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頁
也不是沒有人向那位從卡梅洛特回來的地區主教打聽過這件事的前因后果, 但是, 他避之不及、諱莫如深的態度, 更是令所有的圣騎士心中的卡梅洛特都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從那之后的幾年里,亞瑟王公開宣布成立法師團, 為巫師、狼人、德魯伊等等形形色色的在教廷的教義中被列為異類的存在提供庇護。 伊恩原是對那些八卦不感興趣的, 畢竟他并不在乎教廷的高層們與各國王室的權力爭端, 可是在這些消息傳來后伊恩也不由關注起了卡梅洛特——他是虔誠的信徒, 但這并不是他對卡梅洛特存有偏見的原因, 畢竟他在上帝的教義中可沒有讀到絲毫必須強迫他人信教的指示, 他固然虔誠,卻也并不愚笨,他還不至于弄混上帝的教誨與人類的野心。 而在此之前令他對卡梅洛特抱有偏見的原因正是亞瑟王那道庇護魔法生命的命令——作為長期與各類魔法生命奮戰的圣騎士, 伊恩能夠在這個年紀成為小隊長已經是十分喜人的成績了,教皇閣下甚至說過他有希望在四十歲前接任圣騎士的最高榮譽——圣裁騎士團的團長一職。 總之,伊恩十分了解魔法生命的危險性。他們總是蟄伏于暗處,給予他們的敵人一擊必殺——狼人會捕食人類,德魯伊會驅使獸潮攻擊村落,巫師們會蠱惑人心禍亂王室……他見過太多太多因為魔法所導致的悲劇,所以,即使他知道并非所有會魔法的人都是壞人,但是一個個血淋淋的現實依舊讓他難以對這些魔法生命生出好感。 所以,在聽聞那個消息后,伊恩甚至整整一個月都輾轉反側——在一個國家內聚集那么多的危險因素,卡梅洛特原本生活著的平民們又該如何保護自己呢?伊恩當時越想越是心焦,甚至為此莽撞地向教皇提出前往卡梅洛特駐扎,但是他的要求注定要被駁回。甚至為了防止他自己偷偷跑來卡梅洛特,第二天他便被支去了遠東的遠征軍,直到一個月前才回來。 當然作為教廷這一代的希望之星,伊恩被支走的理由自然不是怕他擅自行動,而是美其名曰積累資歷。但伊恩自己心中卻是門清,那不過是為了阻止他前往卡梅洛特而已。 但就在伊恩都要放棄干涉卡梅洛特的事情時,命運卻是那么的奇妙,竟然兜兜轉轉真的將他送到了卡梅洛特。而且,伊恩看著面前干凈整潔的街道、認真值守的狼人與德魯伊、面帶笑容進進出出的市民們,伊恩不得不承認,事情似乎與他想象中的情況有著不小的差距。 伊恩在短暫的驚愕后立刻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將自己心中的偏見立刻打包扔到了一邊——既然猜想不好用那就用他自己的眼睛來捕捉事實吧。而這,也將決定日后他在教廷中對待卡梅洛特的態度——伊恩從來都是一個聰明的人,他看得出讓他來送出這封信的主人本就是存了試探亞瑟王的想法?,F在教廷與卡梅洛特之間微妙的平衡很可能會被打破。 而在這場即將發生的戰爭之中,卡梅洛特的現狀將直接影響他在這場戰爭中的態度與決定。 正當伊恩一行在城門口駐足觀察著卡梅洛特的王城之時,城門口值守的狼人們也注意到了這隊特殊的客人——一名穿著士兵盔甲的狼人上前盤問道:“你們是什么人?來卡梅洛特做什么的?可有身份證明?非本城居民入城前需要先接受檢查?!闭f著他的目光數次銳利地掃過他們或在腰間的佩劍,或掛在鞍側的□□。 似乎是注意到了狼人的目光,瞬時便有人緊張了起來:“等等!你們該不會還打算沒收我們的武器吧?你們不覺得你們這樣做實在太失禮了嗎?!” 狼人士兵不卑不亢地彬彬有禮道:“請您放心,這不是,只是替您暫為保管而已,等您什么時候離開卡梅洛特或者取得本城永久居住證時我們會將它們還給您?!?/br> 雖然這話說的好聽,但實際上不還是要拿走他們的武器?誰知道這個狼人說的是不是真的!圣騎士們一邊在心中吐槽著,一邊皆是面色不善地后退了一步,用行動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但,這其中并不包括伊恩。他注意到城門內側兩邊似乎有兩張長長的大桌子,上面零零總總地擺放著大大小小的危險物品,從刀槍劍匕,到鋤頭斧子。似乎都按照一定的規律擺放著,而且就在雙方僵持的這一會兒,他已經看到一個農民將一把鋤頭放在桌子上,然后從一位書記員手中領走了半塊竹牌,然后,他又將另半塊牌子纏在了鋤頭的長柄上。 這足以讓伊恩明白,這并不是對方有意針對他們,只不過卡梅洛特的規矩確實如此罷了。 伊恩不由皺了皺眉,這對于普通人而言或許并不是什么苛刻的條件,可對于他們而言失去武器就意味著危險。況且,伊恩實在無法確定卡梅洛特的這位亞瑟王對待他們的態度,他并不想用自己的同伴的性命去冒險。 所以無奈之下伊恩也只得放棄自己想要悄悄探查卡梅洛特的打算,取出教皇的諭令對看向他的目光越來越狐疑的狼人守衛說道:“我們是教廷的圣騎士團,代表教廷來拜會貴國亞瑟陛下,不知可否通融?” “教廷?!”狼人的一聲驚呼立刻引來了周圍的守衛們的目光,一瞬間各式各樣的目光都匯聚在伊恩一行人的身上。 如果說路過的平民們對他們只是好奇,那么守衛們的目光中的感情就要復雜得多了,畢竟卡梅洛特的城防中可是至少有一半都是魔法生命,而狼人、德魯伊們或多或少都有親人或朋友乃至自身都被教廷迫害過。所以,奢望他們對教廷沒有任何意見是不可能的,畢竟他們來到卡梅洛特前的顛沛流離教廷至少要負一半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