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節
第41章 一連五天快馬趕路,在韓菀都漸漸開始適應過來的時候,抵達縉都。 她先去拜訪魏其。 古老的嵇侯府重現輝煌,高巍古樸的宏闊府邸,門庭車馬絡繹,家人精神抖擻,一派繁榮鼎盛。 魏其在正廳見了韓菀,他目光炯炯威儀逼人,更顯姿態風流。 韓菀含笑:“賀魏伯父?!?/br> 魏其哈哈大笑,他也不廢話,寒暄幾句后,便直接領韓菀去面見縉王。 縉王很年輕,相貌堂堂,他對這次翻盤的功臣之一甚是和藹,勉勵過,當場頒下王詔。 欒邑礦脈歸屬韓氏,十年內免一切稅賦。 韓菀謝恩。 這趟縉都之行,完滿成功。 因郇都還有要事,韓菀沒有久留,赴了魏其一個宴后,她明日即啟程歸郇。 醒了酒,半下午了,韓菀索性也不理事了,輕松一點,剩下這小天的功夫,她干脆挑點人手。 即便不看供述,郇都也必是細作滲透的頭一個重災區,韓菀回去就會發作,到時總號乃至府中肯定會清空一大批人。 相對而言,縉國這邊就好多了,將名單交給馮信,讓他屆時同時處理,韓菀就打算在縉國這邊挑一些人手,好到時能及時補充總號和府里。 這個不難,除了故土難離的一部分,很多人都愿意往高處走的。這趟跟著過去,就是主子的人,樂意者眾。 韓菀找了個借口,就在馮信的協助下挑起人了。 這個過程順利倒是很順利,不過出現了一則插曲。 起因是當初放在高垣君府的那幾個眼線。 高垣君府倒了,門客家人四散,仆役歸公之后按流程重新典賣,馮信便遣人贖回眼線,很低調將人收攏回來。 之前在礦脈爭奪一事之中,他們也算有功,不過由于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人暫時不好往明面上放,正好韓菀要挑人,馮信便將他們舉薦過來了。 韓菀欣然允納。 幾個眼線過來叩頭,韓菀叫起勉勵兩句,順道問一嘴小楊氏,幾人忙稟:“楊氏夫人再次接信后,日前已西歸,在主子回來前幾天動身的?!?/br> 韓菀愣了愣。 “再次接信?” 是再次,不是又。今人說話習慣,第二次稱“又”,用再次,一般是三次或三次以上的。 她頓了頓:“這段時間,她接了很多信嗎?” 韓菀擱下茶盞:“一共幾次,何時接的?” 眼線一愣,忙稟:“共三次,都是郇國來的?!?/br> “第一封是……正月十七午間接的?!?/br> 韓菀點頭,這封就是楊夫人來信,第一次見小楊氏還提起過,她知道。 “第二封緊隨第一封之后,當天傍晚到的?!?/br> 幾個眼線也很莫名,對視一眼,“……小的們一直都以為,兩封都是侯府那邊的楊夫人來信?!?/br> 所以沒稟報。 但不是,韓菀親眼所見,楊夫人就寫了一封信,來龍去脈都很清楚,不需要再補充的了。 韓菀和侍立左右的穆寒馮信對視一眼,幾乎是馬上,她想起了給黃勝送了丹方之后的事。 黃勝把丹方捂著,韓菀以什么籌碼打動他知情者連高垣君府都寥寥無幾。最起碼己方的眼線是不知道的。她還以此推斷,栗竺的眼線也該不知道。 誰知正當她要一鼓作氣送文書讓黃勝明日上表的時候,栗竺非常及時地送出五成礦山,黃勝小人當即反復。 實話說,栗竺的動作太及時了些,但凡他晚一天,情況也完全不一樣的。而按照常理,他下午才去過一趟,這第二趟也實在過分著急了。 且給出的籌碼也恰到好處,非常精準地壓過韓菀的丹方。 韓菀當時還覺得,是他眼線布置得比馮信韓渠要深的緣故,所以能及時獲悉內情和進展。 當時情況也太緊急,并沒空細細思索。 只現在…… 她不禁生了疑。 誰? 這第二封信是誰給小楊氏的? 這個通風報信者,……會不會就是她? 韓菀抬眼:“你們知道這信是何人所送嗎?” 眼線們搖頭:“小的們不曾碰觸楊氏夫人的信件?!?/br> 還輪不到他們接觸。 要問是否有人能知情,眼線想了想:“或許劉二知道?!?/br> 這個劉二,是個門房,也是小楊氏的陪嫁,接信并往里送到正院的就是他。 信在他手里過了一遍,若問或許知道的,只有他。 “劉二已隨夫人西歸了?!?/br> “這樣嗎?” 韓菀點點頭,“好了,下去吧,收拾一下明日啟程?!?/br> “是!” 眼線退下后,韓菀也沒心思看其他人,只讓穆寒和馮信一起去,他做主即可。 韓菀靠在憑幾上 ……假設真是小楊氏,那么,關鍵肯定是這封信,是誰,誰給她送的? 栗竺。 順利成章就是此人,細想也不奇怪,韓菀和小楊氏不熟,但也知對方昔年私奔又遠嫁,幾番折騰,認識的人多不乏三教九流,人際關系很復雜。 栗竺籌謀已久,瞄上欒邑礦脈也不知多早的事了,邊界時有變動,他早早經營起來不出奇。 分析是這樣的,也很合理。 但不知為何,韓菀莫名有些異樣的感覺,一種隱隱的不安油然而生。 …… 不過不管怎么樣,這個問題暫無人解答,一切都只是假設的情況下,下結論為時過早了。 回郇國再說。 韓菀很忙,思索過后就暫擱到一邊,開始處理其他事情,一直忙碌到亥初睡下。 次日天蒙蒙亮,即啟程返郇。 馮信等人一路送出郇都地界,才不舍拜別。 因為趕時間,韓菀照例沒坐車,打馬一路風塵仆仆,累當然是很累的,但當在十里長亭望見翹首等待的母親弟弟的時候,韓菀大喜,精神大振之下連疲倦都一下子全消了。 孫氏領著韓琮歡喜迎上來,韓菀翻身下馬,她鬢發臉頰一層薄薄塵土,孫氏紅了眼眶,“我兒辛苦了?!?/br> “哪里?!?/br> 此行非常成功,韓菀體力上是有些累,但精神狀態非常只好,神采飛揚。 “阿姐阿姐,縉國是怎么樣的?欒邑又是怎樣的?” 娘仨久別重逢,激動了好一陣子,才重新登車折返都城。韓琮十分想念jiejie,一上車就偎在阿姐身邊說悄悄話。 韓菀摸了摸他的腦袋瓜子,冬裝卸下,換上薄薄的春衫,韓琮很瘦,痩得量身剪裁的衣裳看著都有些空,她一直知道弟弟瘦弱,但每年換季見了,總還忍不住心疼一番。 她先細細問了:“前陣子倒春寒,有沒有凍著生???這陣子藥膳你好生吃了沒有?” 韓琮乖乖回答,生了一次病,不過很快就好了,冷那幾天孫氏沒許他出屋子,藥膳他都按照瞿醫士囑咐準時定量吃完了。 那就好。 希望弟弟身體真如瞿醫士所言,仔細調養過這幾年會漸漸好一些。 姐弟倆這才湊在一起,竊竊私語說著這場出門的事,韓菀說得跌宕起伏,韓琮一時擔心一時羨慕,時不時驚呼,孫氏含笑看著。 她解了韓菀發髻,用濕巾抹去浮土,梳順再重新綰起來。 “這些日子,你姨母也時時念叨你,等回家歇過了,明兒去給你姨母請個安。 “嗯?!?/br> 韓菀應了一聲,不過也不等明天了,她時間緊湊得很,回家梳洗一番后,趁著還沒見暮色,娘仨套車又去了襄平侯府一趟。 輜車轆轆,軋過內城寬敞的街道,另一頭是繁華的朱雀大街,撩簾往了一陣,離開得久了,韓菀都有些想念。 襄平侯府并不很遠,半個時辰即至,側門卸下門檻,輜車直入到二門下,被楊夫人乳母迎入正院。 韓菀歸城后頭次過來,正院熱熱鬧鬧的,一眾楊家女兒和幼子,小楊氏也在,再后面楊于淳也過來了。 楊夫人很高興,扶著韓菀的手,輕嗔:“你這一路風塵仆仆的,怎不歇歇,明日再來?” 韓菀照例含蓄笑笑,和弟弟一起給楊夫人問了安,然后坐下。 “這不也惦記她姨母嗎?” 閨女回來孫氏精神頭極好,笑吟吟打趣幾句,又嘆:“她啊,就是太忙了,事兒多的很吶?!?/br> 孫氏又驕傲又心疼:“現今天兒暖和了,我正好多領二郎去,好歹給多分擔些?!?/br> 楊夫人點頭:“很該如此?!?/br> 她又看韓琮,“二郎咳嗽可好起來了?” 韓琮乖乖站起來,楊夫人嚴肅,他有些怯,“回姨母,都好了?!?/br> “那就好,快坐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