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第39章 昨夜去了宣城伯府的堂會,顧勵才終于明白了《大楚晨報》打不開銷路的原因,原來是這里的讀書人早已習慣了文言文,乍然見到通篇滿紙的大白話,自然有所抵觸。 顧勵哼了一聲,文言文原本是為了節約珍貴的紙張,可是他身為一國之君,最不缺的就是紙了。再說了,就算想用文言文,他也暫時沒有那個水平??!文言文不是那么好寫的,批閱奏折還好,寫一個“著穆相議處”、“著其冠帶閑住”等等,不過幾個字,但要寫出漂亮的駢詞驪句那就有很大難度了。他為了考公積累各種知識,但暫時沒有練習過文言文寫作。 “看來,只能用那個辦法了?!鳖檮钭寖仁棠ツ?,鋪開紙張默寫起來。 小譚來的時候,顧勵已經默寫了一萬多字。小譚行了個禮,顧勵把紙張放到一邊晾干墨跡,屏退左右,看向譚季倫,說:“上次朕巡視京營時,曾經問過你,現在朕再問你一次,你拿到的撫恤,究竟是多少?” 小譚渾身一震,眼神有了一瞬間的慌亂,很快又鎮定下來,回答道:“十兩銀子,并十匹絹布?!?/br> 顧勵冷冷道:“好,你的好兄弟江夏生告訴我,你的撫恤是五兩銀子,并五匹絹,你們二人究竟是誰在對朕說謊,要不要朕現在把江夏生叫過來,與你對峙?” 小譚低著頭,不吭聲。 顧勵拍桌子:“好哇,來人!去順天府署把江夏生拿來,膽敢欺騙朕,朕定要他人頭落地!” 譚季倫聞言,不禁著急,連忙說:“陛下!這事……這事與江夏生沒關系!求陛下別為難他!” 顧勵挑著眉:“怎么就叫朕為難他了?他騙了朕,難道不該罰嗎?” 譚季倫好一番掙扎,終于說道:“陛下,江夏生沒騙您,是我,都是我!” 顧勵放松下來,問道:“你總算愿意說實話了?” 譚季倫被顧勵拿住了軟肋,情知此事已經是無法遮掩,一五一十地都交代了:“陛下那日來軍營時問卑職撫恤銀之事,卑職其實想如實以告,但是這事牽連甚多,有人叫卑職閉嘴,卑職也不敢多說?!?/br> 顧勵問:“誰叫你閉嘴?” 譚季倫苦笑一聲:“自然是卑職的頂頭上司,頂頭上司上頭,還有上司。原本按照兵部的名單,撫恤銀應當要發放六千八百兩,可是實際上到我們手中的,只有三千四百兩,陛下可知,剩下的三千四百兩,都叫誰瓜分去了?” 顧勵嗯了一聲,問道:“楊尚書可有參與此事?” 譚季倫連忙道:“沒有!楊尚書公忠體國,清廉勤儉,還望陛下千萬莫要對他生出猜忌?!?/br> “那你吃了這么大的虧,為何不把這事告訴楊尚書?他是你的同鄉,又頗為看顧你,不是么?” “因為卑職不想把楊尚書牽扯進來?!?/br> 那么看來,貪墨撫恤之人,要么官位高,要么人數多,就連楊尚書都搞不定他們了。 “那你說說,究竟有哪些人?” “就卑職所知,自戶部尚書趙昇,到京營守備萬安,再到九門提督賀威,成親王顧勤,皆在此事中上下其手?!?/br> 顧勵聽的火冒三丈,萬萬沒想到就連戶部尚書都參與了貪污一案,這個狗官天天跟自己哭窮,原來是哭自己沒地方撈錢呢!既然他參與了,戶部中想必有不少官員也跟著上下其手,戶部看來是要大換血啊。 至于成親王顧勤,他也有印象,叛軍攻城那日,這混不吝的王爺還跑來跟他告狀,說幾個傻大兵踩壞了他家院墻下的花。 成親王乃是顧勵同父異母的兄弟顧勤,生母便是現在身居慈寧宮的太后。原本到了年紀,就該出京就藩,偏生太后疼愛他,吹了一番枕頭風,這混不吝的成親王便留在了京城,做個閑散王爺。 他想了想,問道:“穆丞相呢,此事他知道嗎?” 小譚道:“穆丞相只管過問,撫恤發放事宜,還是由下頭人經手?!?/br> 顧勵問道:“上次朕巡視兵營明明是個好機會,你們為什么不向朕告狀?” 小譚苦笑道:“陛下,巡視兵營時,能被選來迎接您的,都是京營守備萬安的親信,平素這幫人就沒少收好處,誰會對您說實話?再者,我們能有一半的撫恤落進手里,已經是十分滿足,朝中關系復雜,若是踢破了這事,只怕以后都沒好果子吃?!?/br> 顧勵想了想,問道:“此等陋規,怕不是第一次了吧?” 小譚默不作聲,顯然是默認了。 顧勵說:“把你知道的都說來,朕會為你們做主。平素哪些宗室子弟、勛戚權貴借你們的勞力,哪些人在軍中虛報員額冒領軍餉,你都說出來?!?/br> 顧勵雖然已屏退左右,但小譚仍是怕隔墻有耳,走上前來,拿筆一一寫了。顧勵見他這害怕的樣子,安慰道:“有朕在,不會讓你有事?!?/br> 小譚嘆氣道:“陛下有所不知,這些人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什么事都做得出的?!?/br> 顧勵想了想,說:“你既然這般害怕,我便讓謝侍衛暫時去保護你吧?!?/br> 小譚寫罷,顧勵正要讓他退下,見他面帶猶豫,于是問道:“你還有什么話要說?” 小譚問道:“卑職斗膽問一句,陛下問及穆丞相和楊尚書,難道是猜疑他們嗎?別人卑職不敢保證,但穆丞相與楊尚書,都是公忠體國之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