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
郭朗這番狂妄自大的言論聽在蕭戰的耳中卻只覺得荒謬,戎國在大饒邊境燒殺掠搶多年,若不是之前被打的怕了,又怎么肯消停下來,若說戎國想要歸順大饒,那幾乎可以說是天方夜譚。上次的事情還沒給個說法這次又來了這么一出,誰知道戎國到底是個什么打算? 蕭戰開口道:“皇上,戎國此次來意不明,還是小心為上,臣看皇上不如讓她們先一步將前來使臣和隨行之人的人數和姓名、此次前來帶多少兵馬和哪些隨行之物、前來目的都一一交代清楚,如此若是都沒有不妥之處再同意她們前來,免得出了紕漏?!?/br> 蕭戰跟戎國人打交道最多,女皇自然愿意聽她意見,女皇剛要開口郭朗卻率先道:“戎國不過一番外小國,臣以為如此憂心忡忡再三盤問實在有失我大國風范?!?/br> 蕭戰聽了這話神情便有些不好,并非是她長他人威風,但戎國雖然不如大饒國土遼闊,人口也不如大饒多,但能夠組織起幾十萬士兵與大饒打了數年,用番外小國來形容也未免太過輕視了。當初大饒獲勝是無數戰士拼死血戰贏來的,如今在她口中竟然似乎是輕而易舉一般。 此時戶部尚書沈沉舟也道:“皇上,臣也覺得平遠將軍有些謹慎過頭了,未免讓人看了笑話。戎國派使者前來便是有著交好之意,若是如此嚴加審問,怕是會讓戎國覺得我大饒誠意不足,從而耽誤了兩國交好一事?!?/br> 禮部尚書許鴻章此時卻開口道:“臣以為小心無大錯,禮部侍郎坐掌主客司做事應該周全才是,否則萬一出了紕漏,可當的起其中責任?” 許鴻章乃是郭朗的上司,她這么說讓郭朗頗有些下不來臺。 許鴻章是晉陽王謝宸風那一派的,她是禮部的執掌者,按理來說她的意向便可代表禮部上下,誰知道郭朗卻背著她私自與紫玄君往來,更將女兒送去給謝宸銘當伴讀,這實際上就等于是打了她的臉。 她可不像是杜廖那種完全不參加奪儲一事,對于手下私自向鳳后示好完全沒脾氣的人,她看郭朗不順眼很久了,這個時候說話自然不會客氣。 期間又站出來幾個人,各有各的說辭。 女皇見她們這個樣子覺得有些煩,索性揮手示意先不討論這事了。 早朝結束之后女皇將三位內閣大學士都叫到了面前,準備聽聽她們的意見。 她們三人的意見倒是相對一致,都認為不可放松警惕,還是小心為上的好。 女皇面露遲疑之色,“但如此行事未免會讓人覺得我大饒怕一外番之國?!?/br> 范永熙其實并不覺得蕭戰的提議有什么問題,對待戎國態度強硬其實更能夠體現出大饒的氣勢,這怎么會是怕呢?不過她心中明白女皇雖然只說了這一點,但心中怕是還有其他思量,她應當是既不想打擊戎國的這番交好之意,又擔心真的讓她們過來再發生刺殺之事。 范永熙沉吟片刻后道:“依臣來看皇上若是為難不如就先答應下來,而后等到戎國使者進入我大饒國境之后再讓驛站就平遠將軍所提出的對一行人的身份和所帶物品等進行詳細檢驗,而后派快馬將結果送來京城。戎國到京師需要數日時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針對此事給出相應的應對之法。如此既不會將人攔在國門之外,也可知己知彼早做防范,皇上以為如何?” 女皇聽言自然滿意,當即讓人下旨實行此法。 戎國那邊似乎早已經做好了準備,得到準許之后不日便組織好了人馬進入大饒境內。 驛站很快送來消息,將戎國來人姓名、人數、所帶物品一一詳列后送了上來。 女皇讓蕭戰和幾名朝臣一同過目。 戎國一行來人并不多,也沒帶什么兵器,倒是讓女皇放心了幾分。 而蕭戰盯著上面的人名微微皺眉,因著跟戎國接觸的時間長,她對戎國的情況了解的比較清楚,出了刺殺之事后她更是不敢懈怠時常關注戎國國內情況,而這份名單上她竟然沒有一個相熟的名字,實在是不應該。 時隔幾年戎國突然來這么一出自然是有其目的,戎國既然做出此舉便不可能是對此事不重視,既然重視得力之臣一個都不派過來,來的竟是些無名之輩,那就有些奇怪了...... 蕭戰將自己心中的疑惑說了出來,郭朗聽言笑道:“戎國之臣將軍也不見得都有耳聞吧?將軍熟悉之人多半都是將領才是,名單中要是真的出現了她們的名字才更讓人寢食難安吧!” 蕭戰聞言皺眉,以她對戎國的了解又豈會只認識幾個戰將?” 郭朗未等蕭戰出言又道:“將軍莫不是已經被戎國人嚇破了膽?” 蕭戰心中已然有了幾分惱意,她冷笑道:“既然禮部侍郎能夠為前來的戎國人做保,那臣便沒有意見了?!?/br> 蕭戰這話說得很明白,既然你覺得沒事那我就什么都不說了,出了事情你自己扛去吧。 郭朗聽蕭戰這么說反倒有幾分慌了,真要出了事不是她一個人能扛起來的,她之前之所以和蕭戰作對一來是因為她真的不將戎國這個戰敗之國放在眼里,二來也是私下里收了戎國的好處。 她掌管主客司,他國來人沒有不先經過她這一關的,是以她干多了從中撈油的勾當,拿錢辦事已然是常態,這次戎國人很識抬舉,送來的銀錢實在不少,兼之來人態度十分謙卑,一個勁兒的說對大饒十分仰慕,只差沒說想投胎做大饒人了,是以郭朗對她自然放松了警惕,兼之戎國來朝賀本來也是好事,可以彰顯大饒風姿,是以她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下來,給了肯定的答復。 如今蕭戰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從中作梗她自然看不慣,但話又說回來,若是沒有蕭戰打敗戎國也不會有今日之事,若是沒有蕭戰坐陣京城,她也不會感到如此安心。 大饒本就重文輕武,她看不慣武官屬于平常,但卻也在潛意識里明白不靠著武官,不靠著蕭戰,很多事是辦不成的。 郭朗收起了之前鼻孔朝天的樣子,緩和了態度說道:“臣不過也只是隨意說了幾句罷了,將軍怎么生了這么大的氣?臣只是說將軍可能過于小心了,此番懷疑來的有些沒有由頭,而且有將軍在京城坐陣,戎國人想來也是不敢輕舉妄動的。再說將軍可以說是最為了解戎國之人了,戎國使者來了之后主客司這邊還要指望著將軍幫扶呢,這事事關咱們大饒,將軍可不能因為一時之氣而推脫??!” 蕭戰簡直要被她給氣笑了,她明明在話里話外的嘲諷她,最后卻還要拉她做墊背。 女皇微微沉吟,郭朗的話反倒是讓她想起了幾年前的刺殺之事。當時她只覺得蕭戰處事得當,自她接手此事后很快便將那些賊人的藏身之處給找到了,著實辦事很有效率,讓她很是安心,現在想來卻不免覺得蕭戰在京城卻還出了這檔子事,她對于戎國的威懾力看來并沒有那么強。 女皇聽完了郭朗的話后道:“禮部侍郎說得有理,我看之后招待戎國使者一事便交給平遠將軍了吧,畢竟你對戎國人了解的更多些?!?/br> 蕭戰雖然心中惱火,但最后從大局出發還是答應了下來。 第43章 戎國一行人路上走得并不快, 用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直到入秋的時候才到了京城。 蕭戰和郭朗一早就已經帶人在城門口候著了。 蕭戰手下都是從戰場下來的,都曾經親眼見到過身邊的姐妹死在戎國人的手上,那仇恨不是輕易就能壓抑住的, 此時看著戎國一行人眼底都帶著血色, 好幾個都咬緊了牙關,只能勉強壓抑著。 戰場上的一幕幕仍舊出現在眼前,那數萬將士的尸體堆積如山,那被她們的血染紅的土地仿佛仍舊未曾干涸, 雖說現在已經休戰了, 但是這仇恨又豈是可以輕易忘卻的? 蕭戰目光如刀,一一從這些戎國人身上掃過, 這次戎國一共來了一百二十個人,的確都是生面孔,但是她卻敏感的發現一行人竟然全都有武藝傍身。 不過是來朝貢而已, 帶的東西也不多, 一般情況下一行人里有一半會武藝的用于沿路保護貢品已經算是足夠了,而現在這個情況卻是遠遠不止。 蕭戰神情不是很好,直覺她們此行定然是目的不純。 戎國眾人對蕭戰的態度也說不上友好, 畢竟幾年征戰,蕭戰殺的戎國人也不少,雙方有仇那是必然。 郭朗自然是沒有蕭戰這么多的想法,此間為首的兩個人之中正好有一個就是之前來找過她送禮的人, 眾人和郭朗與蕭戰見禮之后那人果然又第一時間到了郭朗的面前來討好。 郭朗見此覺得很有面子, 倒是也不曾阻攔。 蕭戰自是不知郭朗和此人之前就已經見過,只以為那戎國人是因為郭朗負責此事, 想要套近乎所以跟她走得近了些,便也沒有將這事放在心上。 一行人由郭朗帶領, 蕭戰陪同,緩緩進入了京城。 京城的熱鬧和喧囂不是旁處能夠比擬的,戎國眾人一邊走著一邊四下環顧,眼中明顯帶著幾分驚嘆。 眾人一同進入皇宮,戎國一眾人等停在了宮苑內,而為首的兩人則跟著郭朗和蕭戰一同進入了大殿。 此時女皇高坐殿上,靜靜的看著下面站著的戎國使臣。 戎國使者為首的人名叫霍圖斯,她乃是此次戎國使臣中官位最高的一個,而她旁邊的那個之前一直討好郭朗的人名叫巴霍爾,也是此次隨行人員之中地位較高的一個,此時兩人站在大堂之上一同對女皇行禮態度還算恭敬。 兩人先是說了戎國的此番結交之意,又呈上了她們此次帶來貢品的禮單,戎國這次帶來的東西并不多,也算不上特別珍貴,不過這些東西倒也是中規中矩,也讓人挑不出什么錯來,女皇略微看過便也就算了。 戎國既然前來朝貢,大饒自然也是要有所表示的,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大饒的回禮反倒會比她們送來的這些貢品要更多些,如此方能展現大國風采。 因著之前早就已經通過驛站得知了她們此次帶來的物品清單,是以回禮也一早準備好了,女皇當庭便讓郭朗傳達了回禮,兩人自然又說了一番感謝之言。 直至此時面上客套的部分基本上已經結束了,接下來就該戎國使者說說此次前來到底有何實際意圖了。 然而接下來霍圖斯的一番話卻讓女皇相當失望。 霍圖斯的一番話十分冗長,如果翻譯成大白話的話,那就是‘我戎國跟你們大饒已經止戰好幾年了,期間一直沒有過往來,也不知道你們國家發展成了什么樣子,我們國家新皇已經登基了,現在我們奉新皇的旨意過來看看,一來是為了表達我們沒有改變主意仍舊是繼續跟大饒交好,二來也是過來看看你們這邊發展到什么程度了,過來取取經,順道想要跟你們買點東西?!?/br> 這跟女皇和諸多朝臣此前所想不一樣,她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認為戎國此舉是有歸順之意,因為朝貢本身就是下屬國對于上屬國的一種示好的行為,現在看來卻并非如此。 人家只是過來宣布一下她們國家新皇登基了,順便過來看看買點東西而已。 這跟眾人之前的預想相差的太遠了,不免讓人覺得失望。 而且按霍圖斯剛才的話來說她們帶來的這些東西也算不上是真正的貢品,合著按她們的意思,這筆錢就相當于是用于打動女皇的,想讓女皇同意讓她們買些東西回去,實際上這筆錢就等于是她們付的過路費而已。而女皇收了她們的東西,便是同意了這件事。 偏生按照大饒這邊的常識來說,貢品只是下屬國的討好而已,是以收貢品的時候并未想到其中還有這等的含義,而且大饒凡是收了貢品的話自然是要返回更多的,是以她們此舉不僅沒虧還賺了。 此時眾人大概也明白了,戎國人怕是對朝貢和貢品這兩個詞的認知存在誤差,是以才會造成這樣的局面。 女皇頗覺難堪,不過卻還是勉強擺出很有風度的樣子說道:“爾等遠道而來,朕已經讓人為你們備下了住所,你們不如先行洗漱歇息片刻,宮中將在晚間備下宮宴以慶賀你們的到來?!?/br> 霍圖斯和巴霍爾聽言都應了,而后便由宮侍引著退了下去。 女皇有些意興闌珊,于是便揮手讓其他人也都退了下去,他國使者前來朝賀的時候舉辦宮宴也是大饒的傳統,此事一早就備下了也不好因為霍圖斯此次前來的意向不合心就突然取消,也就只能這樣了。 蕭戰見女皇如此行事,心中頗有幾分感慨,當初儲位之爭時女皇是何等的下手不留情,女皇的十四個兄弟姐妹之中如今只剩下了寥寥兩個而已,而她初上位之時又是何等的雷厲風行,朝中大臣凡是曾為其他皇女黨羽的,基本上都被她鏟除殆盡。 對內她毫不留情使用種種手段鏟除異己,而對外她卻始終硬氣不起來,她的心機和謀略似乎只對自己人方才奏效,一到外人面前就成了軟腳蝦,這當真是可笑之極。 遙想先皇時期幾時曾像現在一般?先皇的鐵血手段都是針對外敵的,而她的溫和和仁善才是給朝臣和百姓的,到她這里卻是完全顛倒了。 當然這番話蕭戰也只能是在心里想想罷了。 霍圖斯和巴霍爾帶著眾人在宮外安頓下來,然后洗漱歇息了一番,晚上的時候二人便又再次入宮參加宮宴。 下午的時候女皇又將范永熙和幾個內閣大學士召了過來,詢問她們對于此番霍圖斯所說之言的看法。 女皇上位已經十余年了,此前內閣一直存在,但是卻始終未曾被重視。 原本她在諸多皇女之中并不出挑,也并不得先皇寵愛,她是靠著自己的心機與手段一路鏟除異己才登上這個位置的,過程實在不易,是以她上位之后,十分貪戀手攬大權的感覺,基本上凡事都是自己做主,并沒有對內閣給予多少重視,是以此前內閣人數不足之時,她也從未想過要再招人進內閣。 直到近兩年她方才覺得人到中年,體力有些不濟,凡事都經由自己之手未免過于勞累,是以方才重新重視起內閣,并把范永熙給調了過來。 事實證明內閣并未讓她失望,在此前關于戎國一事上范永熙給出的建議便讓她很是滿意,是以這個時候她便再次讓人將范永熙等人給叫了過來。 戎國使臣的話自然是戎國皇上的意思,雖然她們可以借由霍圖斯向戎國傳達大饒希望戎國歸順并且愿意給戎國一些優惠政策的想法,卻并不能夠讓使臣給出肯定答復,因為使臣本來也沒有那么大的權力能夠決定此事,是以她們很難通過此次朝貢從戎國人這里得到實際的好處。 范永熙沉吟了片刻,給女皇推薦了呂歸成。呂歸成乃是翰林學士,事實上接待外賓并不是她的職責,但是這人嘴上功夫很是厲害,思維又是條分縷析,很適合充當說客。 女皇對呂歸成也是頗為看重,此時聽言倒也應了下來。 范永熙并沒有在戎國到底愿不愿意作為大饒的附屬國一事上下太多功夫,而是將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霍圖斯說想要從大饒購買一些東西上。 兩國之間的關系歷來很難持久,時戰時和乃是常態,戎國即使答應了做大饒的附屬國也不代表它就會一直對大饒臣服,尤其是大饒和戎國有史以來就時常爆發戰爭,反倒是不如從貿易方面入手。 戎國的馬匹和武器制造都屬于上乘,若是雙方互通貿易的話大饒完全可以借由戎國之力來武裝自身。而且戎國之前之所以多次掠奪大饒邊境也是和戎國本身土地貧瘠很難種植農作物有關,若是遇到天災之年,很容易造成大范圍饑荒,而大饒卻恰好與之相反,是以范永熙提出了雙方開通貿易一事。 開通貿易本也屬于正常,但是大饒建國以來這么多年卻始終沒有和戎國開通過貿易,女皇對于這個前所未有之事心懷疑慮,片刻后道:“馬匹和武器本就是軍備物資,若是開通貿易之后這些東西流入普通百姓家中未必是件好事,說不定民間會有逆賊借此造反。而且若是朕給了她們糧食,她們卻反咬一口待糧食充足后和我國再起爭端可如何是好?” 范永熙聞言有些無奈,女皇總是這般對于皇位看的比誰都重,對于這方面總是要比別人敏感很多,她能很快的想到更多的關于這方面的事情,而旁的事卻總是不怎么放在心上。 范永熙在心中嘆了口氣,不過還是解釋道:“我們與戎國交易可以不以糧食作為主要交易對象,可以用鹽布匹、茶葉和瓷器等作為主要流通貨物,如此便可以解決戎國存糧的問題。至于皇上擔心的馬匹和武器等問題,臣以為此事可以交給戶部來辦,讓戶部直接跟戎國做這筆交易,讓戎國直接把馬匹和武器等物品與戶部直接進行交換。如此便可以將這些東西直接納入戶部,然后再由戶部核實后按照戰略物資標準分放給各處軍隊。至于少量私下交易的馬匹和武器臣以為不會引起大的風波?!?/br> 女皇對此的興趣仍舊不大,只是應了聲便不說話了。 范永熙對此也沒有辦法。 女皇讓眾人先下去,她雖然對貿易不感興趣倒是將范永熙的前半段話聽了進去,在此之后就招了呂歸成過來,讓她去游說戎國使者霍圖斯和巴霍爾,讓她們回去之后將自己的意思傳達給戎國皇帝,勸服她歸順大饒。 范永熙之前說的這番話也只是給女皇一個思路罷了,她對于此事抱有的希望不大,戎國哪里能夠那么容易便臣服于大饒甘心做一個附屬國?其實后邊貿易的事情方才是她此次議論的主題,卻不想女皇完全搞錯了主次,她對此也是頗有幾分無奈。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0-02-27 22:11:41~2020-02-28 20:39:2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折子戲 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