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女配是神醫[穿書]、神君腦袋又進水了、我想你帶我回家(姐弟 骨科h)、婚色(總裁1v1H)、云泥(H)、慕川、流離人間(np h)、你追我趕(1v2)、囚玉(強取豪奪 穿越 H)、女扮男裝闖書院
孔老:“……” 你不必說什么初級雙邊直線感應電機了!你直接說你在搞穩定的彈射能源就好了! 還有散熱系統…… a國的福特航母至今, 僅有六百多次的平均無故障使用。 為什么穩定的無故障次數會這么少啊, 還不就是因為散熱方面的技術不夠成熟, 所以才屢屢出現問題嗎? 你要是能把散熱的問題解決了……那這是個實打實的天才無疑??! 一時之間, 即使以孔老平生見慣的大風大浪, 都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眉心, 覺得自己的腦仁兒有點疼。 他依次盤問葉千盈。 “數據從哪里弄來的?” “實驗是怎么實驗的?” “現在大概研究到什么地步了?” 葉千盈也對這些問題依次做出回答。 “實驗的話, 借用了學校的雙邊直線感應電機和其他器材?!?/br> “效果不敢擔保,因為大多數都是自己建模?!?/br> “數據就是根據網上能找到的殲5數據為基礎。需要的航母數據實在弄不到, a國的數據保密性也嚴, 只好借鑒了上個世界70年代的航母數據, 關鍵部分是自己推出來的, 很大可能不準?!?/br> 說到最后, 葉千盈終于忍不住吐露了一絲絲的心聲。 “目前為止, 所有的成果還是以設想為主。其實我是想自己買一臺雙邊回來改裝,只是單人的名義不太好買……” 學校部門又不肯做這個代購。 也就是孔老今天問得巧了,要是再過幾個月來問, 可能葉千盈已經走父親公司那邊的通道,買一臺故障機或者人家淘汰好幾代的機型,自己從頭開始動手改了。 孔老:“……” 一般人說是要買,那可能是氣話。 但是葉千盈要是說要買…… 想了想潘大校遞給自己調查資料上,關于葉千盈的家庭背景,一時之間,孔老竟然不知道說什么好。 他自己就是個天才,在從業的四五十年里,孔老見過天才,培養過天才,自己也親自帶出過一批批的天才。 但是,即使自己的經歷已經如此的豐富,葉千盈這樣的存在,依舊會讓孔老感到稀奇。 ——她的速度太快,步子又邁得太開了。 別扯什么研究范圍都是軍工,就算都是軍工,從藥火炮到無人機再到電磁彈射,這是一回事兒嗎? 雖然沾著一點邊,但是這幾項研究里面,最關鍵的核心范圍根本不一樣啊。 更何況,這個小姑娘的研究范圍還不止是軍工,還涉及到了許多的數學定理呢? 就算孔老的本家不是數學,他也能明白,證明數學定理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然而葉千盈一出手,一年半內連續破解三個猜想,不知道的恐怕還以為她在摘大白菜。 想想自己之前在新聞上刷到的消息,孔老忍不住問道:“你哪兒來的時間研究電磁彈射?” 他記得在幾個月之前,葉千盈似乎剛剛證明了周氏猜想吧。 華國人提出的猜想,在幾十年后重新被華國人證明,這是多好的一個新聞題材。那段時間里,即使孔老翻閱內部刊物,都在里面見到了關于葉千盈的文章。 葉千盈的回答十分質樸:“還可以的,就是沒時間繼續研究梅森素數了?!?/br> 她為了把有關電磁彈射器的資料吃透,可真是挪用了不少研究數論、幾何以及代數的時間。 幸好周氏猜想的證實給她帶來了大量的名氣值,這樣一來,葉千盈暫時不用為自己的名氣值花銷發愁,可以專心致志地把自己投入進這份圖紙里。 孔老:“……” 要不是葉千盈實在年紀太小,本身又是個女孩兒,孔老這個直脾氣,一定忍不住要噴她——你聽聽!你自己聽聽!你這說的像人話嗎?! 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孔老臉色在經過幾番波動以后,終于恢復了穩定,頂住了葉千盈帶來的這波沖擊。 其實……仔細想想,葉千盈這樣近乎野蠻的天才,孔老也并不是完全沒有見過。 她這樣的人,孔老一輩子只見過兩三個。 而那兩三個人,無一不是驚艷得如同荒漠火光,吸睛好似重炮出膛的國之重器。 他們的知識吸收軌跡近乎詭譎。 一般人的經驗都是壘沙成塔,步步穩扎穩打地積累出來。 然而那幾個人卻是博古通今,從天文到地理,從物理到數學。就像是一只手在每個尖端都長出一枚指尖,再把手指的脈絡匯聚成手掌,最后一路往上延伸,長出一只有力的、足以令人信賴的臂膀。 想到這里,孔老的眼神漸漸變得有些霧茫茫。 唉,當年一起出國留學的那會兒……其中一個老朋友,他還會寫八股文章呢…… 如果不是過世得太早…… 過了一陣,孔老收起這份偶然激發的傷感,依然是葉千盈面前值得信賴的長輩模樣。 “雖然如此,你現在的這個科研環境還是不太好。你看看,你自己都一口一個理論、一口一個設想的——自己一個人閉門造車,怎么能知道水平到底什么樣呢?” 這就是給梯子了。 葉千盈當即打蛇隨棍上:“是,還要麻煩您老了?!?/br> 沒有環境,那就拜托著創造一個環境嘛! 孔老畢竟有經驗,不能由著葉千盈這么空手套白狼:“你先整理整理自己的東西,覺得有用的可以給我發過來。我改天有空了替你問問老楊。論起電磁彈射方面的技術,他才是國內的第一人啊?!?/br> 如果葉千盈的研究真的有她以為的那么好,只要事情順利,葉千盈甚至可能會被獲批吸收進實驗室,接觸到一線真正的電磁彈射技術。 這樣一來,良好的環境正好夠發揮她的才華。 葉千盈見到這條消息,當即在心里握了握拳。 果然,孔老還是古道熱腸。 她原本還想著,等自己的電磁彈射器研究脈絡完全清晰,自己就試著借著孔老的關系,看看能不能搭上這位楊院士的線。 沒想到,如今竟然連這一步都省了。 楊院士何許人也? 他是華國工程院院士,國內電磁彈射技術主持中饋第一人。 a國對于自己的軍備技術的保密一向十分嚴格,他們就像是最吝嗇的守財奴一樣,只要涉及到科技機密,那就連一絲一毫的腥味兒都不肯散出來給人聞到。 別的不說,只說a國發布的所有視頻資料里,除了內部的儀表盤之外,所有可能涉密的東西,他們哪一樣不是嚴嚴實實地用防光布包裹好? 所以,在最初航母統一使用蒸汽彈射的年代里,a國對于電磁彈射的透漏……也就只限于電磁彈射四個字,以及寥寥數語的原理概述,和幾段讓人看不出所以然,只能感受到他們威懾的數據而已。 至今葉千盈所能查閱到的資料,有些是a國現在逐漸解禁出來,有些是根據華國現在的研究進程推測出來。 在最開始的時候,華國并沒有大力發展電磁彈射技術的打算。在這上面,技術人員有一個悲觀的預判,覺得論起航空母艦上的彈射技術,華國只怕差著a國五十年。 ——這個論點出現在十多年前。 而華國現在的電磁彈射技術,則是楊院士自己力排眾議,用自己的實驗室和自己的人手做出來的。 走過無數的岔路,也處處節儉著成本,靠著自己的經驗,以及分析著a國偶爾流露出的只字片語,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竟然生生做出了屬于華國自己的電磁彈射器。 說一聲楊院士是華國電磁彈射之父,絕不為過。 葉千盈對他的才華和堅持,唯有發自內心的佩服。 如果此行當真能夠加入楊院士的團隊,葉千盈寧可不顯功,不揚名,只憑自己的微薄之力給這位院士一些關鍵方向的啟發。 只要能夠完善出成熟的電磁彈射技術,那便是足以稱得上功在當代的大事。 ———————————— 甄選發送給孔老的資料,葉千盈用了一點時間。 這種資料肯定不能走互聯網,也不能直接用普通的電子郵箱發。葉千盈在b大,其實可以用學校的內部網絡,不過不知道是為了彰顯重視還是什么,這次還是兩個兵哥哥過來,直接從葉千盈手里拿了研究資料走。 這可真是……非同一般的信任啊。 葉千盈心里感嘆。 倘若她是那種欺世盜名、喜歡虛言誑瞞的學術垃圾,見到孔老對此的重視程度,此時此刻只怕連汗都嚇出來了。 但葉千盈心里很是放心——無他,她掌握的,可都是貨真價實的真才實學。 只是嘛…… 為了讓自己的“理論性推測”看起來更真實,也更能取信于人,葉千盈并沒有把完整的電磁發射技術全盤放上,只做出了“基于自己能找到的數據,所能做到的猜測,以及進一步的推想”。 換而言之,那份資料行家看來處處都好,就是在結尾的關鍵之處,因為缺少關鍵數據,所以少一個很重要的論點。 嗯……要是一氣讀下來的話,那感覺大概相當于一個人只喘上來了半口氣吧。 ………… 那份資料和設想,在孔老閱讀以后,感覺很有建樹,最終還是轉寄到了楊院士的手里。 楊院士和孔老的交情不算深厚,但是孔老為人耿介,很對他的脾氣。 更何況,即使兩人沒有互相欣賞,就沖著同事之間的情分,人家都把東西送到你手里了,你也不能一點面子不給啊。 一開始,楊院士只是以為孔老想要提拔家里的哪個子侄,或者想要借著他的手,好好地給名下的某個學生鍍一層金。 但是點開文檔讀下去……楊院士發現并不是。 這篇文章號稱“淺述”,實際上寫得鞭辟入里。即使部分情況號稱“推測”、“猜想”、“沒有數據,在此根據xxx做出設想”……,也沒有偏離真實情況太多。 不如說,即使在多處進行設想的情況下,作者的思路還是穩穩地對準了電磁彈射的當下情況。 論文里隱晦地感嘆了自己沒有數據的遺憾。 楊院士:“……” 不給你數據你都這么放飛想象的力量,給了你數據,你這是真的要彈射上天啊。 等文章翻到最后一部分的時候,楊院士下意識往下翻動,結果只看到了參考目錄。 楊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