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頁
衛離當然也明白府尹的處境,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他也的確沒有更好的辦法。雖然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指認崔皓,但想想,那時崔奉士氣正盛,他若站出來了,憑當時的衛家軍恐怕還保不住他,反倒失了一個有力人證。 他點點頭道:“此事我會轉告我家三公子?!?/br> 衛昭是在次日一早入城的。 他將一本明黃折子甩給韓崇良,道:“皇上手諭?!?/br> 韓崇良打開一看,是一封叫衛昭歸京陳辯的折子。 他蹙眉道:“衛家都被安上反叛的罪名了,皇上怎么這會兒才想起來叫你歸京陳辯,莫不是有詐?” 衛昭瞇起眼睛,修長的手指摩挲著茶杯,他道:“不管有沒有詐,我總要回京的。祖母和二哥還在天牢里,自崔家押著祖母游街后,我日日夜夜寢食難安,恨不得立刻飛回京城去代祖母受罪?!?/br> 他舒了口氣,道:“況且如今云州已下,其他四州在安定軍活動之下,已幾乎掌握軍中權柄。待我歸京時,安定軍發動,奪下四州軍權,以武力制衡四州,將崔奉圍死在朔州,叫他插翅難逃。到那時,衛、韓、褚三家便相當于打下齊國半壁江山,這對李淮來說才是最有力的震懾?!?/br> 韓崇良道:“你走了,朔北大局由誰來主持?” 衛昭看了眼衛離,道:“你跟隨我大哥多年,我大哥常說你擅兵之道,如今大哥已逝,我想問你可否愿意脫離青霄衛,加入衛家軍?!?/br> 衛離眼眶微紅,當即拜倒在地:“衛離但憑三公子差遣?!?/br> “好。我兩位嫂子和侄兒會留在燕州,如若盛京出事,便輔佐遠兒上位,你可愿意?!?/br> 衛離道:“肝腦涂地,在所不惜?!?/br> 韓崇良便道:“二小姐同你一起回京?” 衛昭點頭:“承逸的死,總要有個交代。他不能枉死,二姐也不能一輩子背負殺人的罪名?!?/br> 想到陸承逸,韓崇良便不說話了。 當初衛老太君雖得到陸少夫人的支持,但衛家出事后,盛京城也陸陸續續起了謠言,再加上當初確有百姓見到衛淑華出現在案發現場,于是關于衛淑華殺了陸承逸一事越傳越盛。且官兵圍了侯府時,衛淑華又的確不在府上,等于變相坐實衛淑華殺人,畏罪潛逃的事實。 “不管大哥還是二姐,明明是錯漏百出的罪證,卻偏偏就被釘死了罪名。我衛昭旁的不行,倒最擅查案陳辯。阿良等著看吧,我衛三公子的名頭會再一次響徹盛京,響徹大江南北?!?/br> 第218章 崔奉察覺到不對時是在衛昭走后第十天。 軍隊的秋糧遲遲沒有抵達朔州,他下令圍攻云州也遲遲得不到四州響應。于是派出斥候前去打探,方才發現竟有兩州的將領悄無聲息的被殺,軍中早已換了將。另外兩州將官俱不聽號令。而官府受軍隊挾制,上奏朝廷的折子全被攔截。 崔奉當時就傻眼了。他派出暗衛星夜趕去盛京,然而通往盛京的路全被各州封死。不止如此,他們還扣下了盛京撥發的糧餉。 看著一日比一日減少的糧食,崔奉頭發都愁白了。 洪坤顯然也陷入驚慌之中,他沒想到衛昭竟還留了這樣一手。四州將領同衛家并無干連,且衛家軍在去歲北關城一戰元氣大傷,他從哪兒弄來這么多人手…… 不對,便是他手上有能人異士,也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同時控制四州。除非四州之內還有他的人,且人數不在少數。 “洪大人,這該如何是好,再沒有軍糧,大軍嘩變,屆時你我如何自處?!?/br> 洪坤活了一大把年紀,一生也栽過不少跟頭,慣會審時度勢。他已經看出此時的崔奉就是甕中之鱉。崔家在盛京雖占著上風,但他心里也清楚,一旦衛昭歸京,衛家暗處的勢力便會浮出水面。而若這時崔奉失了朔北六州,崔家外無兵馬支持,便是一只外強中干的紙老虎。除非崔家能在衛昭歸京前扭轉局勢。但好像已經來不及了。 他和崔奉是拴在一條繩上的螞蚱,更別說衛昭知道了他的存在,他就是想跑也跑不了。 “……那就只能跟他們拼了?!焙槔さ溃骸澳闶稚线€有十五萬大軍,不能平白留著浪費糧食。我們率軍殺回京城去?!?/br> 崔奉驚道:“那不成造反了么!” 洪坤笑道:“朝廷還認定衛家軍造反呢,可你我心里清楚,衛家真造反了么?造不造反也不過是上位者一句話罷了。七皇子可是皇上的親生兒子,我們又怎么算是造反呢。無非是叛逆衛昭歸京,我們率軍勤王,保衛京師罷了?!?/br> 崔奉細細一琢磨,面色稍霽,拱手道:“多虧了洪大人?!?/br> 洪坤擺擺手:“也先別急著道謝,此舉成與不成還很難說。朔北四州封路,我們先得能出的去朔北才能說后頭的事兒?!?/br> 崔奉躁動的心瞬間就沉了下去。 “不管怎樣都得殺出一條血路來。衛昭以武力壓制四州,但四州將領和官員在朔北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非一時就能理清的。他只是一時拿下掌兵權,只要我們能聯系到四州官員,里應外合,一定能平反四州的?!?/br> 洪坤卻道:“朔北的各大書院都有秦氏的人?!?/br> 崔奉便不說話了。 衛昭早已在掌軍前細水長流的滲透進朔北六州的文人圈子。即便他們人微言輕,但鬧將起來,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