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翌日,他便在朝堂上提起了此事。 朝堂上的官員們反應并不是很大,畢竟他們許多人也并非認為婦人為夫守寡這種行為便是高潔稱頌的。 臉色最難看的還是張尚書。 皇帝將他侄子這件事當做典型,看著就像是批評他們讓沈元娘為張宿守節一樣。 他的兒子剛沒了才一年,那個水性楊花的女人便嚷嚷著要回娘家。 張宿死了,可張尚書對張宿的感情和愧疚之心還沒消退,甚至因為時間的積累而變得更甚。 如此這般,對沈元娘就更不喜了。 本以為不放人便是,卻不想沈家搭上了皇帝,且還給了這樣的理由,令他有理也成了無理。 “據朕所知,近幾年的人口新增越來越少,長此以往,豈非大楚將變成無人之國?” 群臣們心嘀咕,即使這樣,你也不能強硬插別人嫁不嫁人??? 主要也是因為現在嫁娶之事乃民間自主,朝廷基本不會插這種事,所以楚毓的想法看起來就有點越界。 然而經歷過現代宏觀調控的楚毓完全不覺得這有什么問題。 見沒多少人反對,當然反對也沒用,楚毓便直接下令:守寡之人若想再嫁,其夫家娘家皆不得阻攔,若與亡夫育有子女,兒子歸夫家,女兒可帶走,且可以帶走嫁過來時的一半嫁妝。 這條命令頒布下去,確確實實有許多女子逃脫牢籠,然而楚毓也確確實實觸動了許多宗族的權利,惹來不少記恨。 可有人恨,自然也有人感激,一時間民間針對皇帝這一命令的爭論越來越多,也更加沸騰。 就連楚毓自己都沒想到竟然會有這樣的情況。 可在很多時候,民間的聲音根本無法影響上面的決策分毫。 何況楚毓的做法并沒有錯。 在這個做什么都需要人工的時代,勞動力和人口是很非常缺乏的東西。 比如周邊小國,他們不敢單獨攻打楚國,很大原因就是人少,畢竟楚**隊人數說不定都能抵得上他們總人數的大半,這種情況還怎么打? 全民送死嗎? 永樂公主進宮告訴楚毓民間的聲音已經越來越小了。 “皇兄你真有先見之明,那朝陽報刊開得正是時候,上面把你的用意一解釋,還真有不少人轉移陣營?!?/br> 她笑容滿面,可見心情很好。 楚毓問:“你和王則虞和好了?” 作者有話要說:裴瑾瑜:“我太難了,真的?!?/br> 楚毓:“摸頭,等人接你?!?/br> 謝謝會飛的貓投的地雷1個; 這些兩位的營養液:兔兔0瓶;會飛的貓10瓶。 第116章 也不知道他們怎么商量的,顯然是達成了共識,總有一方妥協了。 永樂公主笑了笑,卻沒怎么和楚毓聊起這事,不過,她問楚毓要了兩個專攻此道的太醫,顯然是打算備孕,所以妥協的應該是王則虞沒錯了。 楚毓至今不知道,王則虞有沒有后悔,他如今的不放棄,究竟是因為永樂,還是為了曾經付出的沉沒成本。 不過,無論如何,他多看著也就是了。 夏日漸進,楚毓讓人從西北找來的棉花種子早已被祝清種下,只待這個夏日能夠生產更多些。 莊子上的人也摸不著那是什么東西,可既然是上面讓人種的,那他們也就種吧,左右現在糧食已經越來越多,他們也開始空出其他土地而種各種蔬菜或者一些經濟作物。 祝爺爺最近辦事虎虎生風,氣勢恢宏,然而祝清的婚事還是他心頭一件事。 雖說祝清已經說過,緣分未到,不想成親,可這樣一直待在莊子上,能有什么緣分? 他想盡辦法讓祝清與外界接觸,然而對方一直都興致缺缺,弄得他也沒什么精神頭。 “你現在都已經是個官兒了,哪能沒有個賢內助幫你打理家?你現在沒成親是不懂,等到成了親,就知道家里有個媳婦兒的好處了?!弊敔斂嗫谄判?。 奈何祝清便是郎心如鐵,怎么也不肯妥協。 可即使如此,一些必要的場合他偶爾還是要去一下的。 好歹是個官,雖說陛下恩準他不用上朝點卯,可每月總有向上面報告述職的時候,這種情況也難免遇到一些人,收到一些邀請。 祝清基本能推就推,可推不掉的也有許多。 如今眾人對他的新鮮感也淡了不少,放在他剛封官那會兒,一天都能收到幾封拜帖或者請柬。 他把許多都推了,卻沒有推商會的邀請,今年也是。 皇帝交給他地種東西,自然是要賣出去的,這般,若是能與商會的人打好招呼,辦事就會方便很多。 陳管事是陳家人,來找祝清也是陳家的意思。 “我家郎君久聞先生大名,敢問先生能否一見?” 堂堂陳相找他,祝清能拒絕嗎? 當然不能。 他有些忐忑地去了陳家,卻沒想到,陳相找他并非是為了朝堂之事,而是打聽皇帝給了他什么作物,他們也想種,如果不能種,也想問問有沒有可以合作的地方。 祝清抿唇,心微微挑眉,如果說陳家不知道皇帝讓他種了什么,他是不怎么相信的,畢竟這件事根本沒有保密過。 所以陳相這樣說,不過是想在皇帝的農業生意上插一腳,就憑他們現在種什么就火什么趨勢,誰還敢看輕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