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頁
茴香有些緊張道:“那這究竟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 崔貴妃道:“從來都是富貴險中求,端看誰技高一籌。也不必怎么著,順其自然便是,該來的總會來?!?/br> 茴香似懂非懂的點點頭,沒一會兒便又笑道:“娘娘今日跟皇上這么一哭訴,皇上立刻就憐惜起娘娘了,奴婢看大爺領軍出征必是板上釘釘了?!?/br> “也未必見得,謝家可不是吃素的。越早收回渭南功勞越大,再拖下去讓王家的人攪亂了渭南,落到我崔家頭上的功勞可就不剩多少了?!?/br> 崔家急著出征,謝家忙著阻攔,王家忙著和稀泥。 正如崔貴妃所言,王奕在渭南的經營很透徹,再拖下去只怕渭南會從內里瓦解。這樣一來,平叛就變成招安,論功行賞,自是王奕為大。 但顯然李淮讓崔奉出征本就是想讓他撈功的,甚至不介意他染指兵權。所以皇帝急,崔家急,王奕更急。 因為渭南若亂,四州淪為戰場,百姓生靈涂炭,那不是他想看到的結果。 王奕氣的暴走:“朝廷是怎么回事兒,渭南勢急,刻不容緩,委派一員大將的事兒,竟拖拖拉拉到今天仍未定下。袁氏和孫氏隨時都會發動,再僵持下去,你我的墳頭草都齊腰高了?!?/br> 陳靖淮看著王奕在他眼前來回踱步,沒一會兒就眼花了。他低頭揉了揉眉心,嘆氣道:“大人急也沒用,朝廷官員向來如此,尤其涉及刀兵之事。征南軍主將可是肥差,現成的功勞等著呢,不爭的頭破血流不會善罷甘休的?!?/br> 王奕狠狠的啐了一口:“竟將國家大事置于爭權逐利之下,國之蠹蟲,愚蠢至極!” 陳靖淮撩了下眼皮,慢悠悠說道:“好像原州王氏更希望事情僵持呢?!?/br> 王奕臉皮一紅,哼哼兩聲。 陳靖淮見他不高興了,忙笑道:“當然,大人和你的那些族人們是不一樣的?!?/br> 王奕這才正了正身子,臉色也好了不少。 不過說起原州王氏,他還是嘆了口氣?!摆吚艿準侨酥G?,只是此舉未免有傷天和?!?/br> 陳靖淮抱著肩膀道:“在貴族眼里,人命賤如螻蟻,大人有悲天憫人之心,先國事后家事,實在令人佩服?!?/br> 王奕訕笑一聲:“你也不必安慰我。很多時候,我也不知道我所做的一切是對還是不對?!?/br> 第152章 陳靖淮與王奕本身并非一類人。陳靖淮寒門出身,而王奕則是傳承千年的貴族世家王氏嫡支嫡子,天縱英才,又有家族為后盾,他的未來是廣闊的。 此次于渭南撥亂反正,王奕功不可沒,一旦渭南問題解決,王奕的政治舞臺會更加閃耀。即便皇帝仍致力于不斷打壓貴族世家,但王奕本身足夠優秀,優秀到李淮不愿忽視他。 一旦王奕在朝中站穩腳跟,勢必會帶領王氏子弟將家族繼續發揚,甚至可能超越黎陽秦氏成為當世第一世族。 這也是王氏如今觀望渭南局勢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隱秘的推波助瀾,試圖加速渭南內亂提前發生的根本原因。 貴族子弟皆以發展宗族為己任,只有宗族壯大,反饋給族中子弟的資源才更豐富。 試想若渭南內亂果真發生,四州毀于戰火,百姓流離失所,貴族趁機圈地搶人,等朝廷的人收復渭南時,該占的地被占完了,該搶的人也搶完了,該瓜分的利益也都分完了,留給朝廷的還剩下什么呢。渭南仍會淪為貴族的屠宰場。 一場戰亂的結果并沒有使渭南的本質發生改變,只不過是一個貴族倒下,又一個貴族起來罷了。百姓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一旦當地貴族對朝廷心生不滿,屆時利用百姓的憤懣再挑起戰火,如此反復下去,百姓何時能安。 王奕自負飽讀圣賢書,立志用自己畢生所學輔佐皇帝再創盛世。而盛世的根本是百姓。 但他也深知貴族和皇權之間的博弈。哪怕繁華如楚景帝時期,這個問題也未曾在根本上得到解決。 王奕可以理解族長在渭南問題上的選擇,但并不代表他贊同他們的做法。因為王氏的輝煌是用渭南數十萬百姓的命來填的。也因此,王奕在渭南的所為基本可以算是站在了宗族的對立面。他知道族老們有大半都贊成放棄自己,是父親力排眾議強橫阻攔,他才有命活到現在。至于每日數不清的明槍暗箭,他自己都已經麻木了。 每次從暗衛口中得知族中消息,得知父親又與族老大吵一架,甚至母親都氣的臥床不起。他心中不是不憂心的。但每每看到街上百姓或麻木,或渾濁,或充滿希望的眼睛時,他的心就怎么都硬不起來。 宗族與國家,孰輕孰重。 顯然陳靖淮是沒有這個憂慮的。 “在其位謀其政。我曾是北府少監司,我只管記得我的職責是什么。至于背后的勾心斗角我并不在意?!?/br> 王奕瞥他一眼:“所以你被丟在了渭南,而你的下屬程孟如今可是風風光光的北府監司了?!?/br> 陳靖淮卻絲毫不在意王奕的嘲諷,他說:“人各有志。有人喜好權勢,有人喜好鉆營,有人兩袖清風,有人庸碌無為。我陳靖淮是個粗人,讀書少,也沒什么心憂天下的大志向。但我知道凡事都不會盡善盡美,只要一件事是發自內心想做的,做成的結果是盡量公正而又讓大部分人受益的,這就算是好事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