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翻評論啦直接看這個吧~
因為文中并沒有表述完整,這里用手機粗糙整理了一下之前在評論區里的回復_(:D)∠)_ 【關于段余寧中間下線】 之前是給他安排十萬字左右直接殺青的,但是那樣的話后文基調就很灰暗了,我估摸著自己寫不來,綜合各種沙雕因素就改了大綱,恢復更新后他拿新劇本,所以最后他和女主HE。 【關于學長、小寧各自對小沛的感情】 學長一開始也只是想跟她啪啪啪,后面比較糾結;段小寧是一開始就喜歡小姑娘啦,又是少年人之間初戀,所以比較溫柔難忘。 小沛之前她走投無路想找個情感寄托,學長不愿意當她的寄托~其實他們兩個從頭到尾的緣分都是比較自然的,沒有求相遇也總是在相遇,相知相愛也是時間長短問題,不過最后還是被我拆散了! 戒指是學長家里的古物,當年學長之所以懂得拆那個玲瓏塔,是因為那個塔是他父親設計的,但是里面的戒指是仿戒,葉堇拿的是仿戒,所以她還給學長。學長填假名就是不想讓他父親知道是自己拆了塔。 【關于學長是不是因為jiejie而對小沛有特殊的情感】 小沛和陶瓔的氣質確實是比較接近。之前陶珞處的女朋友都是風情嫵媚型的,一方面是因為雙方合拍,都玩得起、玩得開,另一方面他潛意識對陶瓔型的女孩子有一種既憐憫又輕視的矛盾心態,遇上小沛對他來說是很新鮮的事情。當然他心里是分得清小沛和陶瓔的。 陶珞對陶瓔的感情算不上愛,不過乖乖女叛逆失敗又自殺確實有對他的一部分人格造成后天的不良影響。 【學長對小沛情感經歷的態度】 段小寧雖然告白過,但是一次也沒有說“當我女朋友”之類的話,他們所謂的男女朋友關系都是身邊的人給出的結論,而學長不這么認為,所以學長會和小沛相處叁四年。 至于陶珞學醫,是為了小外甥,他連攝影的愛好都放棄了。 【第59章的作者自我檢討】 活在回憶里的小沛是痛苦敏感的,所以在沒有段小寧的日子里她無論做什么都會想到他,但是故事里他們分開已經叁年多了,她從逃課整天在宿舍睡覺甚至找陶珞發泄情緒到平靜接受被無緣無故丟下的事實然后畢業參加工作,她自己也有成長。 如果是叁年前的她肯定會像當初在教學樓門口那樣跑過去說我好想好想你,那個時候段小寧對她來說是身體血rou一樣不可分割的存在,她總是膩著他需要他,連大學志愿都是因為【我喜歡你,我什么都不怕】,因為她那個時候傻,她想去了解研究甚至改變收養法,她的夢想褪去包裝,里面就是段余寧的模樣。 小沛沒有陶瓔脆弱,沒有漫漫決絕,也沒有林影那么開朗,她總是自卑沒有安全感,所以她會在段余寧床邊自言自語請求他離開的時候和自己告別。段余寧在少年時候帶給她最大程度的安全感,后來段余寧一聲不響的走了,她終于意識到自己對于他來說,是人生中可拆卸的某種情感實體化的存在,所以在離別的那一晚她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她認為自己是【機器人】,而段余寧是制造機器人的【人類】,【人類】賦予【機器人】代表情愛的【智能】,然后就是她質問【權利責任】,她以為段余寧不希望被【反向支配】,以為自己太黏他,但其實她想錯了。 實驗室爆炸那里,她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她讀出法條的時候哭了,案例里【追及效力】和【盜贓物】都像是在諷刺她,她后悔和他吵架,所以當著整個年級學生的面哭了出來。在宿舍里做的那個夢,她潛意識里認為段余寧是去世了,所以夢里的她白發蒼蒼孤獨活過了一輩子回到記憶里的高中學校,見到的段余寧卻是青春明媚的少年。 重逢的前一個夜晚,她在衛生間安慰漫漫,有想起過自己的經歷,但是已經不再掉眼淚了,她獨坐到天亮是再一次的自我治愈,她只是在告訴自己“有些人和事并不會一直一直那么重要”,她花了叁年多的時間走出對段余寧的眷戀和怨恨,且不說后來他們還有緣分,就目前來說她的反應和態度是正確的,揭開結疤的傷口需要那個留下傷口的人來做。 “沙發”那一章有提到段余寧喜歡咬她的耳朵,小沛身上的那個部位是個屬于他的敏感記憶地帶,后來陶珞和她啪的時候咬她的耳朵,她反應很大,陶珞聰明地避開了,但是褚懷希不知道,他直接觸碰到了她的傷口,所以她都打算豁出去了卻在緊要關頭哭起來,褚懷希被她的情緒感染也跟著掉眼淚,最后他沒有做下去,而是獨自離開了。他雖然年齡最小,但是喜歡的最純粹,體會到的痛苦也更直面。 【關于褚懷希的下線的那一章】 兔子玩偶是褚懷希在她上大巴的時候放進去的,也代表褚懷希,不經意地來,不經意地成為過客,兔子放在帽兜里那么久她都沒有發現,就像她從來沒有回應過褚懷希的心意。 【小寧和學長的人物定位】 如果大綱(應該算是大綱吧)沒有被我改掉,妹子本來應該是他的,所以后面也會給學長一個正式的交代,這是個很俗套的故事,段小寧是白月光,學長是紅玫瑰。 【學長和小沛的感情表現】 學長和小沛確實是在陪伴過程中相互治愈了對方,風信子和藍色多rou都有意義的,學長性格比較隨意,所以也不會太糾結。 診室里多買的那盒冰淇淋、翻墻逃跑擁吻、夜晚湖邊看河燈過七夕、違章超速的罰單、抱著百合花來參加她的畢業典禮、滑冰場回贈的風信子、兩個人共同的特長愛好、心甘情愿被束縛蒙眼、戴了叁年的戒指、田螺姑娘和小菜鳥,諸如此類情節,都是小沛和學長的糖啦。 “七夕”那章后,她和學長的關系就已經不是宣泄這種了,小外甥那天折騰相機也拍下了一張他們在廚房背后抱的照片,那是唯一一張他們的合照,雖然只是看不見正臉的背影。 “從未在一起亦無從離棄”。 【關于段小寧離開的原因和基因實驗】 “七夕”那一章里,大家都不待見癡傻兒童陶珩悠,還是小學生的段小寧卻去抱起他還和他講話,不是因為好奇好玩,只是因為同病相憐。 法院見面不是偶遇,他本來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去見小沛的,但是他忍不住了,他想站在她面前好好看看她,想知道她為什么剪了頭發,也想知道自己消失的這些年她到底過得怎么樣,所以兩個人才會碰面。在很大程度上,段余寧的人身自由是被限制了的。四年情感空白,甚至都沒怎么接觸外人,所以他只能很笨拙地用以前的方式來對待小沛。 他回來后是整個人都有些陰郁,大家觀感就不是很好可以理解,其實開頭那幾章他也表現的蠻陰郁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他總是心事重重。 在遇到小沛前他和一條不會說話的狗一起住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嚴格來說他心里也沒有家這個概念,愿意記掛他、來看望他的親人也只有哥哥。段恒對他來說亦父亦兄,感情比較特殊,但是段余寧越長大,段恒也越來越無法了解他。 段恒離開那天在車上對段余寧他們說的話是有深意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想愛的人”,段小寧聽明白了這句話,所以他要去牽小沛的手。 陶珞私底下都有好朋友一起玩,但他私底下沒什么朋友,是獨來獨往的,他是自己一個人慢慢長大的。高中時候小女孩子都能當眾調戲陶珞喊他學長,但是很少有人這樣對段余寧,高叁的學姐都知道他的名字,小沛班上其他女孩都知道他,但就是沒人敢真正去接觸他靠近他,他給人的距離感和陶珞給人的距離感是不一樣的。段余寧人生中很多時候都是被人推著往前走,林影評價他“很好說話”,小沛是他主動去喜歡去接近的去追求的,所以他才會時隔四年回來尋找,雖然這樣說顯得他有點幼稚。 我之前想著段余寧是個性格相對分裂的病嬌少年,但他同時又是個正常人。小沛就比較軟萌,她是生活一直很辛苦,不論是小時候單親家庭被mama虐待還是長大后心動卻又失去段余寧,她雖然敏感、情緒會長時間波動,但性格最終沒有扭曲,和陶珞在一起都能相互治愈不是嗎_(:з」∠)_ 所以說一旦靠近小沛這個溫暖的小太陽,段小寧也可以是暖融融的,某種意義上,他因她的存在而存在。 正文不好好寫出來還要在評論區瞎逼逼就是我,躺平任嘲。 【關于閱讀時的章節不連貫、跳躍性問題】 這篇文一開始沒有大綱,只是想開車,作者腦子里只有開車的場景,所以比較亂 (把它當不及格的H文看就好了orz) 【關于段小寧的mama和基因實驗】 余思遙生下他后就沒有照顧過他,都是段恒在照顧他,所以余思遙對他的感情也不那么深……但是好歹放他走了,沒有徹底把他當成試驗品來對待……這種科學研究只為劇情服務啊哈哈應該很少會有這樣違背道義的研究,這里很牽強我知道,我愿意接受大家吐槽和批評。 (2月底補充)雖然知道會被狠狠吐槽,但是還是厚著臉皮貼上來了——這個亂七八糟的基因實驗的腦洞是來自于吳崇其主編的《中國衛生法學(第叁版)》,P342-P344關于“基因工程法律問題”的解釋。(我的腦洞劈了個叉,腦補了很不負責任的內容,再次表示對不住,是我的鍋orz)。 【關于這個奇怪的書名】 榴花是五月份開的,春不春夏不夏的時節,是一種雖然并不絕對美麗但是相對被認可成熟的花,而東風在詩里應該大多指春風。 原本故事走向比較虐,榴花指的是她,而東風是他們,「怨」我自己胡編亂造想著在這里更多的偏向「遺憾」的意思,我建立書籍發布章節后,發現前人已經作過“只有榴花、全不怨東風”這樣的詞,當時覺得有點尬,但是也懶得改了,以后不會亂造句了。 【關于段家人與基因實驗】 那個蓬萊童話模糊解釋了,段徵和段恒屬于完全的「志愿者」,段徵的原配也是完全的「志愿者」,但是他們就是很難有后代且壽命短暫,而研究又亟需新的樣本,余思遙對這個項目有興趣,所以放棄當時的戀人(也就是前面出現過的蘇助理),答應了比自己年齡大很多的段徵的求婚,但她是「觀察員」,所以段余寧出生就是備用的「半成品」。小時候一直找他下棋的施老教授也是「觀察員」,老教授強硬要求他改大學志愿,就是怕他徹底脫離觀察范圍,又看中段余寧聰明,所以就直接讓他入局,使得他成為那個【一邊拿著刀割自己還要一邊告訴別人有多痛、血流了多少】的人。 這個實驗就是他們家里人的壽命都不長,所以過年的時候出現的家人都很少,也沒有小孩子,而且小寧以前和小沛為愛鼓掌的時候都是……但是小沛沒有…… 有段時間小寧開始違背囑咐,身體情況有所改變,所以遛狗的時候去藥店買xxx。 不過放心好了,這個不會成為問題的,也不允許成為問題∠( ? 」∠)_ 基因研究這個腦洞其實是來源于之前一個課程作業,但了解的不夠,寫到文里就比較尬(從大家的留言可以看出來)我不是醫學或生物學專業的學生,就不繼續寫它了哈哈哈哈,貽笑大方也誤人子弟_(′?`」 ∠)__ 【關于段小寧流浪經歷】 流浪異國他鄉的那兩年里,他的失語癥一直沒有治好,他不能說話也不能寫字,又因為注射實驗藥劑,身體免疫力低,反復生病感染,幾乎死掉,遇到那對好心夫婦前,他吃什么喝什么,又睡在哪里,其實可以寫很多,我都沒有寫出來。 我們一直跟隨著小沛的視角,這些苦難是他自己一個人經歷的,他的性格是那樣的,連對小沛都沒有說完整,所以我也就不去細寫了。(再次躺平接受吐槽) 之前在評論區有解釋過這個基因實驗的腦洞我沒有開很大,好像寫出來給大家造成困擾了,文中的基因實驗與段家的淵源就是童話里說的那樣了,段余寧跑出來那一大段景物描寫不是水字數,他從夜晚走到天明,景物漸漸豁朗,結果爬到地面上,抬頭一看就看見了那所大學的校牌,而實驗室就是那所大學的。校牌的出現抽象說明他只是繞了個圈子,那些人既要利用他又不能徹底在他身上做實驗,因為段家沒什么人了,只能等下一代出現,而下一代未必會出生,一方面是他們的身體不適合生育,一方面是他們不愿意世世代代做小白鼠了。 段余寧回來后,文中提到過【搜不到任何前人資料的研究項目】、【施教授應聘C大客座教授結果段余寧助教講得更清楚】、【部隊醫院醫療事件】、【出現在基地的軍人研究員】,是想表達一件事,就是段余寧回來后出于各種考慮,以「觀察員」的身份重新介入這個項目,因為他發現當年不止是段家人在【鬧饑荒】的年代接受成為實驗品,這群逃走的實驗品世代隱居在【達山區】,新的研究基地建在【達山區】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至于他身體缺陷什么的,我暫時也沒想太仔細,因為他是半成品,之前有想過用原發性和繼發性來解釋,但是太牽強也太沙雕了,學醫的小可愛們看到可能會吐槽,我就沒有去寫了,畢竟這只是個h文鴨(′;ω;`) 我理解大家可能是想要我把腦洞來源資料重新梳理后再并入到劇情里交代清楚前因后果,但是這個寫下去就感覺有點……就當是我偷懶吧……(繼續躺平接受吐槽) 【關于學長下線和這個結局】 大家跟著小沛視角看故事,可能不會發現全文快結束了,我都沒怎么描寫過學長的具體外貌……學長這么重要一個角色,外貌描寫的段落甚至不如褚懷希,起碼褚懷希我還一直強調他眼睛如何如何漂亮。小沛十分清楚自己四年里可能會愛上學長,所以選擇一開始就告誡自己不能去記住他。她對小寧也是有很深的感情執念。 這是沙雕作者第二次寫文(這不能成為又崩又爛的借口我知道),不僅字數超了原先預計的10W,后半段也完全放棄原大綱選擇重寫,導致劇情和車兩邊都沒有把握好,所以大家隨便看看就好,再次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