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譚卓兒舒了口氣。見衛昭眉頭緊鎖,又有些不確定的問道:“三公子果真要接手此案么?” 衛昭揚了揚眉:“接了如何,不接又如何?” 譚卓兒咬了咬唇,顧不得背上傷痛,下床跪在衛昭身前:“若三公子能替家父正名,譚卓兒甘愿為奴為婢,侍奉三公子?!?/br> 為奴為婢?衛昭忽地想到上一個以報恩之名為奴為婢伺候他的葉蓁,都不知道被長孫恪丟去了哪個犄角旮旯受罪呢,不由得向譚卓兒投了一抹同情的眼神。 他咳了咳,義正言辭的拒絕了。 “本官身為大理寺推丞,食君之祿,為民分憂乃是本分。譚小姐不必如此?!?/br> 譚卓兒怔怔的望著衛昭,忽然明白那些閨閣女子為何如此癡戀衛三公子了。如此風姿綽約又心懷正義之人,誰見了會不動心呢。她微垂著頭,低聲道:“是小女子心甘情愿的?!?/br> “既心甘情愿報恩,還如此咄咄相逼,只怕報恩是假,貪圖三公子是真?!?/br> 清冷的聲音從門外傳來,明明艷陽高照的天氣,譚卓兒愣是覺得渾身發冷,止不住的發顫。 衛昭就斜眼看她,丟了一個自求多福的眼神。 第135章 也不知是長孫恪氣勢太過駭人,還是譚卓兒自覺心虛??傊坏乳L孫恪再開口,譚卓兒就頭一歪,又暈死過去了。 好歹是個有力的人證,好不容易送上門的,衛昭可不能讓她有個三長兩短,趕緊叫小丫鬟把她扶到床上去,再叫林老大夫好好診治。 然后在長孫恪銳利的目光下,倉皇回到歸云院去。 他叫小樓趕緊將冰好的桑葚端上來,殷勤的送到長孫恪面前,討好的笑道:“你兩日未歸,累壞了吧?!?/br> 長孫恪這才覺得心里熨帖不少。實在是衛昭太招人,總有些狂蜂浪蝶惦記著,不勝其煩。 長孫恪生硬的應了一聲,目光瞥向桑葚。衛昭當即心領神會,捏了一顆桑葚遞到長孫恪嘴邊。 清涼酸甜的汁液在口中散開,胸腔中的火氣頓時消散不少。 長孫恪有些憂慮道:“去年這會兒陰雨纏綿,今年卻干旱少雨,天氣又比往年燥熱,恐怕要有大旱?!?/br> 衛昭一屁股坐在搖椅上,神思悠遠:“去年洪澇,兵災,今年又干旱。一連幾年年景都不好?;噬嫌謱Ρ毖嘤帽?,各地增了賦稅,百姓日子愈發艱難了?!彼ゎ^瞥了眼長孫?。骸霸趺赐蝗徽f起這個?” “沒什么,只是查到些東西,去了一趟雍州。見田地干旱,有感而發罷了?!?/br> 雍州距盛京不遠,騎馬來回用不到一日功夫。 “和那本名冊有關?” 長孫恪應是。 “我著重排查了名冊中的宮女,共有二十五人,死于楚末宮亂的有八人,被武帝放出宮的有九人,余下八人,有五人病死宮中,只有三人還在。一人在趙嬪的春華宮做針線嬤嬤,一人在浣衣局做掌事嬤嬤,還有一人在醫藥局做粗使婆子。另外放出宮的九人,對照楚皇宮宮人名冊上記載的身份查找,能查到身份的有七人,其中六人已亡故,一人在老家務農。兩人查無此人,銷聲匿跡?!?/br> 衛昭掐著指頭算了算,道:“也就是說我們所得到的名冊上還活著并能查到蹤跡的宮女僅剩四人?!?/br> “沒錯。但結合皇后中毒后你所查到的信息來看,孫穩婆身份有疑?!?/br> 衛昭坐直了身子:“你查到什么了?” “我先前說荀皇后名冊上的這些人永遠都無法擺脫密探的命運。也就是說被放出宮的那些人,雖因戰亂暫時與他們的主子失去聯系。但其中也有高等級的密探,在沒有主子命令的情況下依然可以自主潛伏。由此看來銷聲匿跡的兩人極有可能在被放出宮后又替自己重新安排了新的身份,趁武帝征召內侍時再入皇宮?!?/br> “而宮中對內侍的年紀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她們可以再入宮,也就說明這兩人初入楚皇宮便發生宮變。至武帝入主皇宮,前后不過一年光景,這兩人的年紀尚在要求范圍內。與查不到蹤跡的兩人正好相符?!?/br> 衛昭不解:“那和孫穩婆有什么關系?” 長孫恪不緊不慢的說道:“宮女入宮年齡在十三到十五歲之間,至二十五歲無過錯者方可被放出宮去。從武帝元年至今已有三十年。第一批入宮的宮女早在二十年前就被放出宮了。得主子寵愛,終身侍奉,亦或是在宮中擔任女官者除外。但這些林林總總算起來又能有幾人?” “孫穩婆十五歲入宮,正好踩在年齡上限。二十五歲被放出宮,嫁到王家村一戶富戶家里。因在宮中醫藥局做過宮女,粗通醫理?;剜l后便做起穩婆的行當,至三十五歲時已頗有名氣。后來李淮的王府招穩婆,孫穩婆便在其列。長樂公主便是由孫穩婆接生的。至李淮登基,孫穩婆也隨著一并入宮?!?/br> 衛昭擰眉想想:“似乎都能解釋得通,沒有發現什么問題?!?/br> 長孫恪道:“從武帝朝遺留至今的宮女,除孫穩婆外,還有三人在宮中任職。這三人身世來歷均可查明。只有孫穩婆頗有疑問。她入宮時籍書上寫的是雍州鄰水縣孫家村人。但經過查證,孫家村的確有這么一戶人家,只是這家人只有兩子,并無女兒。詢問當地老村民,得知孫家那位姑娘是逃難來的,無家可歸,才被孫氏夫婦收為養女。不過半年功夫,便應召入宮了。因此孫家村人對孫穩婆印象十分淡薄。便是孫家兩個兒子對她也沒什么印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