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集
書迷正在閱讀:我撿了只重生的貓、嬌妃逆襲帶著系統忙虐渣、危險甜妻:大叔難招架、妻貴、超凡狂徒、星劍成道、大道逍遙游、舊愛入骨,恨久成疾、荒西秘事、萬世至尊
1、虔州府衙 日 突然,衙役喊道:“欽差大臣到!” 趙抃一驚,忙喊道:“有請!” 趙抃見欽差大臣忙作揖道:“不知欽差大臣遠道而來,有失遠迎,失禮,失禮!” 欽差大臣連連拱手道:“哪里,哪里,趙大人為虔州百姓cao勞敬佩,敬佩!” 趙抃:“請坐!” 趙抃與欽差大臣坐落后,衙役送上茶水。 欽差大臣開門見山問道:“趙大人,自虔州每年從淮南運鹽七百萬斤,朝內議論紛紛!從淮南采購大批量的鹽來虔州,會不會造成淮南那邊缺鹽?從而,抬高當地的鹽價?” 趙抃道:“請大人放心,淮南產鹽量全國居首。虔州從那兒調鹽,可以促進淮南百姓多曬鹽多制鹽,增加當地民眾的收入,帶動經濟發展。而虔州則由于降低了采購價格,既杜絕了不法商販囤鹽販鹽,抬高價格的伎倆,又迫使盜鹽者銷聲匿跡,保障了社會的穩定?!?/br> 欽差大臣聽趙抃一番話不覺連連點頭:“趙大人,你一番話說得老夫心服口服?!彼麌@了一口氣道:“實不相瞞,朝內官員對你這一做法有贊成,也有否定,更有人懷疑你,各種議論都有?;噬洗朔晌仪皝眚?,實地考察鹽事,實際上也有調查大人之意?!?/br> 趙抃點頭道:“我趙某人做事一向光明磊落,一心為民。對于,從淮南采購大批量的鹽來虔州之事,州府由通判周敦頤一手cao辦,望大人再找周通判細談?!?/br> 欽差大人連連點頭,道:“趙大人,一琴一鶴,清正廉明早已譽滿京城。讓我再找周通判談談虔州的做法以稟報皇上?!?/br> 趙抃連連點頭。 2、議事廳 日 欽差大臣與通判周敦頤交談。 周敦頤稟報道:“……趙大人與我商議之后,制定出一套虔州特有的供鹽章法……” “哦,該供鹽章法具體是怎樣的?”欽差大臣十分興趣地問。 周敦頤道:“是這樣,每斤鹽折錢四十,以所轄十縣的五等戶夏秋稅率為折錢標準,令糴鹽兩斤,隨夏稅入錢償還官府。這樣的做法,既保證了官鹽的收入,又使得眼下無錢的百姓也有食鹽用……” 欽差大臣肯定地點點頭。 周敦頤接著又說:“這樣就堵住了盜販私鹽的歪風,促進了虔州社會的穩定太平?!?/br> “不錯,方法不錯?!睔J差大臣稱贊道:“這個方法切實可行!” 周敦頤道:“大人,明日我帶你去走一走,看一看虔州的鹽市場和百姓家庭用鹽的情況?!?/br> “好,好,”欽差大臣連聲道。 3、一組短鏡頭 周敦頤帶欽差大臣一行來到虔州市場上,貨物琳瑯滿目,物價平穩…… 周敦頤帶欽差大臣一行來到一家鹽店,與老板交談鹽事情況,欽差大臣不時點著頭…… 周敦頤帶欽差大臣走村串巷,詢問百姓家用鹽情況…… …… (旁白):“周通判帶欽差大臣一行來到市場和鹽商、百姓家庭了解食鹽情況,看到市場繁榮穩定,食鹽價格平穩,百姓稱贊,不覺連連點頭贊賞?!?/br> 4、宮殿 日 金鑾殿,金碧輝煌,仁宗皇帝上朝,文武百官齊拜,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仁宗道:“愛卿,此去虔州考察鹽事有何稟報?” 欽差大臣:“稟皇上,虔、汀兩州毗鄰,均不產鹽。因此,兩州不少人私下購得兩廣之鹽,運回家鄉出售以求暴利。每年秋冬盜販食鹽的人,就幾十人一群,上百人一伙,攜帶武器來往兩廣之間,每到一處,還搶劫糧食錢財,掠奪婦女,結伙抗爭,與官府械斗,殺傷官兵。年深日久,盜販私鹽成了虔州等地區一大禍害。趙抃去虔州上任后,采取了不少辦法解決老百姓的食鹽問題。他移文江淮,每年從淮南運鹽七百萬斤到虔州,按戶分給百姓。民間足鹽,寇盜自息?!?/br> 仁宗皇帝聽了大喜,點了點頭。 欽差大臣接著道:“下官認為虔州食鹽已久,不可改。同時,虔州的供鹽方法也十分可取。這樣做法既保證了官鹽的收入,又使得眼下無錢的百姓也有鹽食用??梢哉f,趙抃到任之后,首先解決了百姓最為迫切的食鹽問題,保證了百姓食用,堵住了盜販私鹽的歪道邪路,促進了虔州社會的穩定太平,還增加了朝廷的稅收收入?!?/br> “好,好,此乃趙抃一功矣!”仁宗皇帝龍顏大開道。 (旁白):“欽差大臣一番奏本,也平息了朝中官員對虔州的道聽途說,評頭論足?!?/br> 5、虔州府衙 日 趙抃正在審閱公文,周敦頤匆匆進來。 周敦頤稟報道:“趙大人,虔州城的旱情越來越嚴重,連續三月無雨,貢水近涸,舟船阻塞。農村更是災情嚴重,如此下去,虔州百姓……”他無奈地搖搖頭。 “是啊”,趙抃道:“我本打算明日攜衙門眾官,出虔州城察看災情,然后共謀良策解決此事?!?/br> 周敦頤點點頭。 趙抃站起來到周敦頤面前拉起他的手說:“幾失君矣,今日方知周茂叔也?!?/br> 周敦頤兩眼深情地望著趙抃,感激道:“趙大人為人正直,為官清正,為人表率矣?!?/br> 趙抃歉意道:“當年合州視察,被一些毀謗之言所迷惑,對你錯怪,而你卻處之泰然,并不申辯?,F一起共事,了解你的為人和風格,令人敬佩?!?/br> “謝大人夸獎!大人確是我的良師益友矣!”周敦頤感激道。 兩人緊緊握著手…… 6、鄉村 日 晴空萬里,趙抃攜帶周敦頤等衙門眾官一行,出虔州城來到鄉村察看災情。 趙抃一行站在田頭,只見田地龜裂,禾苗枯萎,一副民不聊生的慘狀。 不遠處,一根大樟樹下,一群村民或仰首觀天,或俯首跪地,他們都在祈求老天降雨…… 趙抃見此心急如焚,忙對周通判說:“我們過去看看?!?/br> 趙抃帶領眾官來到村民面前,一位老者見趙抃一行過來,忙說:“趙大人來了!趙大人來了!” 村民們在老者帶領下,紛紛圍聚過來,老者訴說道:“趙大人,我們沒法活了,萬望大人為大家解困啊?!?/br> 趙抃急忙安撫道:“本官必助大家渡過眼下難關?!?/br> 老者“唰”一聲跪下,眾村民也紛紛下跪喊道:“請趙大人解困啊——!” “快起,快起,”趙抃扶起老者道:“老表們,本官一定謀求良策為民解困?!?/br> “謝大人!”村民們齊聲喊道。 7、虔州府衙 日 趙抃一行回衙門,立即緊急商議:“貢江幾近干涸,汲章江之水,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怎么辦?” 一老臣獻計道:“趙大人,舊時,遇久旱不雨,有敬奉天龍的習俗。傳說,每次祭禮后必降大雨。我們何不也來一次設壇祈雨,求老天解救蒼生呢!” 沉思良久,趙抃無奈地點點頭:“好吧,我們也決定一試。請老臣擇一良辰吉日,設壇祈雨?!?/br> 老臣動情道:“是!為臣去籌?!?/br> 8、祈禱儀式現場 日 香火繚繞,供桌上擺放著敬神的三牲。 烈日當空,男女老少燒香求雨…… 趙抃、周敦頤等都在求雨人群前頭…… 長者用虔誠神色引領人群舉臂跪拜…… 此時,毛彥志匆匆趕到趙抃身旁附耳道:“老爺,剛才贛縣知縣前來稟報說,水西湖邊一帶旱死人了,百姓正聚眾喧嘩……” “馬上備馬帶人立即趕往水西!”趙抃當即命令道。 “是!”毛彥志說后立即轉身而去。 不一會兒,趙抃帶周敦頤等人也匆匆離開祈禱儀式現場…… 9、前往水西路上 日 趙抃攜帶周敦頤、毛彥志等一行人,騎著馬飛奔在前往水西路上…… 沿途只見樹枯葉黃,田干地裂,數千民眾蜂擁一團,怨聲載道。趙抃一行跳下馬來,走上一個山嶺上,面對百姓深深地鞠了一躬,面對土地,又深深地鞠了一躬。而后,仰天長嘆:“蒼天啊,救救我等生靈吧!”旋即,五體投地,令全場嘩然。猛地,趙抃起身,摘下腰間葫蘆,拔開塞子,將其中美酒盡傾地上,大呼道:“祈天不靈,我趙抃永不再飲!”言畢,擲葫蘆于石上。話音剛落,天空驟然烏云密布,頃刻間大雨從天而降,百姓盡皆跪地感激上天…… 10、江邊 日 滂沱大雨中,趙抃、毛彥志撐著傘站在江邊,凝望著滾滾洪水…… 趙抃對毛彥志道:“連下了三天大雨,我心頭的巨石終于落地了!” 毛彥志點點頭,道:“連下幾天大雨,貢江、章江、贛江三水一日漲了七八尺,旱情可以得到緩解?!?/br> 趙抃道:“祈雨只是權宜之計,老天爺并不能每次都罩著天下蒼生,此番幸運能求得天雨,但終究不能全仗老天爺眷顧,治水才是萬全之策?!?/br> 毛彥志重重地點點頭。 趙抃下決心道:“州府立即召集各縣眾官商議治水大計?!?/br> 毛彥志:“我立即籌劃此事?!?/br> 11、議事廳 日 趙抃主持州縣眾官商議虔州治水大計。 正面掛著一幅虔州的江湖地圖。 趙抃指著地圖道:“祈雨只是權宜之計,治水才是萬全之策。虔州城是章江、貢江和贛江的交匯點。寄水在西,源出贛粵邊境的大庾嶺,東北流向,納上游江水后至虔州;貢水在東,源出贛閩邊境的武夷山脈,西南流向,至今昌縣折向西北,蜿蜒而至虔州。章水、貢水在虔州匯合而成贛江,贛江曲折北流而注入鄱陽湖?,F在,請大家獻計獻策?!?/br> 周敦頤獻計道:“開鑿贛江十八灘。贛江是江西乃至中原通往嶺南的交通要道。當時人員和物產的流動,全仰仗這條贛江。但贛江從虔州城下流至萬安縣城域段,成為十八險灘?!彼钢貓D道:“其間河道曲折,河面時窄時寬,河床中多處暗礁潛藏,水流奔暴,漩渦加劇,倘有不慎,船不是觸礁擱淺,就是翻船……” 不少人連連點頭。有的道:“周通判說得對,凡要溯贛江而上的船只,必得在此靠岸,請有經驗的灘師帶過險灘去,方得平安?!?/br> 周敦頤道:“歷來船家視此為險途,臨行之前,必到岸上的蕭公廟燒香求保佑。來往船家談十八灘而色變。更有多少弄船好手在此命喪黃泉?!?/br> 趙抃下決心宣布道:“治水之策,先開鑿贛江十八灘?!?/br> (旁白):“趙抃決定開鑿十八灘,消息傳開,人們奔走相告,企盼早日動工開鑿石灘,治水成功。經過一番籌備,開鑿贛江十八灘,疏浚河道工程終于開工了……” 12、一組短鏡頭 贛江十八灘,民工們疏浚河道…… 贛江十八灘,民工們河床中炸掉暗礁…… 贛江十八灘,民工們在平窄加寬江面…… …… (旁白):“經過趙抃和周敦頤組織民眾開鑿贛江十八灘,疏浚河道。自此,章江、貢江、贛江三江治水貫通豐盈……” 13、三江匯水處 日 趙抃和周敦頤站在三江匯水處,望著滔滔江水,千里東去入鄱湖,入東?!?/br> 周敦頤望著江水激動地說:“趙大人,看那何等氣勢磅礴的三江之水,東去鄱陽湖,奔向東海多么激動??!” 趙抃點著頭道:“贛江十八灘治理好了,不少人從中原遷徙來的人家,已在十八灘流域及萬安縣各地安家落戶。交通的改善與發達,帶來了人口的增多,推動了商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br> “是啊,”周敦頤指著前方道:“昔日鱘城對岸形成了一個泊船口岸了?!?/br> 趙抃笑著說:“真是一片福瑞呈詳,安居樂業的景象。不過……”他欲言又止。 “趙大人,”周敦頤接著說:“我知道你并不滿足……” 趙抃望著周敦頤點了點頭:“知我者周茂叔也!” 周敦頤道:“我想了很久,覺得有一個方案可以考慮?!?/br> “好,說干就干,我們立即回府召集各方官員,群策群力共同施策?!?/br> 說著,趙抃與周敦頤便立即回府衙。 14、虔州府衙 日 趙抃召集各方官員共同研究治水方案。 趙抃:“現在請周通判談談他的治水方案!” 周敦頤道:“我經反復思考,設想在虔州城內建造兩條排水溝的想法……” 趙抃:“快說說具體想法!” 周敦頤接著說:“具體規劃是,根據城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形特點,以州前大街為排水分界線,分東南排水溝和西北排水溝,總長二十五里。兩溝采用明溝和暗渠相結合,并與城區的池塘相串通。這樣既可避免溝水外溢,又可利用廢水養魚和種植水生植物。兩溝的水場通過城墻下面的水窗,分別排入章江和貢江?!?/br> 趙抃連連點頭道:“此番設置的排水系統,最奇妙之處就是‘水窗’。水窗即排水口的閘門,能在汛期防止江水倒灌。讓排水口附近的管道呈現多層斷面,將坡度增加到普通管道的四倍,這樣就形成了足夠的水壓可以沖開水窗……” 周敦頤接著說:“所以,當貢江水位高于水窗水位時,借江水之力將閘門關閉;當江水低于水窗時,借水窗內溝水之力,將閘門沖開?!?/br> 趙抃說:“周通判提出在虔州城內建造兩條排水溝的方案,大家看看還有什么好的建議?!?/br> 趙抃話音剛落,官員們紛紛議論開來…… (旁白):“趙抃聽了大家的建議,進一步完善了周敦頤的方案?!?/br> 趙抃最后說:“今天大家群策群力,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州府將完善周通判的治水方案,形成報告稟報皇上定奪?!?/br> 15、趙府 夜 月光下,趙抃與周敦頤坐在石圓桌前品茶賞月。 周敦頤:“趙大人,下官已想多年……” 趙抃忙說:“哎!衙門外,你我就不必多禮了,你我可算不打不相識??!” 周敦頤無奈搖搖頭,稱贊道:“趙兄,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清譽早已如雷貫耳,為官持率,令小弟五體投地,永生難忘??!” 趙抃道:“當年合州之事,偏聽之言,你處之泰然,并不申辯,心中至今有愧。老弟也是個博學力行,著述頗豐,為官清正,疾惡如仇,擔任合州判官時,威望很高??!” 說到這里,周敦頤想起一事便說:“趙兄,本人心中一直有一個心愿,但是……” 趙抃:“老弟請說?!?/br> 周敦頤:“我一直想在清虛觀創辦濂溪書院……” 趙抃未等周敦頤說下去,忙說道:“這是一件好事啊,在清虛觀創辦濂溪書院,這是為虔州老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可以廣招學子?!?/br> 周敦頤興奮地:“這么說你同意了?” “那還用說,雙手贊成!”趙抃道。 (旁白):“趙抃與通判周敦頤,兩人同在虔州為官,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趙抃支持周敦頤在虔州創辦了該地區歷史上第一所書院——濂溪書院,使得周敦頤所創理學的發祥地?!?/br> 16、濂溪書院 日 教室里坐滿了學生,趙抃為學生們授課。 周敦頤也為學生們講課…… (旁白):“濂溪書院開學了,趙抃和周敦頤經常一起去書院講學,成為周敦頤所創理學得到了發祥。中國思想史上最為著名的程朱理學,就是當年曾在虔州濂溪書院師從周敦頤的程顥、程頤兄弟二人,之后都成了著名的理學家?!?/br> 17、濂泉風景區 日 天空晴朗,趙抃與周敦頤攜帶毛彥志閑暇時日游歷贛南的大好河山…… 趙抃與周敦頤攜帶毛彥志來到濂泉,凝望濂泉景色無不感慨道:“虔州的風光令人心醉!” 周敦頤道:“虔州所屬十縣山水奇妙,古跡宛在,令人贊嘆!” 趙抃道:“周茂叔胸懷灑落,如光風霽自之風范,令人敬佩!” 周敦頤敬重道:“趙兄‘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真是名流千古的‘鐵面御史’!” 毛彥志見兩位大人如此深交,十分高興:“大人,我們以游過馬視巖、濂泉、通天巖、章貢巖……明日乘船游游贛江去如何?” 趙抃、周敦頤異口同聲道:“好,好!” 18、贛江 日 風和日麗,陽光普照。 贛江,碧波蕩漾,波光粼粼,大江茫茫去不還,奔流到海不復回。 趙抃和周敦頤兩人佇立船頭,乘船沿贛江溯流而上。兩人任江風拂起衣袂,任激起水花沾濕布履。此時,趙抃心情激蕩,胸臆奔騰,不禁詩興大發,吟詠道: 章貢東西派,并流作贛川。奔湍出城曲,離合向臺前。 把酒來憑檻,鳴鼓見放舡。滔滔歸底處,滄海路三千。 “趙大人,好詩??!好詩??!”周敦頤聽畢擊掌叫好。 趙抃突發奇想:“周大人,這奔騰的贛江之上,該有舟船競發的場面啊。且虔州是兩廣要道,出行之人常從虔州改乘船向北,應多多造船,以備不時之需?!?/br> 周敦頤連連稱:“是啊,是啊,” 趙抃道:“回州府后,應該立即行動起來,收取民間多余木頭,招四方工匠,打造船只?!?/br> “好!”周敦頤點頭道。 此時,趙抃兩眼漸漸模糊起來了,只見贛江之上舟船競發,蔚為壯觀。贛江成了長江下游與兩廣的交通紐帶。 (旁白):“州府告示一出,不出幾日,收到許多木頭,許多工匠也招來造船。不久,虔州就造出了上百艘船。百姓深得其利,趙抃也受四方百姓擁戴。嘉祐七年(1062)六月,因趙抃在虔州政績卓著,百姓擁戴。朝廷召其回京……” (第二十集 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