的事情也瞞不住。

    不過顧玄也沒鬧明白顧淮之這么大費周章地要這么多匠人干什么,然而作為一個合格的寵孫子的祖父,顧玄完全做到了“不管孫子要這些用來干嘛,他要的只管給就是了”這一準則,大手一揮,又給了顧淮之一批當今世上手藝頂尖的匠人。在顧淮之眼里,這些人都能稱上一句藝術家,還是國寶級的那種。

    顧玄這一行為極大鼓舞了顧淮之的士氣。原本顧淮之還覺得道路艱難前行不易來著,顧玄這一出手,顧淮之瞬間覺得難度系數下降了一個等級。歸根結底也就是有人做靠山,顧淮之的壓力沒那么大了。

    放松下來后的顧淮之更加冷靜,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仔細研究了現如今可以改進的技術。

    當然,顧淮之上輩子是個商人,要他去搞科研那是在難為他。但是得益于他超前的見識,給匠人們提出正確的發展方向還是不會出錯的。

    眼下天下初定,最主要的還是要解決百姓的吃飯問題。糧食問題一向是重中之重,要是百姓們衣食無憂,誰還吃飽了撐的想不開鬧動亂???哪怕是現在還跳得比較高的那幾路亂軍,要是當地百姓衣食無缺,怕是朝廷都不用派兵前去平亂,百姓們能自動自發地將這幫影響他們過上好日子的反賊給綁了。當然也有可能是亂軍們自己先扛不住,丟盔卸甲跑回家去過安生日子了。

    不過糧食問題也不是能立馬解決的,哪怕是袁老,當年也花了不少時間來研究雜交水稻。顧淮之沒敢把步子邁得這么大,但他知道,想要糧食增產,首先要培育出更優質的種子來。更要考慮到每個地區的環境和土壤因素進行育種,這樣才能培育出更好的種子來。

    現如今的人還沒有這種概念,顧淮之要做的,就是開拓他們的思維,讓他們慢慢來嘗試育種。京郊那一片田和地,可以劃出小部分用來做試驗田,還可以拿出上輩子做實驗的精神,分出實驗組和對照組,最終得出一個相對正確的結論。

    人有了,地有了,顧淮之的思路也沒毛病,那就趕緊擼起袖子開始干唄!

    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顧相改革一事,就這么無聲無息地拉開了帷幕。

    第74章 行宮聽聞

    顧淮之心里很清楚,歷來變革者大多都沒什么好下場。這類代表人物就是商鞅,車裂之刑,聽著就讓人覺得骨頭疼。然而這世上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雖千萬人吾往矣,是另一種崇高的境界。

    顧淮之還真沒那么偉大,他想要做的是在保全家人的條件下再搞事情。之所以選擇先從糧食方面著手,一是民以食為天,讓百姓吃飽喝足才是統治階級該做的事情。另外嘛……變革者之所以大多不得善終,很大的原因是他們動了別人的蛋糕,毀人前程斷人財路,最后被一幫出了大血的人反撲,所以才下場凄慘。

    然而就算顧淮之真的讓人研究出了產量更高更優質的糧種,會礙著誰的事呢?華國幾千年來一直以農耕為主,后世甚至開玩笑說每個華國人的基因里都刻著種地的本能。這樣的情況下,顧淮之若是研究出了更優質的糧種,靠地吃飯的百姓們只有感謝他的。百姓能吃飽,就不會想著鬧事,社會秩序自然會安定不少,朝廷的稅收也能收得多一點,進一步減輕了國庫的負擔,百姓和皇帝絕對舉雙手雙腳來支持。至于朝中官員……甭管是文臣還是武將,世家還是寒門,能入朝為官,名下肯定是有田地的。優質的糧種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收獲,他們瘋了才會反對這事兒!

    這么一算,顧淮之現在選擇的方向,絕對是最安穩的一條路。就是難度系數頗高,但是考驗的是莊家把式的能耐,又不是讓顧淮之親自下地天天種田,顧淮之完全無壓力。再說了,這種難度級別的實驗,顧淮之也沒想過立馬就能出結果,早就做好了往里頭填個十年八年銀子的打算。穩扎穩打,可以說是十分謹慎了。

    除了糧食問題外,顧淮之還有計劃地給眾多匠人分了好幾個組。有負責養殖的,有負責山林種植的,還有種茶手工等一系列小組。有點類似后世的實驗室,每個組選出一個總負責人統籌全局,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耐心研究出比當前技術水平更高的技術來。當然,顧淮之也不會虧待他們,按月發工資不說,還設立了讓人眼紅的獎勵制度,哪個組做出成績來,每個成員都能收到百兩銀子的獎勵,最先提出變革想法的人更是能得到十倍重賞,除此之外,顧淮之還允諾他們,將來可以給他們的一個孩子謀個好差事。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顧淮之這等大手筆之下,匠人們研究的積極性爆棚,分完組后便迫不及待地開始埋頭苦干。

    這幫人大多都是祖傳的手藝,打小就跟著祖輩練就了一身絕活。隨便拎出來一個放在后世,那都是讓人驚嘆的民族藝術家。這樣一幫大佬湊在一起組隊搞研究,出成績的概率自然要大得多。

    顧淮之也沒怎么逼他們,每個月問一問他們的研究方向和進度,時不時靈光一現給他們提點意見。許是社會地位不大高的原因,這幫匠人委實讓顧淮之覺得十分省心。上輩子要是碰上這么一堆實力派云集的隊伍,那純屬考驗領導的實力。畢竟能力越大脾氣越大,都覺得自己業內最牛誰也不服誰。有時候不但拉不了任務進度,還得被他們拖后腿。顧淮之當初也帶過這么一個死亡小組,那是顧爹為了歷練他精心為他組織的一個組,毫不夸張地說,順利帶著那個組超額完成任務,顧淮之都覺得自己完全脫胎換骨,靈魂都得到了升華。

    現在手底下上百號實力派,顧淮之卻一點都不擔心,社會等級的壓制雖然不那么符合核心價值觀,但眼下這情形,還真讓顧淮之省了不少事。

    顧淮之這一系列行為銜接得恰到好處,一看就知道他在心里排練了無數遍,邏輯清晰重點明確,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目標是什么,成功做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不過這些cao作顧淮之都是瞞著別人進行的,除了顧玄幾人之外,其他人只知道顧淮之最近特別喜歡往郊外別院跑。為此,顧淮之還引領了一回京城潮流——天氣漸熱,一幫人都開始學顧淮之往郊外跑。山間別院總比城內陰涼許多,是個消暑的好去處。

    就連元熙帝也待不住了,想著往避暑山莊跑。

    元熙帝本就是武將出身,大大咧咧慣了,沒那么多瞎講究。早些年打天下的時候烈日暴曬大雪行軍都是小事,還因此落下了病根。也就這兩年才在御醫的勸誡下開始有意地調養身體,本質上,元熙帝還是個不怎么在意生活質量的人。之所以想著去別院,純屬是為了躲一下懶。

    沒辦法,當皇帝也是件苦差事。尤其是這兩個月事情太多,平亂賑災等一系列事情讓元熙帝忙得連進后宮的時間都沒有,每天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雞早,黑眼圈簡直能和食鐵獸相媲美。要想當個青史留名的明君,就是這么辛苦。

    好在兩天前青州發來捷報,說是已經平定了亂軍,當場拿下了賊寇的首級,青州大定。再加上軍隊一路屯田,為百姓干了不少農活,眼下朝廷名聲好到了極致,不少百姓已經開始自動自發地為領軍的福王供奉長生牌位。

    顧淮之聽到這個消息時忍不住感慨,還好領軍的是福王,那就是個皇室團寵,全部的技能點都點在了帶兵打仗上了。不然的話,立下了這么大的功勞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尤其是武將刷聲望值得民心這事兒,歷朝歷代都是大忌。

    不過福王憨人有憨福,元熙帝疼他,太子和其他皇子對他也十分有兄弟愛。哪怕是和福王沒有血緣關系的顧淮之,對他也比對其他皇子更為親近。一個強有力的證據就是,這次福王搞軍隊屯田幫助老百姓干農活搞發展的法子,就是顧淮之教他的。走的就是當年兔子走的群眾路線,不拿人民群眾一針一線,還設身處地為人民解決問題。后來,大家都知道了,兔子用新中國的成立告訴全世界這條路是成功的。顧淮之結合眼下的社會情況稍微改了改告訴了福王,最終也得到一個讓人驚喜的效果。

    有了這一份喜報,元熙帝終于放下了心中一塊大石頭,這才有心思去避暑山莊松快幾日。

    陪在元熙帝身邊的中書舍人自然也要跟著元熙帝的腳步前往避暑山莊。不過中書舍人這一職位上還真有不少人,論資歷,顧淮之和馮適最淺,要是按照正常的官場套路,伴駕那肯定沒他們的份。然而這兩人都是自帶外掛的家伙啊,馮適依舊靠爹得到了一個伴駕名額,至于顧淮之,這次靠的還真不是顧家,而是給福王的那份拉攏百姓的建議。

    福王素來是個實誠人,和捷報一起寄來的親筆信上就對元熙帝十分細致地提起過顧淮之在這其中的功勞。當然,以福王的文化水平,要他寫一堆高雅華麗的詞藻那是在難為他,這封信從頭到尾都是大白話,充斥著一股單純的熱忱,以至于元熙帝時不時就能看到幾句“這都是淮之弟弟的功勞”、“淮之弟弟真是太聰明了”之類的毫無技術水平的彩虹屁。質樸得讓元熙帝這個福王的親爹想酸一下顧淮之的心思都沒有。

    也正是因為如此,元熙帝更覺得顧淮之可靠。這小子有勇有謀智計無雙,決勝于千里之外,還低調得讓人想拿根鞭子抽著他出頭。簡直不像個性急的少年人,沉穩冷靜得可怕。

    這樣的人當敵人,那簡直是地獄級別的難度。但顧淮之是元熙帝的臣子,元熙帝就只有高興的份兒了,甚至私底下偷偷對太子戲言,“朕為你找到了一個宰相之才!”

    太子也很懂,伸手在空中比劃出一個“顧”字,口中笑道:“到底是千年世家,底蘊深厚,盡出相才?!?/br>
    這對天底下至高無上的父子談笑間都是對顧淮之的肯定,隨侍在一旁的宮女和太監們頭更低了,再三在心里提醒自己,千萬不可怠慢了顧大人。

    顧淮之就這么憑著自己的真本事成功撈到了一個伴駕的機會。不是沒人說酸話,尤其是顧淮之同屆的考生,自認為天之驕子,一朝躍龍門后心態稍微有點飄。文化人嘛,說酸話是常態。結果有人運氣太寸,嚼舌根被太子聽了個正著。太子當年也是上過戰場的,和顧淮之也交情不淺,當即就翻了臉,將對方罵了個狗血淋頭。罵高興了,太子還開了個地圖炮,“你們也不照照鏡子看看自己有幾斤幾兩,但凡有顧淮之一半的本事也不至于在這兒說酸話!好在還有個顧淮之,否則的話,科舉選士若是就選出你們這幫東西,委實丟人!”

    這話可真是幫顧淮之拉滿了同年們的仇恨,顧淮之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只想感謝太子八輩祖宗。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太子對他心存不滿想借刀殺人恁死他呢!

    顧淮之當然是不可能被人恁死的,不遭人妒是庸才,顧淮之兩輩子加起來聽過的酸話多了去了,要是一一和他們計較,那這輩子就什么都別干光和杠精抬杠得了。對付紅眼病,只要一直站的比他高,過的比他好,就足夠把對方氣得升天了。

    顧淮之半點都沒把這些人的酸話放在心上,施施然帶著徐清漪收拾好的包袱跟著元熙帝前往避暑山莊。

    這避暑山莊還是興朝高祖所建,簡單修繕一番后便能入住。里頭園林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同行之人中已經有人詩興大發開始吟詩作對。顧淮之做詩水平不定,也沒想著湊這個熱鬧,隨手招了個內侍讓他領路,先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好了再談其他。

    領路的小太監很是機靈,因著山莊很少有人來,這小太監明顯比宮內的太監活潑許多,一路上嘰嘰喳喳地和顧淮之說著話。

    顧淮之覺得有趣,也多問了他一句,“你的家人也在京城嗎?”

    “回大人話,奴才是云州人,家人都在云州。當年戰亂,實在養不活孩子,這才把奴才送進了宮。如今陛下圣明,天下一統,奴才父母托人捎來的口信也滿是高興,可算是能過安生日子了!奴才這些年也攢了些銀子寄回家去,眼下家里已經買了幾畝田,好日子馬上就要來啦!”

    顧淮之聽著也高興,正要說話,就見這小太監的臉色微微一暗,忍不住問道:“既然好日子要來了,你又為何面有郁色?”

    小太監遲疑了許久,覺得顧淮之是個和氣人,四下望了望,這才小聲道:“奴才聽家里人,家附近的村子有人考上了進士當了大官。這本是一件好事,但那家人現在仗著家里出了大官,大肆侵占周圍百姓的田地。奴才的家人也差點被他們趕走,也是奴才的小弟機靈,情急之下吹噓奴才在宮里侍奉貴人,這才僥幸逃過一劫?!?/br>
    顧淮之心里咯噔一聲,臉色不變,狀似無意地追問道:“那其他人怎么辦?”

    “只能自認倒霉了?!?/br>
    “官府不管嗎?”顧淮之皺眉。

    “里正連個芝麻官都算不上,哪敢管京城大官的家人?官府衙門……小老百姓也沒那個膽進去啊?!?/br>
    顧淮之心中發沉,是了,自己倒是忘了,一切資本都是基于掠奪的基礎上而來。某人心智不堅定之人,乍一得以當官,很容易走上歧途。有些就純屬被家人坑了,畢竟現在民智未開,百姓們也不懂那么多大道理,眼皮子淺的就只想占便宜。相比之下,這種吞并田產的事情世家也干過,但世家吃相沒那么難看,會把人一并留著,不至于將人逼上絕路。

    眼下最重要的,是要查清楚,這種現象到底多不多。要是到處都是這種風氣,那基本是往元熙帝臉上扇了一個狠狠的巴掌,怕是不好收場

    第75章 捅破

    顧淮之敏銳地意識到這小太監所說的新科進士大肆亂搞土地兼并之事已經成為一個巨雷,一旦點燃,暴怒之下的元熙帝估計要讓所有人明白一下什么叫做天子之怒。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