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沈硯瞥見隨著完顏洪烈摔落案上的茶盞而瞬時起身拱衛在他身側的那些隱藏在江湖散人中的軍士,沈硯似笑非笑地看著他演戲,直到他快要走出去一半時,沈硯方才笑道:“既然來了,完顏王子又何必急著走呢?” 第93章 俠行九州 三十三 一場武林大會不僅奠定了沈硯在中原武林絕對尊崇的地位, 更是一舉威懾住了所有心懷二意的宵小,因為,他們這輩子都忘不了那日傍晚洛陽中的血。 夕陽照映著地面上流淌的血跡,直到月上中天, 紅燈高掛, 生生將地面上黑凝的血跡映出鮮亮的紅色, 那場武林大會才終于散去, 可是那明明溫和的夜風,卻讓他們所有人都感到了透骨寒意。 事實上,哪個在江湖中行走的人手上沒有兩條人命?哪一位留到如今的宗師不是寒暑不侵?可是, 此情此景, 由不得他們不膽寒, 因為, 他們之中出現了一個異類, 一個完全不按規矩來的異類——如果說武林大會雖是新奇卻還在眾人可以理解的范疇之類的話, 那么如今沈硯的做法卻是狠狠地打破了他們的底線。 眾所周知, 雙拳難敵四手, 便是再高明的宗師也懼怕軍隊,能如沈硯這般一人橫挑整個武林的畢竟是個例, 所以他們是怕死的, 怕朝廷的, 怕軍隊的??蛇@三種恐懼, 都被沈硯帶到了他們的面前。他們驚慌, 他們失措, 他們想要呵斥沈硯的不守規矩,然而…… “諸位不過是來參加我這的武林大會的,怎么還帶上軍士了?莫非是想借機窺探我國/軍情?即使如此, 那便莫要怪沈某不客氣了!家國大義不容有失,還請幾位束手就擒,有什么誤會,待幾位下了兵刃,再談不遲。若是諸位不配合,就莫要怪我六扇門所屬刀下無眼了?!?/br> 沈硯這話說得漂亮,若只聽這話怕都要認為是金國與蒙古的來人先找的茬了??墒?,在場的人卻都看得分明,這哪里是什么逼不得已,這分明是請君入甕、逼上梁山??! 但只看那些混在人群中的異族軍士,原本想要指責沈硯有失江湖道義的人卻都閉上了嘴裝木頭人,無法,看著陣仗若是說這些異族毫無歪心,那絕對是假的。只怕不過是瞧著沈硯的實力超乎想象所以決定識時務者為俊杰,先行退讓再謀后事罷了。如此一來這事便如沈硯所言,涉及的是家國大義,他們自然也無法用江湖道義來約束于他了。 如此一來,早已針對此次前來參加大會的異族布下了天羅地網的沈硯,自然再沒有了任何阻礙。雖然來參加武林大會的異族們并不是毫無防備,但是他們終究還是被中原一貫的“禮”誤導了,他們認為即使對方想要留下他們所能用的不過是暗殺之類的手段,卻沒有想到,沈硯竟然這般大手筆的直接空出了一座城,調動了大量的軍隊,只為了將他們永遠的留下。 有心算無心,這場圍殺的結局自然不言而喻。同樣將這一切看在眼中的中原眾人雖是膽戰心驚,但沈硯的布置畢竟不是針對他們的,對他們也足夠客氣,所以總有些看不清局勢的想要倚老賣老,秀一把自己的圣母心,然而這些人只開了個頭便被沈硯一句輕飄飄地話堵了回去:“倉廩實而知禮節,我朝邊疆的百姓尚在他們的侵擾之下民不聊生,你卻想讓我和他們談道義?” “呵,他們配嗎?”一句冷笑瞬間將開口的人的臉面狠狠地扔在了地下,還接著踩了幾腳。但是被拂了面子的人卻半句話都不敢反駁,因為,沈硯說這話時,周身的殺意與蒸騰的狂氣,令所有人都為之噤聲。罷了,為了些許異族,不值得。 自此夜,沈硯武林盟主之位方是塵埃落定,堅如磐石。 —————— 沈硯憑借一場血腥屠殺,登臨武林至尊之位,武穆遺書也終于正大光明地呈遞給了早已翹首以盼的小皇帝。這邊君臣相得其樂融融,可另一邊聽聞與會重臣、兒子被殺的鐵木真與完顏璟的心情卻是勃然大怒。 如果說,原本刨除大理、西夏等小國不提,中原、蒙古、金三足鼎立,相互牽制、相互制約,也算是一種相對的平衡的話,那么沈硯這一手卻是令這份平衡轟然破碎。蒙古和金國之間持續了數年的拉鋸戰因為沈硯的這一番cao作也暫時休戰,雙方默契地一同將矛頭指向了中原。 若是說他們想一口氣吞沒中原那顯然是不可能的,但若是他們之中誰先拿下了中原北部的那幾座重鎮,便可以轉道中原攻打另一方,到時候不僅不會耽誤他們之間的爭斗,甚至能夠加速他們吞并對方的速度,這般又能有利于戰局,又能擴大國土的好事,誰會不愿意去做呢? 雖說中原朝廷向來硬氣,可是這口氣他們也是萬萬忍不下去的!他們若真忍了,那還不知道有多人會因此離心。故而,就算只為安撫人心,他們與中原這一戰也必須要打!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們匆匆集結軍隊,準備向中原復仇時,小皇帝卻是早已早早地集結好了數十萬大軍,盡數藏在了邊境線附近,每日斥候探馬不斷,只等鐵木真與完顏璟一過界,便全軍出擊,意圖一舉吞并蒙古與金國。 雖說小皇帝這般做法有些冒進,但是沈硯既然沒有阻止,便是因為小皇帝成功說服了他。這是一個極好的時代、極好的國家,即使它不似劍唐那般璀璨奪目,但是它卻有著足夠富庶的國庫,足夠開明強硬的君主,足夠忠心愛國的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