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頁
于是就有了這一幕了。 楚月難得來了一次朝堂,將兒子放在龍椅上,道:“朕今天乏了,有什么事情,你們好好與東宮太子商量?!?/br> “他也長大了,哎,朕的兒怎么那么快長大了?!?/br> 她嘆息后自己直接走人了。 留下偌大的金鑾殿,才八歲的太子對著底下站著的百官們。 楚安知:........ 百官們:........ 一群老臣子們跟龍椅上坐著的太子殿下,大眼瞪小眼好一會兒,最后劉年實在繃不住自己想吐槽的心情。 他走出來對著眾官道:“大人們,我等稍后說話都溫和點,莫要嚇到太子殿下了?!?/br> 其他官員:........ 首輔大人你還真的接受奶娃娃坐在上面聽政。 而且,他能不能聽懂還是一回事。 一個大臣忍不住道:“還有陛下也太胡來了?!?/br> 另一個大臣已經麻木了:“陛下任性又不是一天兩天了?!?/br> 很快就引起許多大臣諸多哀怨的語言:“修大運河也是,一聲不吭,現在大運河每年都大增進,傳來了喜報,她反而還不看了?!?/br> “豈止如此,下官不是報了早幾十年干旱地區,如今已經改變了環境適合種米了,并且大豐收,結果陛下什么也不說就賞了我一千兩銀子,還讓我修河道?!?/br> “那后來你的河道呢?” “陛下這是修河道上癮了吧!” “哪里,現在不是江杭大運河致使百萬百姓致富嗎!由于這個影響使得其他地方老百姓以為修河道就能致富,所以紛紛自發性修河道。連商戶都盲目跟風出錢出力?!?/br> “最后河道修好了,也通了水,他們都沒能富,倒是大米增產了。餓不死人,連老鼠都快撐死了,現在民生達到了完全溫飽的狀態,連帶這些干旱地區都已經成為糧倉了?!?/br> “老實說,本官第一次經歷連乞丐都不愿要施舍的年代?!?/br> “就是說啊,最近在民間不是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叫什么,當乞丐當跑堂不如當河道工,吃得飽穿得好,老婆孩子熱炕頭,來年又是十兩銀子。 ” 劉年頓時提醒他們道:“咳咳,好了別說了。 ” 眾官紛紛閉上嘴巴了。 劉年頭疼起來,他看向坐在龍椅上一臉懵逼好奇的太子殿下,他似乎不悚龍椅這個位置,就當平常的凳子來做,并且似乎也不像其他孩子一樣怕見生人,反而是好奇看著他們這些老長輩。 劉年仔細看了看太子到了臉龐,跟陛下七分像,還有三分的嚴肅來自與他曾經的上司陽清漣。 他便忍不住想,此子,以后必成大器。 劉年道:“啟稟太子殿下,如今大瀝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暫無天災之事發生,另外新政民商之法一直在推進廣為流傳,而現已經推向了海外了。 ” 來使國者亦增到二百三十五人,如今這京城使者館缺樓,還請太子殿下轉告陛下,是否要大興土木、蓋一批新的宮殿供使者居住。 楚安知不懂為什么要蓋宮殿,但是他聽母后說過,萬國來賓、萬國來邦就是盛世的開始,一個朝代一個國力鼎盛的時期。 他用著自己稚嫩又充滿中氣的童音道:“待孤稟告父皇,一定會同劉首輔說?!?/br> 劉年松口氣道:“臣,多謝太子殿下的轉達之恩?!?/br> 之后由劉年開頭下,其他臣子紛紛學到了和太子說話的技巧,便將自己要奏報的事情都告訴了楚安知。 楚安知從開始的迷惘不懂,逐漸聽得津津有味,甚至都已經有想聽一天的趨向了。 鄭公公見太子殿下十分喜歡這樣的交流,他再看看時辰,還有有些年老的大人們都快站不住了。 鄭公公就湊到楚安知耳邊道:“太子殿下,該散朝了?!?/br> 楚安知才反應過來道:“這么快?” 鄭公公:........ 已經二個時辰了午膳時間都過了,還快? 您沒看見有些大臣們快餓暈了。 楚安知只好擺手散朝了,眾官們頓時一副解脫了的模樣,他們沒想到太子殿下那么有活力,而且好像對朝政求知若渴的樣子,這個年紀的孩子,在他們眼里實在是不得了了。 眾官們帶著新的看法和一絲絲別樣的心思,紛紛擠著走出了金鑾殿。 或許,太子殿下和陛下不一樣,他們可以放心的去期待太子殿下。 而楚安知回到了浦蒼殿就撲到了楚月的膝蓋上,跟她興沖沖的稟告朝政之事,楚月將他抱在腿上,一臉的無奈。 她道:“你待了一個上午,難道不膩嗎?” 楚安知搖搖頭道:“父皇,兒臣覺得這比上國子監府要有趣多了?!?/br> “有趣?” 楚月捧著兒子的臉看了半天,還真看見他那雙勾人的桃花眼里有著喜悅和對新興事物的渴望。 她忍不住道:“你該不會是個小怪物吧?” 說完,她的耳朵就被人揪住了。 揪住她的人當然是陽清漣了。 陽清漣剛帶著女兒從司馬殿回來,就聽見某人在胡言亂語些什么,完全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她嚴厲的質問道:“你今天讓邦兒代你上朝?” 楚月:......... 完了。 楚安知感覺從楚月身上下來,他蹭蹭蹭幾步跑到陽清漣的身后,順手牽著楚雨歌逃也似的離開了浦蒼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