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
書迷正在閱讀:色情天師事務所(NP H)、獨善其身(女尊+姐弟骨科)、快穿之渣女翻車紀事[H]、在各個世界里當瑪麗蘇[np]、一劍斬破九重天、快穿在夢界、良母難為(民國 H)、教主幫幫忙、星空如此璀璨、包養 1v1
第31章 戰事起 顧淮之很是好奇顧玄這次又給誰下了套, 奈何顧玄一直不肯松口,還說什么,“眼下事情還無法確定, 不好告訴你, 免得干擾了你自己的判斷?!?/br> 顧淮之心說自己能有什么好判斷的, 每天要么在家里陪弟弟meimei玩,要么跑去刺史府找小伙伴。都是一群半大的孩子, 哪怕家里有什么秘密也不會告訴他們啊。 這時候顧淮之還沒反應過來,他現在的年紀, 也屬于會被家長隱瞞重大秘密的存在, 還是他自己對顧玄吐槽的時候, 被顧玄反吐槽回來后才意識到這個殘酷的事實。 顧淮之:……你之前隨時把我帶在身邊手把手教我的時候, 可沒覺得我是個不該接觸這些事情的孩子??! 不過轉念一想,顧淮之又明白了, 看來事情還是有點嚴重,不方便讓太多人知道, 畢竟之前顧玄也沒刻意瞞他什么, 現在這么做,估計顧玄試探出的事情牽扯面比較廣。 顧淮之想了想,覺得自己還是個十二歲的崽崽,擱后世還能過兒童節的年紀, 也就把這事兒拋在了腦后。反正家里還有個頂級大佬在, 天塌下來也有他頂著。 想明白這一茬后, 顧淮之又高高興興地跑去找表哥們玩去了。 王太尉來了云州后就受到了來自趙冀的最高級別待遇。趙冀對王太尉, 就跟當初對顧玄似的,身段放得特別低,又特別會來事兒,沒過多久,王太尉就接受了趙冀的請求入了刺史府。要不是這樣,王太尉也沒辦法把王溫那倒霉蛋給派去安平縣當縣令。 顧淮之掐指一算,現在趙冀身邊真是大佬云集,文有顧玄王太尉這倆頂級世家的家主相幫,也有寒門代表馮克己和陸諳這等滿腹經綸又能謀善斷之人鼎力相助,至于武這一方面,他本人于領兵一道就頗有天分,十二個兒子中也有四五個精通此道的,尤其是最小的趙猛,那真是老天爺追著喂飯吃的水平,雖然年紀小,但老天爺給他開滿了武力值方面的掛,上了戰場就跟打通了任督二脈似的,人家領兵打仗靠兵書,這家伙完全憑直覺。讓人吐血的是,真材實料熟讀兵書也上過幾次戰場的老手,竟然還干不過趙猛這個初出茅廬的菜鳥。 顧淮之都覺得,要是他是趙猛的對手,簡直能生生氣暈過去。 不過顧淮之想了想自己那堪稱過目不忘的能力,同樣屬于老天爺給開掛的一類,也不好再吐槽。畢竟這世上總會有那么些人格外招老天爺待見,生來就擁有遠超常人的技能。顧淮之的掛開在文上面,趙猛的掛則開在武上面,文武都有,公平公正沒毛病。 這么一分析,顧淮之都忍不住想稱贊一聲趙冀真是天選之子。文官都有治理天下之大才,武將全是他自家人。那位偉人有句話怎么說來著,槍桿子里出政權?,F在正值亂世,有錢有權都不如有兵,而這兵,自己來統帥和依靠其他猛將兩者,那自然是前一個最讓人安心。 其他三方,皇帝不用說,作死小能手一個,文官這邊的大佬都被他得罪了一大半,武將那邊估計也懸。哪怕有忠心耿耿一心保護帝王的……顧淮之套用了一下顧玄的政客思維,覺得后果也懸。將領頭上還壓著個腦子不清楚的皇帝,他們在前頭打仗,后方皇帝指不定被誰一忽悠就開始瘋狂開啟坑隊友模式。 畢竟,古往今來,戰爭的勝負,將領固然占據了重要位置,大后方的穩固也是一大不可或缺的因素。依龍椅上那位的腦子,顧淮之覺得很有可能出現將領在前線拋頭顱灑熱血,結果卻沒有糧草補給支持的情況。那畫面太美,顧淮之想想都忍不住為皇帝點了根蠟。 這根蠟點得相當及時。十一月初,京城突然地龍翻身,這可是國都,整個興朝最熱鬧最發達的地方,相應的,也就是人數最多的地方。這場地動下來,受災百姓數量超過了六位數,朝野上下全都焦頭爛額。 雖然經常辱罵皇帝不干人事,但顧淮之還真覺著這皇帝挺倒霉的。這幾年好像就沒遇到過什么好事,洪災雪災地震挨個兒上場。顧淮之上輩子聽過一個說法,說是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中國剛好處于北半球中緯度自然災害帶和環太平洋自然災害帶的交匯點,導致中國各種天災又多又厲害。當然,這種說法并不是太可靠,但也能從科學的角度說明天災和封建迷信沒關系。 問題是,顧淮之覺得皇帝在為天災背鍋,其他人卻不這么認為。之前祁東王已經給皇帝扣了口遭天罰的黑鍋現在都還沒甩下來,結果這次地震一來,很好很棒,徹底捶死皇帝不仁以致上蒼震怒的消息了。 兩年前黃河決堤,祁東王順勢給皇帝扣了口黑鍋自己領著平州獨立了,現在一看老天爺這么配合,祁東王簡直要笑死,立即趁著這大好時機張羅著登基了。 對,最新消息,祁東王自立為帝了,國號還是興,他個人代表老祖宗把現如今京城那位給廢了!不僅如此,祁東王……哦,現在應該叫祁東帝了,還給各州刺史發了一份“圣旨”,褒獎了他們一番后,又給了他們一份任命,維持原本的官職不動。趙冀也收到了一份“新帝”的旨意,頗覺好笑,扔在一邊直接當成廢紙。 趙冀有這般涵養,梁肅可沒有。本來梁肅對京城那個目前為止最名正言順的皇帝都十分不滿正準備著干翻他,結果他還沒動手,又突然冒出來了一個新皇帝,還給他傳圣旨? 梁肅是典型的武將暴脾氣,一拍桌子召集自己的幕僚開了個會,目的很明確:他也要稱帝。 幕僚們還勸他說現在還不是稱帝的好時機,等到過幾年一路謀劃拿下京城后再稱帝才算名正言順。祁東王能稱帝,那是有血脈優勢在,名義上也能說得過去。將軍你的情況可跟祁東王不一樣,之前不理朝廷,還能用保全幽州百姓當借口,現如今稱帝,那就是坐實了亂臣賊子的名號了,沒必要??! 結果梁肅不干!本來頭上壓著一個皇帝就夠讓梁肅憋屈了,現在變成了倆,不行,氣勢上不能輸,他也必須稱帝! 幕僚們一合計,反正都已經撕破臉了,稱帝就稱帝吧。 于是,好好一個國家,就出現了三個皇帝。 顧淮之:……槽多無口,你們城里人可真會玩。 然后,這把火,就燒到了云州。 顧淮之從顧玄那看到一封書信,應該是徐道宏從京城傳來的。說是皇帝得聞祁東王和梁肅稱帝之事,極為震怒,已經派了孫震和李福兩位老將軍出馬,每人領兵二十萬,前去平亂。 聽到這消息,顧淮之還挺高興,瞇著眼睛笑道:“好事兒啊,他們三方開戰,我們繼續暗中壯大勢力,等到他們三方消耗一空,我們不就能順勢撿個便宜嗎?” 顧玄看了顧淮之一眼,挑眉道:“你覺得其他人莫非都是瞎子傻子?” “這倒是,只不過,碰上龍椅上這么讓人吐血的主,其他人哪怕看出來了也未必會說吧?現在已經有兩個讓他們心力交瘁的強大勢力了,再把趙使君逼反了,對他們也沒什么好處啊。徐丞相倒是精明果決,現在不是也正因為地龍翻身之事要請罪辭官了?” 說來也坑,因為天災有上蒼降罪的說法,所以但凡一出現天災,都要有人出面扛鍋。一般來說,矛頭都會指向皇帝,但皇帝畢竟是天子,是完美的,絕對不能舍下面子下罪己詔承認自己有錯,那就只有丞相出來背鍋了。 徐季陵這丞相當的,真是要多糟心就有多糟心。 每當這個時候,顧淮之就會忍不住感嘆一句,還好顧玄跑得快。 顧玄卻不像顧淮之這么樂觀,冷靜分析道:“你可別忘了,當初趙使君出兵平定了寧州的流民之亂,云州軍戰力強大的名聲也傳了出去。趙使君現在可還沒稱帝,也就意味著他要聽朝廷的調令。你覺得,朝廷會放過這么一支戰力強大的軍隊嗎?” “阿公的意思是,朝廷會調使君去平祁東王和梁肅?”顧淮之立即瞪大了眼,又不解,“孫震和李福兩位將軍不是已經出發了嗎?雙方加起來四十萬大軍,不至于還要讓云州出兵吧?” 顧玄看了顧淮之一眼,嘆了口氣,仔細跟顧淮之講解其中的潛規則,“這四十萬大軍你就隨便聽聽,千萬別當真。孫李兩位將軍的作風我知道,帶了三萬兵就敢號稱十萬,眼下這四十萬,估計也就十五六萬。我給你算筆賬你就知道了,京城守軍只有十萬,陛下不可能將十萬大軍全調出來,頂多給三萬,離京城不遠的三個州再一州出五萬,算下來最多十八萬,不可能再多了?!?/br> 顧淮之忍不住咋舌,“兩位將軍膽挺大的啊,分下來一人九萬兵,轉眼就成了二十萬。祁東王和梁肅手中最少有十二萬兵馬,這可都是實打實的數,兩位將軍還要攻城,這仗,難??!” “所以,你說朝廷會不會讓云州出兵?” 第32章 時局 大佬一出手, 就知有沒有。 孫震和李福的大軍還在路上呢,顧玄已經預料到了朝廷會調云州兵馬的想法。 這可不是小事,顧淮之忍不住瞪大了眼, 趕緊說道:“那這事兒得跟趙使君說一聲吧, 免得到時候被打個措手不及?!?/br> 顧玄老神在在地點頭道:“放心吧, 我心里有數。不過也不必著急,最少也得過上一年半載的朝廷才會下令調兵。孫李兩位將軍領兵多年, 哪怕兵力少,最少也能撐這么久?!?/br> 顧淮之點頭, 覺得自己又學到了點新知識。 正事兒說完后, 顧淮之又想起已經進京任太尉的徐道宏, 眼中不由擔憂之色, 嘆了口氣道:“這次京城地動,不知道舅公是否受了傷。阿婆近來精神不大好, 想來也是在為舅公擔心?!?/br> 顧玄隨口道:“放心吧,按他信上所言, 他沒受傷, 就是府里的雜房房頂塌了,死傷了好幾個下人。他自己一感到地動就跑了出去,一丁點傷都沒受?!?/br> 顧淮之松口氣,想到京城現在的局勢, 又忍不住為徐道宏懸了一顆心, 壓低了聲音湊到顧玄耳邊問道:“阿公你說, 現在京中人心惶惶, 守軍又派出近一半,舅公會不會趁機動手???” 主要是徐道宏現在的職位實在太有優勢了,太尉,本來就是掌兵權的啊,宮中的禁衛軍,太尉都能調動得了?,F在這局勢,徐道宏要真來上一出弒君,也不是不可行。 別說,這問題還真把顧玄也給難住了。依顧玄對徐道宏的了解,只能確定對方不會明面上動兵搞弒君,但會不會暗中搞點小動作悄悄地弄死皇帝,那就說不準了。 顧淮之見顧玄陷入了沉思,內心不由臥槽了一聲,不會真讓自己給說中了吧? 之后好長一段時間,顧淮之都提心吊膽地等著京城傳來的書信,生怕哪天聽到他舅公因為毒害皇帝而獲罪的消息。 好在一個月來,京中風平浪靜,官員一心賑災,除了皇帝受了點驚嚇還在病中外,并無大事發生。 云州這邊,顧玄自然向趙冀說明了自己的猜測。趙冀聽完,臉都綠了,萬萬沒想到朝廷還可能會來這一招。 馮克己也有點傻眼,這就是沒混過核心官場的區別了。王太尉一聽顧玄這話就點頭表示同意,說就龍椅上那位的腦子水平來看,是他會做的事。馮克己和陸諳就有點跟不上節奏,畢竟他們算是自學成才,和同為天才卻在權利核心圈混了幾十年的顧玄和王太尉比起來,還真有點不夠看。 哪怕馮克己和陸諳兩人心中對世家有那么一丟丟敵意,這會兒也不得不承認,他們不如顧王二人。 這可真是個悲傷的故事。 對于天才來說,最痛苦的往往不是別人的吃穿用度比他們高一大截,而是有人在他們引以為傲的領域輕輕松松將他們擊敗。 這種來自智商上的壓制才是擊潰他們精神世界的致命武器。 很不巧,馮克己和陸諳就碰到了這樣的情況。 認真說起來,兩人實力都不差,尤其是馮克己,天賦堪稱恐怖,就連顧玄都自嘆不如。之前顧玄和王太尉還沒來云州的時候,馮克己和陸諳兩人確實是趙冀團隊的智腦人物。直到顧玄進了刺史府,兩人明顯感覺到顧玄給他們帶來的巨大壓力,他們費盡心思才能想出來的應對之策,顧玄略一思索就能給出個更好的方案。更讓他們心態有點崩的是,顧玄是真正走一步看三步的人,他們想不到的事情,顧玄總能先他們一步想到,并且給出完美的應對之法。 這種被人智商壓制的感覺,對于自視甚高的天才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精神凌遲。 要不然,之前馮克己也不會管不住自己給顧玄挖坑。 當然,被顧玄反擊抽了一頓后,馮克己深刻地檢討了自己的陰暗之處,并且在書房掛了三省吾身四個大字,就是為了提醒自己不再生出嫉妒之心。 現在,又來了個王太尉,給了馮克己雙份的智商壓制。 要不是有先前被顧玄教做人的經歷在,馮克己肯定又要崩一次心態,現在,可能是被顧玄打擊幾次后就習慣了,馮克己的抗壓能力直線上升,還能真心誠意地稱贊顧玄和王太尉一句,“二位真乃國之柱石,馮某受教?!?/br> 顧玄和王太尉見過的風浪多了去了,自然能看出馮克己這話到底有幾分真心。顧玄眼中的笑意明顯的幾分,溫聲道:“馮先生過譽了,不過是熟能手巧罷了?,F如今,還是該思考如何應對朝廷調兵之事?!?/br> 趙冀見顧玄和王太尉目光平靜,臉帶笑意,和其他人目露憂色的神情完全不同,心知他倆心里已經想出了辦法,連忙上前拱手道:“還請兩位先生不吝賜教?!?/br> 顧玄伸手扶了趙冀一把,笑著看向王太尉,眉頭微挑,卻不開口。 眾人正詫異間,王太尉已經明白了顧玄的意思,笑著開口道:“既然你把這出風頭的機會讓給我,那我就不客氣了?!?/br> 趙冀等人這才明白過來,原來這是兩位大佬在確定誰來發言。 要顧玄來說,在云州其實比在京城舒服多了,起碼云州沒有豬隊友,而京城卻有個豬隊長。 趙冀身邊這幫人,都有可圈可點之處,最大的優點就是拎得清輕重,聽得進正確意見,腦子還都挺好使。 不得不說,這么個工作環境,確實讓人覺得舒心。 對比起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徐季陵,顧玄的日子真是不知道有多幸福。 王太尉看了顧玄一眼便開口分析了一波形勢,沒有任何廢話,直接說道:“留給我們的準備時間還有一年,我的建議是,使君自己先給朝廷上一道請戰表,言辭必須懇切,重點突出對陛下的忠心和對反賊的憤怒。我們那位陛下愛聽人說好話,這么一來十有八.九能應下此事,再問朝廷多要些糧草和馬匹,重點是馬匹,云州沒有放馬的好地方,必須要從朝廷那兒要幾千好馬過來,如此一來,還能解決糧餉問題。其二嘛,使君主動請纓,至少還能將兵馬握在自己手里。要是像喻潞青三州一樣,直接被陛下調兵,那這兵可就歸兩位將軍了,能不能回來還是兩說,還不能從中為云州爭取任何利益?!?/br> 王太尉和顧玄一樣,思考的方式都是怎么將利益最大化。哪怕朝廷也有可能不調云州兵,顧玄和王太尉還是一致決定要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眼下最要緊的軍隊,真要讓云州和那三州一樣出個五六萬兵馬,那大家也就只剩兩個選擇了:一是趁早洗洗睡吧,別再做什么野心夢。二就是向祁東王和梁肅學習,也稱帝算了。 不過現如今云州實力不強,趙冀要真稱帝,兩位經驗豐富的老將軍肯定先捏他這顆軟柿子,到時候樂子可就大了。 馮克己等人腦子也不差,王太尉這話一出,所有人立即點頭,最終決定,等孫震和李福二人傳來兵敗失利的消息后,趙冀就趕緊上表請戰,這次的請戰表由馮克己來寫,必須讓皇帝感受到趙冀的一片忠君愛國之心。 得知后續發展的顧淮之不由嘴角抽搐,心說這幫人可真厲害,心里早八百年就決定干翻皇帝自己上了,現在竟然還來玩忠心這一招。 顧淮之忍不住感慨,看來,有句話還真沒說錯,玩政治的,心都臟。 想到自己以后也是走上從政之路,顧淮之捧著臉想了想,覺得某些時刻,還是可以選擇性地把良心扔一邊的,就跟他阿公和外公聯手一起坑皇帝一樣。 貌似學到了什么奇奇怪怪的技能點呢。 顧玄推算的不錯,孫震和李福二人,一個往西討伐梁肅,一個往東想要平定祁東王。結果,李福還算順利,勉強還有點進展,和祁東王交戰互有勝敗,也算是立了點功勞。 孫震那邊的進展就不是特別美妙了,梁肅手中的幽州軍本就以戰力著稱,幽州的城墻是十二州中最厚的,梁肅也不是庸才,天時地利人和全占了,孫震這場仗打得十分艱難。 消息傳回京城,還在病中的皇帝氣得連連咳嗽,給孫震下了死命令,讓他必須拿下幽州,否則就提頭來見。 說實話,聽到這消息,顧淮之都忍不住為孫震捏了把汗,攻城本就比守城難,一般兵力要是守城兵力的兩三倍才有勝算,孫震手里的兵比梁肅還少,論起兵法來,兩人實力也差不多,不管怎么看,孫震想要就此攻下幽州,都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更讓顧淮之覺得玩味的是,這些簡單的軍事常識,他這個門外漢都能看出來,朝中還有不少將領,不可能看不出來。那問題就來了,既然看出來攻打幽州毫無勝算,這幫人為何任由皇帝下這么一道詔令? 聽說孫震在朝中沒什么仇家,想來也不是有人想要他的命。那就不得不讓顧淮之往另一個方向猜測:京城那幫人,大概是徹底放棄這個皇帝了。 第33章 轉變思維 確定了自己這個猜測后, 顧淮之對皇帝簡直一言難盡,做皇帝做到這份兒上,也算是前無古人了。顧淮之都沒聽說過哪家皇帝這么能作死, 作到最后滿朝文武全都不甩他, 還暗搓搓等著別人干掉他另立新君。 這做人得失敗到什么程度??! 顧淮之回想了一下皇帝這么多年的所作所為, 突然又覺得會造成現在的局面,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脾氣再好再忠心的人也受不了頂頭那位間歇性作死, 還一作就是惡心一堆人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