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節
盡管距離天下百姓們都能遮擋嚴寒的數量還很遠,卻在慢慢一點點的把這個龐大的數量給縮短著。 咸陽城內,由公孫起全權負責服裝加工廠的事情,趙燕歌則忙死了官報的排版事宜。 用家們的話來說,這是他們大秦第一次發行的官報,意義重大,是未來能記載于史書上面的大事件,自然要做到盡善盡美。 這話史學家們難得的贊同,甚至還專門派了一人全程跟蹤官報排版的過程。 就像家們所說的那樣,史學家們把報紙的發行認定為史書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果說活字印刷術能夠讓文字普及到整個天下,那報紙就意味著大秦的通訊手段在進一步的加強和流通。 尤其是看到家們熟練的使用信鴿接受來自大秦四面八方的信息時,史學家們終于正視了在他們一旁上躥下跳,一直沒個正行的家伙們,現在終于找到了一份正當的職業,不再讓他們心生鄙夷。 第一份大秦官報,里面自然得滿滿都是干貨。 北方邊關長城的建筑進度、被收復的草原部落之間的磨合關系、大秦施工隊的建設進度、南方地下排水系統到目前的進展、海邊海鮮罐頭加工廠的送貨范圍…… 大秦今年需要商定的各種法案、去年受災地區的稅收和周邊糧價的調控、已經徹底變成王田制的各個郡縣、去年對大秦有所突出貢獻的杰出人士…… 滿滿的干貨把家們原先預想中的頁數一下增加了不少,他們看著那些信息板塊左右為難,覺得刪減哪一個都不舍得。 更別說趙燕歌和公孫起身為帝后在第一份官報上面所占的首頁和份量。 看到他們那么為難,趙燕歌有些好笑道,“既然不想刪,那就都發行出去吧?!?/br> “可是陛下,這樣一來,官報和民報就有了很大的差別了?!奔覀兊?。 一開始,官報的頁數和民報是差不多的,可是現在滿滿的干貨,官報的頁數已經趨向成冊,不管是封面還是內容,已經夠的上收藏的價值。 “官報的發行天數和民報不一樣,沒必要讓官報變得和民報一樣?!壁w燕歌道。 如果說民報是‘日報’,那么官報就能算的上是‘周報’,原先眾人還商量著把官報變成‘月報’,后來想想大秦如今已經變得更為暢通的情報系統,七天一份‘周報’,時間上趕趕還是能做到的。 加上情報收集和整理,然后印刷成冊,再由咸陽城派發到各個郡縣,距離咸陽越晚的郡縣收到的官報就越晚。 可就算如此,這速度也比他們之前先向中央申請,得到批準一個來回所花費的時間要少的多。 而距離咸陽城近的郡縣,一兩天之內就能夠用到,比大部分的郡縣都能提前一步收到信息。 民報自然用不上全國各地的信息,除了少數極其重要,中央播報的信息,民報上面的信息大都以附近方圓的事情為主。 自然,能登報紙的一般都是嚴謹的,已經調查清楚的事情,所謂胡編亂造、虛假宣傳的事情當然要從一開始就杜絕掉。 “這樣一來你們家們不就沒辦法寫了么?!笔穼W家們不由愣道。 “怎么會呢,只要我們明確好什么是,什么是真實事件就行了,再說了,寫可不算是在胡編亂造?!奔覀兊?。 他們對自己的定位很有自知之明,那就是寫故事的,盡管那些故事大都天馬行空,是他們憑空想象出來的,他們也想用自己的筆寫下來。 之前用文言文拽詞的時候,他們總覺得哪里有些不對勁,直到后來用白話文書寫以后才覺得他們的故事書寫的更加流暢。 如果他們的想法被趙燕歌知道了,那么趙燕歌一定會說,這是他們家們‘水數字’的靈魂正式覺醒了。 看到自己夫妻兩人的‘定妝照’,畫中的男人氣勢逼人,威嚴神武,女人身姿飄逸,面容溫婉,寥寥幾筆,就把趙燕歌和公孫起的神情給描繪出來,水墨畫風讓兩位當事人都不怎么欣賞的來,可是文武百官們看了都說好。 大秦第一份官報,首頁所印刷的就是趙燕歌和公孫起夫妻兩人的肖像照。 明明是索然無味的黑白畫像,文武百官們卻看得津津有味。 官報發行,他們身為大秦官方的一員自然也會有份。 看到官報內,右相、左相和公孫太尉三足鼎立,卻又融洽至極的畫像,眾人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羨慕。 代左相更是袖中攥拳,眼中釋放出異樣的神采,把下一份的官報印上自己的肖像圖當做自己目前的努力目標。 官報的數量和民報沒法比,除了郡守,也就縣令能夠領取到一份大秦官報。 就在大秦第一份官報被派送到全國郡縣的路上,大秦的第一份民報正式在咸陽城內發行。 和用料厚實的官報不同,民報的紙張很薄,報紙頁數少,上面用活字印刷術印刷著咸陽城附近的各色事宜,一大清早的就有人開始在街頭上叫賣。 這個時候人都已經起來,還沒出家門就聽到外面傳來響亮的吆喝聲,聲音清脆,宛若鈴鐺一般。 “賣報,賣報,大秦日報,一錢一份了!” 只是一錢,對于居住咸陽城的百姓們基本不成問題,可問題是他們不知道報紙是干什么的啊,自然不會去買。 賣報紙的是一些年歲不大的孩子,正是咸陽城郊外那個乞兒村莊內的孩子們。 一聽到他們有事做,他們天不亮就爬起來了。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還有些放不開嗓子喊,可是看到報紙無人問津,立馬就把些許羞澀給拋到了腦后去,扯著嗓子吆喝了起來。 這不,就有人上前來詢問了。 “這是報紙,上面記載著咸陽城附近大大小小的消息,比如隔壁的某個縣城,他們家的莊稼長勢比別人家的都要好呢?!毙笸挥陕洱X一笑道。 “除了這個還有很多,報紙上面都有?!?/br> “這是個好東西,可惜的是我們不認識字啊?!卑傩諅儑@息著說道。 “不過只是一錢就能買到文字,非常劃算,給我來一份這個什么紙?!?/br> “是報紙,謝謝惠顧?!?/br> 第107章 把報紙拿在手里翻來覆去的看,看著那些螞蟻大小,它認識他們,他們卻不認識它,百姓們稀罕道,“原來這就是文字啊?!?/br> “文字原來長這個樣子??!”百姓們看著報紙上面的字道。 趙燕歌開的【墨齋】很受文人和士大夫們追捧,賺的錢也很多,可那注定只屬于一小部分人,而天下百姓們平時都是見不到文字的, 就連官方頒布下去的官榜也得由衙役和讀書人來為他們解讀才能聽的懂。 這次看到報紙上比他們家中的“契”上面還多的字,只覺得滿心敬畏。 花一錢買一份他們根本用不上的報紙,大多數百姓們起的都是把報紙帶回去當傳家寶的心思。 別的不說,就光這些文字和筆墨加起來就超過他們的一錢了。 看不懂文字的百姓們拿著報紙可能察覺不出哪里不對,可是讀過一點書,認識一些字的人看了報紙后只覺得哪里有些不對。 “小童,這些字上面的東西是什么?”有點文字基礎的人指著報紙上面的拼音字母問道。 小報童看了一下,聲音清脆道,“這是拼音?!?/br> “拼音是什么?”那人不由奇道。 “不知道,我們只知道那是拼音?!毙笸瘬项^道。 心中的疑惑沒有得到解答,那人不由有些沮喪。 不過他認識不少字,就算不知道拼音是什么,也能看下去。 眼看著大街上的人越來越多,小報童繼續大聲喊道,“賣報了,賣報了,大秦日報,一份只需要一錢?!?/br> 一錢,不管在哪里都是最底層的貨幣,一聽到這么小的數額,百姓們的注意力紛紛聚集了過來。 可終究,能夠狠的下心買一份無用的報紙的百姓是少數的,不過好在咸陽城現在最不缺的就是讀書人。 等太陽已經高高掛起,小報童嗓音有些沙啞的吆喝著,不由吸引了幾個身穿學子袍的人。 “報紙?那是什么東西?”他們出來的晚,小報童已經不知給百姓們講解過多少次,這次剛要出口,就被看出他已經很疲憊的學子們制止,“小家伙,你也喊累了,歇歇吧?!?/br> “我還不累呢?!毙笸_心的笑道,雖然嗓子有些啞,可是他們的荷包卻叮當作響的給予了他們無限堅持下去的動力。 大街上叫賣報紙的小報童們很多,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所收獲,這讓年紀還不大,卻已經在世間吃過很多苦的他們感到非常的開心。 因為年紀小,村子里面的大人都不讓他們進工廠干活,可是早就已經懂得很多事情的他們并不想一直看著大人們勞累,都想為大人們也分擔一些身上的重擔。 這次賣報就是絕佳的機會,沒有固定的位置,滿大街小巷的亂竄,身上報紙的份量也不重,每天除了有些費嗓子外,這個活計他們完全能夠勝任的了,大人們也都很放心。 “這是拼音?!”學子們翻閱著報紙不由愣道。 “是拼音沒錯?!弊⑨屍匆羰丘⑾聦W宮的一門課程,他們對此非常熟悉,可是他們想不到為什么會在稷下學宮外見到拼音注釋。 “請問,這報紙是誰做出來的?”學子們看向身旁的小報童道。 小報童有些聲音沙啞道,“大秦日報,這是大秦官方機構所發行的?!?/br> 眾人聽了瞬間釋懷,不過還是感到奇怪,因為小報童不管是從哪個方面,都和高高在上的大秦官方機構扯不上什么關系啊。 就連他們稷下學宮的學子們,也只有最優秀的那批人才能和朝堂之上扯上點關系。 “找到了,報紙上面說,今天是大秦民報發行的第一天,此后每天大秦都會發行日報,為大秦民眾傳播周邊的信息?!?/br> 民報上面自然沒有趙燕歌和公孫起等人的肖像畫,基本都是咸陽城附近剛發生不久的事情。 看到報紙上面事件被標注的日期,眾學子們不由愣道,“前天在隔壁縣的事情,這上面也有么?” 這中間才只隔了一天呀! 速度快的簡直讓他們忍不住懷疑這起事件的真實性。 如果說遠的事件不能分辨出真假,那就去尋找身邊的事情尋求驗證。 “【食樓】為慶祝大秦日報的發行,連續七天半價優惠,真的假的!” “【玉研閣】和【墨齋】也是,我們去看看不就知道了?!睂W子們盯著【食樓】和【墨齋】不由兩眼放光道。 報紙上面的信息還有很多,他們挑了自己目前最在意的去驗證。 先是去了【墨齋】,證實了七天之內的半價優惠,眾學子們不由歡呼一聲,立馬涌入進去,開始了買、買、買的購物模式。 想想啊,平時只能買一份東西的錢,這幾天居然能買到雙份,這是讓他們這些喜愛筆墨紙硯的文人感到多么驚喜的一件事啊。 除了今天進去【墨齋】購買東西的客人們,看過報紙的人是最先知道【墨齋】打折的消息。 【食樓】和【玉研閣】的情況也差不多,等第一批買了報紙的人把消息一傳出去,眾人紛紛涌進三家店面。 大秦第一份民報,趙燕歌給出了七天半價優惠,給出福利的同時,也算是做了一回廣告。 報紙的出現就像是信息塞閉的底層百姓們打開一扇新的大門,宛若他們的耳朵和嘴巴一般,讓距離他們很遠的事情都能接收到。 百姓們的確不認字,但是他們能找認識的讀書人給他們念啊。 一份報紙被會認字的人讀出來,百姓們則搬著小板凳們圍在周邊看著,就這樣緩慢而自然的接受著報紙的到來。 咸陽城報紙發行的第三日,其余郡縣的日報也開始陸續發行起來。 快馬疾馳所送到的官報也到了郡守和縣令們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