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常之遇才沒那個閑工夫替人辯解,只是封白衣曾是禮部的,又混入了慶功宴,若是封白衣遭殃,他禮部也吃不了兜著走。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忽然又感謝起了方才那場鬧劇,如今他顏面大失,若非重錯,圣上也不好怪罪于他。 付尚書配合的在封白衣身上摸索二三,拱手回稟道:“此人全無武功,身上亦無利器?!?/br> 承明帝眼如鷹隼的環視臺下,兵部尚書,禮部尚書,洛江縣丞,慶功宴,他心下爬上了不妙的猜測。 只見封白衣已從瀕死的驚嚇中迅速緩過了神,高舉血書悲戚道:“洪澇天禍,賊寇突襲,百姓流血漂櫓,死傷無數!而蕭將軍駐守數月,坐擁重兵卻恍若未聞,逼至洛江婦孺亦充兵自衛御敵。試問如此將領,何以慶功!” 滿座嘩然。 沈是臉色一變,立即躋身而出,凌厲的看著他斥道:“滿口胡言!若是將軍不管不顧,何以收復失地,驅除倭寇,還我大齊百世太平!爾等偷入慶功宴,行事鬼祟,罪同謀逆!如今竟還想妄憑一張嘴便想詆毀大齊鎮國之軍,臣以為!此乃jian人所謀,應當即刻處死,免讓忠君將士寒心!” “忠君將士……”封白衣面露痛色,而后聲愈憤慨的高聲說:“洛江的忠君將士是所有弱不禁風的百姓??!” 他將血書呈于身旁付鎮中。 付鎮中一見,便猛地抬頭,向承明帝邁步而去。 承明帝接過,看了一眼,掌心用力的將血書拍在了酒席上,他沉眸肅殺道:“可有實證?!?/br> 封白衣一手蠻力扯開自己衣襟,露出大片胸膛,以及胸膛上密密麻麻的刺青。 那是一封信。 用倭寇異語所書。 沈是一看,一顆心便墜到了底。 身后能辨識異語的官員終于將全部內容譯解出來,然后震驚的跪下,顫聲道:“此乃蕭將軍與倭寇通敵之書?!?/br> “說是倭寇不動興修之事,蕭將軍便不管倭寇侵占洛江城。待興修大成,倭寇假意退兵,蕭將軍登上兵部尚書,便將洛江神不知鬼不覺的過給倭寇管轄……” 里通外敵,那是所有國君最忌諱的事情。 承明帝鼻腔吐出粗氣問:“你從何得來?” “半月前,倭寇帶兵偷襲洛江,李御史臨危親率百姓組成護衛兵,經一夜鏖戰,方才守住南城門,生擒倭寇將領?!?/br> 封白衣突然痛聲罵道:“可那倭寇竟丟出此書,命我們早日投誠,否則日后待他們入主洛江,眾人皆是刀下亡魂!” 他拜倒在地,“草民不敢有一字虛言,此事洛江人盡皆知,亦有御史為證,圣上大可派人巡察!” 沈是的手便冒出了冷汗,他仍是冷靜的說:“兵不厭詐!切勿論此書信真假,如今蕭將軍乘勝而歸,便是最好的實證!” 封白衣森然一笑,“大人的意思是,為了勝,便可不顧百姓死活嗎?” 四下寂靜,承明帝的臉色難看到了極點。 不可能。 蕭將軍絕不可能如此做,除非穩cao勝券…… 沈是緊張的大腦飛速轉動,想起早年為替meimei把關夫婿,奔赴戰場監督蕭將軍時,曾聽他言,那倭寇首領受他一箭入肺,至多活不過二十年。 他眼眸一亮,立即跪了下來,揚聲道:“據臣所知,倭寇一族正值換代之際,繼位首領不過弱冠,行事莽撞,急于立功樹威。蕭將軍若有不當之舉也定是權宜之計!試問古往今來有多少蒙冤受屈的忠臣將領,難道今日我大齊亦要重蹈覆轍嗎?圣上三思??!” 柳長澤自林中緩慢走入席上,他疑惑抬眸,不知身陷囹圄的沈是,是如何知道倭寇的內亂。 連他還是這兩日得勝之后才知曉的消息。 而此時,文通自席中走出,他闊步行至御案前,作揖行禮,然后從袖中捧出一份折子,“稟圣上,臣今日拾掇案前,發現一封李御史自洛江上諫的折子。但因茲事體大,不敢驚擾慶功大宴,本欲宴后再請圣上批閱,可眼下之事與李御史密切相關,臣不敢怠慢,還請圣上過目?!?/br> 如今閣老身死,正是名聲鼎盛之際,而作為閣老得意門生,又兼未來女婿,李云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權威。 況且他還是御史,糾官邪,肅綱紀的御史。 沈是死死盯著文通,微微發顫。 躲不過。 環環相扣,一絲不漏。 誠如封白衣所言,蕭將軍一切皆能以獲勝洗白,但惟有一點。 洛江遇襲一夜,為何不出兵,為何不守城? 承明帝黑著臉將折子丟給了呂安。 呂公公瞳孔微縮,尖聲道:“李御史上書,洛江水患天災,而蕭將軍畏懼倭寇,消極避戰。擁兵自重,坐觀倭亂,置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而不顧!” 沈是閉眼。 此事終于還是到了這個地步…… 他感覺自己像一堵千瘡百孔的腐朽城墻,大風刮過,便掉下一塊磚,還未來得及修補,又墜落一片瓦。 他自小到大的摯友,忘年之交的故人,敬仰欽佩的將軍,一個也救不了…… 倘若都是推行新政的惡果,為何不報應在他身上。 而柳長澤已轉身離去,他不必再看。 若此仗未贏,許是還能有一線生機,一旦贏了,便坐實了“擁兵自重,坐觀倭亂”這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