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節
事實上,太子自醒來之后便甚少關注外頭的事,只請容歆為他尋一些話本,每日養病的同時打發時間。 而太子一目十行,聰明絕頂,卻常常因話本的情節困惑不已。 今日,他看的這本話本,主角是一個俠客和落難的世家小姐,俠客英雄救美之后,美人傾心,兩人沖破身份和地位的枷鎖勇敢地在一起,隱姓埋名,歸隱山林。 “我一直以為,如若沒有家族供給,習文習武皆不易……”太子十分不理解道,“且身為男子,理當成為妻兒的倚靠,他身負絕世武藝,為何不建功立業,得到妻子娘家的認同?” “還有這一本,窮書生和公主?!碧幽闷饋?,糾正道,“歷來年輕的狀元都是世家子弟,況且公主選額駙需得指婚?!?/br> “殿下……”容歆無奈,“話本不是這么看的?!?/br> 灰姑娘的劇情,古今中外從不落時,可原因,太子大概永遠都不會明白,所以他說的明明是事實,用后世的話說,他就仿佛是個杠精。 更重要的是,既然看話本,為什么不能以一個輕松愉悅的心情看呢? 太子卻對容歆的說法表現出強烈的不贊同,“閱讀者眾多,如若胡亂一氣,豈不是導向錯誤?” 容歆承認,太子所言極有道理,不過既然太子對話本有興趣,又這么嚴謹……“不如殿下您動筆寫一本?那些文人不是最愛留下筆墨?左右您養病也無事,我為您執筆如何?” 太子認真地沉思,“有道理,以我這幾日看話本的經驗,并不是難事?!?/br> 容歆想,優秀的人大概做什么事都優秀,太子想做,興許真的很容易也說不定。 太子興起,也沒有很快動筆,而是又看了些城內流行的話本,然后才開始做準備。 這時,御駕回京的時間到達,康熙命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留在德州,一方面照看太子父子三人,一方面為收剿亂黨做準備。 太子病這一場,身體極虛,吹不得風,康熙便未準他前來送行,只皇長孫代父為皇瑪法送行。 康熙疼愛皇長孫,臨走前殷殷囑咐,又命四阿哥一定要照看好皇長孫,然后才啟程。 四阿哥認真地擔負起康熙交付的責任,甚至還主動為自己攬起額外的責任——每日忙碌之余,還要來探望太子,并且督促他好好養病。 這一切,全都是因為四阿哥發現了太子的不務正業。 四阿哥從很小便跟在太子身邊,如果皇阿瑪是皇子們又敬又畏的人,那么太子便是一個完美的崇拜對象,可現在,太子竟然寫起話本?。?! 四阿哥發現的那一刻,整個人都僵住了,不可置信。 而震驚之后,四阿哥第一反應便是替太子遮掩下來,然后便是勸諫,無休止的勸諫,仿佛是一個忠臣在勸諫昏君一般…… 御駕離開的第四日,太子滿腦子都是四阿哥的黑臉和他的嘮叨聲,連寫話本時,都受到了影響。 男主人公說話的腔調像四阿哥,女主人公說話的腔調也像四阿哥,兩個人海誓山盟的時候,仿佛兩個四阿哥…… 替太子代筆的容歆:“……” 皇長孫偷偷看了阿瑪的巨作,不敢教阿瑪知道,便偷偷和容歆道:“嬤嬤,雖然弘昭沒看過話本,但是阿瑪寫得,好難看??!幸好阿瑪是太子!” 所以不會因為賣不出去話本而窮困潦倒嗎? 容歆:“……” 太子風評被害,他們還不能解釋。 容歆猶豫,是不是要勸太子放棄這個新的興趣時,太子出于有始有終的美好品質,完成了他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話本。 “殿下……”容歆拿著裝訂好的書,問道:“這話本如何處置?” 太子舉著一本《資治通鑒》,目不斜視道:“姑姑收好,莫要教第四人瞧見?!?/br> 第四人,便說明太子知道皇長孫看過。 容歆點頭應下,將這一本書裝在一個木盒中鎖上,又放到太子行囊的最深處,只待回宮后便徹底束之高閣。 而皇長孫提前進入了水深火熱的學習生涯。 太子瞧皇長孫毫無怨言,再一次問道:“弘昭,你真的想好了嗎?其實這世間有許多極有趣的事情可以嘗試……” 皇長孫先是茫然,隨后堅定地點頭。 第224章 御駕離開的第七天, 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布置地差不多,開始準備收網,下令之前, 兩人來到太子面前匯報此事。 太子手里的書, 已經從話本換成了游記,四阿哥說話時, 他也眼不離書,等到四阿哥說完也沒有任何回復。 四阿哥緊緊盯著太子,眉頭漸漸鎖緊,再一次問道:“太子二哥可有指示?” 太子怡然地翻了一頁書, 淡淡道:“你和小十三不是做得很好嗎?” 皇長孫正坐在另一張書案后讀書, 見狀,先是看向容歆,見她神色自然, 對阿瑪的態度毫無反應, 視線復又轉向阿瑪和兩位叔叔。 “弘昭, 讀書不可三心二意?!碧由踔翛]有看皇長孫, “有不得解之處, 正巧你兩位叔叔在,問便是?!?/br> 皇長孫心虛地低下頭, 然后抬起頭看向兩位叔叔, 一臉認真地問出他方才疑惑的地方。 太子的意思,是讓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為皇長孫解惑。 十三阿哥只比皇長孫這個侄子大五歲,雖說多念五年書, 可皇長孫讀書的進度一向超過同齡的人, 他無法準確的解答, 便看向四阿哥。 這些天都是四阿哥在指導皇長孫課業, 然他此時卻仿若未聞,依舊執著地看著太子。 皇長孫眨眨眼,只得跟著看向阿瑪。 一時間書房內無人出聲,視線大半集中在太子身上,太子翻一頁書,四阿哥的眼神便會嚴肅一分,臉也繃得更緊。 容歆低下頭,嘴角上揚。 太子:“……” 拗不過…… 太子便放下游記,從各處引經據典地回答了兒子的問題,整個過程,無論提起哪一本典籍的內容,哪幾個大儒的不同觀點,皆信手拈來。 皇長孫若之前還有幾分態度隨便,自阿瑪開口之后,便極為專注地聽起來,見或提筆記錄。 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亦是聽得極認真,十三阿哥眼中更是漸漸現出驚嘆,四阿哥卻是一臉理所當然。 而太子說完,又給皇長孫點了幾本書的名字,要求他接下來通讀,隨即又伸手去拿游記。 “太子二哥……”四阿哥嚴肅的聲音響起,“對剿滅亂黨一事,可有指示?” 太子無奈,“老四你什么都好,就是太死板?!?/br> “謝太子二哥夸獎?!彼陌⒏缑鏌o表情,道,“如今江南只太子二哥能夠做主,敢問太子二哥可有……” 太子服了,抬起手制止,認真道:“胤禛你當差多年,慣來仔細,你的安排很妥當,我確實沒有什么要說的?!?/br> 四阿哥眉頭依舊沒有展開,“太子二哥,抓捕亂黨要調動地方駐軍,萬一恐慌生亂,易出事端?!?/br> “你既是已考慮到,自然該知,只要動駐軍便會驚擾百姓,只能盡力降低影響,避免不了?!?/br> 太子一頓,再看向四阿哥時便明白過來,忍不住失笑道:“你且放心,若百姓慌亂,我自會出面安撫?!?/br> 四阿哥這才拱手,道:“太子二哥病體未愈,卻心系百姓,弟弟多有不如,心生敬佩?!?/br> 容歆抬起醫書,遮住嘴角的笑意。 太子手中的游記在筆架上敲了敲,正是四阿哥的方向,“是我說錯了,死板二字實在與四弟相差甚遠?!?/br> 四阿哥毫不心虛,甚至姿態上還有些許理直氣壯,以至于十三阿哥看向他的眼神敬佩非常。 兩人離開太子的書房后,十三阿哥問道:“四哥為何那般確定太子二哥會出面?” 他們來找太子之前,四阿哥便篤定太子不會真的以養病為由萬事不管,當時十三阿哥就問過,只是四阿哥并未對他解釋。 而此時,四阿哥聽了十三阿哥的問話,回身看向太子的院子,道:“這是大清最優秀的儲君……” 書房內,容歆和太子亦在聊四阿哥和十三阿哥。 容歆笑道:“四貝勒幼時便極有趣,這些年還以為他深沉內斂了,沒想到偶爾一言竟是頗為風趣?!?/br> 皇長孫不自覺地分神,著實想問一句:嬤嬤果真管這叫風趣嗎? 太子卻是重新端起書,平靜道:“老四確實內秀于心?!?/br> 容歆含笑點頭。 太子忽然看向皇長孫,“弘昭,如若不想讀書,便離開書房?!?/br> 皇長孫立即坐正,認錯道:“弘昭知錯,再不敢分心?!?/br> 容歆看向皇長孫,這孩子大概平時沒在讀書時走神過,翻書的間隔都變長了,他自己還沒意識到。 而書房內,至始至終沒受到任何影響的,只有東珠。 …… 隨后的幾日,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出現在太子院子的時間大大縮減,行宮內一片平靜,行宮外的德州乃至整個江南,卻是風起云涌。 江南是反清復明組織活動的主要地區,且自清軍入關便經營多年,無論是早年便從未斷過的“朱三太子”,亦是如今勢力不小的天地會,都是康熙的心頭大患。 康熙臨走前作出安排,在返京途中遠途遙控,不過抓捕亂黨的主要還是四阿哥和十三阿哥。 各地衙門和駐軍聽令,突然發難,亂黨未有準備,反應不及,迅速被擊散,潰不成軍。 不過亂黨之中許多人平素隱藏極深,突然被捕,不可避免地導致周遭百姓人心惶惶。 此時便顯出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思慮深遠,“大病未愈”的太子殿下適時出現在百姓面前,安撫民心。 太子在民間的聲望極高,多數百姓信賴于他,哪怕還有人不死心地在背后挑唆,依舊只是打出小水花,不及太子一言一語。 百姓們向來能過安穩的日子便不愿作亂鬧事,而江南的世家大族,不介意渾水摸魚,卻不愿在明知是做無用之功時,還與大清作對,損害自身利益。 其中早已投靠康熙和太子的士族,更是會盡力用自身勢力穩住局面,使江南不亂。 他們這一遭雷厲風行,重重地打擊了亂黨勢力,使其元氣大傷,數年無法恢復。 而太子“徹底痊愈”回京的路上,十三阿哥仍然遺憾于未能將亂黨一網打進,皇長孫則是與十三叔同仇敵愾。 他們二人年輕氣盛,太子和四阿哥卻非如此。 太子近來新添了許多興趣,容歆不許他在馬車上看書,太子便尋來一架古琴,每日在馬車上撫琴怡情,并且強烈邀請弟弟們同乘,近距離聽他的琴音。 琴聲悠揚,十分悅耳,可伴著馬蹄聲和車輪聲,無人有心情側耳傾聽,甚至想要交談順暢,還得大聲說話才行。 此時,十三阿哥和皇長孫又在大聲聲討亂黨的不臣之心。 太子:“……” “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