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節
“太子?!”知府夫人顯然是還未聽聞前衙的事,所以驚訝至極。 容歆溫和道:“自然,容某自仁孝皇后薨逝,一直侍奉于太子殿下左右,我在此,太子殿下自然也在。夫人可是有所懷疑?” “不敢?!敝蛉嗣Φ溃骸盎噬翔庱{至五臺山,我們大人雖未參見,卻也知太皇太后和太子殿下儀仗仍在五臺山?!?/br> “如此,我便不再費口舌與您解釋?!比蒽冀K有禮有節,“還請您為太子殿下的護衛們也備些飯菜,不必上酒?!?/br> “大人隨意派人吩咐一聲,我必定好生料理,怎好勞煩女官親至?” 容歆道:“不麻煩,太子殿下和知府大人有公事處理,正該我這樣的閑人跑腿分憂?!?/br> 知府夫人只道這傳聞中的容女官實在是禮儀周到,不愧是執掌過鳳印的宮令女官。 而容歆說完便客氣告辭,方一起身,又語氣謹慎道:“方才忘記囑咐,太子殿下身份貴重,如今下榻于岱州知府衙門,為保障太子殿下安危,日后府內侍從皆不可隨意出入,望您理解?!?/br> 知府夫人馬上點頭應道:“這是當然?!?/br> 容歆彎起嘴角沖她一笑,轉身離開后宅。 她回到前衙,當著岱州知府的面,帶著幾分促狹般對太子贊道:“知府夫人真是深明大義,無論是備宴還是我拜托她莫要讓侍從隨意走動驚擾殿下,她皆盡數答應下來?!?/br> “是嗎?”太子附和道,“確實是賢內助?!?/br> 岱州知府灰心地閉上眼睛。 半個時辰左右,知府衙門內客滿盈門。 城內所有有些聲名的人家,一聽得太子殿下竟然忽然出現在岱州府,且還邀請他們赴宴,當家人在的便當家人來赴宴,當家人不在的,便是長子嫡子來赴宴,總之無一推辭,甚至還頗為熱情。 太子雖未正式應酬過,卻也知道不能太過開門見山,于是他對眾人的禮來者不拒,皆由容歆收下。 隨后便以茶代酒,敬諸人道:“吾在京中也對晉商大名常有耳聞,此時得見,敬諸位一杯?!?/br> “我等敬太子殿下?!北娙思娂娖鹆?,受寵若驚地端起酒杯回敬。 太子一飲而盡,杯口一轉,展示給眾人。 眾人見狀,馬上將杯中酒也一飲而盡。 容歆特意請知府夫人上的好酒,便是這些人常宴飲,不多時也有幾分不勝酒意。 酒酣興濃,太子忽而一嘆。 眾人中為首一人立即殷勤地問:“太子殿下為何而嘆,若是我等能為殿下效力,必竭盡心力?!?/br> 等的就是這一句話。 太子立即道:“既然諸位仁義,吾便直言,吾欲向諸位借糧賑濟災民?!?/br> “借、借糧?!” 第74章 “是, 吾欲向諸位借糧賑濟災民?!?/br> 太子耐心地又重復了一遍。 先前說話的那位商人, 是岱州府商會的會長,姓范,與八大晉商之首的介休范氏屬同族, 在岱州府極有地位。 當年這八大晉商為清軍入關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若是教容歆來看,與叛徒無異。 然在太子的立場上,便是對只知逐利的商人心中有些許看法, 他們卻也都是大清的子民, 只要未曾犯法,并不會就因偏見而差別對待。 更何況此時, 他還用得到這些人。 遂太子補充道:“今日我所言,僅以我個人的名義,而不是以朝廷的名義。諸位若是愿意助我救濟災民, 立字據,由岱州府百姓為證,待我回京, 必定會如數歸還?!?/br> 在場眾人面面相覷,他們倒不是擔心有借無還,而是不愿白白拿出去東西還一點兒好處也占不到。 然而上首之人縱是年幼, 畢竟也是太子, 不能明著說也不能不說, 一時間紛紛不知該如何回應, 最后只能看向范會長。 范會長在眾人的目光中摸了兩把胡子, 起身拱手道:“太子殿下賑災借糧,實為仁義之舉,我等自不敢提歸還一事,便是敬獻一二也是義不容辭?!?/br> “是是是?!?/br> “我等義不容辭?!?/br> “必定支持太子殿下?!?/br> 其余人紛紛響應,然而范會長話鋒一轉,略帶些許愧疚道:“然我等去年皆損失慘重,如今也是捉襟見肘,萬望太子殿下見諒?!?/br> 其余人一聽,也跟著改換口風,道: “請太子殿下見諒?!?/br> “必定竭盡全力支持,望太子殿下莫要嫌少?!?/br> “力有不逮,唉——” “……” 他們這番作態,太子如何能絲毫看不出是對他的輕視,可他確實除了原數奉還,并不能保證給他們什么。 容歆原先一直安靜地站在太子身后,此時便微微傾身,狀似只對太子說,實際聲音不小道:“殿下,紙筆我已背好,不若便由知府大人親自執筆手書字據,您以為如何?” 太子頷首,卸下他的私印,道:“由姑姑替我蓋上印信吧?!?/br> 容歆恭敬地接過來,沖著身側一護衛招手,隨后又笑著建議道:“雖說殿下不愿占一絲一毫民脂,必定會按價歸還今日向諸位先生所借的糧食,但總歸是一件義舉,來日還是要在皇上面前為諸位請功的?!?/br> “是,救下諸多百姓的性命,此等義舉,我定會如實向皇阿瑪稟明?!?/br> 太子說到后來,見下首諸人神色間皆有變化,瞬間明白過來姑姑的用意,與姑姑對視一眼,裝作囑咐她道:“姑姑替我仔細保存好這些字據,回頭我呈給皇阿瑪看?!?/br> 容歆笑著應下來,行至岱州知府桌邊,客氣道:“知府大人,請?!?/br> 岱州知府沖著她微一拱手,隨后提筆蘸墨。 而本來還“捉襟見肘”的眾人,此時立即便忠孝節義上身,紛紛表示傾盡家產也要支持太子賑濟災民。 太子深知他們此狀皆為討好父皇,然只要能拿到目的,他并不在意,深知還大家稱贊。 岱州知府捏著筆記錄著一筆又一筆的巨額糧食,還有棉衣藥材等物不可計數,臉上漸漸開始無人色,手也越發顫抖。 容歆將每一張字據都整齊的擺在一旁晾干,轉身見他字跡越發失了穩重,便小聲提醒道:“知府大人,此字據是要呈給皇上的,若是教皇上見到您如此書法,恐怕會心生失望……” 岱州知府捏著白帕擦著額頭上的汗,攥了攥筆桿,訕訕道:“下官疏忽,疏忽……” 在場所有人都將要“借”給太子的糧食記錄在案,太子滿意地看著鋪滿整個桌案的字據,道:“字據在此,待諸位如數將糧食送到,我的私印便會有容女官當場印下?!?/br> “我等自然信得過太子殿下,無需歸還?!?/br> 太子擺手,“還,當然是要還的,身為太子,理當一言九鼎?!?/br> 宴后,太子也不久留諸人,直接由護衛們一一送他們離開。 此舉也不算慢待,畢竟宮中任護衛之人,皆是八旗年輕子弟,或是家世不俗,或是自身能力出眾,總之送一眾多為平民之身的商賈富紳,絕對是客氣。 而等人皆散盡,岱州知府立即滑落下椅子,跪在地上。 然太子根本不愿聽他說話,直接對容歆道:“姑姑,我的住處可有安排好?” “都勞煩知府夫人安排妥當了,太子不方便住在后院,便在前衙安置?!?/br> 太子一聽,頷首道:“既如此,早些休息,明日還有的忙?!?/br> 言罷,兩人直接晾下岱州知府,徑自前往下塌處。 岱州知府知府癱坐在地,面如死灰,他確實是小看了十一歲的太子,現下恐怕再無轉圜的余地…… 太子的護衛們并未阻攔知府回后宅,所以知府夫人見到他腳步蹣跚,滿面驚訝道:“大人您這是怎么了?不是在前衙招待太子嗎?” 岱州知府苦笑,“那容女官是如此與你說的?” “是啊,我先前并聽人說起過宮中這位容女官,此次見到,竟是極親切之人!” 知府跌坐在榻上,無力道:“親切……那可是曾經越過孝昭皇后和淑貴妃掌管后宮的人,你竟是以為她親切……” 知府夫人見夫君如此,心里恐慌起來,“大人,到底發生了何事?” “我完了!”知府揮開放桌上的茶壺茶盞,聽著碎裂的聲音,喃喃,“我徹底完了……” 知府夫人再三追問,總算是從他口中得到了緣由,又氣又急道:“太子都說了有他承擔,開糧倉就開糧倉,你攔他作甚?” 知府滿眼血絲,“我能不攔嗎?那糧倉里都是些什么玩意兒?我敢讓太子看見嗎????” “甚、甚么意思?” 知府未出聲,扶著頭靠在桌上。 知府夫人便是不知其中詳情,心中也有些預感了,慌張道:“那大人您趕快想辦法,不能這么坐以待斃???” “太子已命人將糧倉看守住,我便是想要拖延時間解決掉,現在也沒辦法了……” “那,那送信求救???讓那位大人為您想想辦法,你可是為他做事的人?!?/br> “你可以試試,府中還能不能送出消息去?!?/br> 知府夫人立即讓貼身丫鬟找小廝去察看,誰知沒多久,丫鬟進來回報:“回大人夫人,知府外已經被難民團團圍住,府內皆不能出?!?/br> 知府夫人慌不擇路,出了個餿主意:“咱們求太子,對,求太子,三小姐不是樣貌出眾嗎?叫她去!能扒上太子那是多大的前程,她便是再眼高于頂,也不會拒絕吧?” “太子才十一歲?!?/br> “十一歲怎么了?!”知府夫人越發堅定道,“她一個庶女想找好人家,誰還能比皇家更尊貴?” 知府看向夫人,到底沒說什么。 以今日他所見的太子,心知肚明這件事恐怕成不了的,可現實便是,若是他真的倒了,全家都沒有好下場,不若看看她有沒有那個命了。 而另一邊,太子宴上沒用多少,他又不許浪費,容歆便命人將太子那一份菜熱了一遍,陪著太子一起吃了些。 兩人是這路上奔波,才終于能坐在一處吃飯,太子自覺十分親近,心情頗好的用了一大碗,又盛了一碗。 從前在宮中,太子向來是只吃幾分飽便罷,如今胃口如此好,容歆看著也高興。 “太子,您如何想到向城中富戶借糧的?” 太子停下筷子,笑道:“都是跟姑姑學得?!?/br> “我?” 太子認真地點頭,“之前在行宮時,我見姑姑向私房豐厚的侍從租借衣物給其余窘迫的侍從避寒,心覺此舉甚妙,如今便用上了。皆是姑姑的功勞?!?/br>